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刘玉兰;临床经验
刘玉兰主任医师系南京市名中医,从医四十余年,勤奋不倦,治学严谨,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笔者跟其从医二十年中,获益良多,将医案三例整理如下:
1 病例资料
案一:带状疱疹。
陈某,女,39岁,2011年6月25日就诊。
患者于3天前感觉左下胸部皮肤火辣刺痛,第二天局部皮肤出现红斑和水疱。不久即向后胸蔓延。疼痛剧烈夜不能寐。伴发热(体温39.2℃,口干渴,大便3天未解,小便黄赤。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带状疱疹”服西药未能控制病情,转我院中医外科***。
检查舌苔黄,脉滑数,左侧下胸部前后有密集成群的大小不等的水疱,基底为紫色红斑,充血。周围轻度红色浸润,未见破,溃及糜烂面。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11×10g/L,中性0.84,淋巴0.16。
辨证:湿热毒结,热蕴,血分(缠腰火丹)。
处方:水牛角30克(先煎)丹皮12克,赤芍15克,玄参15克,连翘12克,生石膏30克,板蓝根30克,茯苓12克,黄苓12克,大黄12克(后下)。水服,3剂。
外治:用七月一枝花30克,天然月桂10克,艾叶10克,草乌10克,石菖蒲10克,大蒜10克。
复诊:2011年6月28日,经上***,大便已通,体温37摄氏度,局部水泡逐渐消退,疼痛减轻,依前法服用3剂。
三诊:2011年7月1日,局部疱疹干燥结痂、脱屑、疼痛,基本消失,但觉神倦怠、食欲不振、口腻、口渴、舌苔黄腻。湿热仍未清。拟以健脾清热利湿之法。
处方:苍术15克,泽泻10克,生薏仁30克,白头翁15克,车前草18克,云苓皮18克,白术12克,蒲公英15克,服上方3剂,诸症消失,未再复发。
带状疱疹是病毒性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常发于胸肋部,其次在颜面,下肢等部位,中医学对此症早有认识,论述颇为详细,称为“火丹”生于胸肋称“缠腰火丹”“串腰龙”,生于其它部位称“蜘蛛丹”“蛇串疮”等。如《外科启玄》说:蜘蛛疱生于皮肤间,与水窝相似,淡红且疼,五七个成攒,亦能荫开。本病多因心肝二经风火所生,或脾经湿邪所致。化热内蕴,多受外邪侵袭,二邪相博,阻隔经络,致气血失常而发,热毒蕴于血分而发红斑,肿胀疼痛异常,温热盛则起水疱。
对于本病的辨证诊治,笔者将其分成热毒型和湿毒性两大类,但是这两种类型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转化的。
案二:皮肤瘙痒症。
余某某,女,60岁,初诊,2010年7月3日。
病史:患者5年前全身皮肤瘙痒,搔抓后皮肤发红,时起风团,影响睡眠,搔抓甚时,皮肤破损,糜烂流水,结痂。曾长期服用抗过敏及镇静药,又服清热凉血,袪风上痒,数十剂,均未见效而来诊。
检查全身皮肤粗糙,皮肤增厚,部分呈苔藓样,部分破损流液。有明显抓痕,血痂,舌红,苔白腻,脉濡数。
辨证:湿热内蕴,外感风邪,郁于肌肤。
治法:除湿解毒,祛风止痒。
处方:当归10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川芍10克,防风10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5克,防风15克,土茯苓30克,蜈蚣3条,全蝎6克。
2010年7月10日服上方,瘙痒减轻,全身皮肤逐渐光滑,服药一月后,诸症治愈。
按语:
皮肤瘙痒症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慢性病。现代医学认为全身性皮肤瘙痒与慢性肝肾疾病、糖尿病、血液病、恶性肿瘤、内分泌失调、神经官能症等全身疾病有关,白色念球菌感染、滴虫、蛲虫、痔瘘、白带过多等,常为局限性皮肤瘙痒症发病之因。此外,气候干燥、炎热、寒冷、老年人皮肤萎缩枯燥,以及外界物质刺激也可诱发本病。病久后可出现苔藓样或湿疹样改变,以及失眠,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中医认为本症由于风热、风寒、湿热之邪蕴于肌肤,不得疏泄而致,风邪久留体内,化火生燥,以致津血枯涩,不得润养肌肤而发。如《诸病源候论》说: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惠理,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
本病例是素身体湿热,感受风邪,日久后成湿毒,郁于肌肤而发病,治宜除湿解毒、袪风止痒,白鲜皮、苦参、清热祛湿解毒,蜈蚣、全蝎以毒攻毒,收湿止痒,乌梢蛇、荆芥,防风祛风止痒,土茯苓利湿,辨证准确,药合病机,故能取效。
案三:结节性红斑。
张某,女,34岁,初诊,2010年8月15日。
病史:患者于1个多月前全身发热恶寒,以后发现两小腿前部有大片红肿,疼痛。某医院诊断为“丹毒”,经用抗生素***,收效不显。近几天前两小腿前部出现小硬结节,色红疼痛,口干咽燥,大便干结,饮食正常。
检查舌质红,舌薄白而干,脉滑数,两小腿伸,侧皮肤潮红,肿胀,有散在大小不等之结节7-8处,呈圆形或椭圆形结节,小者如黄豆,大者如核桃,稍隆起,色鲜红,部分暗红色,境界清楚,有灼热感,触痛明显。
辨证:湿热下,经络受阻,气血凝滞。
治法:活血通络,清热化湿。
处方:当归12克,川芎12克,生地18克,赤芍15克,丹参18克,苍术10克,皂角刺10克,防已10克,川牛膝10克,紫根10克,忍冬藤10克,木瓜12克,伸筋草15克,5付水煎服。
复诊:2010年8月20日,服上方5付,双下肢结节已消。有轻度压痛,小便黄浊,短赤,舌苔黄腻,原方加减,加强化湿通络。
按语: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结节性皮肤病,诱发本病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为细菌,病毒感染等发生过敏反应所致。中医学认为本病由于湿热炽盛,阻滞筋脉,致气滞血瘀,不通则痛,而瘀乃有形之物,瘀阻日久,结节成块。本病以女性为多,因妇女以血为本,不论月经、胎、产都以血为用,动易耗血,冲任受损,气血不调,血病则气不能独化,气病则血不能畅行,气滞则血瘀。
营卫失和,易受外邪而成此症,采用活血通络,清热祛湿之法***本病,收到良好效果,临床还须详细辩证,湿盛则除湿为主,阴虚火旺则清热养阴,血分热毒则配合凉血解毒,辨证灵活,方能收效从速。
2 小 结
刘玉兰主任临床诊疗疑难病思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①详于问诊:结合中医传统的十问,诊治时应当全面了解,结合现代医学知识,详细询问病史。②明辨体质:疾病发生是内因与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而诊治时内因体质因素也是辩证重要依据。③参合辨病:结合现代医学,对疾病的研究,针对特定疾病共有的病机进行辨证。④谨守主症:疑难病常常临床表现错综复杂,辨证时应分清主次。⑤注意守方:顽疾沉疴,非一日而成,***非数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