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生态环境是高品质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袁河水系近几年的建设发展来阐述水系治理保护对打造高品质宜居城市所起到的作用,指出了水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解决思路和方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规划、有效治理、建设生态景观是宜居城市建设追求高品质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劲助推力。
关键词:袁河水系建设宜居城市
中***分类号:B834文献标识码: A
1 袁河水系自然概况
袁河水系在宜春境内主要有干流、五条支流以及湿地、岛屿等组成。
1.1 干流。
袁河发源于芦溪县新泉乡武功山西北麓蛤蟆塘,自西向东流经芦溪、袁州、分宜、渝水新干、樟树等县市(区),于樟树镇对岸上游5km荷湖馆汇入赣江,集水面积6486km2,河道全长273km。袁河干流自西向东贯穿宜春市境内59.5km,流过宜春市中心城区25.66km,宽约89~260m,平均河宽120~130m,河床底高程75~85m,较河岸低4.0~7.0m。
1.2 主要支流。
温汤河又名清沥江,为袁河干流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宜春市袁州区刘坊太平山西麓,自南折西北向北流经江源、温汤,至沙陂铁路桥进入城区,于林桥下水汊汇入袁河,主河道全长39.5km,集雨面积197km2,河道平均比降10.5‰。
南庙河为袁河干流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洪江乡木坪,东流至洪江,折向北流,经绛桥、南庙、邮桥、厚田、下浦,于上市流入袁河。河道全长40km,流域面积176km2,河道平均比降6.63‰。[1]
新坊河为袁河干流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高富岭,流经高桥、新坊、合浦、泽布、东升,于下浦街注入袁河。河道全长30km,流域面积150km2。
坑西河又名天台河,为袁河干流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水江乡邓家源,自西北向东南经水江、天台、竹亭、西村镇,于张坊村从左岸汇入袁河。主河道长52.5km,流域面积421km2,河道平均比降1.62‰。
金瑞河又名草河,为袁河干流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洪塘镇石笏村上兴庵岭,自北向南经洪塘、金瑞、新田乡,于稠江村从左岸汇入袁河。主河道长44.9km,流域面积394km2,河道平均比降2.63‰。
1.3 江心洲
化成洲位于宜春市化成岩电站上游至拦河大坝段的秀江河河道中央。洲全长732m,宽115~217米,为首窄尾宽的楔行,面积9.6ha。
状元洲位于宜春城区东侧,宜春大桥下游秀江中心。洲的东西长约800m,南北宽约200m,南北均距河岸100m,面积5.5ha。
1.4 湿地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渥江湿地公园是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环境教育为一体的湿地公园,位于秀江河第三级、第四级抬水坝之间,面积约133.3ha。湿地对于涵养水源、蓄洪抗旱、降解污染、补充地下水等均起到重要作用。承老启新,带动并整合周边区域的开发建设,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
2 袁河水系治理建设情况
2.1 城市防洪体系建设
城防工程始建于1987年,至1997年,建成防洪墙堤近8km。经过多年的建设,袁河、温汤河长15km的防洪墙已建成,安装花岗岩防浪板墙10008.4m,疏浚河道10.15km,初步形成现有城区总长21km的防洪工程体系。防洪标准已提高到20年一遇以上,直接保护低洼受淹城区面积6km2,人口7万人,包括市委、市***府等行******机关以及所在地的6个街道辖区免受洪水威胁,年防洪减灾效益达2100万元,为宜春城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防洪安全保障。
2.2 闸坝建设
在河道疏浚的基础上,宜春城区段袁河上配套建设了化成岩水闸,状元洲橡胶坝工程,三、四级抬水坝(在建)工程。4座闸坝逐级抬高的水流,与这些水利设施一起,共同营造河道水体景观。进一步充实与完善城市核心区的功能,提高城市品味,加快实现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空间发展格局。
2.3 景观建设
城防工程的建成,有效拉动了宜春秀江两岸城市开发建设,沿河两岸布置的供水及城市排污工程、绿化工程、景观灯光工程、沿河大道工程、商业及住宅小区工程如雨后春笋般建成,新增城市河道绿化带11560m,面积21万m2,两岸景观与河道中已建成的化成洲和状元洲生态园工程、蝴蝶桥人行景观桥、及将建成的渥江湿地公园、城区段防洪墙设置的下河码头和休息平台加上两岸墙顶设置的精美花岗岩防浪墙,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江两岸城市风景线。[2]
2.4 水污染治理
近年来秀江通过禁止上游采砂、弃土弃渣、城区截污排污和水土保持等措施,起到了减慢水土流失和水质继续恶化的作用,改善了生态环境。如今秀江环境优美,碧波荡漾,已成为宜春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 存在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范围不断扩大和高品质宜居城市的需求,就袁河水系目前的治理建设情况来说,仍存在很多的不足:
3.1 缺乏总体规划
宜春市***府以宜府[2007]52号文批复的《宜春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2006年修编)和1985年编制的《袁河流域规划》(2011年修编)等规划仅涉及到河道整治、提高防洪标准,尚未包括规划、水务、环保、城建、交通、文化、旅游等方面在内的具有统领性和全局性的水系建设总体规划。
3.2 支流建设滞后
袁河绝大部分支流河治理建设尚未达标,仍然存在着安全隐患;尤其是有些支流河的上游或中游段,河道长期得不到疏浚,河道淤堵;在城镇建设中,部分被填埋或被改道,使支流河水系遭到了破坏;在招商引资条件下建成的涉河房屋等工程很少征求水利部门的意见,甚至未批先建;缺少亮化、美化、绿化和净化,支流河整体治理和建设与袁河主河道景观建设缺少呼应,没有体现出连续性和完整性。
温汤河下游城区段现有常住人口1.6万人,流动人口已突破2500人/日,预计到2020年常住人口可达3.5万人,城区规划范围也已由原来的58km2扩大到目前的174km2。但城区袁河上下游端及温汤河上游端保护范围与新规划的城市范围相差较大,且未形成封闭圈;目前温汤河下游宜春市城区河段,温汤河左岸竹山脚至砂陂公路桥段全长4950m无防洪设施,温汤河右岸四方井山脚下至砂陂公路桥全长5670m,因地势较高,无防洪护岸。
金瑞河整个河道缺少系统、全面的防洪治涝体系,河道两岸屡受洪水袭击,中、下游河段淤塞严重,抬高了河床,削弱了河道的行洪能力,造成了河道下泄洪水困难,形成了农田内涝,原因主要是降雨、土壤、植被等自然因素和顺坡耕作、陡坡开荒、铲草积肥、采石挖矿、滥垦滥伐、修路、随意倾倒废土矿渣等人为作用的影响。金瑞河流域现有水土流失面积9.8万亩,占流域土地总面积8%。按侵蚀强度划分为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4.3万亩,中度水土流失面积为3.1万亩,强度及强度以上的水土流失面积为2.4万亩。
至今坑西河对洪水灾害的袭击基本上没有设立防线,当前的防洪现状只能靠流域内的蓄水工程,水库、山塘拦洪蓄水进行洪水调节。
3.3 亲水性不足,河流生态功能淡化。
以袁河主河流为例,近年来河流治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只考虑河流的防洪功能,片面追求河岸的硬化覆盖,河流完全被人工化、渠道化,而河流的资源功能和生态功能淡化了,破坏了自然河流的生态链,破坏了生态环境。河流的硬化、渠化,使人类自动放弃数百年来的亲水环境,断绝人与水的关系,造成地面与水面相隔离,人工与自然的比例不协调,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虽然秀江城区段设了亲水平台,但两岸的护栏和陡峭的河岸还是阻碍了人与水的亲近;河道整治对所属区位欠考虑,秀江城区段缺少块石和植被相结合的护坡形式,只注重平面绿化,缺少垂直绿化;特别是支流河多数河道未经治理,更不能获得河道的亲水性;缺乏水上游乐场所和设施。人类砍掉河流两岸的植物,种上钢筋水泥“植物”,本身就是破坏河流,破坏生态,破坏城市景观,随着城市的扩张,这种破坏日益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