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轻轻的“对不起”,在很多情况下,能够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时一件小事,因为过错方不愿向对方说声“对不起”,往往会使小事变大,矛盾升级,甚至酿成令人遗憾的后果。“对不起”,作为现代人的文明用语,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意义,几乎人人都能看得清楚,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已经自觉地加以运用。然而在家庭生活中,特别在面对年少的孩子时,作为成人的家长有时做了“对不起”孩子的事情,又有多少人说过这三个字。
平时家长总是不厌其烦地对孩子进行着种种“对不起”的教育,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现场指导。然而,究竟又有多少家长对孩子说过“对不起”呢?是每个家长都做得非常好,不存在有对不起孩子的地方吗?非也。其实,很多情况下,家长根本就不曾意识到这一点;即使是他已经意识到了,内心也感到对不起孩子,也鲜有对孩子说声“对不起”的。笔者在教子的过程中,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它让我感到,作为父母能对孩子说声“对不起”是多么的重要。
还是在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一天我去幼儿园接儿子回家。正是盛夏,儿子提出买支冰棒吃。我觉得儿子的要求并不过分,便买了两支冰棒,一支给儿子,一支给我自己。我剥开包装纸,随手一扔,便大口大口地吃起冰棒来。儿子停下了脚步,睁大了眼睛,满脸疑惑地看着我说:“老师说杂物要丢进果皮箱里,不能随便乱丢。”我顿感不悦,心想:小小年纪的他竟然也敢教训起妈妈来,便有些恼火地冲他叫道:“那你就去把它捡起来放进果皮箱吧。”“自己的事自己做。”儿子毫不相让回敬道,并且还抓住我的手不让我走,其用意不言自明。“你……太不像话了,竟然管起我来了。”我用力甩开他的手,径自朝前走去。儿子哭着一路小跑着紧紧跟了上来。一路上,儿子泪雨飞溅,气喘吁吁。“毕竟是自己的骨肉啊”,我起了恻隐之心,便紧紧拉过儿子的手,望着他满脸的泪痕,我心头顿时生出一股歉意,心里几次想对儿子说:“你没有错,是我不对,妈妈不该这样对待你。”可话到嘴边,却被我强咽了下去。
这件事过去了好几天,儿子对我还是不冷不热,这确是我始料不及的。我开始感到,我不能在儿子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做法,即意味着我在儿子的心中也就开始失去本应得到的尊严和信任。
社会生活中,我们之所以在该说“对不起”的场合,能对对方发自内心地道声“对不起”,是因为我们始终把对方放在与自己同等的位置,把对方的尊严看得与自己的尊严一样重要,因而在说对不起时不会感到难为情。而面对年幼的孩子,作为家长,却把孩子的尊严看得无足轻重,总以为孩子小,就那么回事,因而在很多需要向孩子说声对不起的场合,也总是难以出口。
孩子因为听不到家长的“对不起”,他们会对自己已开始形成的某些正确的看法产生怀疑,这不利于孩子正确人生观的形成;在应该说声“对不起”的情况下,孩子或多或少“领教”过家长的态度,他会感到他不能享受与成人同样的待遇,因而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在家长错怪或误解孩子的情况下,孩子听不到家长的“对不起”,就会感到伤心和压抑,内心会觉得自己没有得到十分的重视。
向孩子说声“对不起”,在一定意义上更多是表现了家长努力塑造“平等、互敬”的良好家庭风气,反映出家长的民主治家思想。而且有利于融洽家长与孩子的感情,让孩子感到家长是可以值得信赖的朋友,从而主动地与家长交流自己的思想,有利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的放矢,使家庭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对孩子说声“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