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耗时最多、收效最差的就是阅读教学。它几乎占据了语文课时的三分之二,但教学效果却不甚理想。所谓细读文本,即在整体感知文本主题思想与文章结构的基础上,从语言、修辞、音韵、文体等角度进行细腻、深入、真切的感知与分析,进而体会到文本表象之下的生命意识、生活感悟、人物形象、精神内涵。在有效唤起学生个性的同时,构建起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所学教育理论,提倡教师积极尝试“文本细读”阅读教学策略。以教师深厚的文学素养与语文意识为基础,联系作者、读者、教师的三方视角,从关键处着手分析,还原文本矛盾,着重挖掘文本当中的文学之美,在沉静的文学品析中悄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文学意识。
一、强调文本自身的价值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大多在教师的条分缕析之下变得支离破碎,在一段一段死板的笔记中销蚀了学生阅读的兴趣,磨灭了教材文本的美感,让原本是愉悦心灵之旅的阅读旅程味同嚼蜡。在此,笔者结合文本细读的阅读理念,强调关注教材文本的自身价值,让语文阅读活动返璞归真。以众多初中教材版本都选入的《海燕》一文为例,我们要杜绝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学生在底下埋头做笔记,然后进行背诵的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阅读方法。转而,我们应当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字里行间、关键词语中体悟其中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体悟作者在***风起云涌前夕的蓬勃激情。此外,我们还应该关注文中用词的精炼、精美,如“高傲的”“直冲向”“掠”“号叫”“精灵”等词语;关注文中不同事物的象征意义,如海燕象征着***先驱,大海象征着人民群众,闪电象征着***势力等。从字、词、句、段、篇,到语言的外在形式、表达技巧,还有作者的情感魅力、个性体悟、人生经验等方面,带领学生深入文本,切实感悟文本自身的价值和魅力。
二、关注“泛文本”的价值
所谓泛文本,就是与教材文本内容相关的,涉及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作品风格、主观延伸等方面的内容。其与教材文本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时代的缩影、文学的网络。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认为这些知识都无关紧要,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无益,不如迅速进行文本解读,紧扣大纲,抓住重点,将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殊不知,缺乏对于作品时代、作者生平、作品风格等因素的了解,仅凭学生的反复朗读,不但不能准确把握作品的实质,甚至会对作品的本意进行曲解,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并对学生的语文学习与人生成长带来负面影响。还以刚才所举的《海燕》为例,如果教师不向学生介绍1905年俄国***的社会背景,高尔基这个***先驱的时代形象,以及白色恐怖下不能直抒胸臆、只能借景抒情的写法,学生是读不懂这一曲嘹亮的时代号角的。只有在对这些泛文本内容有了宏观了解的基础之上,学生才能够从对比、烘托中感悟善恶,认识美丑,进而深刻认识“海燕”这一包含力与美的时代艺术形象,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抓住关键点进行分析
有道是,“擒贼先擒王”。要达成一个较为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的时候,其问题需要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有效的提问能够让学生捋着这个问题顺藤摸瓜,一步步体会到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快乐,体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成功愉悦。初中阶段的学生理解能力还不够强,教师是否能够把握文本关键内容进行提问,往往会决定这节语文课效率的高低。比如《三个太阳》,这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人物通讯,篇幅较长,学生在整体把握与精细理解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便从文本细读的角度,提出了“三个太阳,分别是指哪三个太阳?”的问题,引导学生从文章中体会三个太阳的具体涵义。这样,学生就必须在解答的过程中了解:是谁在作画?女画家。她在为谁作画?所有人、画家。为什么作画?为了弘扬南极人的南极精神。回答了这几个问题,整篇文章的脉络层次、结构骨架便一览无遗。可以说,这个问题的设置纵横相连,画龙点睛,既凸显文章的主题,又涉及文章人物,提示“太阳”的内涵,不但巧妙而直观,更能够有效甚至是高效地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效果。
总之,要真正做到文本细读并不容易。对于教师来说,它更需要我们关注阅读过程中的生成体验;对于学生来讲,教师更要尊重他们对于教材文本的个性解读。这一切,都将是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宝贵财富。当然,真正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避免过“细”,要真正关注教材文本的经典价值。可以说,文本细读,我们还真的只是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