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我国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计划建造国家大剧院当时有着怎样的想法,到90 年代决定建设,其中
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金志舜:国家大剧院的提出最早是在1958 年,为庆祝国庆十周年,北京建设了人民大会堂、中国国
家博物馆、北京火车站、中国美术馆等十大建筑,但还有部分建筑没有建成,其中之一就有国家大剧院。
当初国家大剧院选址就在现在的位置,而且确定了清华大学的建筑设计方案。遵照***的指示,文
化部组织专门小组就建筑设计方案向全国十几个省市、100 多位专家征求了意见,做出了设计方案调整。
但后来因国家经历了困难时期,建设工程一直迟迟没能实施。1975 年底***在病床前托付万里副总
理一定要建设好北京***书馆和国家大剧院。直到1986 年文化部向中央书记处汇报文化工作,提出了国家
大剧院的建设要求,于当年国家计委同意文化部进行国家大剧院的前期工作。1986~1989 年,由文化部艺
术司、计划财务司负责国家大剧院的建设事宜,提出了国家大剧院建设的初步设想,并组织了两个剧院考
察团,一个为东线,即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另一个为西线,即法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各国。
1989 年底为推进国家大剧院的前期工作,文化部成立国家大剧院筹备办公室,李德田任主任,这时北京***
书馆新馆工程(现中国国家***书馆)已建设完成,我也由北京***书馆调来任办公室副主任。从1990~1992
年我们就国家大剧院建设前期工作展开了全方位的细致调研,查阅和翻译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走访了
文化部所属各中央艺术团体,文化部领导多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和讨论国家大剧院的建设问题,并提出
了建设一座包括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以及相应配套设施的国家剧院;在清华大学、建设部建
筑设计院(现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和总装备部设计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研
究总院等设计单位的协作下,撰写了《国家大剧院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国家计划与改革
委员会(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AT:剧场本属于舶来品,西方(欧洲)是产生剧场文化及其建筑的发源地,了解并学习其传统剧场应该
是必需的功课。请您谈谈,都进行了哪些前期的研究工作?
金志舜:首先,我们对1988 年出国考察人员带回的资料和考察报告进行了仔细翻译、阅读、分析,进而
研究国外剧场的发展和功能要求。西方国家的剧场自产生之日起,就明确了专业剧场的***性,歌剧院、音乐厅、
金志舜
国家大剧院工程业主委员会舞台设备部部长(副局级)、高级工程师。******府特殊津贴专家,
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专家学术委员会专家(社会事业行业专家组),***、文化部、中国国际
招标网专家库专家,全国剧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主
要修订人之一。参与北京***书馆(现中国国家***书馆)新馆工程建设,任副主任,主管规划设计工
作。参与国家大剧院工程建设,主要负责剧场建筑工艺和剧场专用设备。评估和审查了近百个国家
大中型建设项目,为国内***书馆、剧院、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数十个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担当技
术专家、顾问。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45
戏剧场单独建造,后来戏剧(话剧)发展并产生了自己的小剧场。从20 世纪60 年代,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和
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即美国国家剧院)将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集中建造,开创了表演艺术中心式的综
合模式。之后的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日本新国立剧院都采用了这种模式。通过考察后,我们认为这种集中
式表演艺术中心的形式能够较好地满足我国众多表演艺术团体演出的需求,同时有利于开展国际表演艺术的
文化交流。
但确定国家大剧院的功能定位和剧场建筑工艺不仅要研究国外剧场,也要研究国内剧场,我们对我国剧
场的发展进行了研究、梳理:***初期建造的中国芭蕾舞剧团老天桥剧场主要演出芭蕾舞剧,北京人民艺术
剧院首都剧院主要演出话剧,中国京剧院人民剧院主要演出京剧;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演出场所多以文化宫、
影剧院居多,戏剧与电影兼用。自七十年代后我国建设了杭州剧院、中国剧院、深圳剧院、中日青年交流文
化中心世纪剧院、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现为保利剧院),这些剧场的建设和使用都为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提供
了有益的经验和参考,但我们需要有一个定位更加明确、具有现代剧场标准和先进技术装备的国家剧院。
AT:经过研究,我们最终确定了国家大剧院怎样的定位?
金志舜:首先国家大剧院是国家最高的表演艺术中心,一定要表现高雅艺术。正如前面提到的,我们要
采用表演艺术中心的形式,容纳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第二个定位是,要满足文化部所属院团
的演出和国内各省市地区优秀剧目进京演出;更重要的是承担国际文化交流,邀请国外著名的艺术团体来中
国演出。
这样明确的定位使得我们可以从剧场的功能非常直接地引导建筑设计,即明确观众厅的规模、舞台的尺
寸(台口、深度、高度等)、舞台设备配置、排练厅、化妆室,以及观众席视线、观众厅声学等一系列基本指标。
可以看到现在的国家大剧院呈现给大家的都是为满足中、外各种演出如歌剧、芭蕾、交响音乐会和民族音乐会、
戏曲、话剧等而设计的。这些演出功能、配套需求、技术参数指标都是在二十年前拟定的。
AT:在确定了国家大剧院所需要具备的基本指标之后,又进行了哪些细致的规定,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建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国家大剧院之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