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辽宁省朝鲜族民居的一大特色――地炕,有着传统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生活习惯的差异,地炕并未得到有效地推广。又由于农村住宅经济技术等原因,地炕的位置和大小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地炕住户的室内物理环境除地炕上方的房间外,其他北向用房均较差。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文对地炕进行改进设计,使这一采暖方式更适合于汉族地区,并提高地炕的热效。
关键词:地炕,生活习惯,改进技术,室内卫生间
中***分类号:F287.8 文献标识码: A
1、朝鲜族民居的特点
***1朝鲜族住宅外观 ***2传统朝鲜族住宅示意
传统的朝鲜族民居大多分布在我国吉林省,朝鲜族民居的形式随着地域和建造年代的不同有所区别,有四开间、五开间、八开间的,有草顶、瓦顶的(如***1)。朝鲜族传统的房屋构造,多以木搭架,屋顶四个斜面,用稻草、谷草或瓦覆盖。墙壁多为泥墙,刷白灰。中间两开间后部为厨房,作炊事用,前半部分是起居室,铺设火炕,供家庭就餐及活动用。灶间外的一间为储藏室,不设炕,有的还将
此间分隔为两间,一间作为牛舍,一间作储藏室。起居室隔壁的一个开间一般分隔为两间,均铺设火炕,朝阳的一间作客厅,北向里间作为卧室(如***2),客人来访时男客由外门直接进入客厅,女客由厨房进入。
朝鲜族的生活习惯为坐式,即人们在室内脱去鞋子,席地而坐。因此,朝鲜族民居炕的形式为地炕,在客厅门口处设置放鞋的位置,也有很多住宅设置前廊,主人或客人在廊下就可脱鞋,廊子的设置可使室内清洁,不会带进泥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砖瓦结构的住宅日益增多。每栋房子一般分为3间(有条件者盖4大间),中间为大间,其中三分之二为炕,三分之一为灶间。灶间外侧的大间没有炕,有门与灶间相通,作为仓库使用。大炕隔壁的大间全部铺成炕,并隔成两间,把朝阳的一间作为客房,北面的一间为儿女的卧室。客人来访时,男客进客房,女客进灶间大铺炕。每个房间都有一扇门,从上到下都是细木格子门根,糊上窗纸,以取阳光,现多改为玻璃门窗。由于满屋都是炕(如***3),进屋就要脱鞋。过去农村的炕面都铺上芦苇席或高粱秆编制的席子,现在多用人造纤维板或油黄纸,上面刷上炕油,经常擦洗,保持光洁。
2、地炕的构造
***3 地炕平面位置示意
1.进出料口2.烟囱
地炕是朝鲜族民居的特有的形式,是将传统炕面下降至地面,在炕面及部分室内地面下做为“炉膛”,在“炉膛”内填进锯末、碎秸秆、牛马粪等燃料,使其在厌氧条件下自燃供热(如***3)。
***4 节能地炕简***
1.炕墙 2.炕面 3.进出料口 4.盖板 5.通风道6.烟道 7.烟囱 8.烟道插板 9.地平面
地炕面积根据室内面积确定,室内面积与地炕面积比为6:1炕深1.3~1.7m。炕墙用25号水泥砂浆、砖砌筑,墙宽240mm,炕底用200号混凝土浇筑,厚度80~100mm。炕面长×宽为3×2m,用10mm直径钢筋,用量为68公斤,厚度80~100mm,混凝土预制板覆盖,也可现场浇筑。在炕面上烟道的对角处留一个进(出)料口,大小可选用500×500mm,并用水泥预制板做1个盖板。在靠近进(出)料口的房墙内埋设1根直径100mm的钢管或陶管,使炕内与室内外相通作为通风口。在炕与烟囱之间砌一条烟道与进料口对角线分布,以利烟气流通。烟道横截面积可选择240×240mm。在烟道和烟囱交接处设一个240×270mm的烟囱插板,以调节出烟量,控制室内温度。地炕的炕面及预制板四周、烟道、烟囱、进(出)料口等要密封抹严,以防通风或冒烟。
地炕的特点:
1)将冬季取暖与炊事耗能分离开来,用户可以使用能效更高的电能或燃气代替传统的燃煤炉灶来做饭,从而节约了因为炉灶的燃烧效率较低带来的能耗,另外可避免由于在室内生火引起的空气污染;
2)减少地面热损失面积。在传统供暖住宅中,散热面为六个,屋面、地面和四个外墙面,而地炕由于地面采暖,减少了地面的散热面积;
3)室温稳定且可控制。室内温度可达18℃,昼夜温差小,室温可用进风插板和注水等方法调控;
4)高效省时。地炕填一次料可连续供暖2个月,一个冬季填上2~3次料即可;
5)增加了居室使用面积。由于地炕的结构独特,将传统的火炕拆掉,改为地下式火炕,可扩大房间使用面积, 美化居室环境;
6)燃料来源广泛。锯末、碎秸秆、稻壳、树叶、牛马粪等均可。
3、地炕改进的必要性
3.1生活习惯
如前所述,地炕是朝鲜族居民根据生活习惯所采用的形式,但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并非坐式,所以为适合汉族传统炕在地面上方的生活习惯,可以将地炕加以改进。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辽宁省农村住宅已不是过去单纯的三开间形式,而是在进深方向形成两间,完善了住宅的功能用房,做到了住宅的“五个分离”。地炕的简单布置方式不再满足现在平面形式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地炕进行符合时代要求的改进设计。
3.2能量分配
通过对辽宁省农村住宅的调研检测和室内物理环境的研究分析,使我们认识到辽宁省农村地炕住户由于对地炕布置位置意识的缺乏,导致北向厨房冬季仍然出现结霜甚至结冰现象。因此应在建筑设计阶段,将能量供给设施所供给的能量,巧妙地分配给各功能用房,使农村住宅各功能用房在满足相应使用功能所需热、湿等环境的同时,提高能效和热效。
4、地炕改进形式
4.1与传统炕的结合
将传统炕面以下的空间与地炕的空间连通,用地下燃池的烟加热炕面。在炕面以下用砌筑砖柱直至炕面高度,在上面搭砌过梁,其上铺预制板,并用黄泥或石灰砂浆抹严(如***5)。通风口和进料口均设置在住宅北侧,利用传统火炕的烟囱作为地下燃池的排烟口。
***5 改进地炕示意***
4.2地炕的位置
为保证农村住宅各功能用房均有能量供给,尤其北向的厨房和卫浴室,(根据北向外墙的变化曲线可知)只有持续的能量供给,才能使北向护构件不致结冰,这样才能保证舒适的室内物理环境。因此,地炕的位置必须覆盖各功能用房,并根据各功能用房所需温度的高低确定地炕占房间面积的大小(如***6)。对于地炕范围内的墙体,在墙体下用砖柱分段砌筑支承墙体,这样使地下燃池内空气流通。
***6 改进地炕平面位置
4.3改进地炕的优点
***7卫生间下水管位置剖面示意***
改进的地炕除具有上述地炕的优点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优点,即是为寒冷地区村镇入户卫生间冬季的使用提供了方便。以往村镇的室内卫生间只能在夏季使用,冬季由于气候寒冷,使卫生间下水管均被冻堵,污物不能够排出,因而冬季不能够使用。
改进的地炕由于热源位于地下,卫生间的下水管可贴地炕布置,利用地下燃池的热量,使在冻土线以上的下水管内不结冰,保证卫生间能够在冬季正常使用。
***7为卫生间下水管位置的剖面示意,将下水管贴近地炕的炕墙布置,并在下水管周围砌一道围墙,在卫生间室内地坪下铺炉渣300mm厚,增加保温效果,这样农村住户便可在冬季使用户内的卫生间,舒适方便。
5、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能量供给设施的改进,既能够为农村住户居室内提供较舒适的热环境,又为室内卫生间冬季的使用创造了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建筑系统中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关联,建筑设计者应合理巧妙地对其组织设计,从而在不较大增加造价的前提下,创造舒适、健康的农村住宅。
参考文献:
[1]农业部环能司,节能地炕建造技术 农村新技术1999.5
[2]刘满 夏晓东,辽宁省农村住宅的采暖方式与能耗研究,建筑节能,2007.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辽宁省农村住宅地炕改进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