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超群的琉璃建筑物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观赏性,使人耳目一新。空前的此举竟使古老的京都一改千年旧貌,清代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多彩的琉璃世界。
登上天安门城楼,放眼向北中轴线鸟瞰,宏伟的故宫尽收眼底,金黄色的琉璃宫殿建筑群中的浓墨重彩,让一顶顶巨大的“皇冠”金碧辉煌。
提起中国古代建筑,马上会想到大屋顶。而讲起大屋顶,就自然会想到琉璃瓦。建筑大师梁思成先生为此断言:“琉璃瓦显然代表中国艺术的特征”。林徽因更是动情地说:“本来轮廓已极美的屋宇,再加以琉璃瓦色彩的宏丽,那建筑的冠冕便无瑕可指”。如此经典的建筑,宛如一座座大型工艺品,在它面前,无论是国人还是异国人,都会大饱眼福。
琉璃――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建筑的美丽符号,其秘籍何在?
何为琉璃
面对北京市琉璃制品厂里品种俱全的琉璃制品,设计师赵长安称:琉璃,古时亦作流离、瑁璃、颇黎、陆离、青玉、青玉石等。古之琉璃曾泛指某种人造(甚至天然的)透明状的宝石、料器(玻璃器)以及琉璃釉结晶饰物等,用于装饰建筑以后,才逐渐成为一种专用名词,指表面带有铅玻璃釉色的建筑饰面材料及一些工艺相同,但未用于建筑的器物。琉璃实际上泛指用于建筑装饰的带釉粗陶。铅釉制品早在商周时期即已出现。琉璃一词在汉代已广为百姓所用。琉璃用于建筑的有实物阶段始于北魏,元代曾广泛使用。明、清宫式建筑所用的琉璃与一般带釉粗陶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明、清宫式琉璃的釉料以石英和氧化铅为主,是一种含铅的玻璃基釉料,具有明亮透底的特点,应视为传统琉璃之正宗。琉璃厂的琉璃就是此种琉璃,传承700年不变。
琉璃制品的发展
北京琉璃制品厂王双来厂长说,古时每个朝代的更替,都是对前一个朝代的毁灭,包括象征皇权标志的宫廷建筑也不能幸免。在弃旧更新中,明、清两朝将宫廷建筑推向了辉煌。
从历史上讲,元朝一把火烧了金中都,重建元大都需要大量的琉璃瓦。为此,便对琉璃厂作了大批的扩建、生产。元大都建成后,只存在了八九十年就被明***攻破了。明朝再修宫城,官窑随之再扩大,北起西河沿,南到前孙公园,东至延寿街,西至南、北柳巷。从北到南直到虎坊桥,建了多座琉璃窑。这样一来,元、明在琉璃制品上有了大的发展。清朝则延续了兴建宫殿之风,到了乾隆年初,工部琉璃窑厂由京城迁至京西九龙山簏永定河畔琉璃局,在此烧制宫廷建筑琉璃。乾隆21年秋创建过街楼,供奉文昌等帝君亦称三官阁。此间建筑琉璃艺术水平达到了鼎盛时期。数量之大,色彩之广,式样之众,规模之巨,均大大超过了前代。举凡宫殿,坛庙、皇家园林、王府,无不以覆琉璃为尊贵之极,华丽之至。如故宫、天坛、北海、***等都有大量的琉璃遗存。一些前世罕见的琉璃建筑类型,如影壁、牌楼、塔、花门、阁等,较有代表性的如北海九龙壁、琉璃牌楼和万佛阁;颐和园内的智慧海(琉璃阁)、琉璃宝塔;故宫内乾清门前八字影壁、院内花门等。这些工艺超群的琉璃建筑物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观赏性,使人耳目一新。空前的此举竟使古老的京都一改千年旧貌,清代给后人留下了一个多彩的琉璃世界。
颜色多样,使用有别
皇权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琉璃的使用上一直受到严格的控制。《明律》中规定“凡官民房舍车服器物之类,各有等第”。洪武九年曾“定亲王宫殿、门庑及城门楼,皆辅以琉璃瓦”。清承明制,如《钦定工部则例》重申:“官民房屋、墙垣不许擅自用琉璃瓦、城砖,如违,严行治罪,其该管官一并议处”。只有皇宫、王府、坛庙等宫殿建筑才能使用琉璃瓦,郡王以下府第不得使用。
随着琉璃工艺的不断发展,釉色也大为丰富起来。琉璃的釉色有黄、绿、紫红、紫、赭、酱、棕、黑、蓝、大青、白、孔雀绿、桃红、宝石蓝、水晶等色。在古代,颜色也是等级的象征,蓝、黄、绿三色琉璃,分别代表天、皇、民。琉璃的颜色经常被用来表达某种思想,暗含一些哲理。如五色合于五方之说,黄色因居中央,故是皇权的象征。皇宫、皇室、坛庙均以黄色为主调。皇家园林用黄色、绿色、黄心绿剪边或杂色。亲王、世子、郡王府用绿色或布瓦心绿剪边。宫门可用黑色绿剪边。城门可用黑色绿剪边或布瓦心绿剪边。一般官员和百姓是严禁使用的。
艺术丰富多彩
王双来厂长回顾了琉璃艺术的发展,他告诉笔者:“所有的琉璃构件都是从瓦开始的。民间最早将瓦容器称之为瓦器,称泥盆为瓦盆,称泥罐为瓦罐,称陶制管为缸瓦管,用在屋顶称之为瓦。后来上了釉的叫缸瓦盆、缸瓦。在屋舍建造上,将草取而代之以瓦,把茅草屋变成了瓦房。”
人们爱美,美化瓦,延伸了,放在檐头上叫瓦当,秦砖汉瓦传了千百年。随着琉璃的出现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琉璃艺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宫式建筑登峰造极,琉璃艺术也更加丰富多彩。体现在宫式琉璃屋脊造型的主要风格是:脊件轮廓线脚丰富流畅,方、圆线条相问成趣,脊的复杂或高低有主次之分,如正脊较垂脊复杂,兽后高于兽前等;脊的大小、造型与建筑体量(或瓦面)有关,寻求与整个建筑的比例关系,把美的精神蕴于尺度权衡之中;垂脊、脊等延伸至檐口的一段,端头处理巧妙,艺术形象饶有趣味;脊的转折、交接处或关键部位,饰以吻、兽。吻、兽高于屋脊,雄视四周。使脊饰艺术在平缓的流动中产生顿挫,进出高潮;与一些地方建筑相比,很少雕刻,追求庄重大方。
用在攒尖屋面的顶端的脊被称做宝顶,它的建筑魅力在于它所产生的那种与众目昭彰的吸引力。在背角屋檐处,宫式屋脊称为“兽前”的部分,安放着仙人和走兽。仙人排在首位,仙人之后的走兽顺序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工匠口诀之称为:一龙二凤三狮子,四天马五海马,六狻七鱼八獬九吼十猴。关于仙人,工匠中多有“日晒泯王,走投无路”的说法。说是春秋之齐泯王无道,已无路可走。而琉璃窑则有“仙人骑鸡”之说。仙人者,有传为姜太公在此镇妖退神怪的,有传为禹王恐屋脊聚龙过多,在此镇洪水的。关于这些美丽的传说,可能无法证实它们的可靠性,只需陶醉在浪漫的联想和变幻的情节之中,这正是脊饰文化带给中国建筑的朦胧美。
复杂的制作工艺
华美的琉璃艺术,蕴涵着工匠师们的智慧和心血。它的制作复杂,工序繁多,就普通的琉璃瓦讲,就有选料、风化晒料、入仓均化、搅拌、粉碎、陈腐、挤瓦、修饰、干燥、素烧、挂色、釉烧等20多道工序,而且多数工序都属强劳动工种,都需付出繁重的体力。此外是做件活,如瑞兽,还要精细的制***、制模、印胚等工序。因工艺性比较强,难度大,要达到平、方、圆、直,扣、铲、捏、画,工序就更加复杂了。琉璃的核心活,一是雕塑,每件的造型结构都是固定的定式下来的,要做到一丝一毫不走样;二是上釉,它的色彩深浅、釉的厚度把握都要靠长期经验的积累;三是烧窑,这最后一关最难,被称为火的艺术,尚无科技方法解决,全凭老艺人用毕生的经验,练就的火眼金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正是这些默默无闻的艺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中国建筑铸造了如此的辉煌。
制作技艺传承令人担忧
王双来从小在琉璃厂玩大,已年逾花甲,是退休后返聘任职的。他父亲就曾是这个厂的厂长,幼年的熏陶,成年的结缘从业,让他对琉璃钟爱有加,难以割舍。
当前,琉璃厂的职工不足百人,老艺人也只有二三十人,琉璃制作技艺,没有十年的工夫是学不好的。尽管困难重重,他仍然与全厂职工_起努力地坚持着。在眼下市场经济的社会里,被金钱驱使的大势下,挣钱的行当当然是多数人的首选。而琉璃厂属于耗时长,费力多,效益低,工资少的行业,常常是时好时坏,差的时候,工资发放都比较困难。若是对此行缺乏热爱,对金钱又看得比较重的话,有谁能留得住呢。现在是市场说了算,一切靠自己,挣多分多,挣少分少,工人工资很低,分配来的大学生,经常干几天就走了。现在当地人没人愿意干,工人主要靠外地来京务工人员。近几年,随着社会工资逐渐提高,外地务工人员也不好招了。琉璃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对于这一传承了700多年之久的琉璃厂,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能否顺利地传承下去,不能不令人担忧!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探秘之旅:700年官窑琉璃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