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宿迁——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是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也是孕育人类的发祥地之一,被誉为地球上的“生命圣地”。 宿迁,位于江苏省北部,属淮海经济带、沿海经济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河湖交错。“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是宿迁的城市精神,宿迁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以河湖文化、生态文化、创新文化、英雄文化、红色文化和宿酒文化等为主要特色的宿迁文化。
关键词: 宿迁 西楚文化 文化宣传
一、河湖文化
两湖烟波水世界,四河纵横梦家园。宿迁是水乡,水域面积达2000多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3%。宿迁河湖众多,河网纵横,水系发达。黄河改道,夺淮占泗,形成了独特的河湖文化。
(一)洪泽湖。
洪泽湖早在200万年以前是古代海滨的一个泻湖,由于巨流大川的冲积,泻湖逐渐退居内陆,***成许多小湖,诸如破釜涧、成子湖、泗山湖等。公元616年,隋炀帝经破釜涧时喜降大雨,见湖水在大雨中波涛汹涌,便把破釜涧改名洪泽浦。至唐初正式定名为洪泽湖。洪泽湖上承淮水、南泄长江、东注黄海,水域面积2069平方千米,不仅为苏北2500万亩农田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而且水产资源十分丰富,自古就有“日出斗金”之说。
(二)骆马湖。
骆马湖是江苏省第四大湖,总面积410平方千米。骆马湖历史悠久,神秘的传奇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湖滩浅水,芦苇丛生,为鱼类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2006年宿迁举办了首届骆马湖渔火节,渔火节以“携手同乐、展示家园、传承文化、构建和谐”为主题,将民俗狂欢、风情表演、农家乐、焰火晚会、美食大赛等系列活动融入其中,展现骆马湖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生态之美、民风之美。
(三)运河。
自1996年宿迁建市以来,城市化快速发展。到2009年年底,宿迁中心城市建成区已拓展到100多平方千米,相当于建市之初的10倍。
运河岸宿迁新城的建设,市、区一体,建有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黄河风光带”、“运河风光带”。河畔建设步道台地、名木奇石、桥栏亭廊、小岛花草等景观小品,是广大市民漫步、休憩、保健、运动、娱乐的公共滨水空间。2005年,宿迁被省***府批准为“江苏省园林城市”,2009年被国家确认为“部级旅游城市”。
二、生态文化
芳草清溪鸥鹭滩,绿树红花万人家。宿迁天蓝,水清,树多,家美,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是宿迁的宝贵财富,也是宿迁这一得天独厚的稀缺资源。生态宿迁是宿迁的最大特色、最好资源、最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
(一)嶂山森林公园。
国家AA级旅游景区,省级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市湖滨新城开发区。公园有森林6000亩,树木70余种,野生动物100多种,被称为“江苏的西双版纳”。园内人文景观繁多,有新石器时期和西汉时期的文化遗址,有唐、宋古战场和“宿北大战”遗址,有优美动人的神话与传说。草坡、绿地、山丘、小湖、河滩、竹林、果园、农舍、菜畦等,如梦幻般的桃花源。此外,公园还建有森林高尔夫、拓展训练基地等项目。
(二)洪泽湖湿地部级自然保护区。
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泗洪县东南部,2006年2月11号被***批准为部级自然保护区。泗洪洪泽湖湿地是洪泽湖地区中湿地生态系统保存最为完整的区域,由天然湿地生态系统、湖滨珍禽鸟类保护区、生态森林公园(休闲度假区)、生物多样化科普区、万亩水产养殖生态示范区和万亩无公害稻蟹立体养殖示范区六大功能区组合而成,核心区面积近15万亩。湿地内物种极为多样,湿地自然资源保护完好,已建成洪泽湖湿地博物馆、洪泽湖鱼类繁育中心、洪泽湖赏荷苑、观鸟园和洪泽湖景观大道等诸多景点。
三、创新文化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宿迁的创新改革,历史悠久,东夷人的始祖少昊,创立历法,发明乐器,创作乐曲,订立度量标准,设立分工明确的公共事务官员,酝酿着国家文明的雏形。大禹治水,汲取了其父的教训,变堵为疏,“理水导淮,东会泗、沂,东入于海”。清代河道总督靳辅治河采取“疏浚并举”的方法,至今仍有借鉴作用。
宿迁学院,是改革创新的成果,2002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府批准建立宿迁学院。她以办学体制的创新,运行机制的创新,“省市共建,八校联建,合作办学,公办民营”的方式,走出了一条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之路。仅用3年,就建成一所涵盖8大学科门类的万人大学,被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改革报》、《大公报》等媒体誉为“高等教育史上的奇迹”、“全国闻名的高校新星”。
四、英雄文化
宿迁是仰慕英雄、产生英雄的土地,宿迁儿女在历史的长河中谱写的英雄谱,如灿烂画卷,光耀神州。
(一)秦时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年),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事家及著名***治人物。他是我国***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也是秦末起义***领袖。项羽的武勇古今无双(古人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他的出现为中国的历史掀起了一场风云,写下了一段不朽的神话。
公元前209年,项羽杀了会稽守殷通,起事反秦,后率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而西,战秦嘉,拔襄城,大破秦***于东阿,收濮阳,斩李由,杀宋义,引***渡河,直奔秦***的主力,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正如太史公所说:“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天下,而封王侯,***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史记·本纪》)
义无反顾的无畏精神,破釜沉舟;生死相恋的情爱绝唱,霸王别姬;视死如归的刚勇精神,自刎乌江。
(二)抗日英雄彭雪枫。
彭雪枫(1907—1944),河南镇平人,是中国工农红***和新四***杰出指挥员、***事家。抗日战争中彭雪枫任新四***第四师师长,智勇双全,率***南征北战。自1940年1月至1944年9月,在宿迁泗洪、泗阳、宿城、宿豫一带战斗。
为悼念彭雪枫,曾亲笔写下了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本打***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在镇平县城北隅修建了彭雪枫纪念馆。彭将***是我们中华民族之魂,他的光辉业绩如日月经天,光照千秋。
五、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在如火如荼的***战争年代,由中国***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宿迁是***老区,有着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人们探寻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提供了最佳场地。
(—)朱家岗***陵园。
在宿迁到处都可以找到***遗址、***纪念馆和旅游景点,如朱家岗***陵园。它已被列入作为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42年冬,日本***对淮北发动了33天大“扫荡”。新四***只留下第九旅二十六团在内线作战。为了纪念这场惊天地、泣鬼神的喋血奋战,修建了朱家岗***陵园。在朱家岗***陵园,埋葬了73位在保卫战中牺牲的******的遗体。
(二)宿北大战马陵山******纪念塔。
在宿迁马陵公园建有一座宿北大战******纪念塔,它是为了纪念1962年苏北大战牺牲的***们。塔高33.12米,同志亲自题写了塔名。
宿迁是***老区,许多老一辈***家如***、、***、韦国清、张爱萍、李干成等,都在这里战斗过,峥嵘岁月的记忆,是红色经典的舞台,还有无数***先烈在这里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是后人永远值得寻访缅怀的地方。他们忘我奉献的崇高精神,正在跨越时空,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我们活在他们崇高的事业中,他们活在我们永远的记忆里。
六、酒文化
宿迁是著名“酒乡”,是中国最重要的白酒产地之一。宿迁的洋河、双沟酒以“色清透明,香气浓郁,风味协调,尾净余长”的特色,以完美的技艺酿造臻于完美的品质。
(一)宿酒历史。
历史是精品之源,宿迁酒美,源于悠久深远的历史。宿迁的酿酒历史,十分悠长,酒文化内涵非常丰富。洋河获奖了,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来洋河考察时,连声赞叹:“酒都、酒都!”并高兴地为洋河酒写下八个大字:“闻香已醉,未品先甜。”产品深受省内外客户的欢迎,曾有“名驰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之说。
(二)洋河、双沟。
宿迁的洋河、双沟酒以“色清透明,香气浓郁,风味协调,尾净余长”的特色,以完美的技艺酿造臻于完美的品质。
天下一流双沟酒,双沟被誉为中国酒的源头产地,酿酒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已有300多个春秋。酒是烈性的,它塑造出的性格是刚烈的、豪爽的,这从宿迁的酿酒、饮酒上页能体现出来。历史的传承和地域的铸造,形成了宿迁独特的文化底蕴。
七、结语
宿迁历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有着地区的鲜明特色。宿迁文化孕育于水文化,水的流动,实际上就是沟通,水的文化,就是沟通的文化,三江五河,沟通了吴越、齐鲁、荆楚文化,使得宿迁文化大汇合、大交融,宿迁两湖四河的水韵、生态文化因此也成就了创新文化、英雄文化、红色文化。英雄的壮举,鼎新的创痛,先烈的舍身,正是水惊涛拍岸式的崇高。他们敢为人先,勇于拼搏,为国为民,舍生忘死,重义轻利,诚信守诺的精神,正是这种文化的体现。创新文化、英雄文化是崇高的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是突出进取的创新精神,是代表人民心声的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红色文化又是创新文化、英雄文化的升华、结晶。这其中酒文化,又像催化剂,助推了这种文化的壮大。
纵观宿迁文化,正如宿迁精神所概括的:“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文化的深厚在历史,文化的魅力在特色,文化的活力在其蕴涵的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萧兵.楚辞文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2]李修松.淮河流域历史文化研究.黄山书社,2001.
[3]臧励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商务印书馆,1931.
[4]宿迁***协学习文史委员会.宿迁名人.江苏文史资料编辑部出版,1999.
[5]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华书局,1959.
[6]蒋兆银.宿北大战.中共***史出版,2005.
[7]王柏生.宿迁的回忆.线装书局,2008.
[8]刘云鹤,姚亚倡.宿迁市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
[9]万伟成.中华酒经.南方日报出版社,2001.
[10]杨崇祥.宿迁论坛.《宿迁论坛》编辑部,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