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渊源在北京的中学里呆过一个学期,他喜欢穿上那套并不合身的校服,“因为我们本身就很不一样,穿上它就会觉得跟中国的同学贴近一点。”
联络王渊源的时候他正在出差,王渊源详细介绍了自己的行程,以便我们能抽空安排采访,用他自己的话说,大学秋季开学后,外语培训机构的招生工作也进入旺季,作为公司的副总裁,王渊源自然得到前线亲自督战,顺便也会做些英语讲座。
王渊源说,现在自己的事业与当年学习的专业毫无关联,做外语培训实属偶然,而当年第一次来中国,今天看起来不过也是年少岁月又一次无意义的选择罢了。1997年,还在念中学的王渊源获得出国留学的机会,摆在他面前的有3个选择,西班牙、法国和中国,“西班牙、法国都是1年期的,而中国只有1个学期。中学时候怕自己如果一年都在外面,回来以后朋友就没了,而且我觉得以后去西班牙、法国的机会很多,但中国就不一定。”这个之前对中国没有任何印象的年轻人揣着几盘汉语磁带就来了。
“下飞机的时候真的很兴奋的,因为在这里每天都有新的东西,在自己家里想要都不一定找得到。”王渊源在中国的学校是北京师范大学附二中,但他们这批留学生单独编进一个班里,这样既能学习语言,又不会落下美国的课程。王渊源记得那一身中国风格的校服,蓝白色的运动装,有点儿大,“穿上那校服挺高兴的,虽然我们不是必须得穿的,但很多人都会穿,因为我们本身就很不一样,穿上它就会觉得跟中国的同学贴近一点,至今我还保留着。”
在北京,王渊源和他的同学们也被安排住进普通老百姓的家,那户人家有个在上初中的儿子,会一点点英语,除此以外,他们的交流只能靠不停地比划,或者是拿着词典对照。“我记得他们给我做的早餐,一个煎鸡蛋、一片面包、一杯热牛奶,那时候我以为这是传统的中式早餐,因为我们不会喝热的牛奶,也不会单吃一片面包,而且看到他们也跟着吃。所以他们以为在给我一个家的感觉,我以为他们在给我吃中式早餐。”
王渊源自认为学习语言的速度还是挺快的,在北京3个月时间交流已经没有问题,“就是有听不懂的时候也能问清楚。”回到美国,王渊源的大学课程选择了东亚研究,他已经意识到自己会来中国留学。2002年重返北京,不仅汉语进步了,还收获了爱情――他的中文老师。
王渊源记得第一次见岳父母的情形,那是一个春节,妻子是以老师和学生的身份向她父母介绍的,“他一个人在北京,就跟我们一起过年吧!”似乎倒没有传统中国家庭的讲究,在他们订婚以后,岳父曾单独找王渊源出去“散散步”,送给了他3句话――爱祖国,爱家庭,爱自己。
最近,王渊源喜欢上在博客与人交流阅读《语录》的感受,“我一直觉得这本书很有意思,它应该是除了圣经外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书,现在遇到年纪大的,你读前一句他还能接上后一句。”王渊源希望通过阅读语录来促进思考、练习写作,而中国网友也愿意跟一个读语录的老外聊上几句,“有人会问你干吗看这个,有人会指出你这样是片面的、不对的,有人会觉得老外读这个挺好,有人会根据我写的来讨论问题,还有一些就直接批评美国,为什么打伊拉克?”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爱祖国,爱家庭,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