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里格是多尔多涅首府,坐落在法兰西中央高原西部边缘,是古罗马时期“人类谷”(Vallée de L’homme)的中央城邦,城中满是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被誉为法兰西的“艺术与历史之城”。多尔多涅河最大的支流伊斯尔(Isle)河就从小城南面穿流而过,灌溉着两岸一望无际的葡萄园,身列法国十大名酒的玛歌(Margaux)就出产于此。
佩里格还是法国黑松露的故乡,这种被称为“黑色钻石”的菌菇是目前世界上价格最贵的食品,一公斤新鲜松露能卖2000美元,进入餐馆后价格还要打着滚地向上翻。每年秋天,佩里格各家旅行社都会组织规模浩大的“松露之旅”,去河谷上游寻找这种埋藏在橡树或榛树树根下面十多厘米深处的小玩意儿。不过我来得不是时候,山林深处的松露还只有鱼眼那么大,我只能把所有行程都放在城里。
进城两座古桥,请选更远的那座
从城南陆路进城,必须跨过伊斯尔河,有两座大桥可以选择――较近的桥在拉卡奈大道(Boulevard Lakanal)上,过桥几百米就是美丽的德斯特拉斯堡(Strasbourg)和城堡下面的环形大道德斯阿瑞奈斯(Boulevard des Arénes)。另一座多米斯尼(Daumesnil)大桥在拉卡奈大桥西面600多米远,是佩里格最古老的石桥。我选择了后者,因为大桥正对名闻遐迩的圣伏龙教堂(Cathédrale St-Front),站在大桥一侧能清楚看到教堂的五个尖顶。
过桥前先经过皮埃尔•玛格纳路(Rue Pierre Magna),这条路过去是老城与外城的唯一通道,佩里格人从这里到城南种田、摘葡萄,去林子里采榛果、挖松露。想当年,头顶水罐的佩里格村姑和荷锄而归的帅哥们应该在这里发生过很多“城南旧事”。站在桥头远眺,皮埃尔•玛格纳路笔直向南,一点弯也没有,盛夏的阳光从行道树的缝隙中照射下来,空气中弥漫着 “甜蜜的孤寂和永恒的平和”。
几百年前佩里格老城初具规模时,郊外的牧羊人就从这条路赶着羊群进城。雾气蒙蒙的清晨,只要听到牧羊人的铜铃,小巷里就会挤满买奶的人。花上几个生丁,牧羊人当场捉住一头母羊,把羊奶直接挤到买主的罐子里。如今纯朴年代早已一去不返,玛格纳路也已不再重要,路两旁的青草地被圈起作为马球俱乐部的训练场,我路过时,正看到一个美女给一匹赛马洗澡――枣红色的纯种牡马显然刚在泥地里打过滚,得到美人细致入微的照顾,它得意得不住地冲天打响鼻。
1600年前的大教堂里,只有我一个人
和法国所有小城一样,佩里格基本没有高大建筑。散布在法国各地的这些小城知道什么是自己的发展之路――即使再过一百年、耗尽全城财力,也不可能赶上巴黎,所以倒不如返璞归真,这也是佩里格费尽心思把城市“做旧”的原因。
过桥后,不用指引,脚下每一条斑驳的石板路都能轻而易举把人带到圣伏龙教堂。教堂拐角的一家小画廊橱窗里展示着一套手工绘制的明信片,有大教堂、古老的费内龙大道 (Rue Fénelon)和几张开满鲜花的河岸,踅进去询价,一个华人女孩迎上来,推销那些油画,我们用中文交谈了几句,她来自重庆,在波尔多第四大学佩里格分校留学,利用暑期打工赚钱。尽管她压低声音说可以给我八折优惠,我还是拒绝了那些索价100欧元以上的油画,花5欧元买了那套明信片。
按照华人女孩的指点,我顺利找到教堂正门,奇怪的是,如此辉煌壮观的大教堂空荡荡的只有我一个游客。这可是法国西南部最大的教堂,最早的渊源要追溯到公元六世纪!它原本是圣伏龙墓地,前来纪念的人多了,佩里格勋爵就在墓地一侧建起一座小教堂,到1047年,教区本笃会决定在这里设立修道院,开始大兴土木。这一时期恰巧“圣雅克•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Way of Saint-Jacques-de-Compostelle)盛行一时,法国各大教区都尽心尽力为去西班牙朝圣的信徒提供完备的庇护所,圣伏龙教堂遂成为朝圣路上最重要的落脚点,修建得富丽堂皇、气势恢宏,仅拱卫在主塔周围的穹顶就有28座,可惜都毁于战火。
19世纪初期,建筑大师保罗•阿巴迪(Paul Abadie)对教堂进行了翻修,形成了现在“五顶十一塔”的布局,半年后他接手设计巴黎圣心教堂(Sacré-Cœur),沿用了圣伏龙大教堂的设计灵感,佩里格的旅游手册上至今写明“圣伏龙大教堂是巴黎圣心教堂的设计之祖”。
我在空旷的教堂踱步,独自感受宗教建筑从天而降的压力。墙壁由略带淡粉色的砂岩砌成,门上的拱券和外面的圆顶用的是大理石,最特殊的部位是矗立在每座圆顶之上的镂空小石塔,因为外观像欧洲的古代灯笼,建筑行业里通常称为 “灯笼塔”,属于典型的巴罗克建筑风格。这11座八角型灯笼塔楼最高的10米,最低8米,事先在地面建好,再使用起重设备将它们放置到近百米的高空,是宗教建筑不可或缺的内容。
中世纪广场的下午,有人在朗诵诗歌
佩里格有很多中世纪的小广场,诸如普鲁曼西广场(Place Plumancy)、雷克雷尔克将***广场(Place du General Leclerc)、安德列莫华广场(Place Andre Maurois)等等,这些或大或小、或圆或方的广场散布在城市各个角落,看上去一点也不起眼,地上的石块都被磨得坑坑洼洼,但我却在其中最大的弗朗切维丽广场(Place de Francheville)听过一场长达2小时的免费诗朗诵,表演者有大学生、牧师、家庭主妇和巴士司机,最出彩的是广场一家餐馆的侍者Bartender,他甚至来不及换一身得体的服装,穿着侍者的绿布围裙站在话筒前,手里捏着小纸卷,略带紧张和腼腆地朗诵法国大诗人保罗•魏尔伦(Paul Verlaine)那首著名的《秋歌》:“秋日小提琴悠久的抽泣,声声慢慢抽打着我的心。当逝去的时光被记忆重新敲响,我禁不住潸然泪下。我迎风走向未知的远方,身体被风吹乱,像一片东倒西歪的秋叶。”请原谅我胡乱译出的诗句实在太差,无法表达魏尔伦这位象征主义大师的境界,当然也得不到Bartender那样的掌声。
连接广场和城市其他部分的则是那些漂亮的步行街,这些小街都很短,最短的米劳德路(Rue Milod)只有7米,超过百米的算长街。最热闹也最古色古香的是丽莫热娜街(Rue Limogeanne),四米宽的街面两旁全是几百岁的老房子,很多喜欢法国古典建筑的游客不远千里来到丽莫热娜街,他们对佩里格的土特商品没有兴趣,他们的目光只盯着花纹迥异的门拱和墙壁上浮雕的牛头。
下午三点钟,阳光略微减弱,我离开丽莫热娜街去圣路易广场(Place Saint Louis)见识天主教的圣物“圣雅各贝”(La coquille Saint-Jacques)。说是圣物,其实就是镶嵌在路上的金属贝壳标志,是“圣雅克•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的路标。1890年10月,印象派大师德加(Edgar Degas)在巴托洛梅的陪伴下乘坐马车前往西班牙探亲,走的也是这条路。尽管那个年代乘坐火车出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是印象派画家中最富有的德加说“坐火车让自己变成了烧炭人”,只乘坐一辆由一匹白马驾辕的双轮轻便马车途经佩里格。可惜佩里格没给这位大师留下什么好印象,因为他去的那天大雨滂沱,德加在日记中沮丧地.说:“那是一个灰蒙蒙的日子,外面的一切根本看不清”。
我在圣路易广场的“大家茶馆” (Tea for Tous)露天区找个位子坐下,点了一杯原味浓咖、一块巧克力面包、两块榛仁蛋白霜,狼吞虎咽起来。这是我在佩里格的第一餐,味道如何不重要,只看那搭配和谐的颜色就馋涎欲滴。我对面不远是圣路易广场著名的“滴水铜像”,周围坐满香气扑鼻的法兰西美女,给我点餐的女侍也漂亮非凡,金发在头顶挽成一个高高的美人髻,穿一件性感的Deep V,但此时此刻我连拍照的兴趣都提不起来――我实在是饿坏了。
Tips
1.佩里格是法国西南部著名的历史名城,古迹众多,圣迹众多,游遍全城及周边景观至少需要三天时间。城南30公里的史前岩洞群绝对不能错过,里面有很多史前岩画,但是严禁拍照,只能在洞口留影。
2.佩里格是法国黑松露的故乡,每年11月底到来年3月是秋冬黑松露的采摘期,如果赶上采摘季节,建议不要花那100欧元的冤枉钱参加什么“松露之旅”,因为黑松露这种玩意儿它行踪不定,而且数量越来越少,只寄生在隐秘的橡树林和榛树林中,当地人都靠训练有素的专门猎犬才能找到,没有经验的游客恐怕转悠一天也见不到松露的影子。
3.据说佩里格城内散布着整整100枚“圣雅各贝”,它们全都镶嵌在“圣雅克•德•孔波斯特拉朝圣之路”上,能找全者善莫大焉!
4.想品尝佩里格风味小点心和全法闻名的Duck、Foie不要东奔西找,建议去圣路易广场的“大家茶馆”(Tea for Tous),这里不仅提供著名的 Mariage 茶和自制糕点,还有佩里格最好的馅饼、肥鹅肝、糖渍食品、葡萄酒等。订座电话:05-53539286。
5.最适合背包族和自助旅行者的住宿地推荐佩里格青年旅舍,地址:Foyer de Jeunes Travailleurs Residence Lakanal 24000,混合间每人每晚只要4欧元,六人房7欧元,四人房10欧元,带自助厨房。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佩里格采摘黑松露的季节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