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歌是在世界历史进入近代文明、人类活动联系紧密、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出现的。国歌是一个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她起着激励国民、凝聚人心的作用,是现代国家不可缺少的元素。
19世纪以前,中国处于封闭状态,从未有过国歌一说。直到清末,国人才有了国歌的观念。那是在1878年,外交大臣曾纪泽出使英、法,按照当时国际交往的惯例,行前他命人谱写了名叫《普天乐》的歌曲,并作为“国乐”上呈朝廷,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然而这首歌曲在海外已经被当作中国国歌来演奏了。因为该歌曲节奏过于缓慢,又未使用过几次,所以歌谱没能流传下来。这应该算是中国国歌之肇始。
1896年,清***府派遣当时的重臣李鸿章作为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罗斯作礼节性访问。欢迎仪式要演奏来宾的国歌,但中国哪有什么国歌。腐朽愚昧的清***府根本不知道国歌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只好临时找了一首符合清***府口味的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作为国歌临时使用。歌词为:
“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驾六龙。”
此曲系李鸿章最早使用,故称《李中堂乐》。这就是我们中国最早的国歌。
进入20世纪后,对外交往日益增多。在外交活动和***事行动中,外国人扛着他们的国旗,吼着他们的国歌,在中国领土上耀武扬威。中国人深感气愤和屈辱。1906年,大清帝国陆***部成立,谱制了一首陆******歌《颂龙旗》(龙旗乃当时大清帝国国旗)。清朝官员就用这首***歌权代国歌,以应不时之需。词曰:
“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下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威,唱我帝国歌!”
随着中国近代化步伐的加快,1911年10月,清***府“谕旨颁行”了由严复作词的国歌《巩金瓯》,曲谱实际上来自康熙时期的皇室音乐。这是我国正式以法律形式确定的国歌。歌词是:
“巩金瓯,承天帱,民物铁凫藻。喜同胞,清时兴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当时的清***府已是风雨飘摇,而这首歌却粉饰太平,不可避免地要遭到人民唾弃。辛亥***爆发后,《巩金瓯》成了清王朝的葬歌。
1912年1月1日,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府在南京成立。***总长蔡元培公开征集国歌,后来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国歌,歌名《五旗共和歌》(当时的国旗叫五色旗)。歌词为:
“东亚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此国歌曲调昂扬流畅,歌词简短有力,昭示了新***权的到来,深受人民欢迎,可惜只用了3年。
袁世凯篡夺“中华民国”***权后。于1915年5月废弃了此国歌,启用《中华雄踞天地间》为新国歌。歌词如下:
“中华雄踞天地间,廓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
后来,袁世凯称帝,出于帝制需要,于1915年底对此国歌进行了修改,将歌词中的“共和五族”改为“勋华揖让”,作为帝国国歌。倘若不因人废言,撇开其***治目的不谈,这首歌还是很有可取之处的。它短小精炼,气魄宏大,其意象和气势均不错,且通俗易懂,便于传唱。
1916年袁世凯。1919年,北洋***阀***府***决定暂时以赵元任作词作曲的《尽力中华歌》为代国歌。歌词为:
“听!我们同唱中华中华中华!听!君不闻亚东四万万声的中华中华中华!来!三呼万岁中华中华!都用同气同声的同调同歌中华中华!”
这首歌气势有余,庄重不足,意境欠佳,大家均不满意。1920年,北洋***阀***府***成立“国歌研究会”,采纳章太炎的建议,决定采用《卿云歌》作为***国歌。《卿云歌》有两个版本。两版本歌词均取自《尚书大传·虞夏传》。其实第一版《卿云歌》早在1913年4月第一届正式国会开会典礼时就被定为临时国歌,但没有正式颁行流传。全歌词仅4句16个字。第二版歌词在第一版基础上添加了两句,由一外国友人谱曲。歌词如下:
“卿云灿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第二版本末尾添加了“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
该曲由***下令全国传唱。这首歌辞藻华丽,抒情浓厚,但气势不够,做国歌实有不宜。它为当时混战的***阀歌功颂德,涂脂抹粉,也短命得很,只用了不到一年就遭到了唾弃。
1926年7月,领导的南方******府将《国民***歌》作为临时国歌。《国民***歌》由黄埔***官学校一***官所作。歌词为:
“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阀,除***阀:努力国民***,努力国民***,齐奋斗,齐奋斗。”
有趣的是,其旋律与童谣《三只老虎》相仿。它的颁行比较草率,显得粗疏简陋,只在北伐期间使用,相当于行***作战时的***歌,不久就淡出了。
1928年,北伐取得胜利,国民***府定都南京。当局通过决议,将梅花定为国花,将青天白日旗定为国旗。但唯独没有确定国歌。于是,***两次通令全国征集国歌歌词,但在繁多的作品中并未选出合适的国歌。1930年,行***院通令全国机关、学校,在国歌未正式制定前,暂以***歌《三民主义歌》代之。***歌系孙中山先生在上世纪20年代为黄埔***官学校所作的训词。歌词为:
“三民主义,吾***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此歌由于歌词主题突出,蕴含深意,遂得以迅速流传。《三民主义歌》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还被评选为世界最佳国歌。
然而,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反对将***歌充当国歌,他们责问当局强迫全国人民共唱“三民主义,吾***所宗”,岂不是强迫全国同胞加入,将人实现“三民主义”的义务强加在非***群众身上?但早已将***凌驾于国家之上,***国一体,以***歌代国歌,刚好体现***国之义,他们何在乎这些枝节。到了1943年,国民***府正式下文,定《三民主义歌》为“中华民国”国歌。
统治时期,先是忙于“剿共”。继而外患又起,国势动荡不安,当局始终无法安下心来讨论国歌的事,所以直到1949年败逃台湾时,“中华民国”始终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国歌。统治大陆时的外交活动及后来窃据联合国席位,都是以的***歌《三民主义歌》当作国歌使用。这首歌被使用了近40年,成为“中华民国”事实上的国歌。
责编/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