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亚瑟王传奇是西方文学与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与亚瑟王传奇故事相关的文学作品及研究著作也浩如烟海。影视界抓住这一重大文化现象,在不同版本的影片中从各个侧面将此题材展现给观众。本文梳理了几百年来与之相关的文学作品,并相应地从文化传播角度分析了30年来有关亚瑟王传奇的主要影片,阐释了文学与电影在文化交流方面的互动。
[关键词] 亚瑟王传奇;文学;电影;互动
与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圣经》并称西方文学三大源头的亚瑟王传奇,是中世纪西欧主要国家有关亚瑟王的许多作品的总称,这些作品包括的主要故事有亚瑟王的诞生、“湖夫人”与“神剑”“圆桌骑士团”的建立、亚瑟和他的圆桌骑士的事迹以及亚瑟之死。《亚瑟王传奇》除了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外,并开始注意人物的内心活动,可以说是长篇小说的滥觞。它反映的是理想化了的骑士生活,并极富神秘色彩,也可以说是欧洲第一次出现的浪漫主义文学。正如亚瑟被称为“曾经与永远的王”一样,亚瑟王传奇在西方被称作“永恒的神话”。
作为一个重大的文化现象,国外诸多学者都对亚瑟王传奇展开了细致的调查与研究。从历史遗迹的考察到文化典籍的搜寻,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文化工作者尽力从历史残骸中复原亚瑟王传奇的真相;而小说家、诗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放纵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任由充满梦幻的笔触驰骋于中世纪亚瑟王的世界,为后人留下一部又一部的巨著名篇。自马洛礼的《亚瑟王之死》到丁尼生的《国王牧歌》;自但丁的《神曲》到斯宾塞的《仙后》;自马克•吐温《亚瑟王廷的美国佬》到艾略特的《荒原》,诸多文学作品闪耀着亚瑟王传奇的魅力。而影视界也抓住这一有利契机,以或浪漫或现实甚至是后现代的手法创作出风采各异的影视作品,从另一个侧面既反映又推动了这一浪漫传奇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一、亚瑟王文学
亚瑟王传奇故事自公元12世纪由遍历欧洲的吟游诗人开始传颂,集大成于十五世纪马洛礼的《亚瑟王之死》,然后在各种体裁的西方文学中泛滥开来。亚瑟的形象也随着传说故事的演进而不断地变化,最后演变成为不列颠之王,圆桌骑士的首领,拥有至高荣誉的英雄。而其麾下的骑士、宫廷的巫师、身边的女人也成为各种文学作品中的角色,为广大读者津津乐道。
有关亚瑟王的传奇故事在12世纪通过蒙茅斯的杰弗里的文学作品而流行于欧洲。蒙茅斯的杰弗里所著《不列颠诸王史》中已略见雏形,包括亚瑟的身世、私生子莫得雷德叛乱;王后桂尼维尔出轨;亚瑟死后至仙境阿瓦隆疗养等细节。
12世纪法国诗人克雷蒂安•德•特罗亚撷取凯尔特传说中的幻想成分,加入圣杯的主题创作了五部《亚瑟王传奇》,兰斯洛特、帕西法等圆桌武士的事迹成为重心,亚瑟王反而成了配角。
14世纪《高文爵士与绿骑士》的故事开始流行,其主人公高文爵士作为骑士界的奇葩,其风韵甚至盖过了亚瑟王及其他骑士。
15世纪英国作家马洛礼创作的《亚瑟之死》是最后一本中世纪关于亚瑟的作品,以散文体写成,其内容涵括了自亚瑟王降世、拔剑称王、成立圆桌骑士团、追寻圣杯、直至亚瑟王之死等前人所著或未曾涉及的完整的脉络和故事情节。其后有关亚瑟王的文学作品大都以此为基础而成。
到维多利亚时期这个题材再度流行,阿尔弗雷德•丁尼生以马洛礼的《亚瑟王之死》为蓝本,创作了叙事长诗《国王叙事诗》,以诗的体裁重新诠释了亚瑟王传奇。其中与《亚瑟王之死》最大的不同就是多了几个女性为主角的故事。
其后,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在亚瑟王朝的康涅狄克州的美国佬》中以谐谑的语调完成了首个现代人穿越到中世纪亚瑟王庭的故事。20世纪美国诗人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以亚瑟王传奇故事为蓝本,完成了其叙事诗三部曲《墨林》《兰斯洛特》和《特里斯坦》,后者获得1928年的普利策文学奖。
20世纪最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T•S•艾略特的代表作品《荒原》是现代英美诗歌的里程碑,是象征主义文学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诗中大量用典,其中最为著名的“荒原”意象正是出自亚瑟王传奇故事中有关圣杯的传奇。亚瑟王的罪行遭到报应,其国土变为一片荒原,急需圣杯的拯救。而二战后西方人们的精神世界同样也变成一片荒芜,难以找到生命的意义。
纵观整个西方文学的历史,亚瑟王传奇在其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成为了与圣经故事和古希腊罗马神话并称的文学源头。
二、亚瑟王电影
在当代文化产业极度发达的背景之下,作为西方人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亚瑟王传奇不可避免地成为了电影界极具看点的题材之一。诸多电影之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四部,1981约翰•保曼编剧导演的《黑暗时代》,1995年杰瑞•查克导演的《第一骑士》,2001年根据著名魔幻女作家玛莉恩•布拉德蕾从女性角度改写的传说而改编的电影《阿瓦隆的迷雾》,以及2004年全球公映大片《亚瑟王》。
《黑暗时代》比较完整地叙述了亚瑟王传奇的基本脉络,从亚瑟的出生、拔剑、称王、一统,到圆桌骑士的建立,亚瑟王国的繁盛,直至兰斯洛特和王后的不忠,亚瑟与摩甘娜的,所生儿子莫得雷德的反叛,直至剑栏之役的父子偕亡。其中传奇的部分包括亚瑟王神剑的出世,圆桌骑士追寻圣杯的历险等故事情节,情节编排紧凑,基本人物如兰斯洛特、墨林、摩甘娜、桂尼维尔等都粉墨登场,而且独具特色。尽管囿于当时电影拍摄的技术水平,片中的特技现在看来十分可笑,但故事情节、人物对话、以及演员的表演都比较到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电影。
但无可否认,亚瑟王传奇的庞杂与博大要全部表现在一部电影当中几乎是难以做到的事情,因此,《黑暗时代》的包容性虽强,但在细节表现上不太突出,甚至是十分粗疏的,可以说是流于肤浅的叙事而对传奇的深刻文化内涵表现却差强人意。
《第一骑士》(又译为《剑侠风流》)则截取了亚瑟王传奇的一个侧面,也就是圆桌骑士中最为伟大的骑士兰斯洛特在对亚瑟王的忠诚与对王后桂尼维尔的爱情两者之间的艰难抉择。流浪剑客兰斯洛特路见不平,从匪徒手中救下了出嫁途中的利纳斯的贵妇桂尼维尔,两人一见钟情。为了能与桂尼维尔朝夕相伴,兰斯洛特接受了亚瑟王的邀请,假意向其效忠并成为其麾下的骑士。后来马拉甘特入侵加美洛并重创了亚瑟王,兰斯洛特率众反击,杀死了马拉甘特。兰斯洛特与桂尼维尔有情人终成眷属。
纵览全片,电影极为充分地展现了中世纪罗曼司所具有的浪漫主义特征,绿色的森林原野,雄伟的城堡,英俊的骑士,美丽的贵妇,故事情节发展也悬念迭起,是一部极具观赏力的佳作。但影片从根本上来说也仅仅是一部借用了亚瑟王传奇人物名字的爱情片而已,其中所蕴含的文化色彩已全部消失殆尽,完全没有一丝传奇气息。
而2001年上映的《阿瓦隆的迷雾》通过在亚瑟王的王座背后呼风唤雨的那个女性的视角展开,从另一个角度演绎了亚瑟王神话,让传说中的女性人物,即虔诚的皇后桂尼维尔,野心勃勃的摩高丝,湖夫人薇薇安以及阿瓦隆最后的祭司摩根来讲述一曲史诗般的传奇。而亚瑟王国的繁荣与衰颓不再是亚瑟王与圆桌骑士们奋斗的结果,而只是神秘的阿瓦隆所代表的古老的大地母神或者是德鲁伊教派与新生的基督教之间斗争与妥协的历程。
故事自始至终是个悲剧,古老宗教的没落,女性的牺牲,姐弟,三角关系,父子互残。尽管湖夫人竭力维护女神的最后尊严,但最终迷雾笼罩了阿瓦隆。当一切复归于沉寂,茫茫原野中却传来基督教堂沉郁的钟声。就这样,亚瑟王传奇演化成为宗教斗争的产物,而片中的亚瑟王也丧失了自己作为骑士领袖的睿智与英勇,徒劳地沦落为周旋于诸多女性之间的牺牲品。
2004年上映的史诗大片《亚瑟王》一改《阿瓦隆的迷雾》的颓废与无奈,亚瑟又重新恢复了其骑士领袖的英勇与果敢。公元5世纪初,罗马衰败,卫戍边疆的***队渐渐退回罗马本土,其中包括镇守不列颠的罗马***队。这时候,萨克逊人、盎格鲁人和弗里斯兰人趁虚而入,不断进犯不列颠南部以及东部。亚瑟是当时撒玛利亚武士集团的***官之一,亦是当时抗击萨克逊人有名的英雄之一。他成功地把互相仇杀的部落统一起来,带领他们取得了一系列决定性的胜利。电影还原了当时的历史,尽管不能算是尽善尽美,但那确实是最接近亚瑟本人的故事。
尽管编剧没有忘记亚瑟的圆桌骑士,其中的著名人物像兰斯洛特、高文、鲍尔斯、特里斯坦、墨林等都被摆进去,而且里面的兰斯洛特依旧偷偷迷恋着桂尼维尔。但是面对裸的历史事实,纵然电影场面宏伟,声势浩大,但没有了圣杯的神迹,没有了湖中女神的宝剑,没有了骑士们的冒险故事,亚瑟王传奇是否还能称其为传奇呢?
三、结 语
赏析这四部亚瑟王的电影,《第一骑士》是一部挂名的爱情罗曼史,而《亚瑟王》仅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创造了一个救民于水火的乱世英雄,却使整个故事丧失了其原有的传奇色彩,从而难以展现这一伟大传奇背后所隐藏的深刻的文化内涵。《阿瓦隆的迷雾》虽然忠实再现了中世纪古老的神秘文化,但却把亚瑟王及其骑士们放在了一个傀儡与被动的地位,成为宗教斗争的牺牲品。而《黑暗时代》则比较忠实地再现了亚瑟王传奇的全貌,虽失之粗略却也差强人意,使观众能够管窥这一西方文化现象。
正是因为电影的取舍与偏颇,对亚瑟王传奇不甚了解的观众对这个传奇故事有了更深的兴趣,从而求助于相关的文学作品,一探亚瑟王传奇的奥秘所在。就这样,改编自文学的影视作品反过来又促进了文学作品的阅读。
无可否认,影视作品由于其本身固有的局限,无论如何难以全方位表现文学作品的深刻内涵;但是文学作品本身比较枯燥,也不够形象,更需要影视媒介吸引广大受众的眼光,以激起文学阅读的兴趣。二者相辅相成,在观众和读者的接受过程中形成互动,从而使文学电影成为影视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Layamon.The Brut in Arthurian Chronicle[M].translated by E.Mason.Everyman Library,1962.
[2]Tennyson,Alfred.Idylls of the King[A].M.H.Abrams,The Norton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vol.2)[C].London:W.W.Norton&Company Ltd.,2000.
[3]冯象.玻璃岛――亚瑟与我三千年[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4][美]约翰•马修斯.亚瑟王传奇[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苗勇刚(1976― ),男,河北泊头人,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贾宇萍(1975― ),女,山西长治人,硕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亚瑟王传奇:文学与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