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今社会网络犯罪呈现出几何级数的增长趋势,并表现出形式多样、作案隐蔽、危害较大的特点,本文就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特征与犯罪构成要件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犯罪
当今的信息时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推进与迅猛发展,已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空间领域的全新的社会空间,即网络空间。世界事物都具有两面性,网络空间同样不例外,其两面性表现在:一方面给人们提供了大量信息;另一方面又成为违法犯罪分子新的犯罪平台,即网络犯罪。
一、网络犯罪概念的认识
计算机网络犯罪与计算机技术运用有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急剧扩大,网络犯罪的领域范围也不断增加与扩展,从而使“计算机网络犯罪”的术语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更新含义。因此,在学术研究上或教学实践上关于“计算机犯罪”的概念尚无统一或界定。
结合当前刑法相关规定和社会网络犯罪的实践分析。网络犯罪应该是指行为人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故意直接地对计算机网络实施侵入和破坏,或者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相关诈骗、盗窃、贪污、挪用公款、窃取机密等犯罪行为,自然也包括行为人利用计算机网络各种技术手段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及相关数据、应用程序等进行破坏,以及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严重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的不法行为。
二、网络犯罪的基本特点
1.成本低,传播范围广。以电子邮件为例,与传统寄信或电话传播相比,其所花费的成本要低得多,只需点一下键盘,几秒钟就可把邮件含义发给众多的人,理论上,接受者没有界限,可以是全世界的。
2.互动隐蔽性高,取证困难。由于网络是一个虚拟电脑空间,它消除了所有界线(国界,社会间的界限),使得双向性、多向流传播成为可能。在这个空间里对所有事物的描述都是一堆冷冰冰的密码数据,因而,只要掌握密码就等于掌握了控制权,就可以在任何地方登陆网站,原因是没有任何界限。
3.社会危害性。计算机犯罪社会危害性的大小,取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社会作用,取决于社会资产计算机化的程序和计算机普及应用的程度,其作用越大,计算机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也越大。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从国防、电力到银行和电话系统,现在都是数字化、网络化,一旦这些部门遭到侵入和破坏,后果将不堪设想。
4.网络犯罪是典型的计算机犯罪。目前对什么是计算机犯罪,理论界有多种观点,其中双重说(即行为人以计算机为工具或以其为攻击对象而实施的犯罪行为)的定义比较科学。网络犯罪中比较常见的偷窥、复制、更改或者删除计算机数据、信息的犯罪,散布破坏性病毒、逻辑炸弹或者放置后门程序的犯罪,就是典型的以计算机为对象的犯罪,而网络犯罪、网络侮辱、诽谤与恐吓犯罪以及网络诈骗、教唆等犯罪,则是以计算机网络形成的虚拟空间作为犯罪工具、犯罪场所进行的犯罪。
三、网络犯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的主体。刑法的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计算机犯罪主体应是一般主体。从具体表现分析,其犯罪主体具有多样性,各种年龄、各种职业的人均可实施计算机的违法行为。同时,进行计算机犯罪的主体又必须具有一定的或者说比较高的计算机知识水平,而且这种知识水平至少在一般人之上。
2.主观方面。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的危害行为或危害的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包括罪过。即犯罪故意或犯罪过失,犯罪的目的和犯罪动机等几种因素。由犯罪的一般要件来看,任何一种犯罪都必须存在“故意”或“过失”两类,如果行为人在主观上没有“故意”或“过失”,则其行为不能构成犯罪。计算机犯罪的“故意”是表现在行为人明知其行为会造成对计算机系统内部信息的破坏,但由于某种动机而希望或放任这种危害后果的发生;计算机犯罪的过失则表现的是行为人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破坏内部系统数据的后果,但由于某种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行为人已预见这种后果,而轻信某种技术能够避免产生这种后果,实施后效果不理想而导致系统数据的破坏。
3.犯罪客体。刑法的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所保护的、犯罪行为所侵害的社会关系。从计算机犯罪客体分析来看,计算机犯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就是说计算机犯罪是对两种或以上的直接客体进行侵害的行为,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具体表现:一是损害计算机系统所有人的权益;二是对国家计算机信息管理秩序造成了破坏,同时还有可能对受害计算机系统中数据所涉及的第三人的权益造成危害。这是“复杂客体”存在的事实。
4.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是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事实特征。在计算机犯罪中,绝大多数危害行为都是作为的,即行为人通过完成一定的行为,从而使得危害后果发生。还有一部分是不作为,构成计算机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由于种种原因,行为人担负有排除计算机系统危险的义务,但行为人拒不履行这种义务的行为。如由于意外,行为人编制的程序出现错误,对计算机系统内部数据造成威胁,但行为人对此不管,不采取任何预防和补救措施,最终导致危害后果的发生,这种行为就是构成计算机犯罪的不作为行为。
参考文献:
高铭暄.新编中国刑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