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音赋予了电影以生命,音乐的融入使得电影的综合艺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形成了集美学、文学于一体的三维效果。总的来说,声乐艺术在渲染气氛、加强感染力、增添美感等方面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声乐与电影的融合,不但能起到叙事抒情的作用,更能引起观众共鸣,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关键词]电影音乐;声乐艺术
声音赋予了电影以生命,从无声电影到现在的有声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丰富多彩的电影音乐越来越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国最具代表性电影艺术理论研究论著《电影艺术词典》中将电影音乐定义为:“专为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电影综合艺术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音乐艺术体裁……电影音乐具有一般艺术的共性……但又具有自身的特征……”[1] 电影音乐是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在电影艺术中,声乐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魅力占有重要的一席。本文将探讨声乐艺术在电影中的应用与作用。
一、声乐艺术的定义
声乐(vocal music),是指用人声演唱的音乐形式。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现在中国又出现了原生态唱法。通常声乐指美声唱法。声乐艺术是最容易触动人情感的一门艺术,它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能够产生非凡的艺术效果。[2]
《礼记・乐记》中记载“情动于中,故形于声”[3]。声乐是我们抒发、交流情感的一种形式,是声音与情感交融的艺术,情感是声乐的基础,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于情。”艺术的感染力最有直接作用的是感情因素,审美就是主体与美的对象不断交流感情产生共鸣的过程。歌唱者通过歌唱及表演来将作品中的每一个音符表达出来,也是一个理解情感――获得情感――表达情感的过程。在对歌曲的创作背景、旋律歌词和内容情感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将自身的演唱个性发挥出来,使演唱更具感染力。[4]
二、声乐艺术在影视音乐中的作用
1.渲染气氛
音乐能为影片的局部或整体创造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包括时间和空间的特征),从而深化视觉效果,增强画面的感染力。这种音乐不是简单重复画面的内容,而是细致入微地为影片营造一种背景氛围,声乐艺术亦是如此。
例如,歌曲《沧海一声笑》是电影《笑傲江湖》的主题曲,“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每当听到这首磅礴大气的歌总会想起金庸笔下的风雨江湖。这首歌曲有过不同版本,不同的人唱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但所有的版本中最有味道的还要数黄、李宗盛和罗大佑的合唱。三个人毫无顾忌地放声唱,高声笑,很有才子风流、笑傲江湖的味道。在这首歌里面,黄的狂放不羁,亦醉亦醒;李宗盛的毫无所畏,志气昂然;罗大佑的孤傲愤俗,悲天悯人的性格都得到了极好的体现。细细听来,还会发现,这首曲写得很有古风古韵:它以三人的清唱为主,辅以古筝、笛子合鸣,配以鼓点伴奏,为我们展现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海天万里***”,与影片的基调十分契合。
又如,电影《小花》堪称为一部浪漫主义的、聚集了众多偶像特质的主旋律电影,风格清新、意境深邃、极富美学品味和浪漫色彩。 片中李谷一用饱含深情的声音演唱了主题歌――《妹妹找哥泪花流》,歌曲舒缓、优美,与影片相配合,感觉就像是主人公在倾诉自己内心的语言,如说如唱,亲切、真实、感人。破衣烂衫的纯朴妹子赵小花行进在部队出征的队伍中,满眼失落和惆怅,她在苦寻离散的哥哥,那份幽怨、那份苦涩、那份抑郁已久的家破人亡、背井离乡的痛苦,只听得一声仿佛从她内心深处自然流淌出的女声“啊――啊――啊――”从内心铺陈开来,“妹妹找哥泪花流,不见哥哥心忧愁”质朴真挚地倾泻而出,“望穿双眼盼亲人,盼哥回村报冤仇”,其实赵小花是说不出什么深刻的语言的,伴着此时这丝丝入扣的旋律,李谷一屏神聚气、内心深埋着蕴藉已久的、急剧的内在张力和澎湃的激情,却用最孱弱、纤细、柔美的嗓音,甚至是气声,耳语般地替赵小花一一宣泄出了内心的苦闷、烦恼,只记得歌声完全是从耳边萦绕过来,然后再随着赵小花在行进队伍中的转身、回望、追逐、止步、颔首,那一波三叹、百转千、行行、歇歇、停停、走走的节奏其实就是她内心的挣扎、彷徨、痛苦,歌曲叙事化地交代了赵小花的过往身世,更铺垫了后来寻亲路上演绎的浪漫和传奇,最后,歌声再次在“啊――啊――啊――”空谷绕梁般的哼唱中声声远去,留给了听众最大的意象和空间。这部号称新时期符号式的电影,这首歌曲具有叙事功能,简单地概括了影片的主要情节,曲调委婉、细腻、新颖、优美。主题歌在片头和片尾两次出现,产生了头尾之间相呼应的效果。这种布局就像为一幅画铺排的底色,为影片营造了整体的情调和氛围。主题歌的旋律作为主题音乐在影片中出现了13次,贯穿了整部影片,配合剧中人物情节的展开、人物情感的发展,衬托场景与环境的变化,为剧中戏剧性冲突的发展和高潮的出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谷一的歌声传递了完全不同于以往任何一种歌曲类型的全新风格和意境,既不同于一般亲情歌曲的清冽却苦涩、浓情却怆痛,也不同于之前以民歌为基调的诸多情歌的粗朴、俗悍、口水、俏皮,更不同于后来情歌的柔美、娇嗲、直白、浅表,那是一种浸透着朝露般清新、鲜花般芬芳、水流般清净的清新、自然、深情、高洁、隽永、委婉的艺术风格,但自始至终,李谷一却将汹涌的内在情感和炙热的激情宣泄,通过自然、深沉的一腔、一眼,一字、一句传递得极为深邃、富有内涵,充满了艺术张力,尤其首尾两处“啊”的吟唱,既不失亲切、深沉,又不失灵动、华丽,可以说是30年来最有内涵、最有美感的无歌词吟唱,使歌曲艺术表现力得以升华。李谷一在民族声乐演唱坚实的真声色彩之中融进了假声的宽泛与松弛,既保持了民族演唱方法本来所具有的张力和传统的审美特色,又极大地拓展了民族唱法的艺术表现力。整首作品充满了自然和清新、恬淡和诗意,流淌着诗歌的气韵和水墨丹青的气质,给人以实体的、可感知的美感。
2.加强感染力
电影音乐根据影片所表现的不同的民族,选用不同民族的音乐,又为影片渲染了民族特点,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故事片《农奴》中,才旦卓玛演唱了至今脍炙人口的歌曲《***来了苦变甜》。才旦卓玛用自己苦难的生活经历,以发自内心的情感诠释它,她的演唱情感深切、音色甜净、风味浓郁,民族色彩鲜明。她演唱的藏语歌曲声音高亢、明亮,咬字真切自如,具有独特的高原味道。其歌声给人最深的感受是一个“情”字:饱蘸深情,热情洋溢,声情并茂、婉转动人,显示了浓郁的藏族地域特色。这部史诗影片,尽管有着鲜明的***治色彩,但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完美,艺术感染力极强,以农奴强巴一家的血泪史展示了农奴制的野蛮残酷,表现农奴翻身***做主人的故事。
影片《冰山上的来客》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是浪漫主义和写实主义的唯美结合之作,高山雪原上盛开的雪莲是神圣而纯洁的,象征着阿米尔和古兰丹姆浪漫的爱情,人们第一次了解到原来爱情可以如此美妙。用都它尔、热瓦鼓、手鼓、小提琴等奏出的***民间音乐,原始粗放,旋律悠扬,曲风质朴,音乐效果奇妙无比,恰如其分地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基调:忧伤和浪漫,让人有种流泪的冲动,只有用灵魂创造出来的歌才如此神奇吧。歌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在影片中三次出现,作为背景音乐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影片,片头展示完整,片中片尾小段音乐的强烈渲染,大大深化了视觉效果,渲染了故事发生地***塔吉克民族聚居区的民族风情,增强了影片的感染力。
《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出自电影《红高粱》,这是一首典型的民间叙事话语中的狂欢之歌。大胆直白的歌词,热烈奔放的调子,散发着北方浓郁的乡土气息。1987年这首歌吼出了一方难以抹去的红色天地,震惊了国人,也震惊了世界。姜文在电影中的处女唱也成了电影中最令人难忘的镜头。歌声激昂高亢,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感悟和生活的喜怒哀乐,用音乐表达了生命以及生活的冲动,是灵魂和精神结合的产物。[5]
3.增添美感
影片《英雄儿女》在音乐上做足了功夫,电影里的男主角,开演仅17分钟就光荣牺牲了,其后所有情节发展,基本都是在围绕一首《英雄赞歌》的创作而展现全部情节。当片中的王芳得知哥哥王成壮烈牺牲后,她长歌当哭,就想以歌唱的方式缅怀与寄托自己对哥哥的纪念和崇拜。当她在创作中遇到困难时,甚至部队最高首长也介入到了歌曲的创作中,之后《英雄赞歌》终于曲折诞生,于是它又被王芳从后方唱到前方,为浴血奋战的士兵唱,为祖国派来的慰问团唱,最后,整个电影在激越的《英雄赞歌》声中谢幕。整个演唱气息通畅,音色优美,技巧运用自如,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深情柔婉,时而热情洋溢,令人心驰神往,通过王成由重伤、重返前线直至壮烈牺牲的动作线,和王文清与王芳从失散到团聚的感情线这两条线索,影片既表现出***事业的艰难历程,也表现出父女、兄妹之间的情感。
《橄榄树》出自电影《欢颜》:“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很多人都记住了《橄榄树》这首歌和拥有天籁般好声音的齐豫,故事片《欢颜》讲述了一个凄美而温馨的爱情故事。这首歌是影片的女主人公齐盈在酒吧里打工时演唱的,它的歌词表达了一个远离故乡的游子对于故乡的苦苦思念,橄榄树是她心中故乡的标志。齐豫的嗓音空灵而飘渺,音域宽广、音色干净,声音诠释方式独特;《橄榄树》是台湾最优秀的电影歌曲作品之一,它的旋律清新典雅,歌词优美感人,唱出了人人心中皆有的那份朦胧躁动和向往。
台湾出品的其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搭错车》,演绎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故事。苏芮,用她近乎呐喊的演唱《酒干倘卖无》,表现了一种力量,而这力量不只是声音的威力,而是歌者本人不屈的生命力。《酒干倘卖无》最大的成功,就是它在主题上的完全***性,虽然在人性、反思、自省和迷茫这些泛命题上,重筑了一个完全出自她音乐理念的人文世界,这也就是该片的主题思想。
三、结语
音乐的融入使得电影的综合艺术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形成了集美学、文学于一体的三维效果。总的来说,声乐艺术在渲染气氛、加强感染力、增添美感等方面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声乐与电影的融合,不但能起到叙事抒情的作用,更能引起观众共鸣,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电影艺术词典编辑委员会.电影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
[2] 于舰.浅谈声乐艺术的美学原理[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03).
[3] 蔡仲德.《乐记》论辩[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4] 丁B.论声乐艺术的灵魂――情感[J].消费导刊,2007(09).
[5] 翟翊.赵季平――音乐勾勒电影之魂[EB/OL]./f?kz=70610286.
[作者简介] 王玲(1968―),女,江西鹰潭人,江西师范大学音乐系学士,江西财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音乐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