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厂古镇 巫山深处的上古盐都

在古镇遍地的西部,10个人中有8个都不曾知晓这座叫宁厂的小镇。但华夏五千年的史书,却从不曾忘记这个中国最早制盐地的过去,那“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传奇,至今仍在这座深山无名小镇中流传……

咆哮的长江水被三峡大坝拦腰截断,沿岸许多文物古迹就此作古――这可能是我终身遗憾的事情,因为我从未见识过未蓄水之前的三峡。

不过,从我见到宁厂古镇那一刻起,我心中的遗憾被冲淡了许多――它是三峡工程蓄水完毕之后依然保存完整的古镇,也是整个三峡地区乃至西南地区最为古老,保存得最完好的古镇。大巴山的森林为它提供了天然庇护,甚至在它隶属的重庆地区,10个重庆人有8个都不知道有这个千年小镇的存在。

宁厂的兴衰,与“盐”息息相关――宁厂的制盐历史从先秦时代就已经开始,距今已有几千年。到了近代兴盛时,宁厂古镇曾千家舟楫,这里出产的盐通过大巴山盐道以及峡江水路到达周边六省,可谓是一条“黄金道”,有着“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赞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法制盐被淘汰,原本繁荣的小镇在无奈中沉寂,只剩下古老的青石板路、吊脚楼以及古建筑,述说着古镇数千年的历史沧桑……

上古盐都

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

从巫溪县城出发后,顺着大宁河一路蜿蜒前行,沿岸是峻峭挺拔的山峰,云遮雾绕,尽得“巫山云雨”的真传。转过巫峡的剪刀峰,向西进入后溪河,一排排古旧的房子开始映入眼帘――宁厂古镇到了。

清澈的后溪河贯穿了整个古镇,镇上的老房子也大多沿河而建,一般都采用竹木结构,临近河边的房子下面打着斜立的木桩,支撑着悬空的房屋,当地人称之为“吊脚楼”――这些房屋虽然看起来东倒西歪、破破烂烂,好像随时都会倒塌,但实际上坚固耐用,比镇上许多老人的年龄还老。

历史上,宁厂地区是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古老的《山海经》记载,巫溪曾是巫咸古国的所在地,而巫咸古国的中心地就是宁厂一带。史学家考证,这里的人不从事纺织业却有衣服穿,不耕种庄稼却有粮食吃,过着逍遥的生活――而这一切,全因为他们有着那罕见的宝藏――盐。

宁厂古镇的白鹿盐泉,就是当年巫咸古国的“财***支柱”。关于白鹿盐泉的由来,宁厂当地流传着“白鹿引泉”的传说:一个袁姓猎人上山打猎发现了一头白鹿,他弯弓搭箭想将其射杀,谁知道白鹿却非常通灵,带着他在山中转了几天,最后竟然消失了。追逐的猎人又渴又饿,无意间他发现白鹿消失地有一口泉水,一喝发现是一口咸泉――后来,猎人回家带领族人到此制盐度日,生活越来越好,为了纪念那头以德报怨的白鹿,人们将盐泉命名为“白鹿盐泉”。

当然,传说毕竟是传说。真实的情况是:盐泉其实是地质运动的产物,在亿万年前,三峡地区还是一片海洋,由于地质变化,喜马拉雅山升起,巴蜀地区形成了内陆海,并不断浓缩、沉积,最终形成了这一地区盐泉的来源。

自从有了盐,这座小镇就开始了它长达数千年的繁荣:先秦时期的巴国,正因为盐,才得以兴盛强大与楚国抗衡;秦汉时期,朝廷在宁厂设有“盐府”,监管制盐;而地理学家考证,宁厂地区是我国最早开发制盐工业的地区,是名副其实的“上古盐都”。

鼎盛时期的宁厂古镇,后溪河边停满了各地前来的船只,镇上随处可见商贾,盐运码头更是“日有千人拱手,夜有万盏明灯”。白鹿盐泉里流出来的盐,通过大巴山内的川陕盐道和水路,被运送到四川、陕西、湖北、湖南、贵州等地,换来无数的真金白银,有着“一泉流白玉,万里走黄金”的说法……

龙头与龙池

中国最早的股份制实施地

刘德民,85岁,在宁厂生活50年。

作为曾经盐厂的盐工,刘老告诉我,以前的盐泉并非现在的空旷地,盐池上面都铺着铁板,铁板上开有大小均等的眼,一共约有70多个。这些铁板依次挡住盐池的出水口,泉水就从那些小眼里汩汩流出。然后各个盐灶的盐工就上去,按照分好的孔眼,在铁板那儿取卤熬盐。

“这是宋朝就开始的搞法。”刘老解释说,盐是朝廷重要的赋税来源。因此,很多人渴望靠盐致富,甚至为了争夺盐而大打出手。北宋淳化年间,由于宁厂参与熬盐的灶户越来越多,卤水一时间供不应求,各个灶户之间为了争夺卤水经常发生械斗,为此还死伤了不少人。为了平息争斗,宁厂盐业的管理者便在盐泉下面修建了卤池,在出口处设置了格挡的木板,每块木板上凿30个眼儿,并将这些孔眼按照一灶一眼的原则,分配给各个熬盐的灶户,让他们按照所得到的孔眼交税,承担盐泉的权利和责任,叫做“一股一份”。

“一股一份”方法的出现,保证了宁厂制盐的有序进行,这也是股份制在中国最早的实行。到了南宋时期,盐官在卤池上铸造了一个“龙头”,引卤水从“龙头”喷出到池子里,然后将木板换成了铁板――这个池子也因此有了“龙池”的名字。“一股一份”的方法一直实行了1000多年,到了民国十四年(1925年),***府还印发了卤水证券给灶户,让他们凭证上岗,而且可以自由出租、转让。

***后,宁厂的盐场成为公社财产,原来的99家作坊全部合并为一个制盐工厂,所有的人都在里面劳作,宁厂也因此迎来又一个繁荣。上世纪70年代的宁厂,比当时的巫溪县城还要热闹,盐商们在镇上修起各种深宅大院,河边的盐运码头人声鼎沸,纤夫的号子声在峡谷中不断地回荡。“盐厂领导还和握过手呢!”刘老描述着那时的景象,语气中满是自豪和追忆。

不过,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工业制盐逐渐开始取代古法制盐,熬盐用的煤炭价格也越来越高,由于宁厂的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越来越高,宁厂的盐业开始无可避免地衰落。1996年,国家明令禁止传统的“平锅制盐”继续生产,宁厂古镇最后一个盐灶的烟囱就此倒塌,亏损多年的大宁盐厂倒闭,一场持续了数千年的繁荣自此画上了句号。

“工厂停工了,人也就开始走了,只剩我们这些没本事重新开始的人。”刘老说这话时,语气中充满了惆怅。

小镇浮光

光影记忆中的老宅与吊桥

原本热闹繁华的古镇开始安静下来,也逐渐隐没,悄无声息地消失在人们的印象中。

宁厂古镇的街道是陈旧的,走在上面你能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古老气息。街道两边都是老房子,从这些明清式样的老民居中,经常会发现秦家老宅、方家大院、向家老屋……这样的老宅子,无疑都是当年那些富商在这里修建的。还有一些大屋,是以前的盐仓,其中最大的一栋上面还留存着具有时代特色的红五星,它曾是古镇里最大的供销社。

阳光穿过老房子留下的阴影,只有时间慢慢地流淌。街道的转角,时常会碰到一群老人围成一圈晒太阳,闲适而慵懒。70多岁的胡晨明老人告诉笔者,1996年盐厂解散后,镇里的年轻人也大多出去打工,如今在镇里的大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小孩,现在真正在镇上居住的不超过200人。

“以前盐厂的工人就有三四百人,夏天会有人到河里游泳、耍水,河岸边都是摇着蒲扇纳凉的,热闹得很,现在,也只有你们这些拍照的才对我们这破地方感兴趣。”老人说起以前的景象,无限感慨。

四川美术学院教师石波,是宁厂古镇的铁杆粉丝,他每年都会来这里数次,只为画出一张满意的后溪河油画。“古镇经历了沧桑巨变,唯一没有变过的大概便只有那条后溪河了”。石波还说,宁厂除了老屋,那河上的吊桥也颇具味道,小小的一座古镇,竟然同时拥有4座有数百年历史的吊桥,它们横跨在后溪河上,走上去摇摇晃晃,让人有些胆战心惊,而山中起雾的时候,桥与河两边的建筑都隐没在雾中,显得飘逸出尘,恍若仙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宁厂古镇 巫山深处的上古盐都

学习

天然林保护与生态安全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天然林保护与生态安全,内容包括天然生态林保护,生态林保护法规。天然林的保护与生态安全密不可分。本文在概述、分析了我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与成效的基础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天然林的几点建议。一、我国的天然林概况据第

学习

鄢颇和李小冉结婚不会藏着

阅读(26)

鄢颇为什么说起梅婷在恶性事件发生九个月后,南都娱乐周刊记者在片场见到了鄢颇,与他合作的正是一同经历劫难的女友李小冉。对鄢颇而言,走出病房,真正地进入工作,或许才是抚平伤口最好的疗伤剂。倒霉事儿又仿佛是一个契机,此前在鄢颇身上的一切

学习

从人的发展看教育、社会和人的三者关系

阅读(35)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对人的培养,是个体的社会化与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对人的培养就是要实现人在社会中的发展,完成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发展。人的发展是根本问题,人的发展对于社会与教育提出了相应要求。由此可以看到教育、社会、人这三者

学习

送你一朵七色花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送你一朵七色花,内容包括送你一束鲜花全文,送你一朵彼岸花全文。郑老师简介郑海林,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任上海市世界外国语中学语文教师。一直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致力于研究儿童早期教育以及早期教育对人格培

学习

追寻我们的西南联大

阅读(16)

某种程度上说,现实主义更难演。这也应了老祖宗一句话,画鬼神容易,画犬马难。《我的西南联大》并未安排全国范围的商业巡演。在4月21日和22日的北大百年讲堂演出后,演员就将匆匆赶往天津南开大学。清华大学作为西南联大三大母体之一,没有演出

学习

造林整地方法

阅读(17)

本文为您介绍造林整地方法,内容包括造林整地方式有哪些,造林整地方式和规格。造林地的整理是在造林前改善环境条件的一道主要工序。它能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使幼林的生长情况显著改善。整地还能保持水土、减免土壤侵蚀,同时也有利于造林施工

学习

滨海湿地的生态价值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滨海湿地的生态价值,内容包括滨海生态湿地,滨海湿地的概念。我们通常都说湿地是地球之肾,它有很多重要的生态价值。滨海湿地综合来讲有三大块服务功能。第一块是直接的产出,即资源供给功能或者叫供给服务价值,比如说,稻田就是一

学习

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音乐结构分析

阅读(18)

[摘要]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是著名的浪漫乐派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歌曲,开创了艺术歌曲发展的新纪元。《魔王》作为他重要的代表作品,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本文试从多个角度讨论作品中各音乐要素的特点,浅析该作品创作的风格特征。[关键

学习

白居易 独善其身的唐代诗人

阅读(45)

白居易(公元772年~公元846年),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唐朝著名诗人,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祖籍山西太原,新郑(今河南新郑)人,后迁下。白居易的祖父白后在河南巩县

学习

1960―酒泉市日照时数时空变化分析

阅读(20)

摘要利用气候倾向率、趋势系数,对1960―2005年酒泉市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5年酒泉市的日照时数总体上表现出了减少的特征,其气候倾向率为11.48h/10年。日照时数也表现出季节差异性,四季的日照时数变化不尽相同,春季

学习

关于寡头垄断市场中的价格竞争策略分析

阅读(34)

【论文关键词】囚徒困境蜈蚣博弈情侣博弈【论文摘要】在寡头市场上,每个厂商的产量都在全行业的总产量中占一个较大的份额,从而每个厂商的产量和价格的变动都会对其他竞争对手以至整个行业的产量和价格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寡头企业为了获

学习

我们光明的未来

阅读(35)

2008年11月4日,非裔候选人奥巴马在大选中获胜,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黑人总统。在这之前长达20个月的竞选活动中,奥巴马的选举口号“StandForChange!被越来越多的支持者书写在横幅上,席卷了整个美国。一首名为《改变》的歌也在竞选集会上被

学习

中国古代的家训家规家范

阅读(18)

中国古代是一个家国同构的社会,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非常注重家庭。从先秦至民国,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从帝王将相到普通人,在对家庭成员的谆谆训诫和殷殷劝勉中,形成了家训、家规、家范,构成了家文化,慈爱孝悌、修身齐家、励志勉学等观念融进

学习

利用高分辨率影像计算城市绿地覆盖率

阅读(28)

【摘要】计算城市的绿地覆盖率是一项繁琐的工作。高分辨率影像的出现,给这项工作提供了便捷的途径。本文以高分辨率影像为基础,结合道路和水系矢量数据,利用ecognition分类软件完成绿地的提取,并计算出绿地覆盖率。【关键词】绿地覆盖率高分

学习

义乌市佛堂古镇的历史价值及其开发利用

阅读(20)

本文为您介绍义乌市佛堂古镇的历史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内容包括义乌古镇佛堂历史是怎样的,义乌佛堂古镇10月1日灯光开放吗。义乌市佛堂镇,自古因其发达的水系交通成为闻名遐迩的商业重镇。佛堂古商业文化对义乌商品市场的历史根源所在,其古

学习

湘西里耶古镇旅游资源开发探析

阅读(21)

里耶属部级历史文化名镇,自然风光秀美,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底蕴尤为厚重。文章在对里耶古镇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旅游资源开发现状,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和开发措施,旨在促进里耶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旅游资源;里耶古镇;历

学习

千年悠游 嵩口古镇

阅读(33)

永泰嵩口是一座千年古镇。至今留存的明清古民居多达一百二十多座,古镇内处处布满了木雕、石雕、砖雕、泥塑、壁画、雕刻,记载了千年来的文化民俗。街上不乏一些上世纪50年代的商铺、民居。在街道上漫步,犹如行于旧照片中,让人神思恍惚。在福

学习

巫山国际红叶节26日开幕 等

阅读(68)

本文为您介绍巫山国际红叶节26日开幕 等,内容包括第六届巫山国际红叶节开幕式,2021年巫山红叶节开幕时间。巫山国际红叶节26日开幕第五届红叶节从11月26日开幕至12月29日结束,为期一个多月。热忱欢迎中外游客到巫山“游高峡平湖,赏巫山红

学习

蔺市古镇 以古镇文化为底蕴 以城乡统筹为主线

阅读(28)

本文为您介绍蔺市古镇 以古镇文化为底蕴 以城乡统筹为主线,内容包括蔺市古镇照片2000年,蔺市古镇。推荐单位:重庆市涪陵区旅游局地理位置:位于涪陵城西郊推荐理由:发掘古镇文化底蕴,延续以“长江码头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促进整体保

学习

常州古镇旅游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阅读(21)

摘要:常州古镇开发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迹的保护,同时又是常州的经济新增长点。常州要成立古镇开发的专门机构,要大力加强对古镇的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加大古镇开发的资金投入,避免同质化,实施绿色开发,坚持可持续发展

学习

千秋古镇 魅力铜城

阅读(20)

铜城镇位于安徽省天长市最北部,美丽的高邮湖畔,地处皖苏两省三县市(天长、金湖、盱眙)交界处,处于上海经济影响区内,是南京都市圈的组成部分,省道S205线纵贯集镇南北,区位优势独特,交通便捷。抗战时期曾为铜城市,1961年复为铜城镇。全镇镇域面积22

学习

上古至两汉间的熏炉浅谈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上古至两汉间的熏炉浅谈,内容包括汉晋时期地位最高熏炉,汉代熏炉的来历。熏炉之初(文化期至春秋战国)熏炉之用与上古之馨香祭祀有着密切的关系。《尚书・酒诰》曰:“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上古祭天之礼为“、柴、燎”,安阳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