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乌市佛堂镇,自古因其发达的水系交通成为闻名遐迩的商业重镇。佛堂古商业文化对义乌商品市场的历史根源所在,其古建筑与古街区更是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本文通过对佛堂古镇的古商业文化与古建古街区的阐述,展示其价值所在与其开发利用的潜力。
关键词:义乌市;佛堂古镇;历史文化价值;开发利用
引 言
佛堂镇地处浙江省中部,义乌市南部,距中国小商品城15公里,位于义乌――金华两个城市主轴的中间,是浙中城市群建设的重要节点,明末清初因良好的水系交通条件成为辐射四方、远近闻名的商业重镇。时至今日,整个佛堂历史镇区的水域商业格局保存完好,古镇风貌景观较为完整,是义乌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文化古镇。有“千年古镇、清风商埠、佛教圣地”的美誉。
1 古镇保护历程
12007年6月9日,由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组织评选的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揭晓,佛堂镇名列其中,是义乌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古镇。2001年3月,佛堂镇***、***府特别邀请北京、上海的专家,对佛堂古镇的历史文化进行评价,以指导保护工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的罗哲文、郑孝燮、鲍世行一行五人专程前来佛堂考察,对这里的历史文化遗产评价极高,认为是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瑰宝。2002年8月,上海同济大学阮仪三教授和省文保处处长等多名专家学者应义乌市博物馆邀请来佛堂考察。阮教授说:“保存如此完好的商业老街,江苏、浙江两省很少见。”“作为历史文化保护区完全可以。”专家们的评说,充分肯定了佛堂古镇的历史价值,也更坚定了佛堂乃至义乌人对着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历史遗产进行全方位保护的信心。
2 古镇的历史文化价值
“佛堂”一名始于南北朝梁普通元年(520),沿袭到今几近1500年。佛堂古镇因佛而生,因水而商,因商而镇,因镇而名[1]。历史上,佛堂古镇是邻县及义乌沿江的重要的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和通商口岸,被称为“小兰溪”,是浙江四大古镇之一。佛堂镇是当时主要的水运码头,因而带来了航运业、商业、服务业的繁荣。《(嘉庆)义乌县志》中,记述佛堂的条目有6条之多。如佛堂镇、佛堂市、佛堂街、佛堂埠、上佛堂、下佛堂等。在佛堂镇条目下,有“南负云黄(山)、北临大溪(江),跨以浮梁(桥),船只泊岸如蚁附”的记载。清乾隆时义乌知县杨春畅在《万善桥记》中写佛堂镇是“四方辐辏,服贾牵车,交通邻邑”。足见佛堂镇在220多年前已负有盛名。
2.1 古镇的传统商业文化
佛堂自古以来就是商业重镇,佛堂的古镇文化实际是义乌古商业文化的一部分,义乌的古商业文化应该包括行商与坐商,北坐商(拨浪鼓文化),南行商(商埠文化),行商与坐商是义乌古商业文化的统一体。
行商,旧时俗谓“走贩”,特点是通过用特殊用具和叫卖声,吸引招徕顾客。义乌著名的“鸡毛换糖”便是行商的经典形式。佛堂的行商多以徽商、绍商为主,往来的商客不仅带来丰富的商品,更为古镇带来了一种新的商业形式,人们开始尝试用一种相对灵活的方式进行商业调配。
坐商,佛堂古镇是义乌坐商的发源地,辐射到永康、武义、浦江、盘安,再从水路直达兰溪,加上毗邻的东阳、金华,几乎囊括了老金华府的八个县区。义乌江源于东阳、磐安的南江与北江,双江在佛堂上游汇合后,佛堂成了义乌江上最大的商埠码头,也成了钱塘江上游的一个终点站,起始点。沿钱塘江可达徽州、衢州、杭州,上朔绍兴、上虞,便捷的航运使佛堂的坐商日成规模。
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大学教授刘正官说:“义乌商品市场扬名世界,商业文化寻根究底在哪里,佛堂应该说有很大意义。佛堂是一个古商埠,有文化,商人有了钱办教育,有了钱就建造一大群一大群古民居古建筑。”因此说,对佛堂镇历史文化的保护,仅从探索义乌商业文化的根,就有其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2 古建筑与古街区
民居是我国民间建筑中数量最多形态体制最丰富,生活气息最浓郁的一种建筑类型[2]。徽州建筑将民居建筑推到了极至。在中国有史以来的民居建筑中,徽州民居是一座高峰[3]。佛堂镇内现存传统民居百余幢,大多是清朝时期与民国所建,建筑形式与细部特征因建造时期不同而有些微变化,但总体上又有独特的地方风格,与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比较,虽同为粉墙黛瓦,佛堂的古民居却不同于一般的江南民居,其外观传承了徽州民居的马头山墙,但在细部装饰及建筑结构、构造方面又融入了独特的地方木雕、石雕、砖雕工艺,并且雕刻的花饰、***案内涵丰富,技艺精美。
佛堂老街由“直街”、“商会街”、“浮桥头横街”、“盐埠头横街”、“新码头横街”和南北走向两条“副街”组成。老街总长约2000多米,建筑总面积约3万平方公尺。其建筑年代绝大多数为清、民初时期。“直街”是古佛堂的商业中心、商业主街。从南到北分上街、中街、下街三段,与由北向南的义乌江水流形成逆向呼应。江下游为上街,江上游为下街,内含“招财进宝,肥水不外流”的寓意。
3 古镇新貌――开发利用
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意识日益强烈,如何保护好佛堂古镇并且充分利用其历史文化资源已例入本地***府的议事日程。***府认为将旅游开发与保护历史遗存结合在一起无疑是佛堂可持续发展的最可行之路,中国的历史古城兼有保护和更新的双重要求[4]。
根据规划编制要求,佛堂保护开发构想以突出“清风商埠”、“佛教圣地”、“山水名镇”三大主题为主,并以此来发掘体现古镇的商业文化,构建古镇的旅游开发项目。
“清风商埠”以挖掘、恢复再现古镇历史上的繁荣昌盛的浓重商业气息为主的古商贸人文景观的保护。
“佛教圣地”以“渡磬寺”(古佛堂)的恢复性的重建为主的佛堂地名发祥的宗教文化景观的保护。佛堂镇名本身就极具佛教意味,镇内的渡磬寺、蟠龙寺、朝江府都具有浓厚的宗教人文历史遗韵。并与久负盛名的双林寺、云黄寺相衔接,“佛教圣地”名副其实。
“山水名镇”指对依镇而行的义乌江,穿镇而过的蒲川(东风河),矗立古镇南北两端的百年古樟以及古浮桥、码头、祠堂、牌坊、戏台、商会、会馆、官厅、老街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吴海燕.义乌市佛堂历史古镇旅游开发规划研究[J].规划师,2005.(8):37~38.
[2]徽州文化全书(20卷本)[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3]王颂,司丽霞.论传统民居建筑文化观[J].小城镇建设,2008(12):40~42.
[4]阮仪三,严国泰.历史名城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旅游发展[J].城市规划,2003(4):48~5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金华社科联重点课题前期调研成果(课题编号Z117)
作者简介:楼森宇(1988-),女,浙江义乌人,研究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可持续城市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义乌市佛堂古镇的历史价值及其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