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高校论坛为主题,对2011年的学术期刊进行回顾,分别从高校BBS的传播特点、独特功能、所面临的问题、舆情的管理及引导四个方面综述了2011年高校论坛(BBS)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高校论坛 传播特点 舆情管理
BBS是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公告板系统)的缩写,是网络提供的信息服务。在论坛上,网络用户可以通过发贴、回帖等方式进行信息以及思想的交流。潘迪按照性质将我国的BBS站分为三类:***治性(如新华网BBS站)、商业性(如腾讯网BBS站)以及业余性。高校BBS便属于业余性,在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校便陆续建立自己的BBS网站,第一个高校BBS是清华大学的“水木清华”,像北京大学的“北大未名”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饮水思源”、复旦大学的“日月光华”都很有影响力。安徽大学的论坛名为“安青***”,于2001年6月建站,曾在2007年和2010年两度被评为“全国高校百佳网站”,据统计注册人数有八万余人。
在2011年中,学界对博客、社交网站、微博等新媒体研究的较多,对高校BBS的研究则比较少。仅以“微博”两字为检索词,以题名为检索项,时间为2011年在知网中进行搜索,我们便会发现相关记录有3557条。而以“高校BBS”为关键词,对摘要进行检索,时间限定在2011年,我们才得到192条记录,这表明时下的“微博”是学界关注的焦点。但是笔者认为对“高校BBS”的研究意义依然很大,它与微博等其他新媒体相比有很多独特之处:一、使用人群均为大学生群体,这一群体知识水平较高,但正处于成长阶段,感性与理性并存;二、具有很强的区域性,即使用者都集中在一所大学中;三、线上讨论易转为线下活动,例如在一些大学生中,论坛扮演重要角色。所以对高校论坛的研究依然是有必要的。本文从高校BBS的传播特点、独特功能、所面临的问题、舆情的管理及引导四个方面,来对2011年学者的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整理,并在最后提出自己的研究建议。
一、高校BBS的传播特点
1、传播内容方面,高校论坛受两方面影响:
(1)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对国内外热点新闻都会给予很高关注,论坛用户通过发帖回帖等方式对事件进行讨论。如家乐福事件、重庆打黑事件,周老虎事件等都一度是论坛中的热点话题;
(2)受校内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关注的与其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内问题,也会由特定的契机或某些言论的带动引发讨论乃至争论。”如大学生会对食堂涨价问题、奖学金助学金以及补助问题、调整上课时间等问题给予关注,并进行投票讨论,发表各自的意见。
并且传播内容还会具有周期性,这一点是基于学生生活的周期性。据统计,论坛在假期期间发贴量比较少;6月份的帖子内容大多是有关毕业的离愁别绪,大四学长卖二手书籍、衣服等不愿带走的物品;7、8月份新生报到,大多是一些答疑贴;每逢期末,则是有关考试以及回家车票的话题。
2、高校BBS的传播特点:
(1)舆论主体的隐性和显性共存;(2)情绪化与理性的并存,第二个特点可以理解为对第一个特点的延伸,“身份的隐匿性使得本我人格容易得到发泄,……情绪化特点明显”,但又由于大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广博,所以言论又具有理性的特点。这进而又导致段宗明所指出的:“论坛言论的精华性与糟粕性并存。”
二、高校BBS的独特功能
1、社会的安全阀
吴丽认为,高校BBS为学生提供了情绪的发泄平台,其原因在于高校BBS的“四零”特点:“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编辑意味着把关的宽松,保证学生观点的完整表达;零技术意味着学生无需太多的专业电脑知识便能在网上利益诉求;零体制则减少了现实生活中的限制;零成本保证了不同经济状况的学生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四个特点使得高校BBS成为社会的安全阀。不过吴丽指出这种安全阀的运行是有代价的,有可能会加重学生的不满情绪,威胁校园稳定。
2、有利于增强高校的凝聚力
如敬菊华认为论坛集中体现了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理念,“它像一根无形的纽带联结着全体成员,其长期形成的传统风气,实际上是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3、有助于塑造高校形象
其实论坛也是展示一个学校形象的有效途径,有不少高中生在报考之前会登录高校的论坛对该学校进行了解。论坛所展示的是一个大学的真正面貌,计雪荣在研究中强调高校BBS是提高高校知名度与美誉度的重要通道。
三、高校BBS所面临的问题及困境
高校BBS有很多优势,却免不了存在一些问题,论坛发展在经历了黄金期之后进入了瓶颈期。肖铁岩认为论坛起初的目的在于交流思想、分享学习资源,但是随着成员的不断增加,帖子的内容范围也在扩大,“逐渐沦落为娱乐中心、购物中心、发泄中心”,而关于学术讨论、校园建设的帖子却很少,如长此以往,高校BBS的竞争力便被逐渐削弱,与其他网站相比也没有特殊之处。
众多研究者担心最多的问题还是论坛中的非理性以及集体无意识。但也有研究者认为高校BBS中的言论存在一个由非理性到理性的过渡。随着对事件讨论的深入,理性的声音有可能被接纳,并与非理性的言论作斗争,最终实现向理性的回归。
高校论坛所面对的问题不仅是来自内部的,更是来自外部的。自2007年饭否网开张,到2010年的微博元年,微博抢占了大量的论坛用户,论坛的发帖量下降,有深度的文章也逐渐减少,只有少数有关娱乐的版块还有些人气。论坛应何去何从成为了严峻的问题。
四、高校BBS舆情的管理及引导
在知网中搜索的有关“高校BBS”的文献中,多数篇目都是在讨论高校BBS的管理及引导,这反应出学者的兴趣大多集中于如何对高校BBS的舆情进行控制。这些文章对控制管理论坛的方法进行了探索。当然也有一部分文章是在对控制进行反思,认为过度的控制会压制论坛的活力,使论坛丧失所独具的优点。
1、建立高校BBS舆情的掌控机制
众多研究者认为机制的建立有助于学校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柏家文认为高校首先应建立校园网络舆情日常预防和管理机制,“使舆情形势在萌芽状态就得以疏导和管控,不致酿成较难控制的舆情事件”,日常机制可以防微杜渐。除此之外还要建设校园网络舆情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要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一旦有突发事件,学校能确保各部门联动协调,使舆情问题有序解决。
2、实名制是论坛管理的基础
在众多论文中,研究者对BBS实名制的利弊进行了探索。郭义坤认为实名制会强化学生发贴的责任意识,有利于高校掌握主动权,并促使大学生走向成熟。但实名制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使得个人资料等私人信息易被泄漏。
3、研究者发现在高校BBS引导中,有一个新兴的群体――网络志愿者协会
王玉娥认为高校的***宣传部、学生工作部等在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队伍中充当了“正规***”的角色,而由网络志愿者担任的网络评论员则充当了“游击队”的角色,作为高校论坛管理的补充,他将这比喻为一种“融入群众”的战术,网络志愿者大多是高校师生,他们的知识背景将有助于与论坛成员沟通。“他们就像一批无形的网络文明警察,随时工作在网络一线。”
4、论坛舆情的管理要注意“舆论领袖”的培养
“舆论领袖”是群体中的焦点与意见的导向,薛可在研究中指出“‘舆论领袖’是社群中的核心人员,是信息扩散的关键节点,他们的存在具有紧密维系社区、传播重要信息、引导群体舆论的重要作用。”要注意促使“把关人”向“舆论领袖”转化,并且通过置顶、特殊字号、醒目色彩的手段,突出“舆论领袖”有见地的发言,强化主流舆论。
5、注重90后的个性
另有一些研究者注意到,新一代的90后已经成为了论坛的主要构成,而90后的思想与行为方式与过去的80后不同,“更个性、更叛逆、更***”,所以肖铁岩认为应该与时俱进地更新管理思路。
6、重视高校辅导员在论坛中的引导作用
魏占玲主张辅导员应该扮演普通网络使用者的“平民”角色,以此借助网络“平等性”的特点,倾听学生的心声,融入BBS的氛围。辅导员应提高自己的网络使用能力,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对论坛舆论进行有效指引。
结语
在对2011年文献进行分析时发现,有关高校论坛管理的文章偏多,其中多数文章有是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对大学生的言路进行限制。此外,还有一部分文章对高校BBS的特点进行了研究,但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文章所提到的特点大多数所有网络媒介所具有的共同特点,笔者认为应该增大对高校论坛独特性的研究,比如论坛可以组织一下线下活动以促进论坛发展等。
在分析2011年的文献时并未看到有文章谈论高校BBS的出路问题,面对着人人网以及微博等新媒体的冲击,高校论坛的用户已经开始流失,发帖量也急剧下降,论坛的生存问题凸显,如何渡过这个难关?笔者认为学者应该将注意力从论坛管理转移到论坛的复兴上来。
参考文献
①潘迪、陈书,《高校BBS 上的舆论特点及其引导机制》[J].《教学实践研究》,2011,10
②吴丽,刘明,《从社会安全阀的视角看高校BBS》[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
③计雪荣,张甜甜,《试论高校BBS的社会职能》[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5)
④肖铁岩,张邦辉,王昌权,《浅析高校BBS困境与和谐校园发展》[J].《理论与实践》,2011(9)
⑤柏家文,《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掌控》[J].《铜陵学院学报》,2011(5)
⑥黄建榕、窦玉,《高校学生的预警与危机干预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报》,2011(4)
⑦樊国庆,《浅析校园BBS 实名制对大学生话语权的制衡因素》[J].《新闻传播》,2011(6)
(作者: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1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高校论坛(BBS)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