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元结古文创作在唐代占有着很高的地位,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本文从元结的创作理论,创作内容,以及艺术成就方面全面的分析他的古文创作及其特点。
关键词:元结 古文创作
元结(719~772)字次山,自号元子、猗子、浪士,又号漫郎、漫叟等。作为盛、中唐转折时期的著名作家,元结诗、文兼擅,而古文成就尤其突出。
一、古文创作的理论
1.“追复纯古”
元结无疑是唐代古文兴盛的先驱者,但他倡导的古文,无论其学理所尚、复古之“古”、还是为文之意、风格取向都与萧颖士、韩愈等人的主张不尽相同。
讨论元结的散文复古主张,可从其***治、道德、诗歌、艺术复古主张入手。元结严厉批判现实***治败坏、道德沦丧,主要是用上古社会的理想***治、道德作比照,从批判中可以看出他要进行的***治变革、道德重建,有强烈的复古倾向。
追复三代之古,体现以儒学古道为本的艺术精神,直面现实,敢于刺世疾邪以警世、救时,心语相应而辞义幽约,彻底屏弃排偶、绮靡之习,而能自成一家。这是元结在天宝年问“独作古文”的特点,也是他能遥领韩愈古新之先的原因、意义之所在。
2.“救时劝俗”
在诗歌理论上元结呼吁回归风雅传统,诗歌要反映社会现实,起到讽喻和辅助王化的作用。在古文创作上,元结则认为好的作品应该是救时劝俗的。
元结古文的特点可用“刺世疾邪,戒君警臣”八个字概括。他揭露最多、批评最严厉的,是君臣的无道、风俗的败坏和士人道德的沦丧。元结在丧乱中和丧乱后所作古文,仍然保持了前期创作的基本特色,但“救时劝俗”的倾向日渐突出。元结在《文编序》中强调了他的创作宗旨就是:“救时劝俗”。从这篇自述中可以看出,他的创作决定于对现实的批判态度,体现了批判社会的精神,表明了改造社会的要求。从总的精神看,他是要求文章紧密结合现实斗争的。
元结写了一系列救时劝俗的文章希望能够恢复道德,使人民回归古朴。基于这个目的,他创作了一些刺世疾邪和规劝世道人心的古文。
二、古文创作的内容
1.讽喻统治阶级的赋、颂
元结对上层统治阶级内部为了争夺权势互相斗争的现实很不满,也看不惯官场上互相倾轧或者拉帮结派的现象,非常痛恨官吏们只知道升官发财而不为人民谋幸福的做法。于是就写了很多赋、颂表达对统治阶级的不满。
大约天宝九载,元结写了《说楚赋三篇》,假借梁宠王和君史的对话写出了“何荒王”“何惑王”“何竿酢钡慕旧菀逸、暴虐凶残、劳民伤财、欺压百姓后又听信忠谏,改弦更张的故事。这其实表现了元结希望君主能够听信忠言,接受劝诫的思想。统观三《赋》,都是切于时事,专为玄宗的沉于***乐!重失君道而发,最后还总结说:“君史说楚,似欲戒梁;敢愿君王,示鉴不忘”。这都是作者在揭露统治者的罪行,同时又对其冀予了一点希望。
2.反映人民生活的表、记
元结不仅在诗歌中关注人民生活,同情人民疾苦。在他写的一些上表、札记中也有反映人民生活的内容。广德二年,元结在任道州刺史后送交朝廷的《谢上表》中写到被西原蛮贼屠陷以后的道州人民情状。他说:“城池井邑,但生荒草。登高极望,不见人烟。
元结在给朝廷的上书谢表中关注人民生活,同情民生疾苦,这超越了一般上书谢表对皇帝感恩戴德、赞美颂扬的内容范围,给上书谢表这种体裁增加了积极的思想内容。
3.抨击和规劝世道人心的杂文
元结对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非常不满,痛恨尔虞我诈、互相倾轧的官场,也厌恶人情浇薄、猜忌陷害、世态炎凉的民俗风情。元结思想的深刻,***治的敏感,还表现在他能在表象繁华的天宝年间,从人心不古!人伦恶变!道德沦丧等人文现象,洞察潜伏其中的社会危机。
三、古文创作的艺术成就
“元结的古典散文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说是元结所独创的***治批评和社会批评的论文,他喜欢用诙谐荒诞的话,元结的文章体现了他的热情、爽朗、倔强和介直的性格特点,和他的为人一样,是与世不合,坚决反抗流俗的”。[1]笔者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1.强烈的时代性
元结之文力抗时俗,以古为新,独创壁记、章奏、墓表一类文章,在元结笔下,言之有物,时出新意。如《元鲁山墓表》也与一般的碑志之文铺叙历官、夸饰溢美不同,而是就元德秀的品格发表议论,用对比的手法讥时刺世。元结反时俗的性格决定了他的文章无论在用意、结构、还是内容方面都表现出好奇的特点,能针对时事,表现出特有的思想光芒。
2.“危苦激切”的文风
元结文的立意和手法深、新、奇,创意用词,多生语奇字,从而形成了犀利、危苦、激切的风格。最重要的原因,是元结为人“抗节励志,耿介拔俗,愤世之气太盛,忧世之心甚挚”。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表现其危苦激切之风格:
首先,元结的文中多处用独白直言的方式来表述其志。此类古文行文多单刀直入,文辞简约却用语犀利,而时发慨叹,辞气越发危苦激切。
其次,元结还托寓言抒怀言志。即如《元子》第八卷所载之事,洪迈称“其说类似《山海经》”。而元结重在写“其俗”之异,表现作者对世风浇薄的愤恨和担忧。
再者,元结还通过问对、诘难的方式来表达其意。其文中主要用了主客问对、多人问对、纳问于叙事之中几种方式。如《说楚赋》即是用主客问对;《恶圆》、《恶曲》等是三人问对之形式;《元漠》、《出规》、《寐论》等等则是纳问于叙事之中,使情节生动,主旨明了。
3.通俗而又含蓄的语言
元结写作散体单行的“古文”,表现出反主流的倾向,并能用简洁的文字、短小的篇幅,表现充实的内容,在行文中叙议结合,秉笔直言,没有藻饰,极少用典,用极其浅显的语言明白说理,不饰雕琢。
元结的文多是直陈时事,没有太多的修饰。由于是情急意切,往往以议论居多,但又不是古怪不可解读,大都通俗易懂,宛如口语。正如有人的评价一样,元结文风直朴。他的文句,白话一般,极易明白,在文中几少用典,多类口语。而语气词的运用,又给人以一唱三叹的感觉,读起来琅琅上口。
如重回道州时写的《菊圃记》:春陵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于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谁不知菊也芳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扰宜从植修养,而忍蹂践至尽,不爱惜乎?於戏!贤士君子,自植其身,不可不慎择所处。[2]
菊芳之伤,盖亦自况。仿佛是无奈之词,不得己而为之,这在元结的作品里,是少之又少的。丝丝沉重情绪流露其中,与平时直言不讳的奋笔疾书大不同。
参考文献
[1]张燕瑾(等)主编:《隋唐五代文学研究》 M .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2]元结.元次山集(孙望校本) M .北京:中华书局,1960
作者简介:姚会涛(1978-),河南襄城县人,平顶山教育学院中文系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先秦两汉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