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戏剧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摘 要:中国电影自诞生伊始即与中国传统戏剧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电影的发展是在不断吸收外国先进经验的同时不断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成果。本文通过个别案列阐述传统戏曲元素在中国电影中的渗透和影响作用,并简单论证中国电影对传统戏曲的借鉴和发扬。

关键词:电影 戏曲元素 影响

中国电影自诞生伊始就与中国传统戏剧有着密切的联系。传统的戏剧文化是中国电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它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发展。

电影与传统戏剧有着非常深刻的渊源,传统戏剧在旧时专指戏曲,后成为戏剧、话剧、歌剧、舞剧、诗剧等的总称。历史悠久的传统戏剧文化为电影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现成的资源,总的来说,传统戏剧对中国电影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电影类型电影创作观念以及电影表现语言等诸多方面。

可以说戏曲电影是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类型,同时也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专以中国戏曲表演为拍摄对象,力求展示中国独特的戏曲艺术的魅力,记录中国戏曲表演艺术大师的艺术成就和优秀的中国戏曲剧目,以弘扬中国悠久的民族戏剧传统。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山》在位于北京琉璃厂的丰泰照相馆拍摄完成。当时身为照相馆老板、照相师的任庆泰把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京剧《定***山》中的某些片断拍成了这部影片。对于这弥足珍贵的第一次, 我国电影学界一部权威的《中国电影发展史》是这样评论的:“这部短片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戏曲片, 也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我国第一次尝试摄制电影, 便与传统的民族戏剧形式结合起来, 这是很有意义的。我国第一次尝试摄制电影, 便与传统的民族戏剧形式结合起来, 这是很有意义的。”[1]

留洋过日本的任庆泰首次拍摄影片, 对电影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拍摄电影时不仅选择观众喜闻乐见、艺术性强以及群众基础非常深厚的京剧作为拍摄对象, 而且拍摄的是戏曲界有一定影响力的谭鑫培的拿手好戏《定***山》。在这部电影热播之后,任庆泰又相继拍摄了谭鑫培主演的《长坂坡》和其他一些京剧名角的表演片段, 如俞菊生主演的《艳阳楼》、许德义主演的《收关胜》、俞振庭主演的《金钱豹》等。[2]也正是在这些影片的影响和带动下,戏曲影片很快就迎来了属于它的繁荣期,京剧大师梅兰芳与商务印书馆活动影戏部和民新公司先后合作拍摄了一批影片, 如昆曲《春香闹学》 和京剧《天女散花》等, 都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不仅中国电影的诞生和戏曲有关,中国电影的每次技术艺术革新,也几乎都是从戏曲电影开始的。费穆拍摄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描写了女戏人痛苦的爱情生活故事,其中就穿插了《穆柯寨》、《玉堂春》、《四郎探母》、《拿高登》四个戏曲片段。这部影片让观众第一次从银幕上听到了戏曲的演唱,不仅在国内各大城市造成了轰动,也在南洋的华侨中间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戏曲艺术在中国电影发展的这个重要阶段又一次为电影提供了帮助。

梅兰芳先生和费穆导演合作的中国第一部彩色片《生死恨》,戏曲元素在电影中的渗透和表现又一次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时期戏曲电影的生产和发张更加得到了重视,最具影响力的就是由桑弧导演与编剧的新中国的第一部彩色戏曲片,具有“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称的《梁山伯和祝英台》。在20世纪50年代之际,中国电影出现了两次戏曲片的创作高峰,前后共拍摄了几十部优秀的戏曲纪录片和戏曲故事片,成为了戏曲片的经典之作,产生了广泛影响。

近些年来,除了《霸王别姬》、《人鬼情》等直接表现戏曲演员与戏曲故事外,戏曲元素在电影中渗透的表现方式可以大致概括为两种:一种是以电影元素的形式出现,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二是为电影创作提供丰富素材,各戏曲故事经过改编后直接被搬上银幕,如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

甚至在现在的电影、电视、话剧甚至流行音乐里, 我们随处都能看到戏曲元素的影子,如电影《活着》、电视剧《大宅门》、话剧《暗恋桃花源》等, 因为戏曲元素的加入,从而增加了作品的文化底蕴与内涵,因此得到了观众的理解和认可,同时戏曲文化的传播得到更大的扩散,戏曲艺术与观众的距离也被拉近。

陈凯歌导演的《霸王别姬》无论是从题目、情节、人物,甚至到美学风格等各个细节,无不展现着浓郁的戏曲色彩。影片通过程蝶衣形象, 表达了京剧艺术家对京戏的捍卫和保护, 优伶在时代风云变化之际命运的坎坷与屈辱, 更是表现环境对人性的扭曲和变异。电影艺术风格的展现以及虞姬个性的塑造等通过服装、化妆、面具、动作等戏曲元素表现出来,程蝶衣复杂的个性和情感通过对戏曲元素的灵活掌握和运用将他与虞姬两个戏里戏外的形象有机地统一在了一起。

在电影中我们能看到导演对舞台戏曲动作的使用, 特别是在《霸王别姬》、《贵妃醉酒》、以及《思凡》的演出中, 程蝶衣的一腔一调、一走一看、一动一转、一抬一闪、一坐一观都严格按照统一规范的戏曲风格进行表演[3], 一方面通过电影展示了程蝶衣作为京戏名角的功力, 另一方面, 让观众也欣赏到了京剧其魅力所在。

电影是以戏曲《霸王别姬》的演出为故事线索,将其部分戏曲段落和搬上银幕, 使得整部电影具有浓厚的东方文化色彩,同时促进了情节的发展。由于导演正是准确地选取了京剧曲目, 准确地把握了曲目中的情感关系, 再巧妙地隐射到现实生活的人与人的情感之中, 凸现了东方文化艺术的精美与细腻, 使得电影风格更加精致,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在人们观赏电影故事的同时, 还可以欣赏到中国戏曲精粹。另外,影片巧妙地将戏里戏外两个时空联系在一起, 推动了故事发展,展示的是“戏如人生”和“人生如戏”。也为《霸王别姬》奠定了全片的悲剧风格,不仅是与时代***治风云连接一起的个人命运的悲剧,更多的是来自于程蝶衣内心的冲突,内心与现实的格格不入的个性悲剧。

电影《胭脂扣》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是香港著名导演关锦鹏的代表作之一。影片讲的是一个时空交错,在阴阳两界中诠释生死爱恨的故事,它显然受了“离魂”等传统戏曲元素的深刻影响:一个早在1932年就殉情死去的如花,为了心中的一点痴情,迟迟不肯转世投胎,最后终于获得阴间的批准,重返人间找寻她的旧情人十二少陈振邦,限期七天。原来,前世的如花在倚红楼与十二少一见钟情,男欢女悦,终因家人反对,不能花好月圆,两人相约殉情。但十二少事到临头贪生怕死,没有吃下殉情的鸦片,苟活人间。而另一方面,如花也曾暗暗为十二少备下了足以致死的安眠药,使得她的殉情变得荒诞虚无、滑稽可笑,一出流芳千古的“梁祝化蝶”也被他们两人唱得令人啼笑皆非。最后,如花在人间找到的十二少已是一个衰颓老翁,而且心中并没有她,如花黯然离去。可以说,这部电影以现代人的观点宣布了人间爱情神话的破灭,表现了现代人对坚贞美好爱情的幻灭感。

值得一提的是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在对人物形象和主题的把握上和戏曲有着不同之处。戏曲中的唐伯虎是个风流才子,一味地潇洒倜傥,却缺乏人的真性情,人物性格比较单一。而电影中的唐伯虎的形象却是复杂多样的,市井化是其比较突出的特点,在影片里唐伯虎并不是每天用功死读书的书呆子,或是只知道追逐美貌女子的风流才子,而是有血有肉有着七情六欲的普通人。他不仅才华横溢名满天下,而且家财万贯,拥有八个美貌妻妾,似乎人生该有的他都有了,可他却并不快乐,一边命下人拿垃圾去糊弄门口等着哄抢唐伯虎真迹书画的众人,一边躲在家里用毛笔蘸着酱油烤鸡翅膀。

徐克版的《倩女幽魂》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书生宁采臣夜宿兰若寺,遇上艳女小倩,但他一开始并不知道小倩是被树妖姥姥控制的一个幽魂,是来迷惑精壮男子代姥姥吸取阳气的。小倩见宁采臣心地善良不忍加害,后又与他发生恋情。宁采臣欲救小倩脱离姥姥的魔掌,便求助于侠义道士燕赤霞,历尽波折,最后终于成功地帮助小倩脱离姥姥的魔爪,转世投胎这一段令人荡气回肠的人鬼之恋,再加上当时最先进的电影特技,使影片从内容到形式都达到了极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该片创造了当年香港电影票房的神话,也掀起了当时拍摄古装鬼片的热潮。

迄今为止,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戏曲,甚至是各地区的戏曲在世界戏剧史上都可谓独树一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尤其是京剧作为我国的国剧,被看成是东方文化艺术代表之一。而出现在19世纪末的第七艺术―电影,是在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推动下诞生的,它在丰富了人们日常娱乐生活的同时,也对传统戏曲造成了一定的冲击,但现在发展的趋势则是电影与传统戏曲更多相互包容,一方面电影从戏曲中汲取利于自身发展的有利因素,另一方面,传统戏剧被搬上荧幕,极大地拓宽了其传播途径。可以说,传统戏剧文化对中国电影的生存和发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电影独特的民族风格的形成产生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传统戏曲促使中国电影以一种与众不同的面貌面向世界电影市场。反言之,传统戏曲的独特性对世界人民认识中国电影起到了相当巨大的作用。

注释:

[1]程季华. 中国电影发展史: 第1卷[M]. 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63.

[2]高小健.中国戏曲电影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潘先伟.论电影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及审美意义.[J].四川戏剧.2008(1)

参考文献:

[1]程季华.中国电影发展史.第1卷[M].北京: 中国电影出版社, 1963

[2]高小健.中国戏曲电影史.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郭梅.中国电影中的戏曲元素.[J].文化艺术研究.2008(7)

[4]朱广平.浅析中国戏曲与中国电影.[J].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06(5)

[5]潘先伟.论电影中戏曲元素的运用及审美意义.[J].四川戏剧.2008(1)

作者简介:石小雨(1990-),女,汉族,籍贯:甘肃兰州,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戏剧与影视学2012级,研究方向:电影学。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析中国传统戏剧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学习

情感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情感阅读教学模式探讨,内容包括阅读教学与情感教育,阅读教学探讨。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把“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的课程理念,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把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放在了首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授,而

学习

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阅读(30)

本文为您介绍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内容包括如何能提高农村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如何提高农村英语口语交际能力。青少年儿童是积极的知识的构建者,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体验而构建知识,寻求教育意义。语言是人

学习

春联语文教案

阅读(35)

一、教学目标。l、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背诵出文中的五副春联。2、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初步了解春联的特点,懂得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诵读春联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3、通过朗读感受音律美,领略祖国语言的无穷奥秘。二、教学重点、教学难

学习

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阅读(52)

作为一种新型绿色能源,林木生物质能源因其原料广泛、高度产业化以及规模化的特点备受各界广泛关注。在中国,林木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尚处起步阶段,存在着许多问题。通过对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的实地调研,对农村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现

学习

唐诗中狐意象象征意蕴浅析

阅读(39)

唐诗中,狐不再是自然意义上富有灵性的动物,而是被诗人赋予众多文化内涵的象征物。唐诗中的狐意象意蕴丰富,既有祥瑞与高贵的光环,又有邪恶、蛊惑与多疑的阴影,体现出唐诗人对狐意象的多角度开掘和深层次把握。关键词:狐;唐诗;意象;象征意蕴自然界

学习

海丝古渡今何在泉州古渡口探访之旅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海丝古渡今何在泉州古渡口探访之旅,内容包括探秘千年古城讲述海丝文化,海丝泉州古城徒步穿越。昔日的“东方大港”,风采与体量今天如何去想象?泉州古港总共分为“三湾十二港”,其中较为著名的包括泉州湾的后渚港、洛阳港、蚶江

学习

到济南“踢门槛”

阅读(35)

相声界曾经有一个行规:凡是说相声的都要到济南“踢门槛”,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提起“曲山艺海”,人们马上就知道这是在说济南,而一提起济南,人们又马上能说出山东快书、山东琴书、山东评书等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或许正是济南人骨子里那与

学习

锡人的心脏 也是一颗年轻的心脏

阅读(31)

@是一个被科技和网络把控的时代,每天睁开眼睛第一件事便是摸出身边的手机,在半梦半醒中浏览着网络世界的种种,对生活在现代的人来说丢掉手机成为了比丢掉钱包更可怕的事情。都市中的人不相信童话,不相信《绿野仙踪》里桃乐丝生活的奥兹国,但

学习

简论当前西方经济危局中的金融资本主义因素

阅读(40)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金融海啸后,西方金融资本在全球各地兴风作浪,因严重破坏西方各国经济秩序在金融海啸中大发横财而备受各国民众指责,但认真分析后会发现,与其说它们是金融海啸受益者和危机制造者,不如说当前西方国家所奉行的金融资本

学习

“微博控”反映现代人信息焦虑症

阅读(33)

有研究表明,任何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带,基本确定在6个人左右。即两个陌生人之间,可以通过6个人来建立联系,此为6人定律,也称作6人法则。而微博的出现,则能把全球人民都团结起来,由于对微博的迷恋,网友中出现了一大批“微博控”,他们没日没夜地上微博,一上

学习

养生大计 蒸食入手

阅读(44)

笔者有一亲戚,浙江大学离休干部,82岁,肤如凝脂,步如飞燕,每年体检“全优生”,是乌龟掼石板,硬碰硬的“健”。问及秘诀,答:蒸。即凡食必蒸,小时候喜食粉蒸肉、蒸糕;中青年必吃蒸饭、蒸鱼;到了老年,连茶都是蒸喝(用紫砂罐,注泉水,放茶叶,蒸开,味香不泄)。80年

学习

悬疑大师的罗景史

阅读(29)

好莱坞悬疑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又“出山”了!这位令全世界敬仰的惊怵影片老前辈此次上阵,不仅带上了他的一系列经典作品,特别包括《惊魂记》(1959年),还更亮出了他本人的人生观和恋爱史,口味新奇而且丰富。当然了,在影片里希区柯克还是当他

学习

浅谈茅以升工程科技思想

阅读(36)

[摘要]茅以升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和工程教育家。他毕生致力于我国科技事业,并以其在工程实践中所迸发出的科技思想,为我国桥梁的建设及科技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茅以升在工程建设中提出的工程创新科技思想,以期为科

学习

开心娃娃玩儿歌

阅读(38)

这是一组边念儿歌边做动作的游戏活动,每一名有趣的儿歌下面都配有相应的动作,很适合两三岁宝宝的发展水平。年轻妈妈可以一边教孩子学儿歌,一边自然地做出有关的配合动作,这对宝宝的动作、语言和认知的发展很有好处哟!一、蜜蜂窝抓到一个蜜蜂

学习

唐诗中狐意象象征意蕴浅析

阅读(39)

唐诗中,狐不再是自然意义上富有灵性的动物,而是被诗人赋予众多文化内涵的象征物。唐诗中的狐意象意蕴丰富,既有祥瑞与高贵的光环,又有邪恶、蛊惑与多疑的阴影,体现出唐诗人对狐意象的多角度开掘和深层次把握。关键词:狐;唐诗;意象;象征意蕴自然界

学习

浅析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措施

阅读(36)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规模化、全球化、多样化,为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企业必须树立现代企业观念,提升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本文将对企业在经营管理能力上存在的某些问题其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针对措施。【关键词】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引言企业经营

学习

浅析甘肃武威方言语音与普通话的差异

阅读(37)

武威方言属于西北次方言,武威方言无论是在语音、词汇,还是语法上都与普通话有差异,差异最大的地方表现在语音上。将武威方言语音与普通话语音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指出其中的具体差异以及与普通话发音的不同之处,以期为武威

学习

浅析魏晋玄学思想在清商乐中的体现

阅读(32)

清商乐是魏晋时期的代表性乐舞,它的形成和发展深受玄学思想的影响。玄学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占主导地位的一种哲学思潮,玄学思想家嵇康以超越哀乐、追求个体无限自由的思想成为那一时期玄学的美学标准,影响着魏晋时期乐舞文化的审美风格。本文

学习

浅析德宏傣族织锦

阅读(40)

作者简介:井菲,(1987.08),女,山东潍坊,昆明理工大学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国中少数民族艺术专业法学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服饰赵媛媛(1986.07)女,河北石家庄,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艺术设计,艺术硕士,研究方向:民族服饰郝云华(1964.06)女,山西阳城,云

学习

浅析池河流域水文特性

阅读(35)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池河流域水文特性,内容包括河流水文特征知识体系,延河流域中上游水文特性分析。采用池河流域马池水文站及所属上游六个雨量站,选择历时19-39年的完整水文资料,利用水文统计分析方法获得池河流域降水、蒸发、径流、泥沙等

学习

浅析贾母与刘姥姥的形象

阅读(36)

【摘要】中熠熠生辉的人物之多,堪称中国小说之最。在世界人物形象画廊里也是罕见的。除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等一批青年男女的典型形象之外,贾母与刘姥姥也是其重要典型人物。他们俩是第一次从文学地平线升起来的两极形象。对比

学习

浅析高层建筑悬挑结构支撑体系的质量控制

阅读(30)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建筑产品立面效果的新颖和时尚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师们也顺应市场需求,在自己的作品中增添上各式悬挑结构“元素”,设计出了许多造型别致的经典之作。这些结构往往是高空悬挑结构,在给建筑物添加亮点的同时,也给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