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P(Funds Transfer Pricing,资金转移定价)是银行管理的核心工具之一,中国不少银行都已开始运用。鉴于中西资金体系与利率体制的明显差异,与许多舶来品一样,FTP存在水土不服的可能性,其在中国银行业的运用效果取决于使用者的再创造能力。本文认为:在双轨利率体制下,FTP的利率风险管理原意被大幅削弱,中国的FTP可以定位为优化利差即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工具。
双轨利率体制使得FTP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被削弱
双轨利率体制导致衍生工具不发达,利率风险管理受阻,FTP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被削弱。在国际银行业,FTP主要有两项功能:产品贡献评价与利率风险规避。这些功能,中国的银行也都在进行着一定程度的运用。但是,这里面还存在不少含糊的地方,有必要进行清晰的讨论,从而为FTP的运用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有效的指导。
在西方,市场化的利率体制使FTP、利率风险管理、衍生品市场之间存在内在的一致性
利率风险管理是FTP的最显要功能之一。在市场利率体制下,简化地说,FTP是公开、的由市场决定的。因此,基本不存在内部编制FTP曲线的问题。国际银行中要做的事情是:利用FTP,通过表内匹配和表外对冲的方式,对利率风险进行规避或管理。由于有发达的衍生产品市场,这种风险管理所需要的对冲交易基本能够实现。司库部门敢于承包业务部门的利率风险正是因为这一风险可以对冲出去。而金融衍生品市场之所以很发达,由市场形成的公认的统一的收益率曲线的存在是关键(这一点在下文分析中国的情况时会更清楚)。可见,在市场利率体制下,FTP、利率风险管理、衍生品市场是三位一体的。正是这种三位一体关系奠定了FTP管理利率风险的基础。
在中国,双轨利率体制使三位一体关系瓦解,重挫了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能力
我们的情况完全不同。由于缺乏统一的公认的收益率曲线,而是官定利率与市场利率两张皮,使得衍生品市场发展缺乏土壤。衍生市场与基础市场的关系就像微积分与“1+1=2”的关系。只有大家都认可“1+1=2”,在此基础上才能发展出微积分等复杂的数学。如果有的人认为“1+1=2”,有的人认为“1+1=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观察到“1+1≠2”的情况),那连“2+3=?”这样的简单问题都莫衷一是,遑论其他。事情缺乏简单统一的标准,往往就无法往深处发展。这就是中国当前利率体系的情况。一笔资金的运用,可能的回报是多少呢?没有答案。因为贷款有贷款的利率,债券有债券的利率。资金来源的成本也存在同样的问题,一般性存款有一般性存款的利率,同业存款有同业存款的利率。在这种环境中,利率掉期这样的衍生品几乎无法发展。
在表内匹配与表外对冲两个管理利率风险的手段中,由于常常不容易找到匹配对象,表外对冲机会的存在显得格外重要。而衍生市场的缺乏,使银行司库无法有效地对冲利率风险。因此,管理利率风险在双轨利率体制下是困难的。利率风险难以管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市场利率与官定利率完全不同的生成机理,双轨利率体制下基差风险很大。而且,除了官定利率与市场利率间的基差风险,市场利率内部实际上有大量的市场割据,拆借、债券、贴现等等各市场利率的形成机理都不统一。过多的基差风险,进一步阻挠了对利率风险的管理。可见,由于利率体制的缺陷,中国银行业的利率风险管理手段不足,中国银行业的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现实困难。
中国银行业如何管理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不好管并不等于利率风险不存在,因此,中国的银行更要对利率风险提高警惕。由于我们在很多时候对利率风险只能是硬扛,因此中国银行业利率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一个字:躲。即要尽量少承担利率风险,尽量避免误入风险陷阱。
从具体方法来说,一是尽量进行表内匹配,二是尽量减少表内不匹配。对于实在是客户迫切需要而银行又不能阻止的,银行只能是自我承担风险,即硬扛。这实际上是给了客户非同一般的让步。因此,中国的商业银行对于长期限固定利率贷款、长期限存款、投资等无法表内匹配而且重定价周期偏长的业务,要格外关注。利率风险管理的关键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官定利率管辖的大部分存款、贷款正常进行;(2)长期限存款尽力控制;(3)长期固定利率贷款尽力控制;(4)银行投资的久期适中,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
运用FTP优化利差与资产负债结构
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中国特殊的利率体制使FTP利率风险管理的原义被淡化,因此,FTP需要寻找新的定位。有趣的是,双轨利率体制在打压了FTP的利率风险管理功能的同时,却赋予了FTP一项重要的全新功能:优化利差即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中国FTP的主观性、博弈性、原则性
在西方,由于FTP客观形成,每项产品的利差要由各业务条线对外(即向客户)去争取。但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绝大头的存贷款项目的利率是官定的,这种利率官定的做法使中国商业银行的FTP主观成分比西方大很多。由于没有外在的依据,中国银行业制订FTP的主要方法是在官定的存贷款利率中找到一条中间线。
这条中间线由银行的管理部门确定,而它对于业务部门来说不亚于生命线,因为它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对业务部门的工作评价。因此,在中国的银行中会发生与西方不同的情况,中国银行业的业务部门可能会努力去营销一个有利于自己的FTP,又有可能会抱怨对自己不利的FTP,内部营销与博弈从此产生。如果没有说得过去的理由和原则,因为其内在的主观性,FTP的确很容易受到攻击。
有效的解决办法是为中国的FTP找到一个不可撼动的定价原则,一旦拥有了这样一个原则,FTP既可以阻挡微词,又能有效地为全行业利益服务。这个原则是什么呢?是利差优化,即从全行资产负债管理和获取最佳ROE水平的角度考量各类产品并确定FTP以取得最优的利差。由于我们的银行实际上是在官定的存贷款利率通道中运行(目前环境下投资对于银行而言远处于附属地位),如何合理消化理解这个利率通道并为银行谋求最大的效益,是一个再名正言顺不过的理由。这个利差优化的原则既是银行急需的,也是FTP能做到的。
FTP、资产负债结构、利差水平新三位一体关系的诞生
从上文不难看出,FTP决策实际上也就是银行的业务取向决策。例如,给不同存款的具体FTP值,决定了业务部门的行动选择,他们会用同样的努力去取得对自身而言利益最大的资金。而这种业务取向的结果也就自然地形成了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因此,这种FTP决策与业务决策的一致性,也就导致了FTP与资产负债结构优化的一致性。在既有的官定利率下,既定的资产负债结构也就意味着相应的银行利差水平,或者说,中国银行业的利差状况与其资产负债结构是高度关联的。可见,中国银行业的FTP决策与资产负债结构、银行利差水平是内在地联系着的,因此,双轨利率的体制,使FTP、资产负债结构、银行利差水平这个新的三位一体关系诞生了。中国的商业银行应充分把握这个全新的三位一体关系,并利用它达到自身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如何利用FTP来优化利差即资产负债结构
那么,如何利用FTP优化资产负债结构与银行利差呢,应考虑以下几点:(1)在一年期存款利率与剔除信用风险溢价之后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之间取某个中间值为基准FTP;(2)活期存款给予积极鼓励性的利差;(3)长期限存款给予歧视性的利差;(4)长期固定利率贷款给予歧视性利差;(5)银行投资基于市场利率给予少量利差。
总结:中西方FTP比较
中西方完全不同的利率体制下,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三位一体关系,即市场利率体制下FTP、衍生产品市场、利率风险管理的三位一体关系,和双轨利率体制下FTP、资产负债结构、银行利差的三位一体关系。这种不同对于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是关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