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07年中部六省经济运行情况
(一)从整体看,经济总量位居前三位的河南、湖北、湖南省发展速度较快,位居后三位的安徽、山西、江西省增速有明显提高
2007年,从经济总量看,河南省是中部6省中地区生产总值(GDP)唯一超过10000亿元的省份,达到了15058.1亿元。山西和江西省的GDP是中部6省中规模最小的,分别是5696.2亿元和5469.3亿元。从发展速度看,经济总量规模居前3位的河南、湖北和湖南省GDP增长最快,增速在14.4-14.5%之间,经济总量规模位居后列的江西省GDP增速最慢,仅为13.0%。
从年度对比看,各省之间发展速度差距有所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2006年,发展速度最快的河南省与最慢的山西省GDP增速差距为2.6个百分点,2007年,发展最快的湖北省与最慢的江西省GDP增速差距缩小到1.5个百分点。
(二)从供给看,粮食生产大获丰收,工业生产屡创佳绩
2007年,河南、湖南和安徽省粮食产量位居中部6省前列,分别为5245万吨、2910万吨和2901万吨,其中,河南和安徽省的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湖北、河南和安徽省粮食产量增速居前,分别增长了3.5%、2.6%和1.7%。
2007年,河南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38.1亿元,位列中部6省第一。湖北省以2823.0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位居第二,与河南省差距十分显著,仅为一半左右。山西、湖南和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在2300-2700亿元之间。江西省明显落后,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61.7亿元)仅为河南省的1/3。但是,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中部6省第一,达到了24.6%,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最慢,为21.0%。
(三)从需求看,三大需求同向拉动,进出口贸易增长迅速
2007年,中部6省出现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的省增长速度快,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小的省增长速度慢的现象。从总量看,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位居第一,达到了6609.2亿元。江西和山西省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最小的两个省份,分别为2950.4亿元和2600.2亿元。从增长速度看,安徽省投资增速连续两年保持第一,达到46.3%,江西和山西省投资增速明显落后于其他4个省,分别为26.5%和24.2%。
从总量看,2007年,中部6省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00亿元以上的省份有两个,分别是河南省(4597.5亿元)和湖北省(4028.5亿元)。江西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于最末位,为1683.1亿元。从增速看,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最快,为18.6%。江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最慢,仅为17.9%。
2007年,中部6省进出口贸易呈现出外贸规模较大的省稳步增长,外贸规模较小的省加速赶超的态势。从总量看,安徽省实现进出口总额159.3亿美元,是中部6省中唯一超过150亿元的省份。湖南和江西省进出口贸易规模最小,进出口总额分别为96.9亿美元和94.8亿美元。从增长速度看,进出口规模较大的安徽、河南和湖北省增长速度稳健,分别增长了30.1%、29.9%和26.3%。山西、江西和湖南省虽然进出口规模小,但是呈现出明显的追赶态势,进出口总额分别增长了74.6%、53.0%和31.8%。
(四)从质量看,地方财***收入较快增长,企业效益不断提升
2007年,河南省地方财***收入最高,达到861.5亿元,湖南、山西、湖北和安徽省地方财***收入在540-610亿元之间,江西省地方财***收入最少,仅为389.6亿元。中部6省地方财***收入增速均在24.0%以上,增速最大的两个省分别是山西省(31.4%)和江西省(27.5%)。
2007年1-11月份,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位列中部六省第一,为1647.0亿元。排在第二位的湖北省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利润577.6亿元。安徽和江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最低,分别为283.6亿元和251.7亿元。从增速看,湖南和河南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最快,分别为78.3%和71.2%。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速位于中部六省最末位,为44.5%。
(五)从民生看,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物价水平涨幅较大
2007年,湖南省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位列中部6省首位,达到12294元,其他5个省在11400-11600之间,差距较小。江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大大超过了其他5个省,为19.9%,山西省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最慢,仅为15.3%。
江西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4098元,是中部6省中唯一一个超过4000元的省份。湖北、湖南、河南和山西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均在3600-4000元之间。安徽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最低,仅为2556元。但安徽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速最高,达到19.8%,高于增速最低的河南省7.6个百分点。
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看,2007年,中部地区物价一路走高,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在4.6-5.6%之间,其中湖南、河南和安徽省分别为5.6%、5.4%和5.3%,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2007年中部地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技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能力不强
从经济结构来看,除山西省外,其他5个省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大,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3.8-4.9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较慢,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下降的趋势比较明显,降幅最大的江西省下降了1.8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河南省高新技术工业增加值仅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8%,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为679.4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24.7%。
(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节能减排形势严峻
从工业内部结构来看,部分省份轻重工业的比重差距有所缩小,但工业经济结构的重型化现象仍很突出,2007年,山西省重工业所占比例高达94.5%,湖北省重工业所占比例超过70%。高耗能行业增速依然较快,山西省冶金、炼焦、煤炭和电力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3.8%;湖北省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电力等6大高耗能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近40%。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步伐缓慢,产业优势没有充分发挥
2007年,中部6省机电产品进出口所占比重不高,尤其是进口增长缓慢,滞后于全国平均水平。湖北省机电产品进出口仅增长10.4%,安徽省甚至出现了10.6%的负增长。资源型产品出口占比依然很大,钢材、纺织品、煤炭、焦炭、白银、未锻造铜、铝、锰、锌等“两高一资”产品依然占了40-50%的比重。农产品大多以初级形态出口,深加工能力不足,中部6省出口的农产品主要为活猪、蘑菇罐头、茶叶、果汁、鲜冻猪肉、烟草和天然蜂蜜等。
三、进一步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建议
(一)加快“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优化升级产业结构
抓住提升产业层次的机遇,以“三个基地、一个枢纽”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生产力布局,按照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能源、原材料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加快发展现代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装备制造业;着力构建高技术产业基地;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和旅游业。
(二)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对外开放
大力支持进出口贸易,鼓励企业积极承接境外和东部产业转移,支持骨干进出口企业扩大进出口规模;通过产业结构升级,优化进出口结构;大力引进外资,从单纯的吸引资金转向更加注重引进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模式和优秀的人才,鼓励外商向现代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基础设施、环保产业等领域投资。
(三)加强区域创新能力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加大***府财***对科技的支持力度,切实发挥***府在自主创新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和市场体系建设,构建为创新服务的金融体系和合理的报酬体系,促进企业成为自主创新主体;贯彻落实推进自主创新的各项***策,促进***策效应的充分发挥。
(四)加强区域分工与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立足比较优势,明确在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协调区域产业差异,将“三个基地、一个枢纽”的建设落到实处。同时,高度重视协同合作,建立***府高层协调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此基础上实施产业链、都市群、大物流、大市场的整合,提高资源的宏观配置效益。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部六省经济形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