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一定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个体的总和概念
外延种内关系的研究范围,个体之间既有种内互助,也有种内斗争,两者对立统一,共同维持种群的相对稳定种间关系的研究范围,由不同种群构成,其关系有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寄生,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分别占有一定的生态位种群群落特征最重要的特征是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以及迁入率和迁出率都会影响种群密度,决定种群的发展趋势物种丰富度、种间关系、优势种、群落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演替(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等联系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个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群落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统一整体,群落结构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名师点睛】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
二、辨析种群特征之间的关系
例2下列关于概念***中序号所表达的含义,说法错误的是()
A.序号1代表种群密度
B.迁入率由序号4或序号5代表
C.序号2代表出生率或死亡率
D.序号6、7依次代表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解析】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直接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的影响。另外,年龄组成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则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因此,序号2代表出生率,序号3代表死亡率。故C项错误。
【答案】C
【核心突破】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
(1)***解:
(2)分析题***:
①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
②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③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④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
增长型:出生率>死亡率增长
稳定型:出生率≈死亡率基本不变
衰退型:出生率
密度
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例3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随机取样方n个,每个样方的生物个体数量为X1、X2…Xn,则样方内生物个体数量的平均值为(X1+X2+…+Xn)/n
B.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时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C.计数时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
D.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第一次捕获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个体数
【解析】标志重捕法中种群数量的估算公式是:标志个体数×重捕个体数÷重捕标志个体数。故D项错误。
【答案】D
【核心突破】探究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比较项目样方法标志重捕法调查对象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注意事项①随机取样
②样方大小适中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①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同
②调查期间没有大规模的迁入和迁出,没有外界的强烈干扰【易错清单】使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的三点提醒:
①适用范围: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些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②计数原则:同种生物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记数相邻两边及顶角。
③样方面积:与调查的植物有关,如乔木的样方面积为100 m2,灌木为16 m2。
四、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分析
例4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衰老个体将维持基本稳定
B.***中c点时,环境阻力最小,种群增长速率最快
C.若乙表示酵母菌种群增长曲线,通过镜检观察统计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因为其中有死亡的酵母菌个体
D.K值具有种的特异性,所以田鼠的种群增长曲线在不同环境下总是相同的
【解析】若乙表示草履虫种群增长曲线,则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中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等,衰老个体维持基本稳定,A项正确;***中的c点增长率最大,但是环境阻力不是最小,B项错误;通过镜检观察统计酵母菌数量的结果比实际值低,原因可能是取样时没有混合均匀,但不是由于酵母菌个体死亡导致的,C项错误;不同生存条件,环境容纳量不同,D项错误。
【答案】A
【核心突破】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
曲线比较“J”型曲线“S”型曲线产生条件理想状态:
①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
②气候适宜
③没有敌害和疾病现实状态:
①食物、空间有限
②各种生态因素综合作用环境容纳
量(K值)无K值有K值适用范围实验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后的最初一段时间自然种群联系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是由于环境阻力的有无造成的
“J”型曲线环境阻力逐渐增大“S”型曲线【易错清单】(1)λ≠种群增长率:λ表示某时段结束时种群数量为初始数量的倍数,而非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率=(末数-初数)/初数×100%=(N0λt+1-N0λt)/N0λt×100%=(λ-1)×100%。
【答案】D
【核心突破】碳循环过程:
(1)碳的存在形式及循环形式:
①碳在无机环境中的存在形式是二氧化碳和碳酸盐。
②碳在生物群落中的存在形式主要是有机物。
③碳循环的形式是二氧化碳。
(2)碳出入生物群落的途径:
①碳进入生物群落: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②碳排出生物群落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化石燃料的燃烧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十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例11下列关于信息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蜜蜂找到蜜源后,通过跳圆圈舞向同伴传递信息,这属于物理信息
B.葡萄园内常利用荧光灯来诱杀害虫,灯光是一种物理信息
C.草原上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兔,这属于化学信息
D.成年大熊猫经常用尿液在岩石或树干上进行标记,这属于化学信息
【解析】蜜蜂跳圆圈舞属于行为信息,A项错误;荧光灯产生的紫外线可以吸引害虫,灯光是一种物理信息,B项正确;特殊的气味属于化学信息,C项正确;尿液属于化学物质,应属于化学信息,D项正确。
【答案】A
【技巧归纳】判断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种类的方法:
(1)从信息传播的途径判断。如涉及声音、颜色、温度等物理因素的,可判断为物理信息;涉及的信息载体为化学物质的,可判断为化学信息;涉及特殊行为的,可判断为行为信息。
(2)从文字表述的着重点判断。孔雀开屏如果是通过行为传递给对方,则属于行为信息;如果是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则属于物理信息。
十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其调节和保护的综合考查
例12广州南沙区拥有200多公顷的湿地面积,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被誉为广州的“南肾”。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的破坏不会影响该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B.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南沙湿地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会长时间保持不变
D.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会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升高
【解析】湿地的破坏将影响该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从而影响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项错误;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会使其物种丰富度降低,C项错误;如果南沙湿地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其抵抗力稳定性会降低,D项错误。
【答案】B
【核心突破】(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辨析:
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与生物种类有关,还要考虑生物的个体数量。食物链数量越多越稳定;若食物链数量相同,则看生产者,生产者越多,稳定性越强。
②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恒定不变的,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
③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辨析:某一生态系统在彻底破坏之前,受到外界干扰,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而恢复的过程,应视为抵抗力稳定性,如河流轻度污染后的净化;若遭到彻底破坏,则其恢复过程应视为恢复力稳定性,如火灾后草原的恢复等。
(2)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三点提醒:
①从不同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
②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外,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实行易地保护。
③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量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本地物种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量锐减。
【同步训练】
1.下***表示种群的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乙为迁入率和迁出率
B.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C.丁为年龄组成,每种类型中包括幼年、青年和老年三个年龄期
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方法有标志重捕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2.下列活动中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样方线上的个体都被统计在内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3.近年来保定护城河发生严重水华现象,水体发绿发臭,对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关于此次生态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造成此次生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外来物种入侵
B.此次事件将对该水域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严重破坏
C.从生态学角度分析,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
D.在湖水中投放以藻类为食的动物将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4.关于“S”型曲线的叙述,有误的是()
A.t0~t1之间,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增长率不断增加
B.t1~t2之间,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C.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
D.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t1前及时控制其种群密度
5.下***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消费者。现对***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注:***中a、a1、a2表示上一年留下来的能量,e、e1、e2表示呼吸消耗量)
A.a+b+c+d+e为本年度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c1表示次级消费者中被三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
C.初级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包含在b或d中
D.c和e之一可代表生产者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
6.下列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稳定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
B.生物种类越复杂,种群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C.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就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捕食者都必然有利
7.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建立人工湿地公园是解决城市水污染的一种有效途径,下***是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的示意***。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要大于该系统生产者所固定的全部太阳能
B.挺水植物芦苇在湿地边沿随地势高低分布不同,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C.绿藻、黑藻可吸收城市污水中的有机物,并用于自身的光合作用
D.人工湿地净化污水体现了该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8.甲***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乙***表示一个长期有效的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碳进入生物群落主要依赖于(填生理过程)。***中①②④过程与③过程中碳流动形式的不同点是。
(2)***甲中分解者通过(填生理过程)将碳释放回大气中。
(3)乙***食物网中的肉食动物是,通常数量较少,从能量角度分析,其原因是。若人们想通过此生态系统更多地得到种群X,理论上讲,能达到此目的的最有效手段是减少S种群和(填“G”或“Q”)种群的数量。
(4)若一个农田生态系统,若干年后该弃耕农田中长出小灌木丛,以至演替出森林,我们把这样的演替类型称为。植被优势种群的演替,从根本上体现了植被对的竞争能力不断增强。
【参考答案】
1.B2.B3.A4.A5.C6.B7.A
8.(1)生产者的光合作用①②④过程中碳以CO2的形式流动,而③过程中碳则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呼吸作用)(3)X和H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G(4)次生演替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