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乐艺术是以人声为‘乐器’的歌唱艺术,它是一门以表现声音为手段的艺术学科。为了使这一艺术更好的得到发展,我们必须建构一个良好的歌唱“乐器”为前提,才能够很好地使用以人的喉咙这个“乐器”来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来,能更好地通过歌唱来反映社会生活,讴歌时代,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等。
关键词:管道状态;气息;喉咙;头部通道;全通道
一、气息对于歌唱管道的声气结合的作用
(一)歌唱气息的认识
呼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一般情况下是没有必要对其进行训练和研究的。但是歌唱则不同,不仅要认真学习和训练,而且,还要尽可能地学懂弄通,呼吸虽然只是歌唱活动中的一个部分,但绝不是予以忽视的部分,因为它乃是各种歌唱技巧的基础。
声音是人的“乐器”,人在唱歌时,只要在气息和管道结合的情况下再加入以假声为主的音波,就能发出动听的歌声。国外一些女高音就是用这个原理唱的。所以说:1.会唱歌者“唱的是气”而不完全是声;2.会唱歌者的发声,好像不是直接从喉头唱出来的,而是用气在声音通道中“吹”出来似的。
(二)下顺漏斗管声气通道的建立
传统养生学泄漏:人的肺与下丹田之间有“虚空一管”,即是后天之气与先天之暴接通的唯一路线。也就是说:人在胞胎中时,是用的先天吸呼,上半身和下半身是混然一体的。然而,一旦出生就落于后天,开始用肺来呼吸了,于是经横膈肌一阻隔,后天呼吸之气就不能从上半身流入下半身。所以,要使先后天之气相结合,就必须找到、打开并运用此关窍。
我们必须类推出这条从心窝关窍口开始到脚跟的人体下半身的隐形“下顺漏斗管声气通道”的发声原理:(1)用“意念”作指挥,流动的“气息”为动力,夹带着“声波”为基音,声音通道为乐器管道或长喇叭;(2)将气息和声音叹入管道中,带动下半身的先天气一起震动发音。
二、头部上声音通道的建立
(一)“倒漏斗管”的建立
著名的王宝璋教授在林俊卿大夫的“咽音”唱法原理上,进一步实践和探索,设法将“咽音”唱法和中国歌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赋予“咽音”唱法新的生命,使它成了中国声乐艺术教学中的一朵“洋为中用”的奇葩。
(1)放松下巴肌肉及舌头,抬头张开嘴吧,打开颌骨;(2)用意念将口腔肌肉(会厌、舌根及咽壁)调节成一个小咽壁管,它们称为“倒漏斗管”;(3)然后使声气波进入“倒漏斗管”并在咽管中产生高泛音共鸣。它的原理就是:在“意念”作用下的“气息”“声波(混入真声成分的假声波)”以及“咽壁管”三者的协调配合。这种方法有一定的特色,尤其利于唱高音。
(二)上声音管道运用法――“咽音”唱法
林俊卿大夫的“咽音”唱法是建立在解刨生理学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研究,“咽音”唱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对***声带疾病有着一定的功效,其原理又是什么呢?(1)它着重是用“气息”夹带着音波(假声)吹进发声管道从而产生声音,故而减少了真声带的负担;(2)它着重是用“发声管道”来承接所“吹”进来的声气波,故而减少了口腔、舌头、下巴、喉头等处的负担。所以对解除喉头疲劳,恢复嗓音有较佳的作用。
据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咽音”唱法的原理就是:声气波作用于头部“倒漏斗管”所产生的声音效果。所以,我觉得也可以称之为:上声音管道声气结合发声法,这是后天气在空腔管通道中的作用。
三、全声音通道声气结合法
(一)上下两反向漏斗管的建立
就是同时运用上、下或顺、倒两反向的漏斗管声音通道,使上下相通,相协调,能够使人发出悦耳动听声音来。
只有先挂好高位置,再做好下声道顺漏斗管叹气发声,然后使声气反作用于上声道漏斗管,这样就完美了。这是老师经常给我们做的一个恰当的比喻,这如同我们懂得的“盖高楼”和“挖地基”之间的密切关系,地基挖得越深,楼房也就能盖得越高;下声道的声气越深,上声道的位置就能越高,声气场的共振就会更厉害,声音当然也就更漂亮了。所以,我们应该认真地研究上下管道结合情况及其功用,并很好地加以运用。
(二)建立全声音歌唱通道
在进行全声道声气练习时,除了前面所讲到上,下两声道的注意事项外,教师要我们注意的是:(1)上管道的漏斗口在软腭与咽壁交界处,下漏斗口在心窝中丹田关窍口,在两管道之间实际上还有喉头到心窝的短通道,也就是说要把上下两通道连接起来的话,就必须注意声带所发出的基音波应该穿越此短管道直接到上下两声音管道口,再发声。 (2)在发声时也可以不理会喉头到心窝的短通道,而感觉到这两个漏斗口之间(口、咽喉、上胸)都是空的没有一点东西,基音波就直接进入上下管道。(3)然后,再根据演唱的内容来调节发声管的长短,调节气息和假声,真声的比例,以及音色,音高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关于建立歌唱中的管道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