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何转化“学困生”,一直是教师亟须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之一,同时也是教育均衡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尝试从近六年来个人的教学实践出发,探讨初三毕业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方法。从学生心理、教学设计和学习组织架构三个方面入手,总结出转化“学困生”的“三性”策略。这一策略的实施,使具有极大厌学情绪的“学困生”学习兴趣有了很大的提高,不仅在学习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在待人处事方面也加强了他们的自信。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策略
我校地处广州城乡结合带,生源较为复杂,学生数学成绩分化现象较为突出,并出现了较多的学困生,到初二、初三尤为严重。这些学生学习基础较差,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对前途感到暗淡。
现在,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一些体会和做法,作些粗浅的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重新定位,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
每一次拿到他们初二升初三的区统考成绩,看到里面的6分、9分、12分或者是20几分的时候,心中已没有几年前的冲动和抱怨,因为经过几年的洗礼和冲刷,不知是麻木,还是心里很清楚地知道:埋怨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倒不如“既来之,则安之”。所以,必须给学生一个重新的定位。
“万事开头难”,尽管初三时间很紧,但是每一届新初三的第一节课,我都不会急着讲新课,而且上课前也一定会提醒自己:学生的成绩只是代表过去,只能记在心里,但却不能挂在嘴边上!所以,上课时要准备的第一个道具是:一张白白的A4纸。上课简单地自我介绍完以后,就会开门见山地说:“听说你们升上初三的期末成绩‘惨不忍睹’哦?”这时,你会发现真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在课堂上肯定有以下的情景:
情景一:部分学生会偷偷地笑,有些甚至说出自己有多少分的(这些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很强,肯定是最快进步的,也是最有潜力的)。
情景二:部分学生只会转动眼睛,不吭声,甚至更内向一点的学生会马上脸红(这些学生心里胆小怕事,在以后的课堂应该要多给机会的)。
观察片刻以后,马上给出“定心丸”——对学生表明态度:“这些都不要紧,因为那些成绩都只能代表你们的过去,现在是初三,一个全新的学年在等待着你们,对于老师来说,你们都像我手中的这张白纸,以前的任何记录都不在里面,里面只有无限的空间让你们重新谱写。”这时,你肯定会发现很多双眼睛里面是充满着信任以及自信的。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高“学困生”学习的能动性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通过第一节课的“收买”人心,建立好“第一印象”,他们就会放下心理包袱,多找机会亲近你。但如何让他们也在课堂上跟着你的步伐走,彻底“相信”你?这才是关键。但是要让那些几乎没有基础的学生接受新的知识,这是很困难的,并且,在时间紧、任务重的初三教学中,更不允许你有丝毫的犹豫。要完成一节课里的基本内容,我们通常有以下一些教学环节:复习知识—引入新课—练习例题—课堂小测—课堂反馈。
三、合作互动,提升“学困生”学习的参与性
进步过程中的后进生需要有不断的成功来激励,以加快、加大他们进步的步伐。因此,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班内小组合作,让他们都参与,并在参与过程中相互竞争。按不同时期,大致有以下三种形式的小组合作:(1)开学初,借助课堂座位的优势,前后互相帮助。(2)第一次抽测后,异质同组。(3)学期末的复习阶段,同质异组。
还有一个问题,相信也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课后要不要加班加点呢?这个答案我的个人观点是肯定的。后进生学习基础差,接受能力差,以前的没学好,刚学的不牢固,这是他们没能力和其他学生公平竞争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后进生的落后状况,必须让他们得到比其他学生更多的课外辅导,而辅导学生的最根本目的是:找出他们错误的真正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困惑。
对初三数学学困生所运用的“三性”策略,是我在初三的几年教学中的一个小结,为我今后的教学实践树立了一个长远的目标。看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学习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并且在待人处事方面也更加自信时,这些都是对教师努力的最大肯定。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象达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