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多民族民间艺术奇葩——河州“花儿”唱词浩瀚繁多,曲调美妙动听,流行于西北五省等地,传唱地区之广、喜欢民族之多、音调之丰富,可位列中国民族民间音乐艺术之首。近年来,这朵根植于民间的艺术之花,逐渐在凋谢、枯萎和消亡。经调研发现,河州“花儿”的部分曲令已经失传,民间“花儿会”逐渐消失,民间的“唱把式”寥寥无几,因此,河州“花儿”的搜集、整理、存档与研究,为现代音乐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河州“花儿”的传承发展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
【关键词】河州“花儿” 传承发展 思考
一、河州“花儿”的部分曲令濒临失传
甘肃河州“花儿”的曲令总共有多少,说法不一,有的专家、教授说目前搜集整理的有80多种,而有的则说100多种,还有人甚至说多达几百种,因“花儿”是一种民间口传之歌,由于即兴演唱、编词,且用方言演唱,音乐调式不规范,节奏型不稳定,同一个曲令,由于流传的地域不同,传唱的民族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所以传唱往往会有很大差别,人们称之为“十唱九不同”。这种现象是“花儿”曲令不断发展的重要因素。据走访、调研发现,时下最流行的、人们耳熟能详的不过30来种。根据稀慧明教授整理收编,以及笔者目前所掌握的广为传唱流行的河州型“花儿”的主要曲令有《河州大令》《尕马儿令》《仓啷啷令》《下四川令》等。即将失传的曲令有50来种,如《峡门令》《卡力岗令》《巴加令》《科哇令》《乖嘴儿令》《小子莲儿令》《平令》《三节子令》《儿呀古令》等,经过实地问卷调查显示,20—35岁的青年对以上曲令听都没听过,笔者也是在小时候或者在每年当地的“花儿会”上听别人唱过。由此可见,河州“花儿”的部分曲令正在逐渐失传。
二、河州“花儿”的民间“花儿会”逐渐消失
河州“花儿”之所以百年而不衰,是因为每年一次的“花儿会”起到了很大作用。日本一位叫志村三喜的专家说过这样一段话:“‘花儿会’在甘肃、宁夏、青海一带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据说过去一次‘花儿会’可以持续一个月之久,其中,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莲花山‘花儿会’最为驰名,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这里吸引着河州附近数十里乃至百里以外的各民族歌手和群众,尽管在某些特殊时期也下过禁令,但是到了农历六月初六这天,人们不顾这些禁令,仍然聚集在一起举办‘花儿会’……这些禁令现在已经被取消了……”一个外国人对我国河州的“花儿会”有如此深情,讲了许多公道话,而我们有一部分人却对此漠然视之。在河州周围的七县及毗邻地区,据鲁括调查记载,有52个地方举办“花儿会”,像河州以莲花山为代表的27个地方的乡镇每年都有“花儿会”,到目前,坚持举办的也只有9个地方,其余的18个地方因种种原因几十年来都没有举办过“花儿会”,场次减少,听众锐减,使得传唱无从谈起。
三、河州“花儿”的民间“唱把式”寥寥无几
河州“花儿”抒情性强,其歌手以优美的歌唱见长,歌唱方式以独唱为主,这些专业“花儿”歌唱家几乎全部由民间歌手发展而来,他们都很熟悉民间的多种曲令和唱法,被称为“花儿王”的朱仲禄、“花儿皇后”的苏平以及著名的河州“花儿”歌手王绍明、马永华、何清祥等花儿歌手,不但是河州“花儿”的传唱者,同时又是河州“花儿”的创作者,为河州“花儿”传承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经过调查显示,20—35岁的青年中,有95%对“花儿”不了解,也没有兴趣。由此可见,河州“花儿”的民间歌手正在逐渐减少,特别是在青年当中逐渐失去其应有的魅力。笔者记得小时候放学回家路上,学校举办晚会,都能听到原汁原味的“花儿”,但现在的年轻人唱的都是流行歌曲,民间和***的“唱把式”寥寥无几,出现断层,呈现一种“前有古人,后无来者”的景象。
四、河州“花儿”传承发展的思考
根据民间文学工作“全面搜集,重点整理,大力推广,加强研究”的总方针和贯彻落实好***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河州“花儿”研究工作的实际,对河州“花儿”的发展、传承、繁荣笔者有如下思考。
1.形成统一规划,加强分工协作
为了使这支花朵开得灿烂,在建立花儿研究会的基础上和国内外的一些高校建立学研为一体的研究小组,集思广益,制定一个详细的研究开发计划,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提出研究“花儿”的课题,进行申请立项、争取经费、密切
作、合理分工,组织专家评审验收成果。
2.树立重点意识,做好优先抢救
对河州“花儿”的搜集整理和对“花儿会”“唱把式”的调查访问和培养迫在眉睫,笔者认为,收集仍然是居于首位的重点,一些传统“花儿”特别是本子“花儿”我们掌握得很少,何况能唱本子“花儿”的歌手越来越少,一些习俗、宗教祭祀、描写旧时代生产水平的“花儿”曲令失传的趋势日渐显现,这些都亟待优先抢救。还有一些著名的“花儿会”和“老歌手”,也都急需为其树碑立传,尽快写出河州比较有名的莲花山、二郎山、炳灵寺“花儿会”的史志。对于一些老歌手,我们要抓紧录音、记谱、立传,不要让其失传。
3.加强开辟园地,合作培养人才
建议***府投资建立专业演出剧场,办好现有的《临夏文艺》刊物,联系各大刊物支持、扩大宣传。定期举办“花儿”学术研讨会、专题报告会、经验交流会、座谈会。依靠现有的力量,特别要培养青年研究工作者,使河州“花儿”后继有人,让河州“花儿”得到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郗慧民.西北花儿学[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89.
[2]王沛.河州花儿研究[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1.
[3]魏泉鸣.花儿新论[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1991.
[4]魏泉鸣.中国“花儿”学史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
[5]宁文焕.洮州花儿散论[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92.
作者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对河州“花儿”传承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