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是哥伦比亚影业公司在2007年出版发行的一部关于底层黑人白手起家的商界传奇故事的美国影片。同时又是一部历经磨难不离不弃的单亲父亲感人至深的励志经典影片。它是根据一个著名金融投资专家克里斯·加纳(Chris Gardner)的真实故事改编。本文剖析了男主角克里斯·加纳所生活的混乱的社会现实背景及美国的福利制度。主人公加纳从贫民窟到华尔街的过程,体现了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
[关键词] 现实主义;个人主义;幸福
一、影片概述
克里斯·加纳(威尔·史密斯饰演)是一个聪明的美国黑人推销员,他勤奋努力肯干,却始终没有办法让家里过上好日子。妻子琳达终因不堪生活的穷苦选择了离开,留下父子俩相依为命。事业失败穷途潦倒,又成为单亲爸爸,他带着5岁的儿子开始了极其困苦的生活。克里斯好不容易得到了在一家知名的股票投资公司实习的机会,然而实习期间他拿不到一分薪水,并被告知将有90%的人最终将被淘汰。白天,他一边干着没有收入的证券公司实习生的竞争激烈的工作,一边每天拿着40磅重的医疗产品到处推销。没钱吃饭,就排队领救济,吃着勉强果腹的食物;夜晚,有时甚至因付不起房租或旅馆费用,又在救济所排不到床位,而不得不带着儿子住在地铁站的卫生间里。但是这些都没能让克里斯·加纳倒下。克里斯明白,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为了儿子的未来,为了自己的信仰,克里斯咬紧牙关,始终坚信:这是通往幸福生活的惟一路途。在泥泞中前行时,他没有忘记对家庭的责任感:对儿子的爱和教育。他不是用说教而是用实际行动教育自己的儿子:只要今天够努力,幸福明天就会来临!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6个月的打拼,他终于通过了实习期,克里斯最终成为一名有收入的证券经纪人。
二、现实主义
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国式励志影片,却因为真实动人的情感赢得了当年北美圣诞档的票房冠***,同时又获得金球奖、奥斯卡奖双料提名。它采用了一名从未执导过英文片的意大利导演,这样就不会落进白手起家的“美国梦”窠臼。根据著名金融投资专家克里斯·加纳(Chris Gardner)的真实故事改编。克里斯1954年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高中毕业后就入伍当兵,当了一名实习医师。退伍后,进入加州大学医疗中心担当助手。并在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一个偶然机会,他弃医,从进入了财经领域。他没有经验,没有相关的大学教育,没有人脉,凭着自己超凡的努力获得了在Dean Writter Reynold证券公司实习的机会,并成为华尔街证券投资商。1987年他创办自己的公司,成为百万富翁,并积极参加南非的扶贫工作。加纳本人则成为电影的专署顾问。有趣的是,Chris Gardner本人也在影片最后客串了一个几秒钟的角色,就是最后一个场景中与男主角点头示意的那位西装革履的黑人。
“好莱坞最有价值演员”威尔·史密斯出演了单身父亲,无疑也是票房冠***必不可少的要素。当然,为了戏剧感人,影片还是对加纳的故事做了改动,把加纳1岁的儿子在片中变成了5岁的聪明善解人意的男孩。而这个男孩由史密斯现实生活中的宝贝儿子贾登·史密斯出演。史密斯父子深情在影片中不加表演痕迹地表现出来:克里斯·加纳在收容所排不到床位,带着儿子睡在地铁站卫生间的地上,夜里有人来敲门,加纳紧紧搂着已经沉睡的儿子,紧紧地,带着痛惜及父爱,眼泪忍不住留了下来,这是他第一次哭泣。这对真实父子携手演绎了一段历经磨难不离不弃的父子情,为影片增加了真实性。《纽约时报》评论说:“这部影片是现实世界的童话,史密斯和他的儿子的表演压倒了一切。”
片中反映了一个真实的美国社会。首先底层的美国人生活非常窘迫:家庭矛盾激烈,夫妻关系紧张。加纳的妻子无法承受这种经济的困顿所带来的压力,离开了他和自己心爱的儿子;加纳因逾期没有交停车罚款而在急于去面试前被警察拘留;由于困顿无奈,他和朋友因为14美元而争执。不仅仅他的个人生活是一团糟,他从电视上听到总统的电视讲话:联邦预算已经失控。即整个社会混乱而无序。其次社会上人与人的信任也在渐渐消失。他为了打听面试事宜而充满信任地将医用扫描仪托付给了在街上唱歌的一个嬉皮士女孩。并一再叮咛这种医疗器械即使拿走也不容易卖出去。可最后那个女孩还是提着他的骨密度扫描仪逃跑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残酷的生活面前荡然无存。
片中反映美国的福利制度和基督教会对人们的帮助。在加纳走投无路时,不让他天天流落街头、寄宿于地铁站洗手间的不是亲人和朋友的帮助,而是美国的社会福利制度以及基督教会的帮助。未成年儿童可以有种种福利待遇,但对于看上去有工作能力的加纳却不行。为了父子能生活在一起,这时教会向他伸出援手。但这种帮助是有限的。基督教堂不仅向这对落难的父子提供食品和住所,还帮助他们在精神上有所寄托。唱诗班的歌词中唱到:“主,不要移开那座大山,请给我力量爬过它。请不要移开那些绊脚的石头,在任何时候指引我,主。我的负担很重,好像很难承受,但是我不会放弃。因为你向我许诺答应了。而且你已经满足了我在圣坛前的祷告。”通过唱诗班的动情演绎,可见基督教是美国人的精神支柱。也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加纳带他儿子去旧金山教堂(Glide Memorial Church)排队吃饭,唱歌,过夜时,一辆敞篷车,里头载着几个大笑的有钱人,开过流浪汉等候住宿的长队。这一场景一方面让人感到了影片的真实性。因为剧组取景进行拍摄,现实的教堂完全处在市中心,几十米以外就是商业区,有法拉利、保时捷轿车是可以理解的。临时演员都是剧组按每小时8.62美元的时薪雇来的无家可归的游民。但另一方面,影片在向我们传递着:在美国,贫富差距是很大的。一边是食物、安全这些基本需要,另一边是对名牌,名车这些高档消费品的需求。而加纳的奋斗史也就是完成了马斯诺的需求曲线过程:先是基本的吃喝住行的生理需要到名车、豪宅,最后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南非扶贫。片中也警醒美国不要进入一个唯物质的时代,其实美国人也正在试***走出来。这一过程尽管很难,但加纳给美国人做出了榜样。
三、个人主义
基督传统、共和主义和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模式的三大要素。加纳的人生经历诠释了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美国式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影片主要从***性、个人奋斗、尊重他人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等几个方面对美国个人主义进行了解读,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它深深地根植在美国的历史中。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有价值,高度注重个人自由,强调个人的自我支配、自我控制、自我发展,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
片中强调自我(SELF):克里斯·加纳在送儿子去一个华人办的日托中心时,看到了小巷子墙壁标语上的错字。克里斯把儿子送到以后,出来时向管理员指出那条标语中的拼写错误。把“追求幸福”(the pursuit of happyness)中“幸福”happiness一词拼写错了。他跟那个管理员说Happiness(幸福)中没有y(why为什么),而是有i(我),即“幸福中没有为什么,而是有我”。这一细节一方面反映了美国底层社会生活的混乱,另一方面一句毫不在意的话在电影中就可以理解出言外之意,也就是电影的主题:个人创造个人的历史。加纳就是美国人心目中所崇拜的具有高尚品质的人,即self-made man(靠自我奋斗而成功的人)。生活就是如此现实,不容你问为什么,只容你把自己投入到战役中,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片中强调了主人公的自我赞赏(self-admiration)、自我专注(self-absorption)和自我奋斗。在加纳接受面试时:面试官问及学历和成绩时他自豪地回答在一个班12个人中,他的成绩第一;在海***服役时是班上的第一名,那时班上有20个人。从其回答我们不难看出他是一位对自己的一点点进步,都会感到自豪的人。他欣赏自己的点滴成功。接着,他又对面试官说“I'm the type of person,if you ask me a question,and I don't know the answer,I'm gonna to tell you that I don't know.But I bet you what: I know how to find the answer,and I'll find the answer.”(我是这样一种人,你向我提问如果我不能答上来,我就会告诉你‘我不知道’,但我可以保证,我清楚我怎样找到答案的,我会找到答案的。)从此可见他的自我实现(self-fulfiling)的意识很强。在最困难时,他将仅有的财产背在背上,一手提着令他工作看起来体面的西服,一手领着儿子,流浪街头,辗转在各个救济所之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当证券经纪人的梦想,以幽默和毅力面对逆境,并且教育儿子,不要灰心。为了度过没有薪水的6个月,克里斯·加纳甚至去卖血。最终凭借过人的智慧和努力,赢来了幸福的时刻。幸福不是名词,它是一个动词。幸福不是坐着能等到的,它是靠我们动起来来追求的。
片中的个人主义还体现在加纳对家庭的责任——对儿子的教育。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儿子在篮球场打球,抓住可能的机会去和儿子一边工作,一边看比赛。他会因地制宜地告诉儿子:那些自己没有成才的人会说你也不能成才(People can't do something by themselves,they wanna tell you you can not do it);别让别人告诉你你成不了才,即使是我也不行;你有梦想的话你就得去捍卫它(You got a dream,you got to protect it);有了目标就要全力以赴(You want something.Go get it)。
四、结 语
《当幸福来敲门》是一部反映美国现实社会、美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个人主义的励志影片。善解人意、聪明勤奋吃苦的黑人青年加纳为生活困境中的青年人点燃了一盏明灯。他告诉年轻人:当幸福尚未靠近时,厄运仿佛始终挥之不去;当幸福来敲门时,鼓起勇气,因为:黑夜已深,白昼将近,光明已在叩门。
[参考文献]
[1] 王宗炎.美国英语与美国文化[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2] 卢***,朱奎峰.从文化模式上解读《当幸福来敲门》[J].电影文学,2010(22).
[作者简介] 周玉梅(1972— ), 女,辽宁大连人,硕士,吉林工商学院外国语分院英语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及商务英语。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个人主义:析美国电影《当幸福来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