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中国12年之久的沃尔玛正在发生转型。标榜“天天平价”的沃尔玛不仅开打价格战,而且对臃肿的管理层开刀,精简中层管理人员。
“公司正常的人员调动是有的,其实各个公司都会有正常的人员调整。”7月18日,沃尔玛中国总部公关经理黄建玲告诉本报记者。
一切改变出自2月份刚就任沃尔玛中国区总裁的陈耀昌之手。作风硬朗的陈耀昌率先在人事领域进行调整,沃尔玛多位高管职务发生变动或离职;在经营上,沃尔玛也一改四平八稳的经营模式,向门店放权,并逐渐本土化。
打响价格战
日前,沃尔玛在全国80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社区店共同推出1000多种特惠商品,在“天天平价”的基础上,以更有价格竞争力的商品吸引消费者,为此还设计了以沃尔玛标志性笑脸为特色的“特惠”商品标识。
进入中国以来,沃尔玛很少打价格战,这一次却是例外,而且公司方面表示作为经营策略,特惠活动将坚持下去。
“事实上,向消费者推出特惠商品以往我们一直都在做,只是没有这么集中,我们并不是以打折或者促销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这次沃尔玛与供应商合作共同推出特惠活动,不是短期行为,将作为长期项目推广下去。”黄健玲对记者表示。
“沃尔玛大打价格战,显示沃尔玛在做调整,从管理方式和营销策略进行改变,至于是否是经营思路发生转变,就目前来看还谈不上。”深圳逸马顾问马瑞光表示。
黄健玲表示,“集中在两个月推出,外界可能感觉是沃尔玛的经营策略发生了变化。”
深远顾问机构管理咨询顾问蔡立表示,沃尔玛统一的定价对消费者没有太多刺激,从营销模式进行改变,适当调整价格,才能吸引消费者。
由于物流和管理优势没有发挥出来,沃尔玛整体效益不太好。“推出特惠商品,沃尔玛主要还是为了增加销售额和聚拢人气,加强对市场的争夺。”马瑞光说。
中层大裁员
尽管沃尔玛在中国已经被竞争对手们视为巨无霸,但沃尔玛中国面临的局部盈利而整体效益不佳问题,一直让美国总部不太满意。为此,总部从今年年初开始对沃尔玛中国展开了一系列人事调整。
自今年2月,陈耀昌出任中国区新任总裁以来,沃尔玛中国发生人事地震,多位高管职务调整或离职。就在沃尔玛开展特惠活动期间,首席营运官于剑羿与公司事务部副总裁李成杰离开沃尔玛,而相关负责事务由陈耀昌接手。在高层变动的同时,中层管理人员的精简也在进行中。
事实上,早在5月底就传出沃尔玛将进行裁员、人员分流。记者了解到,目前,沃尔玛中国组织架构已经开始调整,7月初,曾经单独设立的行***部已经并入到总经办。
据悉,在这次裁员中,取消各门店的所有经理,门店10个经理有6个改为助理,4个改为处长。这样每家门店将裁掉10名左右的管理人员。
“沃尔玛从高度统一走向灵活,必须下大力气进行调整,管理层人事调整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会有很强的执行力。”蔡立表示。
沃尔玛的管理层臃肿由来已久。在进入中国初期,由于很难找到经验丰富的运营人才,沃尔玛就利用中国人力成本低廉,采取“人海战术”来确保系统有效运转。沃尔玛的上述问题其实大家早有意识,但一直缺乏一次痛下决心的举动。借助陈耀昌的上任之机,沃尔玛的变革得以实施。
“管理层裁员主要是为了提升反应效率,要实现沃尔玛的转变,人员调整是必要的。”马瑞光说。
效果不明朗
自从进入中国以来,沃尔玛一直没有太大变化,沿袭着美国的经验。但是中国市场不同于美国,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沃尔玛想向本土化靠拢,但是又不想放弃美国经验,在两难中,一直没有找到准确定位。
沃尔玛的优势在于其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而在中国,沃尔玛远并没有建立起像美国那样高效、完整的物流配送体系。沃尔玛在中国的分店布局极为分散,除深圳几家店统一采购之外,其他店铺大部分商品几乎都是单店采购。这样致使物流配送中心处理能力不能充分利用,配送成本也在上升。沃尔玛不得不跟其他竞争对手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
事实上,沃尔玛这次改革的关键是放权,给予门店运营、采购更多的权限,打破原本僵化的模式。以往在沃尔玛各门店,运营和采购处于分离状态,运营主要负责门店的执行工作,如何定价完全由采购说了算。据悉,沃尔玛已经在这方面着手变革。
“沃尔玛收购好又多,在对其进行整合的同时,反过来也是对沃尔玛自身经营模式的调整。”马瑞光说,“通过这次调整,沃尔玛经营业绩暂时会有所改善,反应速度会相对提高,但要完全适应中国市场,沃尔玛依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