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各方艰苦谈判,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在当地时间12月12日晚通过了旨在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巴黎协定》。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覆盖近200个国家的全球减排协议,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国代表称赞该协议是“一个里程碑”。
协议中的重要亮点包括,(1)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为了实现这些温度目标,各国应着眼于尽快达到“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全球峰值”,并在本世纪下半叶实现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要小于地球一年吸纳的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将不再增加。(2)2020年后,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3)从2023年开始,每五年将对全球行动总体进展进行一次盘点,以帮助各国提高力度、加强国际合作。
如同历次气候大会一样,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展开的激烈博弈贯穿了巴黎气候大会,围绕减排力度和审查协议的执行情况等方面,西方国家更是将批评矛头指向中印等主要发展中国家,施加了很大压力。进入部长级会议后,西方国家要求各国从2020年开始每五年更新一次其限制排放的承诺,遭到了中国等国家的反对。中国代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表示,支持每五年一次对各国的承诺进行总体盘点,但希望是在自愿而不是强迫的基础上对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做出任何更新。
正如多国与会代表在达成协议后说的那样,“这个协议并不完美,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内容,但这并不妨碍人类社会向前走出历史性一步”。巴黎气候协定表达了人类进步需要实现低碳转型,意味着化石能源的历史最早可能在本世纪中期终结。可以预见,此协议将给今后人类的能源利用结构带来重大影响,改变现有的产业结构,并深刻影响人们的生活。同时,它也需要各国建立与之配套的行动能力。
面对已经达成的协议,中国***府和社会需要积极思考它给未来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挑战。无疑,气候协议达成是件好事,但也是一把双刃剑。目前,中国在环保和生态认识水平上还处于极为初步的阶段,国内经济更是面临着持续放缓的压力,各级***府的主要着眼点,仍然在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就业民生、增加财***收入上。在环保、减排的压力下,地方***府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济发展指标,压缩城市空间。这有一系列的调整工作要做,难度很大。
从产业和企业层面看,原有项目必然要增加生态投资,成本略有增加,但很多不合格竞争者也会被淘汰出局,有利于市场更加健康,助推中国经济的转型。这需要***与产业层面,做好一系列的制度和改革方面配套工作。只有做好这一切,才“有望”而不是一定能实现减排目标。这是难度不小的工作,有可能成为中国落实气候协议目标、发展绿色经济的“拦路虎”。而一旦国内的节能减排工作进展不顺利、没有到位的话,可以预料,中国在国际上将会非常被动,成为各国指责的目标。国家大力推动的各项重大***策,包括“一带一路”战略,都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尽管存在着上述因素,但相关研究机构仔细分析了今后的发展趋势后认为,今后中国节能减排的结果会比较明显,有可能做到、做好中国的减排承诺。主要原因在于,(1)中国国内对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认识正在转变,并且接近达成共识。这种速度认识的调整,经过了艰苦的努力,这是一种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进步。(2)中国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越来越出现强烈的内生动力,毕竟按原有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因此支持的人会越来越多,得民心者得势,这将成为中国今后***策选择的一个方向。
巴黎气候协定的达成是全球气候问题历史上的里程碑,全球前所未有地在全球气候问题上达成了一致协议,其中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将对全球各国形成一定约束。中国作为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将受到此协议的约束和引导,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巴黎气候协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