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波尔卡舞曲是波希米亚民间的舞蹈乐曲,也是斯美塔那最喜爱的创作体裁。斯美塔那是首先将波尔卡这样一种民间舞曲形式运用于艺术领域的作曲家,并且他还在引用波尔卡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这种民间素材。“波尔卡”这一舞曲形式已经成为标志斯美塔那音乐的主要风格特征之一,可以这样说,斯美塔那采用了民间舞蹈“波尔卡”的结构构造而创造出一种新的“波尔卡风格”,而这种风格是接近并符合浪漫主义音乐的。
关键词:斯美塔那 钢琴作品 波尔卡 风格特征
捷克的流行舞曲——波尔卡(Polka),是斯美塔那最喜爱的创作体裁,并且在斯美塔那的钢琴创作中其波尔卡的创作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所有任何一种体裁的创作。而将波尔卡这一体裁逐步艺术化的创造性发展对斯美塔那来说不仅是个巨大的挑战,也使他获得了成功。他不仅让捷克本国人民更加熟悉波尔卡,还让其他国家的人们也了解和热爱波尔卡。
波尔卡(Polka)是起源于19世纪早期并迅速风靡全欧的波希米亚地区的一种民间圆圈舞。1837年传到布拉格,1839年传入维也纳和圣彼得堡,1840年为巴黎所知,1844年传到伦敦。19世纪中叶波尔卡在欧洲十分流行,不论宫廷还是民间都跳这种舞蹈。波尔卡是一种轻快活泼的舞蹈,舞者面对面站立,男伴的右手抱着女伴的腰部,左手向旁伸开握住女伴的右手,按这种姿势成对地沿着舞厅周围逆时针方向旋转行进。主要的舞步有两种:一种是单足弹跳步,可以前进、后退或旋转,称为“波尔卡步”;另一种是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的动作。波尔卡舞曲的一般特征是2/4拍,两小节一短句,八小节一乐句,三部曲式,它与进行曲不同的是:节拍重音通常是落在弱拍上。波尔卡给人以活泼且果断的感觉,它的舞步通常是在前三个半拍上移动,小节最后半拍停止。波尔卡舞曲速度分快速和慢速两种类型,有时乐曲前面有短小的引子,结束时有短小的尾声。
关于波尔卡名称的来源有三种提法①:1、有人提出“polka”可能来源自捷克语“pulka”(即“半”的意思),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想象到,这种有特色的后脚跟和前脚尖交替着半步、半步地跳的舞蹈性格十分活泼。2、有人认为“polka”有可能是源自捷克语“pole”(即“乡村、田野”的意思),从这种提法上理解,波尔卡就是一种纯粹的乡村舞蹈形式,波尔卡舞蹈在民间的受欢迎程度和普及范围也就可想而知了。3、第三种提法更为具体些,有学者认为“polka”是源自一位捷克青年以其心爱的一个波兰女孩的名字“polska”来作为自己创作的声乐作品的标题,而这部声乐作品是作为舞蹈的伴奏音乐或是引自于一种舞蹈歌曲,这种舞蹈歌曲是波希米亚人为了他们的波尔卡舞蹈而改编的。这三种提法各不相同、甚至相去甚远,但是他们都能证明“波尔卡”的确是捷克波希米亚地区的民间舞蹈形式,“波尔卡”是人民大众的舞蹈。斯美塔那是首先将波尔卡这样一种民间舞曲形式运用于艺术领域的作曲家。并且他还在引用波尔卡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这种民间素材。实际上斯美塔那在音乐创作上很少直接使用真正的民间旋律,所以民间舞蹈体裁的使用就成为他民族性体现的一种标志。“波尔卡”是斯美塔那尤其钟爱并且使用非常频繁的舞曲之一。斯美塔那在写作《捷克舞曲》时,在给他的出版商V.Urbanek的一封信中写道:“……我并不打算把波尔卡的名称改变为更普通化的‘舞曲’,‘波尔卡’这名称之所以重要,因为我的愿望是向着使波尔卡艺术化这样一个目标,就像肖邦在当时对玛祖卡舞曲所做过的那样。”实际上,斯美塔那不仅仅没有改变“波尔卡”的名称,在他创作的《捷克舞曲II》中其他十首波希米亚民间舞曲都保留了其原有的名称。
波尔卡舞曲是波希米亚民间的舞蹈乐曲,其形式是人民喜闻乐见并且易于接受和流传的。我们能够从斯美塔那的钢琴作品目录中看到波尔卡舞曲在其众多钢琴作品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波尔卡是斯美塔那所最喜爱的音乐样式并伴随其一生的创作旅程。戴维·尤曼斯就曾说过“斯美塔那的钢琴音乐反映着波希米亚的文化”。②
斯美塔那早期的波尔卡舞曲创作是在没有经过任何的专业教育指导下完成的作品,它们大都无标题,供舞蹈伴奏使用。现存的斯美塔那早期的社交性舞曲有“路易丝娜(路易丝)波尔卡”,“杰瑞恩柯娃(达赫利娅)波尔卡”等。其中的第一首“路易丝娜波尔卡”(创作于1840年)是斯美塔那为他的堂妹路易莎而作,这首波尔卡作品在比尔森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它是一首欢快的室内舞曲,三部曲式,波尔卡节拍明确清楚(见谱例1),而且这首波尔卡几乎是即兴创作的作品。“杰瑞恩柯娃波尔卡”创作于几个月之后,音乐轻快活泼,并且有两个三声中部。“音乐会波尔卡”这一新的形式见于斯美塔那创作于1846-1853年间的五首波尔卡作品。这些波尔卡是:“降E大调波尔卡”,“F小调波尔卡”(创作于1848年,修订于1853-1854年)以及三首分别为E大调、G小调和A大调的波尔卡。这些波尔卡较斯美塔那早期的波尔卡而言思想内容更加深刻,在钢琴演奏技法上也有很大的发展。在路易丝娜波尔卡中(见谱例1),例如,斯美塔那写作的左手声部仅仅起到节奏与和声基础的作用。与之形成反差 的是在他的G小调波尔卡中,左手声部则含有着更多的旋律意味和令人关注的创作手法的运用(见谱例2),半音体系也在这部作品中扮演着十分不和谐的角色。另一部值得关注有着极大价值的作品为F小调波尔卡,它是首部斯美塔那用小调进行写作的波尔卡作品。从更深层次来看,音乐中延伸出来的喜怒无常的情绪特征一改以往波尔卡中的轻快活泼的曲风,这首作品体现了斯美塔那青年时代的躁动不安的性格与思想。
作品第7号的三首“沙龙波尔卡”为彼此***的音乐作品。第一首升F大调波尔卡是一首技艺精湛的属于上层社会的音乐作品。右手在以琶音方式演奏和弦的基础上快速在琴键上飞驰(见谱例3),这套作品的第二首F小调波尔卡与第一首作品有着明显的区别。这首波尔卡双手配合着共同连续行进,几乎是一种复调风格,而三声中部则具有鲜明舞蹈性特征,与作品一开始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首E大调波尔卡出人意料的简单,乐曲结尾充满着乐观主义精神和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标题为“诗意波尔卡”的第8号作品似乎暗示着斯美塔那想要使创立一种交响诗式的波尔卡风格愿望,他的这一目标在这部套曲作品中得到了极大的成功。套曲以精神抖擞的降E大调切分节奏波尔卡拉开序幕。第二首G小调波尔卡尽管几乎是以单主题贯穿全曲,但是在情绪上却有出其不意的变化,从最大限度的忧郁伤感变化到热情激昂,这首波尔卡作品使听众很自然会联想到交响诗音乐。第三首降A大调波尔卡如同激流,漩涡般地在降A大调、E大调和C大调三个调上快速弹奏。这首波尔卡是一部欢快和富有诗意的作品,它表现出令人难以置信的旺盛精力与热忱。
斯美塔那在经受国内的恶劣***治环境和遭受迫害的情形下,为了寻求精神上的安慰和改善其经济状况,他于1856年离开自己的祖国到瑞士。在1856-1861年五年间斯美塔那曾多次返回祖国,但是都只停留很短的一段时间。斯美塔那在瑞士期间创作的贝蒂娜波尔卡(创作于1859年)是一首抒情的作品,是为他未来的妻子贝蒂Betty所作的爱情宣言。从标题“祖国——波尔卡舞曲形式”我们能够得到暗示,斯美塔那在瑞士写作的第三部波尔卡套曲作品表现出斯美塔那渴望回到祖国的强烈思想感情。这四首波尔卡作品呈现出了钢琴音乐风格的新因素,例如自由的曲式以及丰富的旋律与和声。前三首波尔卡被一种文雅优美却又忧郁伤感的氛围所笼罩,整首作品贯穿着富有变化的忧郁灰暗的感情和怀念故乡的情绪。使用半音体系的手法以及随意地运用装饰音的技法(见谱例4)成为这首作品更深层的特征。斯美塔那富有个性的表现方式在他创作的这些波尔卡中能够得到很好的证实:从大调到小调的突然转换,温暖的抒情风格,声部模仿,持续低音的运用,平行三六度的进行,通过半音滑音③的转调,还有音阶式的旋律进行等等。
一直到1877年,在遭受耳聋的打击之后,斯美塔那才开始他最后一套波尔卡作品——捷克舞曲第一卷(Czech Dances)的创作。这一套曲被认为是斯美塔那应其出版商的要求而写作的,作品的标题仍然保留用“波尔卡”。斯美塔那这套作品的四首波尔卡描绘出一幅幅典型的捷克风土民情的美丽画面。前三首(第1首升F小调,第2首A小调以及第4首降B大调)波尔卡是深思熟虑的作品,斯美塔那主观地构想出高度复杂的织体与和声。第3首为F大调(也就是著名的“波希米亚随想”)快速波尔卡,音调优美欢快,以及大量高级的钢琴演奏技术上的要求(见谱例5)。这套捷克舞曲是斯美塔那在波尔卡这种体裁创作上的最高成就之体现。
在1879年创作的捷克舞曲第2卷中有部分其他捷克民间舞曲形式,但波尔卡仍旧扮演关键的角色。最著名的是第2首标题为“小母鸡”的波尔卡,这首作品的三声中部为辉煌的炫技部分。斯美塔那将波尔卡从最简单的原始形态转变成表达自己思想感情以及对于祖国热爱与忠诚的媒介。他用毕生精力使波尔卡风格化并且达到了令人意想不到高度。这是他这种舞曲风格化艺术处理的结果,因此,我们说冠以斯美塔那“捷克波尔卡诗人”的名称是恰如其分的。
总之,斯美塔那的波尔卡舞曲所用的动机摘自民间舞蹈,但作为钢琴作品,在技巧上达到那时期钢琴曲辉煌的顶点。“波尔卡”这一舞曲形式已经成为标志斯美塔那音乐的主要风格特征之一。他采用了民间舞蹈“波尔卡”的结构创造出一种新的“波尔卡风格”,这种风格接近并符合浪漫主义音乐。他对于民间舞蹈和歌曲形式消化并加以巧妙的模仿。斯美塔那的这种由民间音乐素材中汲取灵感的创作方式,在原则上和肖邦由“玛祖卡”、“波兰舞曲”中汲取灵感一样,是在民间舞曲形式的音乐中加以研究而提高的结果。可以说,斯美塔那的很多波尔卡舞曲已经不再是一些普通的舞曲,而是刻画捷克民间生活的民风、民俗、民情的一幅幅具有高度诗意的形象***画。
注释:
①关于波尔卡名称的来源有三种提法,笔者参照《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伦敦 1980年,二十卷版),第15卷, p.42-43 加入自己的理解译出。
②David Yeomans, “Smetana’s Piano Music Reflects Bohemian Culture”, Clavier 35 (March 1996) p.16
③滑音(Silde),一种装饰音,为两个或更多的音符用级进的方式到达主要音。参见《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第四版)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2002年9月第2版 p.1088
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 1987年10月第1版
[2]《牛津简明音乐词典》(第四版) 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 2002年9月第2版
[3]《Concise EncyclopAdia Britannica》 Founded 1768 15th Edition EncyclopAdia Britannica, Inc. William Benton, Publisher, 1943-1973 Henlen Hemingway Benton, Publisher, 1973-1974 Chicago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10卷)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北京·上海) 1985年6月第1版
[4]《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 (IND ED.) Second Edition , Revised and Enlarged Willi Apel,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Twelfth Printing , 1979
[5]《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on》Stanley Sadie ed.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in twenty volumes, London, 1980
[6]《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on》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Executive editor John Tyrrell, Published in twenty-nine volumes by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in the year 2001
[7] [捷]V·赫而弗特等著 /洪士銈 译 《捷克斯洛伐克的音乐》(中央音乐学院研究部资料丛刊) 上海万叶书店发行(上海) 1951年4月20日印刷 1951年5月1日初版
[8] [捷]密洛斯拉夫·马利 著 / 林相周 译 《论斯美塔那》 (本书根据Orbis-Praga 1954年版译出) 音乐出版社出版(北京) 1956年01月第1版
[9] [苏]伊·马丁诺夫 著 / 许乘真 译 《斯美塔那的生活与作品》 (本书根据Myз?из 1950年版译出) 音乐出版社出版(北京) 1957年03月第1版
[10] 雨三 译:《斯美塔那与李斯特——斯美塔那与友人书信往来》 国外音乐资料 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 1980年四月第十二辑
[11] Clapham, John. Smetana. London: J.M.Dent and Sons Ltd., 1972.
[12] Franks, A.H. Social Dance: A Short History. 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 1963.
[13] Holzknecht Václav. Bedrich Smetana. Prague: Panton, 1984.
[14] Holzknecht, Václav. Liner notes to Bedrich Smetana: Piano Works. Jan Novotn? on piano. Supraphon 1111 3241-2 G.
[15] Jane?cek, Karel. Hudební Formy. Prague: Státní nakladatelství krásné literatury, hudby a umení, 1955.
[16] Large, Brian. Smetana.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0.
[17] Mal?, Miloslav. Jabkenická Léta Bedricha Smentany. Prague: Panton, 1968.
[19] Séquardtová Hana. Liner notes to Bedrich Smetana: Polkas and Czech Dances. Jan Novotny on piano. Suprophon, 1 11 1901/2.
[20] Séquardtová Hana: Smetana’s virtuoso compositions. Translated by Dr. J. M. Kohoutová 《BED?ICH ***ETANA KLAV?RN? D?LO Svazek pát?-Skladby virtuosní》 PRAHA 1973 EDITION SUPRAPHON-MUSEUM BED?ICHA ***ETANY p.LVIII-LXVIII
[21] Yeomans, David. "Smetana's Piano Music Reflects Bohemian Culture," in Clavier 35 (March 1996):16-22.
[22] 《***ETANA POLKAS》Walter Niemann C. F. Peters · Leipzig Edition Peter Nr.4455
【作者简介:陈波(1979~),女,文学硕士,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系教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论斯美塔那“波尔卡”钢琴作品的风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