端木子贡,孔子六大弟子之一,深得儒家思想精髓真传,被崇誉为“孔门十哲”之一。他博学多才,洞察时事,从商之后,家累万金,被认为是“中华儒商第一人”,堪称儒商楷模。“以仁为本的爱人观,以己达人的双赢观,以和为贵的和谐观,言行合一的诚信观”的经营管理理念,使其富甲一方。思古看今,子贡的商道理念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内涵,对现今的企业经营仍有着莫大的启迪。
仁——心力之源
子贡对儒家道德理想的尊崇和完美人格的追求,构成了其精神内质。他“喜扬人之美、不匿人之恶”,以“温、良、恭、俭、让”的美德为圭臬,谦虚自律,克己扬人,将“仁、礼、义”的道德价值内置于心。他把握商道规律,敢为人先,凭借自己以“仁和”为根的诚信经营观,锤炼出魅力四射的领导力,打造出和谐、仁义的团队文化,身边因此聚集了大量人才,造就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达到了“义利双赢”的商道最高境界。
善因结善果,子贡种下“仁爱”之种,必然收获“仁爱”之果。当你拥有一颗“仁心”时,别人也会向你回馈一颗“仁心”。作为一名能为企业、员工服务并为其发展负责的管理者,除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才能外,还需要有优秀的个人品质和人格魅力,借此来打动人、吸引人,从而赢得内外部客户的依赖、信任,也唯有如此,才能万众归心。
心聚力必聚,当一个具有领导魅力的管理者发出了号令、指示或下达了任务,如果能产生强大的感召力,那么就必然会一呼百应、令行禁止,达成经营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的人格魅力与管理权力所产生的效能是成正比的。企业一旦失去了凝聚力,就会变成一盘散沙,目标难以统一,各自为战,丧失市场竞争力,也就难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恕——推己及人
“恕”是孔子教子贡终身行之的优秀品德。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正是这种推己及人“恕”行的体现。其实,在无形中,子贡已经将所有的人,无论贫富、贵贱和有无权势都等同起来了,这在当时那个尊卑观念极强的时代可谓是一个了不起的理念。他在处理员工、顾客、竞争对手、社会等相关方利益关系的问题上,坚持认为要学会利益兼顾和换位思考,唯有如此,才能使经营之路走得远且稳健。他认为老板与雇员之间的和谐,商家与商家之间的和谐,商家与顾客之间的和谐,商家与社会之间的和谐,都是实现管理目标和市场有序运行的基本条件。
尊重对手。作为商人,子贡恪守商道,主动与竞争者搞好关系,坚持互相补台,同生共赢,和谐发展。反观当今有些企业,为了一己之私利,动辄不惜代价歪曲事实,诋毁业界同行声誉,扰乱市场秩序,最后也使自身元气大伤。
尊重客户。“客户是上帝”的理念在子贡时代就已经做到了。而当今时代,有些企业对“客户就是上帝”仅保持在口号上,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方面下的功夫远远不够。有的企业还在做着伤害客户的事情。 尊重员工。子贡在制定一些事关员工切身利益的***策时,总会先设身处地再三考量,***策、制度一旦落实了,如果自己能接受,就颁布执行,否则,就不会贸然强制推行。当今有些企业主和员工之间的关系之所以搞得很糟,甚至不惜诉诸法律,走向极端,很多时候就是因为企业在施行***策制度时只关注雇主利益,而忽略了员工的切身利益。例如有的企业在制订规章制度时没有充分征求员工的意见,甚至剥夺了员工的事前知情权,员工感到不舒服甚至强烈抵触自然就在“情理之中”了。
尊重社会。子贡通过身体力行,带头营造了一个好的商业风气,他按时按量缴纳税赋,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不忘救济下层生活的百姓疾苦。一次,他外出经商,途中赎回一位沦为外国奴隶的鲁国人,按规定,他可以获得国库的一笔奖金。但考虑到国家贫弱,他放弃了领取奖金的机会。子贡的尚义尊礼、博施济众、舍小利取大义的行为,不但没有使他蒙受经济损失,反而因此广受世人称誉并给他带来了更多商机。反观当下社会,有些企业居然连应尽的基本社会缴税义务都难以做到,就不用说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了,也更甭说去做企业慈善家救助更多的穷苦老百姓了。
和——贵在和谐
子贡崇尚“以仁为本、以和为贵”,秉持“以德立人,崇实务本”的做事观。“和”即和谐、团结、融洽之意。“仁”即爱人,尊重人、爱护人和帮助人,要想达到“和”的效果,就要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座情感桥梁,就是“仁”,“仁”与“和”相辅相成。在子贡仁爱之心的传承下,整个经营团队人心相向,和谐相融,情同一家,齐心协力完成组织经营目标任务。子贡认为,用人重德务实,斗则两败俱伤,合则优势互补、共创利益,在“求同存异”中和谐发展。
子贡在选用管理人才时坚持的一个否决项就是人品,没有好人品,再有能力的人也不用。他要求管理者带头“行仁***,施仁心”,在团队内部打造良好的做事氛围。当今有些企业在考核人才时往往不注重对品德的考量,结果是“一条鱼腥了一锅汤”。
子贡从善如流,嫉恶如仇,强调“君子和而不同”,他要求团队成员积极提意见和建议,说真话,对采纳的意见和建议还要给予奖励,绝不允许任何人打压提出不同意见和建议的人,使整个团队充满正气。这种“仁者爱人”的胸怀值得现今的企业管理者学习。现在有些企业,压根就没有为员工搭建流畅的沟通渠道,沟通机制也未真正建立起来;有的企业经常以“没有任何借口”、“要勇于做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有问题自己解决,我只要结果”这样貌似正确简单的废话来“教育”或“搪塞”下属,使沟通双方充满了“不对等”性。长此以往,企业完全变成了“管理者的一言堂”,因此也失去了生机和活力。
信——立身之本
子贡问:足食、足兵、民信,三者去其一,何先?孔子曰:去兵。子贡问: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孔子曰:去食,因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诚为本,信为用,以诚为本。如果一个人讲信用到了众所皆知的程度,树立了信誉,那么他自然就会形成一种无形资产,这种人去做事情必然比一般人要多几分可靠性。子贡认为:信乃立身之本,是商业稳步发展的必要前提。他从商多年坚持的“言必信、行必果”这一说法,对当今这个被认为诚信普遍缺失的时代意义尤为重大。
当今有些企业,并非秉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坚持“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没有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升效率来降低成本、提升产品品质、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市场占有率,而是选择了欺骗消费者的伎俩,最终落个害人害己的下场。比如,最近几年来人们讨论最多的莫过于餐桌上的信任度了,什么三聚氰胺奶粉、苏丹红染色食品、瘦肉精猪肉、药物速成鸡……毒劣食品泛滥。这样的企业明着拍着胸脯保证质量,暗地里却披着虚伪的外衣大赚黑心钱,岂能不遭到消费者的唾弃!
除此之外,有些企业主对内部客户——员工的诚信也让人不敢恭维。下列几种情况比较突出:一是企业借经营困难为由延迟发放工资,或者长期拖欠不发,有的企业主甚至卷钱“跑路”。作为员工,只能一忍再忍,万不得已时,才向媒体、法院申诉,要是再没办法的话,就采取一些极端的做法,以引起公众效应来捍卫自己的权益。二是企业侵害员工的切身利益,如不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使员工养老、医疗等失去了基本保障。三是为了留住人才,给员工开一些空头支票,把企业说得天花乱坠,最终结果还是失信于员工。如某企业老板,每周都对员工开展企业文化理念培训,想通过这种不断宣讲企业文化的形式,来激发全员的爱企热情。但问题是,虽然员工们课堂上都很受感动、很认同这些理念,但在实际工作中,却看不到老板和管理层的身体力行。这样的企业文化宣导会起作用吗?这样的企业老板还有何脸面谈诚信?
以上种种情景,想想古人子贡,岂不令人汗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