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利用民俗符号学原理,将陕北剪纸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生命符号、生殖符号以及色彩符号作为研究对象,从民俗符号学的理论角度对陕北剪纸这些非语言符号进行解读,从而对陕北剪纸所承载的深层的文化内涵作一探讨。
关键词:陕北剪纸 符号学 民俗文化
一、引言
陕北民俗文化是地域性很强的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朵奇葩。它丰富地展现了黄土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与之相应的人文环境。陕北剪纸作为民俗文化的化身,“是一种符号和象征,是一种规则和符号的系统化状态,是处于纯粹状态中的无声语言和标志,也是民族性格、心理的折射”。乌丙安在《民俗学原理》一文中认为,民俗符号作为民俗表现体,是用某一个民俗事物做代表,并在相应的背景中具有一定象征意义,即由民俗表现体和它所表现的民俗内涵这两方面的关系,成为民俗符号的基本结构。陕北剪纸作为民俗文化符号,它具有能指与所指,两者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陕北剪纸的能指是指人们通过感官接收到剪纸这样“一个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东西,而所指是指人们通过其直观的、形象的、具体的层面去理解、推知、联想而得到的民俗含义或概念”。
陕北剪纸是艺术文化中群众性最广泛、地域性最鲜明、历史文化内涵最丰富和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文化符号。通过解读陕北剪纸的所指即它所蕴涵的丰富的民俗文化,我们可以管窥陕北黄土高原文化的源流,解密沉淀在民俗事象背后的绚丽多姿的精神世界。
二、陕北剪纸的民俗符号学阐释
1.对生命的崇拜所指
生育或繁衍子嗣在中国传统的农业社会中一直以来都是一件大事,古人有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见,这一传统的生育观念已经深深的扎根在中国人民的心中。我们知道,陕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农耕的生产方式,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自然灾害频发,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劳动工具极为原始,所以这一切都要求每一个家庭都要有充足的劳力,尤其是男劳力。因此,在陕北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生儿育女,繁衍子嗣是头等大事,陕北人民对生命的崇拜高于一切。
陕北剪纸的许多***案以传统的吉祥事物为主题,都是一些繁衍能力强的动物或是多产的植物,意指生生不息。例如,鱼在陕北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民俗符号,鱼谐音“余”,“玉”或“裕”,汉语中有年年有“余”,金“玉”满堂,生活富“裕”等表达美好愿望和精神慰藉的成语,因此鱼经常出现在陕北剪纸中。在陕北农村,有人结婚时,人们总会在窗户上,墙围上贴上“鱼戏莲”,“双鱼纹”这样的剪纸。鱼纹作为一定观念形态的象征性标志符号寓意着生子繁衍,多子多福。佛手、桃子、石榴,这三种水果也经常出现在陕北剪纸中,因为,佛手谐音“福”;桃子自古以来就是长寿的代言词;石榴则因为其多籽象征着多子多福。佛手、桃子、石榴这三个具体事物的结合便形成了一个形象代码,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民俗符号,赋予了一定的民俗寓意即“福寿三多”。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陕北剪纸的***案选择,传达了人们祈福祈寿的愿望,表达了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与崇敬。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任何一种作用于人的感官系统的外界事物不仅可以解释为一种符号,同时这种事物也是具体可感真实而直观的,这种直观的东西也正是民俗符号的表现体,成为民俗符号的“指符”,传递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陕北剪纸作为民俗符号,它的隐喻与象征意义是经过长期演变和沉淀而约定俗成的,反映了陕北人民的希望、理念和信仰,这就是民俗文化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2.对生殖崇拜的原始信仰所指
正是陕北人民对生命的如此珍视与崇敬,进而才演化为对生殖器官的崇拜。陕北生殖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它包含着对人类生命本相、生命活力执着的追求,也是陕北人顽强的生存能力的印证。陕北剪纸作为黄土高原文化孕育的民间艺术,它自然承载了这一文化内涵。像“鱼戏莲”和“双鱼纹”这样的剪纸,不仅具有对生命的崇拜所指,也蕴涵着丰富的生殖文化所指。早在氏族社会中,人们便渴望通过对鱼的崇拜能将鱼旺盛的生殖能力转移给自身。研究表明,鱼的轮廓与女阴的轮廓相似,所以陕北剪纸中大量出现鱼的形象,实际表明了陕北人民对女性生殖功能的崇拜和女性生殖器的崇拜。
《抓髻娃娃》是陕北剪纸中对生殖崇拜的最富有代表性的作品,其***案与纹样内容继承了非常古老的生殖崇拜意识。《陕北抓髻娃娃剪纸艺术的巫术文化》一文中指出:抓髻娃娃有着夸大突出的生殖器官,而且两腿分开、双臂平举,身体呈孕育状。在抓髻娃娃的头上、肩上、膝上各有鸡、鸟和兔等造型,鸡、鸟在古代被认为是生殖能力很强的动物,兔子产子多且与“吐子”谐音,故而被认为是一种生殖多的象征。这些都表明了它所蕴含的多产多育,生生不息的生殖文化所指,体现了陕北民俗文化中生命与繁衍的基本文化内涵。
3.红色的色彩所指
青、赤、黄、白、黑是中国传统的“五色”,也构成了“五行观”色彩体系,“五色”所指为“吉利祥瑞”。象征性是色彩文化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无论在有形文化中还是在无形文化中,色彩都或隐或显地诉说着情感,表达着意义。因此,陕北剪纸的色彩选择也就有着它独特的象征意义,通过对色彩的使用,表达了陕北人民精神上的追求。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红色一直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它是华夏儿女顶礼膜拜的色彩。红色是中华民族的主流颜色,它代表着吉祥,喜庆,它的使用源于古代中国人对日神的崇拜以及对火的皈依。同样,红色在陕北也是主导色。无论是过年,或是结婚的大喜日子,或是丰收的日子,或是乔迁新居,陕北人民总是喜欢在窗户上,门上,墙壁上贴上红色的剪纸。在陕北,红色的剪纸寓意着驱邪祈佑和兴旺发达以及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吉祥所指,因此红色在陕北总是无处不在。
三、结语
陕北剪纸蕴涵着陕北人民在认识自然环境,社会人生方面独特的表达方式与价值理念,陕北剪纸的出现使民俗文化的传承具有了符号性,喻意性,暗示性等功能,同时不可避免地映带黄土高原地域文化的印记。陕北剪纸作为民俗文化符号已经成为陕北黄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有效载体,为人们解读陕北文化与传承渊源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参考文献:
[1]杨鹘国.符号与象征[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3.
[2]乌丙安.民俗学原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212-213.
[3]康君.从民俗符号学角度看浙西廿八都木雕文化[J].浙江工艺美术,2009,(9):22.
[4]秦燕.近代陕北地区的生殖文化[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43.
[5]张静,魏琰.陕北抓髻娃娃剪纸艺术的巫术文化[J].文艺争鸣,2010,(8):128.
[6]白庚胜.色彩与纳西族民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7.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陕北剪纸的民俗符号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