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是指从某方面观察;考虑。着手,是指开始做;动手。着眼是务虚,着手是务实。虚实结合,才能成事。着眼大事的观点,从哲学上讲,是辩证唯物主义抓主要矛盾的观点,简单点说就是抓问题的关键,就像“牵牛要牵牛鼻子”。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主要矛盾,必须从大处、从高处、从远处看,从而判断其走向和影响,掂量其分量。
比如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宣传,是重大主题宣传。这个活动事关***的执***能力建设,事关“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绝对不能当成权宜之计,不是一阵风。如果说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一项工程的话,那么这是个永不竣工的伟大工程。从我们***诞生、发展、壮大的历程看,从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看,都能看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这样一想,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报道就有了方位感,也就有了全力搞好报道的使命感。
着眼大事,想透大事的来龙去脉,从内心深处来理解、领悟、体会,非常不易。这就需要不断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判断能力,把握能力。“要拿出一定时间,踱方步”,这是老一辈***家***发人深省的警言。2010年6月,同志在同中央***校领导谈到对学员的要求时也说,我们***需要有一批“踱方步”的人。所谓“踱方步”,就是迈着四方步考虑***和国家大事的人。每临大事踱方步,也就是拿出点时间着眼大事。
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这是重大文化事件。大众日报采编人员提前预判,在莫言获奖后第一时间,采写了“带着露珠”的鲜活消息。稿件采写回来,怎么处理?报社领导分析认为,一是***治判断:莫言获奖,***治上是否立得住?对他的作品,评委们从哪个角度看的?莫言是中国作协副***,作品《蛙》得的是茅盾文学奖,***的职务、***的奖。这样,人、文俱可靠。获奖词也没有消极的东西。二是新闻判断:诺奖是历史悠久的世界文学大奖,中国人应以开放的心态对待。莫言又是山东籍作家,要特殊处理。从两个判断,做出了放头条、突出处理的决定。在头条位置刊发莫言获奖消息,大众日报是全国省级***机关报中唯一一家。无论是***治判断还是新闻判断,都是在从大处着眼。
要着眼大事,也得着手大事,而大事里面有小事,从某种意义上讲,大事就是由一个个小事组成。任何事情化不开“戗茬”,就变不成“顺茬”。怎么化?从简易处入手,从细微处入手。以写新闻为例。好多新闻稿,存有大而化之的毛病,不准确,含糊,笼统,概念化。写人物典型,往往写得不近人情。一是公文化倾向,开篇就是一个人物简介兼荣誉大展览,接下来使用小标题机械地分出段落,比如“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于***务”等等。二是直接堆积先进事迹倾向。直接将事迹材料改成稿子。比如“某同志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等。三是人物形象雷同倾向。罗列了不少事迹,却没有在选材角度和写作技巧上下工夫,难免不出现千人一面的现象。四是塑造“高大全”人物倾向。这些倾向,看起来是着眼大事了,实际上呢,是把大事给漏了。
1945年8月,赴重庆参加国共和谈,这可是轰动中外的重大事件。据说当时有上百位中外记者前往机场报道,但惟有《大公报》记者子冈的《先生到重庆》成为经典。为什么?她抓住了“大节”,更抓住了“小节”,从小处切入,客观展现了这位朴实无华,对豪华的官场生活极不适应的***领袖形象。她捕捉到这样的细节:“毛先生敞了外衣,又露出里面的簇新白绸衬衫。他打碎了一只盖碗茶杯,广漆地板的客厅里的一切,显然对他很生疏。他完全像一位来自乡野的书生。”还有“他的手指被香烟烧得焦黄。当他大踏步走下扶梯的时候,我看到他的鞋底还是新的。无疑这是他的新装。”这些小节、细节,非常传神。没有一句是概念化的,全是白描式的。一个从山沟里来的***领袖,显然不适应都市的环境,但是举手投足都是那么与众不同。
记者子冈的高人之处是,抓“小节”,又不忘抓“大节”,是来谈判的。这是大事。所以子冈向询问在谈判中将从哪些问题谈起,回答说:“这一切包括在民主***治里了。还要看蒋先生的意思怎么样。”点到为止,意味深长,大主题就突出出来了。《先生到重庆》可谓着眼大事、着手“小事”的生动写照。
新闻记者着眼大事与着手“小事”,不可偏废。着眼大事,则头脑清醒,境界高远;着手小处,则步履扎实,接地气,有底气,有灵气。
(作者为大众日报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