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举,就是相对列举或描摹之意。恰当运用对举手法不仅仅能使句式整齐文句优美,也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材料丰富;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又能够体现考生在文章构思上的创新意识,显得精巧且具有一定的个性色彩。
关键词:对举 语言 结构 事例
对举,就是相对列举或描摹之意。“对”即相对,语句有成对出现的、两两对应的、整齐匀称的特征;“举”就是列举、铺陈、描摹。具体说就是在作文中运用整齐的句式,即对偶、排比、反复修辞和整句短句等常见句式。其实,恰当运用对举手法不仅仅能使句式整齐文句优美,彰显考生的才华,也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材料丰富;同时在某种程度上又能够体现考生在文章构思上的创新意识,显得精巧且具有一定的个性色彩。对举手法的适用范围是很广泛的,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它既可以用来说理也可以用来举例。因为它要求用大致整齐的句式、对称的结构来证明观点,所以有意识地运用对举手法,不仅可以提高考生锤炼语言的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对事例的高度概括的能力;也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例1 舍我其谁的意气,使人奋起。
看惯了凡人的庸庸碌碌,听厌了庸人的自怨自艾,一句“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使我们心中重燃建功立业的激情;听厌了对命运的感伤,想破了身世的无济,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振臂一呼,使我们重生改变命运的豪气。
以上议论不仅句式整齐,写得概括简洁;而且长短错落,读来朗朗上口,可谓声美形美意更美,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对举可以用于叙事、写景(或状物)、抒情性的文章,或者使用对称的句式铺陈渲染,形成整齐匀称之美;或者使用长短句而整散并举,实现回环跌宕之美。
例2 这是一双凝神专注的眼睛,那圆圆的眸子里深藏的是什么,能够折射出如此诱人的光,像浸在水中的一颗乌亮的宝石,那么晶莹;像黑夜中闪烁的一粒珍珠,那么夺目。它是那么黑,似乎包容了世上所有的暗色;它是那么亮,能够折射出人间万物的光芒,以至于不易觉察到它的黑。
生动的比喻,整齐的句式,既摹其形又显其神,表现力很强,表达效果显著,把对举手法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举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语言对举,即上下文中词语、句子或句群的相对列举或描摹。
例3 张扬,让阳光灿烂普照大地,让万物复苏;内敛,让月光撒下的清辉伴着失眠的人入睡;张扬,让滚滚长江水无休无止;内敛,让漫漫撒哈拉沙漠的驼铃悦耳动听。
张扬与内敛,孰是孰非呢?
过于张扬,烈日会使草木枯萎;过于内敛,黑暗会使赶路的行人恐慌;过于张扬,江水会决堤;过于内敛,驼铃无法给迷路的人指明方向。
结构对举,即文章在整体构思上结构安排上分为两大块,或同类并列,或相对列举,或正反对比。
例4 都是国主人君,然而对事情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面对成功,面对独坐咸阳,册封十八路侯的项羽,他却一味地忘记所有不足,忘记所有足以让他跌入深渊的处处隐忧。
面对失败,面对身寄人手,沦为人奴的勾践,痛定思痛,选择铭记,铭记他的所有优势,铭记他的可能,铭记一切足以使他日臻强大的方法。
“乌云晴日上”,乌云压城,风雨将至,然而不要忘记乌云之上正是晴日。“心儿永远向着未来”,要在逆境中铭记希望。
再如2005年满分作文《・烈酒》采用板块结构将全文分成三个有机的部分,第一部分我们明白了忘记的要义――忘记一切不值得纪念的东西,“忘记痛苦,生活就会多一份快乐与温馨。忘记仇恨,生活就会多一份甜美与激情”;第二部分阐述了铭记的真谛――铭记一切该铭记的东西,“铭记欢乐,一切将会变得多彩。铭记温情,你才会发现生活的丰富内涵”;最后总结全文,“擦亮你的双眼,摘一朵淡泊却幽香的,喝一口浓烈却香醇的美酒,携一腔激情与感恩,你将会发现,生活原来如此精彩”。整篇文章对举运用灵活,结构对称严谨,思路清晰,说服力强。
事例对举,对举既指语言和结构等形式上的对举,也指文章内容的对举,即材料或事例的对举,形式上给人以对称的美感,内容上相互补充相互映衬相辅相成。
比如《逝者如斯 当忘则忘 当记则记》运用对比手法将“铭记”和“忘记”巧妙地加以演绎,列举了李白和苏轼:面对人生的困境李白选择借酒浇愁,在忘记中找到自我;苏轼一生宦海沉浮,晚年却对亡妻念念不忘,让人触摸到一位有血有肉的文豪形象,通过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对比我们明白了“忘记”和“铭记”的要义。文章感情充沛,结构匀称,句式整齐,运用对举,增强了说服力。
当然,恰当运用对举手法还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构思时要运用联想来拓展思路,每写出一种事物后,要联系到与之相反、相对或相同的事物。二是在选定了相反、相对或相同的对象后,要选用恰当的词语一一对应地去摹其形状,凸显特征或渲染造势强调突出;然后尽量选用词性与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语、短语组合成句缀句成文。一如古人所说“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云对雾,雪对霜,和风对细雨,朝霞对夕阳……”
总之,对举手法的运用可以使文章增彩生辉,从而实现“有文采”这一重要标准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笠翁对韵》.
[2]2013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新课标版).
[3]资中勇.现代汉语中的对举结构[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01).
作者简介:陈钟(1974-),男,河南信阳人,河南省信阳市第四高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育教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对举手法在作文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