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进程,“成语积累”这一语文训练形式也呈现出崭新面貌,它非诗非画,却有诗的韵味,画的色彩。和传统教材相比,内容更具完整性,主题更具形象性,形式更具可读性。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借多媒体这一催化剂,透过词组去挖掘其包容的丰富内涵,建构开放的教学体系来取代枯燥单一的记忆强化,让学生在诗情画意的熏陶中增强成语积累。
一、巧借媒体,开启课文直通车
1.再现课文情境
诗歌注重的是诗魂,课文内容则是成语组合的根。在引导积累时,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在课文与成语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通过再现情境,加深和巩固记忆。例如苏教版第五册练习5中,有这样一组成语:
沙漠之舟 自强不息 忍辱负重 始终如一
飞沙走石 志在千里 义无反顾 坚定不移
读通后,我启发学生:这一组成语和哪种动物有关?学生一下子指出“骆驼”,并联想到本单元的课文《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于是我通过多媒体,再现沙漠的恶劣环境,凸现小骆驼奇特的外形,更通过骆驼横穿沙漠,不畏风暴的情景,形象地再现骆驼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形象手段的使用让学生找到了理解成语的钥匙。通过交流,他们知道这组成语是赞扬骆驼的,同时也是对那些“不屈不挠”的勇士的赞颂。
2.凸现人物形象
纵观教材中出现的成语,往往是以弘扬积极的、正面形象为主,就人物形象方面,为民造福的、以身殉职的叶欣、勇于探索的郑和、神机妙算的诸葛亮、才华出众的王勃等,均榜上有名。学生在阅读积累中,能增进对人物的了解,与他们产生心灵共鸣,从而能更好地指导自我实践。
例如苏教版第七册练习4中的成语是含有“天”和“地”成语串,更是对神话故事《开天辟地》的高度概括。为此,我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导向作用,一方面再现了开天辟地的壮观情景;另一方面,通过句式将四组成语巧妙穿插起来:“相传远古时候,整个天地(混沌不分),到处(昏天黑地),大神醒来后,决定为人类造福,他(大刀阔斧),(开天辟地)。天地分开后,他又用自己的身躯支撑着,随着天地的增长,他成了一名(顶天立地)的巨人。后来,天地不再变化了,也累得倒下了,他的身躯(变化万端),化成了世间万物,整个世界(改天换地)……”形象的***画伴随着相应的句式出现,这样的训练既让学生直击课文,对为民造福的壮举加深印象,又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成语运用的恰当,为以后的综合运用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巧借媒体,拨动情感之琴弦
成语学习是以积累为重中之重,其中还综合了多项功能:审美、想象、逻辑、育人等,教学中决不能忽视,而要有机地加以整合。翻看教材,不难发现,很多成语都配有相关的插***,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充分发挥***画的渲染作用,营造一种如诗如画的美好意境。例如第七册练习3的成语是这样的:
湖光山色 人间天堂 明月清风 桂子飘香
水光接天 相得益彰 江山如画 鱼米之乡
我借助多媒体,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畅游月光下的西湖,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觉?”伴随着柔柔的音乐,学生们都沉醉其中,纷纷发表自己的感悟,形成一致感受――西湖多美啊!随着成语逐一出现,学生慢慢进入“以我观物,物皆著入我之色彩”(王国维《人间词话》)。这样,在多媒体的催化下,学生和成语合而为一,进入了情景交融、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使得“成语积累”被真情点化,有限的形象获得了无穷的意蕴,情到深处自成歌,此时引导学生诵读成语,已是水到渠成。
三、巧借媒体,搭建生活大舞台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注重语文和生活的联系,构建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丰富多彩的生活正是学生积累成语的活水源泉。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感受到成语积累并不是空中楼阁,而是真实存在于身边的。
例如苏教版第五册中有这样一组成语:
大街小巷 人头攒动 风驰电掣 车水马龙
华灯初上 流光溢彩 美轮美奂
在多媒体巧妙的铺垫下,每个成语都是一幅流动的画面,这么多幅***连接起来,使人身临其境,漫步于不夜城繁华的街道上,再次感受东方之珠那神奇的魅力。学生在欣赏、品味的过程中也懂得了怎样使用这些成语。当然教材中有更多类似的成语词串,有介绍鱼米之乡的,有描摹自然风景的,有的再现海边情景……这些内容贴近儿童的生活,加上多媒体的运用,很容易唤醒学生日常生活中感知和存储于脑海中的经验,与之产生共鸣,进行相似激活、相似匹配、相似重组、相似创造。如当“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游人如织、谈笑风生、一帆风顺、风平浪静、鸥水相依、海波不惊”这些词语映入眼帘时,以往存储于脑海的“海边游玩情景***”等会喷涌而出,词与画的相融,带给学生的是愉悦和享受。清新的画面,美好的意境,和谐的音韵,这种整体的美感,怎能不令学生怦然心动呢?
如果说成语积累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多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只有这样,成语教学才能真正走进诗情画意的天地,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
(责编 张亚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