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智能交通;标准化;信息平台;应用对策;技术研究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raffic network construction in China, traffic network is arranged in a crisscross pattern of highway, railway, the traffic safety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Intelligent traffic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raffic conditions, increase the traffic safety and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In this paper,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traffic standards in China, distribution, the standard promotion strategy, analyzing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tandard application system structure,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countermeasur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tandards in china.
Key word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tandardiz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applic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中***分类号:F512.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 前言
智能交通系统(ITS)又称智能运输系统,是在较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之上,利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可视化安全预警决策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以达到交通的高效便捷、安全舒适。而智能化交通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交通网络建设的发展目标,近些年来逐渐受到重视。智能交通标准化也是交通标准化的新要求,也是智能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 我国智能交通标准化应用现状
智能交通适于上世纪70年代末交通运输管理中对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道路监控、高速公路收费、GPS、地理信息和系统集成等环节。智能交通标准化的应用也在逐渐完善,截止去年底我国智能交通现行的国家标准已经有148项,包括术语与定义、数字地***及定位、基础信息编码及表述、专用通信、信息服务、交通与紧急事件管理、电子收费、综合运输及运输管理、车辆辅助驾驶与自动公路等标准,但部分国家标准的标龄已明显偏高,需要进行重新修订和完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网络的构建,智能交通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的建设。比如,北京、上海、深圳都投巨资进行城市公交网络的智能化建设,积极致力于交通运行协调指挥(TOCC)和路网监管、公交安保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建设完善的交通状态指数采集系统,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交通信息综合信息服务。进入十二五期间,各省市的智能交通标准化建设,在构建公路综合管理系统、数据标准体系和安全认证体系、危货运输车辆联网控制、ETC收费系统建设等方面都不断有新技术应用出现,信息采集度更高,更能适应人的应用要求。其中很多新技术的应用大量的利用了传感器通信技术和可视化预警决策技术,这些智能交通标准化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智能公交系统(公交车辆智能调度系统、公交IC卡系统、公交客流量检测系统、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城市交通控制系统、交通诱导系统、城市交叉口闯红灯拍照系统)、城市交通电子收费系统、城市共用信息平台系统、城市交通信息服务系统、汽车安全技术等领域。
但是,我国的智能化系统建设与行业标准的完善步骤不统一,使得我国的智能交通标准化应用存在着很多问题,诸如各省市各自为***没有固定统一标准,省市、地区之间的智能化系统建设也不平衡甚至有些地区缺失、信息的共享平台尚未建立,没有形成统一的智能化交通系统信息网络。这些问题都对我国智能交通标准化应用提出了跟高的要求。
三 智能交通标准化的应用对策思考 经济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交通网络的不断扩大,再加上城市建设中的地下交通、立体交通的体系构建,对智能交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智能交通标准化的应用,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快智能交通标准的统一整合,地区之间的标准和新旧标准的统一要逐渐统一和完善,借鉴国外先进智能交通应用技术,形成中长期标准战略。
2.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引导各地尽快对智能交通标准化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合标准化技术组织,推动标准的制定、效益评估、信息沟通等公共服务作用。
3.发挥智能交通标准化产业相关企业的研发创新优势,以标准指导研究方向,以新技术平衡智能交通标准,相互促进提高,鼓励企业研究智能交通技术标准的配套***策,进一步完善标准化体系。
4.加强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人才培养,创建宽松的人才环境,鼓励科研院校进行标准修缮和技术创新。
5.国家主管部门引导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信息网络的建设,将交通网络与城市公交、公路交通、经济发展网络、公共安全、社会治安等各方面,实行多头联动、信息共享。特别是在公共安全预警与辅助决策信息的网络建设,提高公共交通安全和社会治安监管网络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6.各级***府主管部门应建立相关制度,促进电子地***、GIS、交通模拟、交通信息采集等新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推广,增强交通规划的信息化水平和交通工程设计水平。
7.国家***策要倾向于投资决策、中长期科学规划、系统开发研制方面的优惠***策支持,使企业更积极的投入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产品开发与生产,促使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8.因地制宜推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不同地区之间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中长期建设目标和发展策略,减小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智能交通标准化建设的差距。
9.智能化交通的建设重点侧重于公共交通系统、交通管理系统、信息服务系统、收费管理系统、安全系统、仿真系统的标准化建设,例如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城市道路交通监控系统、交通突发事件自动检测系统、可视化安全预警决策系统、交通违法取证系统、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自动收费系统、事故安全助手、交通紧急救援系统、交通模拟仿真演练系统等,并以系统的运行验证智能交通标准的合理性、实用性。
10.构建统一的信息网络共享平台,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以及信息数据分析预警技术,形成可视化信息大网络平台,面向公众查询信息和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是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应用更具有实际意义。
结语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与系统标准化的应用有很大的关系,标准化的应用应该根据城市道路交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智能交通面临的问题和发展趋势,制定交通网络智能化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标准,将先进的智能交通标准化技术应用到交通管理、安全管理和经济发展战略中,为我国智能化交通系统的建设、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便利和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岳建明.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及技术创新模式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2(9).
[2] 高玉荣.谢振东 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化的内涵及其发展模式探讨 [期刊论文] -科技管理研究2008(7)
智能交通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发展动态
第四届亚太可持续发展交通与环境技术大会暨国际可持续发展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
2005中国ITS技术应用研讨会暨市场分析报告会
2005广州国际智能交通技术及交通安全设施展览会
第九届多国城市交通展览会暨国际停车设备展览会
2005中国国际智能交通及停车设施(昆山)展览会
2005(第十届)中国国际社会公共安全产品博览会
首届(2OO5)’PBS&J—清华大学’ITS学生论文竞赛征稿通知
征稿简则
交通流可预测性分析
国内外实时交通流数据质量控制比较与分析
使用浮动车检测路网可达性及交通管理策略的研究
混合交通流视频检测中区域选择更新混合高斯背景模型研究
基于机器视觉的道路上前方多车辆探测方法研究
基于双倍视距的交通信号控制的元胞自动机模型
多智能体系统(MAS)在ITS中的应用
数据挖掘技术在固定型交通检测器配置优化中的应用
城市应急交通系统发展与建设
济南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管理平台的技术实践
智能车辆车道保持系统
深移动将出台方案GPRS解决交通堵塞
车载传感器系统自主探测外部交通环境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分析
北京解决交通拥堵的新理念:“大交通”
交通场景中多个运动物体的实时跟踪及检测技术的研究
广州“智能交通”将化解塞车之苦
高性能物流集装箱代码识别系统
汽车维修行业科技应用设想
广东高速公路6月底前联网收费
城市智能交通集成系统设计与应用
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发展展望
上海高架“车辆诱导系统”显示拥堵路况
上海公路明年底全面推行ETC
交通信号控制单元智能化集成研究
巴黎和谐畅达的交通环境:公交优先合理布局
城际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分析
面向奥运的综合信息系统设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智能车辆运输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载导航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智能交通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智能交通系统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考核方式 改革
中***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56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E Wenjuan, XIAO Weizhou, WU Ge, WANG Zhiqiang
(School of Urban Rail Transportation,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31)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 of disciplin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alyzes the problems of teaching reform, discusses the methods in the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content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the course, points out that teaching methods should be diversified, increasing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eaching content should be done to keep pace with the times; and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assessment process. Only in this way can the students be able to use in learning, in the use of secondary school, effectively mobilize the enthusiasm and creativity of students, while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eaching to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 study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Keyword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examination method; reform
随着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之中。但是,我国的智能交通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创新性的研究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较少,因此,我国需要大量的交通人才投身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之中,据此,我院以培养轨道交通专业人才为主的交通运输专业仍将“智能交通系统”课程列为本科培养方案中的一门专业任选课程,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当今社会交通领域的发展需求,使学生全面了解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相关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既教授学生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概念、体系框架、理论和先进技术等,又要时刻引领学生把握交通领域发展前沿,捕捉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热点,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从而为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交通人才。
1 课程性质和特点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涉及交通、通信、计算机、控制等学科,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前沿动态教育课程。本课程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包括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起源、发展历程、体系框架、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服务子系统的结构框架、工作原理和基本功能等,可以说该课程将数学模型和实践措施贯穿于整个课程理论框架中,数学模型源于实践,然而又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交通管理措施解决实际的交通问题[1]。该课程涉及多门学科,理论知识抽象,而实际案例应用及分析少,理解难度较大,所以该课程特点可概括为“概念多、内容多、实`少、理解难”,如果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好该课程的这些特点,很难解决“教”与“学”的矛盾。
2 教学问题浅析
目前针对“智能交通系统”课程的教学,以教师系统讲授为主,即:教师提前备课,制作课件,在课堂上以PPT讲解为主,在较短时间内可以向学生传递较为丰富的智能交通系统知识,教师自我感觉上课效率很高。但是,该课程涉及多门学科且实践性较强,教师系统讲授法存在很多缺点,学生根本学不进去,听课很乏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手段老套。目前的授课方式以老师PPT讲解为主,虽然老师注重知识的传授,但学生常处于被动的地位,无法充分调动师生的教学与学习热情,教与学都显得呆板、被动,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和***性的锻炼和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讲课费心费力,但其教学内容没有吸引力,比较抽象;学生听课很乏味,感觉很枯燥,难以理解,例如学生宁愿在课堂上玩手机也不愿意听老师满堂的灌输。加之该课程涉及到了多个学科,内容上大多都是宏观介绍基本概念、框架体系、相关技术和应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且学生学习兴趣不大,总感觉讲解内容太抽象,无法体会到教学内容的实际意义。
(2)教学内容陈旧。目前,智能交通领域发展迅速,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来向学生讲解智能交通系统知识已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有很多学生反映课堂内容都是现实生活中很熟悉的案例,但是感觉又很遥远、虚幻,听之乏味,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捕捉不到智能交通领域发展前沿热点,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交通运输专业的发展。
(3)考核方式单调。该课程目前主要对学生进行期末试卷测验,以此考查学生对该课程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主要考查内容包括: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概念、体系框架、基础理论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考前对课程热菟兰怯脖常虽然学生能考出高分,但是考完之后学生什么也不记得,走上工作岗位更是感觉该课程没有给他留下印象,学生的创造性受到压制。另外,还有一种考核方式就是学期末让学生提交一篇智能交通系统学术论文,以此来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和锻炼他们的写作能力,但是通过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都是复制网上资源,浑水摸鱼,敷衍了事,根本无法做到公正公平的考核,这样还导致了不良学术之风。
3 教学方法改革
3.1 教学手段开放互动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门信息量大、知识面广泛的课程,教师制作出的多媒体课件应具备包含内容多、表现形式丰富、交互性好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制作出既符合课程教学目标又能够吸引学生乐于学习的课件尤为重要。[1]在教师备课过程中,除了满足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之外,要特别注意如何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在课件之中,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课程内容给予不同的展示方式。首先,要懂得如何挖掘课程重点和难点而又不失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其次,要针对不同的教学知识点设计不同的展示形式,如有的教学内容以文档和***片相结合的形式展示,有的则配以视频动画讲解,这样才能最终制作出教学内容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眼球的PPT课件。
除了制作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之外,课堂讲解可以说是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为了加强课堂气氛,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例如:针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体系框架等内容的讲解可以采用系统讲授法,传授的知识量大、内容丰富,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快速了解智能交通系统;对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基础理论,包括动态交通分配理论、智能协同学理论、动态交通信息预测理论等,可以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由现实生活中的交通拥堵问题引出动态交通分配理论、智能协同学理论等在ITS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学习乐趣;针对出行者信息系统、交通流诱导系统、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等ITS子系统的讲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这些ITS子系统的功能、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等;对于ITS中的基础技术,如定位技术、通信技术、信息采集和融合技术等可采用研讨式实践教学法,通过GPS、手机导航地***等产品的讲解,启发学生针对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发表见解。
3.2 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科学、前沿的教学内容是良好教学的基础,教学内容要与教学大纲相结合,与教学方法相适应,并能融入新的思想理论与知识。[2]智能交通系统发展迅速,单独依靠教材挖掘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势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长此以往教学质量每况愈下,因此,为了弥补教材内容滞后性,必须广泛搜集最前沿的智能交通类资料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让学生及时了解最先进的智能交通理念和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步伐,开阔视野,提升兴趣。例如可以通过网站等途径给学生介绍最新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成果及应用,如特斯拉开发的智能车辆、ETC系统、智能停车系统、交通流诱导系统等。
除了做好课堂教学之外,更加注重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增强学生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在该课程中增加三个方面的实践教学:(1)将课程实验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学生到我院交通工程系系交通工程实验室参观,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试用相关的智能交通综合控制设备,并学习相关的交通仿真软件,通过实际交通问题的仿真再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交通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时常去关注智能交通系统及设备的企业,如安徽科力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四维***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航车路协同与安全控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等。另外,引导学生时刻关注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热点,多去浏览相关的智能交通网站,如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等,及时获取最新的智能交通信息与新闻;(3)组织学生多参加我国智能车大赛、交通科技大赛、世界智能交通科技大赛等,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3 考核方式注重过程
单纯依靠期末考试试卷或提交学术论文的形式考查学生对智能交通系统知识的掌握情况显然存在很大的不合理性,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性强的特点,实现该课程考核的过程化可能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而且更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该课程取消期末试卷考试,将考试环节改为课程实验和专业课实践大作业。课程实验要求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报告,而专业大作业由老师拟定智能交通系统相关的主题,如ETC系统、交通流诱导系统、车联网系统等相关系统的设计,学生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自由分组,组内人数不限,选举组长一名,进行不同的工作分工,大作业设计完成之后,在课堂上以系统展示或者PPT课件形式进行汇报和讨论,老师和其他小组学生对其设计的系统进行提问,每组队伍之间进行相互点评和打分,以此作为该课程大作业的成绩。实现该课程考核过程化,还要做到考核的科学合理,在成绩分配时也要做到公平公正,于是,成绩设置如下:平时成绩占20%(考查学生的出勤情况)、课程实验占30%,大作业成绩占50%。
4 结论
“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涉及多门学科,而且教学内容多、实践性强,通过分析课程性质、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和考核方式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讨。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展示形式的教学课件,不同的教学知识点采用不同的施教方法,而且要特别强调与学生的互动,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捕捉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动态,让学生积极参与该课程,培养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做到课程考核过程化,培养学生在学术研究中的自主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智能交通,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郭栋,谭德荣,刘秀清,李瑞先.《智能交通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科技信息,2012.22:166.
智能交通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智能交通;视频车辆检测;运动目标检测;车辆跟踪;实时性
中***分类号:TP391.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2-0000-02
Video-base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tudy
Li Hongmin
(Soochow University,Suzhou215021,China)
Abstract:The social development soon,urban transport capacity increasing,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vehicles 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ideo-based traffic monitoring system.It is a combination of video image processing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ology.As the traditional video is more difficult to achieve.Intelligent traffic through automatic research and analysis and features extraction on the visual content of 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e video data,so that people could use computer video technology search to find the appropriate information.Used in the computer's video image processing,computer vision,pattern recognition technologies such as video image processing computer.Video traffic is very significant meaning in the course of the study is timely and accurate master to monitor the intersection and traffic law and order situation,the commanding officers to provide quick and intuitive guidance to make accurate judgments and timely response to
Keyword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Video vehicle detection;Moving target detection;Vehicle tracking;Real-time
一、智能交通的概念
交通是经济活动的动脉和纽带。每个城市的道路交通问题都很重要。对于我所居住的城市苏州来说苏州市是一个人口和产业特别密集的特大城市,并且很多道路很窄,人多路少、车多路少是交通基本问题。智能交通系统的前身是智能车辆道路系统。运用于整个交通运输管理体系,而建立起的一种范围很大的交通网络中发挥实时并且高效的作用。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范围很广并且在各个行业都很发展。现在应用的地点很多比如机场、车站等交通拥堵的地方,城市交通智能调度系统,高速公路智能调度系统,运营车辆调度管理系统,机动车自动控制系统等
二、智能交通的作用和国内外现状
在国外智能交通的发展很好,并且应用也十分广泛!1995年3月美国***首次正式出版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明确规定了智能交通系统的7大领域和29个用户服务功能,并确定了到2005年的年度开发计划。并且确定了几个方面的发展计划。欧盟从仅用于ITS共同研究开发项目的预算就达280亿欧洲货币单位;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经过努力研究出来了第一个可以投入实际使用的基于视频的车辆检测系统。在同一个时期,在日本基于视频的车辆检测的研究也开始广泛展开。在美国,美国加州理工大学对在高速公路上运用视频方法的检测技术进行了评估,也对车辆的视频进行了分类研究!美国休斯飞机公司研究出了包括视频检测技术!
三、智能交通的子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的功能也比较强大在市面上主要的智能交通的子系统分为:
1.车辆控制系统;2.交通监控系统;3.运营车辆高度管理系统;4.旅行信息系统。
四、常用车辆检测和运动目标检测方法
常用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有帧差法、光流法和背景差分法,以及相互结合所产生的新方法。
(一)帧差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在已经知道的连续的视频帧中来计算相邻两帧***像的差以此来进行二值化来提取出***像中的运动区域。
(二)背景差分法
背景差分法首先是要构建视频场景的背景***像,然后将把当前帧***像与背景***像的数据进行相减,也就是说做差值。再进行阈值二值化,这样就得到了将运动目标从固定背景中分割出来的二值化***像的数据。
(三)光流法
光流法的车辆检测方法是通过研究***像灰度在时间上的变化与场景中物体的结构和运动的关系实现运动分割和检测。
五、智能交通的发展过程
智能交通事是在较为完善的道路设施的基础上,集成交通通过计算机的视频技术或者其他的相关技术对交通进行指导和互动的过程。 智能交通的发展的重点是在公共汽车信号优先和发展快速公共汽车系统等方面的设计,与此同时要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在道路上的行使起到指导的作用。最终经过各个方面的建设建立成以中央控制的城市交通控制中心,对车辆进行监控和管理,及时排除交通事故,将路况及时地报告给出行者。
六、车辆的跟踪方法
所谓的目标跟踪就是利用***像处理、模式识别等方法寻找视频序列中与指定目标***像最相似的部分的***像,车辆的跟踪和车辆的建车都是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内的一个典型问题。只有研究出车辆的跟踪和检测的方法才能实现智能交通!车辆的跟踪不但要准确更加要实时也就识说速度要很快的跟踪和检测。跟踪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
(一)基于区域的跟踪方法
基于区域的跟踪算法首先通过运动目标检测或者预先人工设定的方法建立目标区域的模板,然后计算该模板中的***像信息,如颜色、梯度、纹理等,最后将模式***像与每一帧***像进行比较,在比较结果中根据一定的相似性度量准则判断目标在实时***像中的位置,从而建立起目标的跟踪模式。
(二)基于特征的跟踪方法
基于特征的跟踪方法的优点在于如果被跟踪的目标的某一部分特征不能轻易的检测,只要还有一部分特征可以被观测到,就可以完成跟踪任务。但是该算法的难点在于如何确定不同运动目标的特征集合及不同特征的权重。如果采用过多的特征,将会降低算法的效率,且容易产生跟踪错误;反之,运动目标中发生遮挡情况时,则有可能导致目标匹配失败导致跟踪丢失。目前,如何选取高效的特征集合这一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基于特征的跟踪方法也难以取得飞跃性的发展。
(三)基于变形模型的跟踪方法。
基于变形模型的跟踪方法由于含有高层的语义描述和知识,因此跟踪过程中的可靠性更强。模型空间既可以是二维投影也可以是三维空间。
(四)基于3D模型的跟踪方法。
基于模型的跟踪方法通常有三种形式的模型,即线***模型、2D模型、3D模型。
(五)基于金字塔L_K的车辆跟踪
提出基于***像金字塔的LK光流跟踪方法,这种算法顾名思义就是在***像金字塔的最高层计算光流,用得到运动估计结果作为下一层金字塔的起始点,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到达金字塔的最底层。这样就可以实现对运动目标车辆的快速准确跟踪。并对跟踪获得的车辆轨迹进行平滑优化处理。通过轨迹预处理不仅可以简化后续工作,减少工作量,同时可以为后期的聚类提高其准确率。通过实际交通场景视频中的车辆进行实验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光线变化、阴影及噪声干扰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七、车辆的检测
在计算机的视频中视频车辆检测系统原理是怎么样呢?实际上车辆检测就是对车辆的特征进行采集以此来进行车辆的检测。
比如车辆的***像采集,首先就是对采集的***像进行数字化处理,这样可以方便于计算机运算处理。车辆识别过程分三步:分割、跟踪和车型判定。***像采集是在视频检测需将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像传送到计算机进行分析计算。由于计算机只接收和处理数字信号,因此需要将一幅模拟***像进行采样和量化处理,转化为数字***像,然后交由计算机进行处理。我们把***像的函数i=f(x,y)来表示***像,f(x,y)表示***像在空间点(x,y)位黄的亮度。***像是自然界景物的反映,我们的人眼感知的景物***像一般是连续的我们把这种***像叫做模拟***像。模拟***像具有连续性。对于这种连续性的模拟***像,计算机是无法进行处理的,必须将代表***像的连续的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才能处理。***像信号在空间上的离散化过程称为采样或抽取。在空间上被选取的点就称为采样点或取样点。
采样以后的***像,在空间上被离散成为样本点的二维矩阵。每个采样点的亮度值是一个连续变化的模拟量,我们把对每一个采样点进行量化。
运动车辆检测是利用视频序列***像的时间域以及空间域信息把运动车辆在视频背景***像中提取出来的技术。好的检测方法的特点就是可以非常的准确、快速地从背景***像中分割出来。作为智能交通监控,车辆检测系统十分关键。一个使用的车辆检测系统应该满足很多的要求:
1)能够正确判断此时有无车辆;2)完成车辆统计,提供车流量,车速等交通参数;3)算法简单,能有有效的进行车辆信息处理。
(一)背景差分法
背景查分法师指通过当前***像和背景***像做减法的方式检测运动物体的方法,是视频检测算法中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对待测量的***像和背景***像中每一个像素点做减法,如果差值大于设定的值就认为是背景像素无需标识。利用背景差分法检测运动物体的关键是是如何提取背景***像。目前有很多方法提取背景***像,比较简单的是在无运动物体的情况下拍摄一幅背景***像,利用待测的每一幅***像与其相减得到运动的物体。改方法只能适合用于背景不变或者变化比较小的情况。另一种方法提取背景***像的方法是根据几帧或者几十帧的***像形成背景 ,利用检测后每一个帧待测***像更新背景。这种方法减去提前拍摄背景的麻烦,但是建立背景需要一定的时间,对于急剧变化的外界干扰比较敏感!
(二)边缘检测法
针对城市交通的复杂性,行为识别中运动目标的动态性,本文利用角点特征的平移、伸缩、旋转不变特性,使用运动车辆的Harris角点特征对运动车辆进行特征表达。为了解决传统光流跟踪算法中时间利用太多的问题,我们提出了边缘检测得方法对运动目标车辆的快速准确跟踪。并对跟踪获得的车辆轨迹信息进行表达和预处理,简化后续工作量,同时可以为车辆轨迹模式学习及异常行为检测提高其准确率。通过实际交通场景视频中的车辆进行实验分析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对光线变化、阴影及噪声干扰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视频检测器与传统检测器相比有其明显的优势,在近年来在智能交通系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们当然知道视频检测器有着诸多优点,但存在的问题也很多。我们认为一个可以投入实际使用的基于视频***像的交通监测系统应该具备处理时间短、计算量低和可靠性高的特点。而且,这种系统所采用的方法必须对场景的误差和外界的干扰应该有很多的方法可以解决。但是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却出现很多的问题。比如当我们检测的过程汇总会出现实际的情况很多比如光照。我们知道天气是随着光照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当光照良好时如正午时检测精度最好,还有的就是傍晚和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下那么检测得效果就一定会较差。另外一个问题是在检测过程中会出现阴影的问题,阴影是造成视频检测方法误检测的主要原因,阴影通常有三种:车辆自身的运动阴影、道路场景中的静态阴影和缓慢移动的阴影问题的解决好坏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同时车辆在道路场景中的相互遮挡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车辆遮挡的分割,主要面对的问题就是要区分出单一的前景的连通的区域中有多少数字的运动的车辆,接下来就是分割出来每个车辆的位置的边界到底在哪里,最后是区分出不同车辆之间哪个是遮挡车辆,哪个是被遮挡车辆。
从视频***像处理的角度和相关理论上来看,我们可以将车辆遮挡检测与分割的方法分为特征模型、三维模型、推理模型和统计模型。
未来这一领域的发展应该是发展趋势有几个方面:首先最重要的是注重数据的准确率并且能够综合交叉使用多种检测方法。我想这是未来车辆检测的一大发展趋势;另外多检测器信息的融合也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同时与交通视频***像的压缩更有效的办法和多媒体数据深入快速的挖掘,也是未来研究的一大研究课题
在未来的视频交通的发展前景一定不可估量的,但是在目前来说还有一些问题。我们要发明出更多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多用于计算机的软件和视频技术的研究上,我都么希望在未来的交通中有一种软件可以完全的实现这样的功能。让我们每天的交通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当然我一直认为如果要改变道路交通拥堵的问题不仅仅要靠这些,也要看驾驶人员的意识的提高以及一些硬件设施的完善!我相信总是有一天这种问题会得到很大改善!还给我们所有百姓一个畅通舒适的城市交通!
参考文献:
[1]金红,周源华.基于内容检索的视频处理技术[J].中国***形***像学报,2000,5(4)
[2]许伟,许宏丽.基于颜色特征的视频数据库检索系统[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7)
[5]《智能交通监视技术应用与研究》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6]《智能交通系统中视频处理技术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7]《基于运动特征的视频检索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彭仁明,贺春林.基于视频的车流量检测[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智能交通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构架;实施设计
1 引言
随着道路拥挤的剧增,日益膨胀的道路交通越来越需要一种智能化的控制。智能交通技术是一项综合运用检测、通信、计算机、控制等现代高新技术,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利用效率、减少交通公害的新兴技术。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方面的压力,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的概念是从7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它是指将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通信与网络等技术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对交通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运用运筹学、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技术对交通运输进行控制和信息服务,促进车、路、人之间的互动和协同运作,最终使交通运输服务和管理智能化、安全化和高效化。
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顺畅功能:提高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增加交通的机动性,提高运营效率;调控交通需求;安全功能:提高交通的安全水平,降低事故的可能性,防止灾后危险扩大化;环境功能:减轻堵塞,降低汽车运输对环境的影响。
2 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
目前,交通拥挤造成了巨大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为了缓解经济发展带来的交通运输压力,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和建设的力度。
2.1 国外发展现状
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竞相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道路交通运输智能化的研究试验。目前,美、日等发达国家在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研发和试点应用的同时,从拓展产业经济视角,不断促进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形成,注重国际层面竞争,大规模应用研发成果。如美国,参与智能交通系统研发公司达600多家,其中半数以上为美国大型公司,包括航空和国防工业公司。日本在四省一厅联合推动智能交通系统研发活动后,一直在加速智能交通系统实际应用进程,积极推动如车辆信息通信系统 (VICS)、电子收费系统(ETC)等应用。
2.2 国内发展现状
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短缺,各级***门充分发挥“后起国”优势,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一些先进技术逐渐在中国部分大城市***门得到应用。2000年,国家***、建设部、***联合全国各大科研院所和多家高校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规定我国智能交通系统发展主要集中在不停车收费、出行者信息服务、城市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公路系统等9个方面。此外,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大专项“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确定了包括杭州、深圳、上海、北京、广州等在内的国内10个示范城市。
3 城市市智能交通建设的方案设计
3.1 智能交通系统方案需求分析
根据城市社会经济、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现状,其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目标与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发展相协调,以提高人流与物流的移动效率。从基础信息采集、信息融合以及信息三个方面来说,具体包括:
⑴建成覆盖全市的多方式交通信息采集系统。在全城范围覆盖内,采用地埋式线圈、红外线探测、雷达探测等定点,微波、视频检测,浮动车采集技术以及今后基于移动终端的动态采集技术进行信息采集。只有强大的信息采集系统,才能进一步实现公用信息平台的建立和完善,实现信息处理的功能,将大量的基础数据提炼成有用的信息,并最终提升到知识层面和应用层面,满足智能交通系统各个层面的需求。
⑵完善城市交通信息共享平台,准确的融合所有信息。利用多媒体电子的空间基础信息,逐步完善城市智能交通公用信息平台,它是与外部环境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重要通道;是信息汇集的中心和信息交换的枢纽,对各子系统起到支撑作用。各个信息系统的完整性确保了信息传播交换的顺畅,对提升城市交通运行效率和服务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⑶建成多层次、多手段的交通信息体系,实现全市范围内交通信息诱导服务,提高出行效率。
3.2 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构架
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吸收了国外发达国家和地区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的经验和成果,并结合中国交通特点,道路交通实际状况,确定了适合中国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如***4.1所示,该框架中将整个智能交通系统按照信息的流动和存在形式分为三层:信息基础设施、公用信息平台和应用服务。体系框架中的主体是信息基础设施、公用信息平台、交通仿真和应用服务。其资金、体制、人力和技术等保障措施也是框架不可缺少的部分。
3.3 智能交通系统功能分解
智能交通系统所包含的的功能很多,主要的功能发挥先进的导航系统作用、自动收费、协助安全驾驶、交通管理优化、道路管理效率化、协助公交车辆运营、商用车效率化、协助行人、协助紧急运营等,如***4.2所示。
不同国家和地区道路交通现状不同,对于智能交通系统 功能的具体选择和运用上也有所不同,2004年1月,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的修订工作在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织下开始进行,主要涉及到用户服务、逻辑框架、物理框架及应用系统。
3.4 智能交通系统实施设计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内容庞大、结构复杂、技术含量高,需要多个领域、多个部门的长期合作,其研发、建设、管理均需充足的资金支持。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制定一个总体策略,分阶段实施。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⑴根据交通发展现状,确定智能交通系统 的技术研究重点、应用建设重点、产品开发和产业化以及标准化方面。
⑵综合运用现有数字化公用平台,建立起能够支持智能交通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确定各相关部门工作内容,并进行全市范围内的普及应用;在已有的交通设施产品的基础上,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各类交通信息采集、检测设备,车载装置、手持移动终端等,并实现批量化生产,逐步形成交通信息服务产业。
⑶继续加强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发展,使郑州市智能交通进入大规模服务应用期,不断扩展新的系统和功能来满足公众对智能交通系统的需求。
4 结束语
由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作用领域的范畴需要不断的更新。对于针对推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发展所提出的一系列的设计方案应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探索。随着整个城市的建设,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重点都会发生变化。因此,要想一次规划,终身受用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全面考虑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模式还需进一步研究
另外,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方案的规划相对来说还比较片面,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虽然已有相应的很多城市建设可以借鉴,具体应用时难以确定。因此,还需进一步展开理论和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1]冯晓,陈思龙.改善城市道路机动车排放污染的智能交通手段[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2).
[2]陈荣波.智能交通系统理论的研究与实现[D].长春市:吉林大学,2004.
[3]张可,齐彤岩,刘冬梅,等.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研究进展[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5,5(5).
[4]黄海昆,邓佳佳.物联网网关技术与应用.电信科学,2010(4).
智能交通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交通,智能交通,ITS,GIS,GPS
中***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 A
交通工程学科是研究交通发生、发展、分布运行与停驻规律,探讨交通调查、规划、设计、监控、营运、管理、安全的理论方法以及有关设施、装备、法律和法规,协调道路交通中人、车、路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使道路交通更加安全、高效、快捷、舒适、方便、经济的一门工程技术学科。
交通学科中的道路运输系统是有人、车、路、环境等几个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的、动态的、复杂的系统。
一、交通工程学科面临的问题
城市交通的拥堵问题是目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通工程学科必须应对的问题。探讨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至少需要涉及的学科有系统工程、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经济学、行为心理学、社会学、公共***策学、管理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有移植、渗透与融合等,关键是如何将其应用于城市交通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传感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应运而生。智能交通系统于90年代至21世纪初被引入交通工程领域,重点研究交通系统的智能化,并逐渐成为解决交通工程关键问题的主要方法。
二、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和组成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TS)定义为:在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之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传感技术和系统综合技术有效的集成,并应用于地面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地面运输系统。
智能交通系统按照组成部分来划分,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
(1)交通检测技术:通过感应圈、红外、微波、闭路电视摄像、卫星定位技术,对交通车辆、道路进行检测,收集交通数据和***像信息;
(2)交通控制技术:包括先进的交通信号系统,匝道信号控制、信号灯控制等技术;
(3)通讯技术:包括高密度波分复用技术,光纤传输及接入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
(4)数据处理:车流数据、收费数据、监控信息数据等数据的处理;
(5)信息提供:提供出行信息,如交通状况、最佳行车路线等;
三、智能交通系统体系的主要功能
(1)信息采集:综合交通信息平台提供与各应用系统之间的通信联接和数据接口,从各应用系统中提取各类相关信息,用于后续的信息处理和信息服务。所提取的信息通常不是各应用系统的原始信息,而是经过各系统处理后的二次信息。这样一方面能减少平台信息处理的工作量,另外也能节省信息存储空间。
目前在交通工程领域采集数据主要利用传感技术,具体如下:
利用红外线,超声波,微波雷达,感应圈等传感器,对通过道路某一点的车辆,其数量、大小、重量、速度等进行统计分析。
利用浮动车系统,可以通过安装有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公交车或计程车了解到该车辆通过某路段的时间速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推测出当前路面的交通状况。但是由于所获取的交通数据,其采样精度及密度均受制于有限的GPS设备,且无法获得浮动车以外其他车辆、行人等的交通数据,该技术对于微观交通行为的分析、管理优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利用可见光摄像机,红外线摄像机等视频传感器,不仅能够对路段上车辆的通行状况,比如通过数量、大小、速度、颜色、车牌号等进行定量地统计,同时能够对某些特定行为,比如闯红灯、倒车、转弯, 交通事故等在一定程度上进行自动检测。特别是利用视频数据可以对这些特定行为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
激光扫描仪是一种新兴的传感器。与视频等技术相比,激光测距扫描仪及其应用技术还大多处于研发阶段。
(2)信息处理:采用分类、统计、关联、序列分析等方法,将从各应用系统提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和标准化,生成满足应用系统需要的特定格式的信息。
(3)信息存储:对各类交通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组织方式进行保存,便于数据的查询、更新和维护。信息存储的形式可采用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方式,也可以采用数据仓库方式。另外,由于交通信息大多与地理属性有关,因此,利用GIS技术对部分数据进行组织、存储和显示,可以提高数据管理的效率。
(4)信息服务:综合交通信息平台的最终目的是为各应用系统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由于不同的用户和应用系统可以获取或访问的信息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分层管理和权限管理,对无权获取特定信息的用户进行信息屏蔽,使不同用户既能获得各自所需要的数据,同时确保各应用系统数据交换和共享过程的安全性。
四、智能交通系统的主要构成
1.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
智能化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和智能化交通监控系统,集成起来就构成了先进的交通管理系统的主要部分。
智能化的信号控制系统可以通过设在路上的传感器,检测路段和路口的交通状态,根据路口各个方向以及周围相邻路口的交通状态,改变路口各方向红绿灯信号的持续时间,使得路口的使用效率得以提高。智能化交通监控系统就是为此开发。它包括安装在主要交通干线上的摄像机和传感器(如电磁感应检测器、微波检测器、红外检测器、激光检测器等)、通信和传输系统、交通监控中心(包括数据存储、信息处理与显示、指挥控制等子系统)、信息系统和执行系统等。其功能主要包括:(1)对道路上的交通信息以及与交通相关信息的采集应该是尽量完整和实时的;(2)交通参与者(包括驾驶员、乘客、行人等)、交通管理者、交通工具、道路管理设施之间的信息交换可以做到实时和高效;(3)控制中心对执行系统的控制是强制和高效的(4)交通监控中心计算机系统(包括城市、高速公路的监控中心、运输管理中心等)配备有功能强大的软件和数据库,具备自学习、自适应的能力。
2.电子不停车收费技术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简称ETC)是智能交通系统中最先投入应用的系统之一,主要应用技术是自动车辆识别技术(英文简称AVI)。使用该种收费方式的用户必须在事前购买专用的电子标签并安装在前挡风玻璃上,当车辆驶入收费区域时,该系统安装在门架上或路侧的微波天线查询车载电子标签中存储的识别信息,如电子标签ID号码、车型、车主等信息,以辨别车辆是否可以通过不停车收费车道。在采用封闭式收费制式的高速公路上,在进入高速公路时,车道天线要向电子标签写入入口车站信息,在离开高速公路时,再读出入口信息以便系统计算通行费。
自动车型分类系统利用装在车道内和车道周围的各种传感器装置来测定通过车辆的类型,并与车载电子标签存储的车型数据进行核对,防止故意换卡违章使用,保障电脑系统按照正确的车型实现收费。
3.基于GPS和GIS的车辆定位与导航技术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技术,即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技术,是利用分布在高空的多颗人造卫星对地面上的目标进行测定并进行定位和导航,它用于对船舶和飞机及其它飞行物的导航、对地面目标的精确定时和定位、地面和空中的交通管制以及空间和地面的灾害监测等。
GPS可以用于车辆导航,实现的主要功能有:车辆跟踪、航线设计、按计划航线进行导航、查询功能等。车辆导航系统主要由GPS接收机、微处理器、显示器、车辆导航软件和地理信息系统组成。GPS用于车辆运营管理,实现的主要功能有,查询功能、多屏幕,多车辆跟踪功能、指挥与车辆跟踪相结合、报警与意外处理等。
GIS(Geography Transportation System)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综合了数据库、计算机***形学、地理学、几何学等技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采用地理模型和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从而为存放和管理定位导航信息提供信息服务。GIS用于车辆导航与监控,实现的功能包括,电子地***显示功能、标注当前车位、地物信息分类索引、最佳路径选择、行车路线导航等。
GIS用于道路实网数据和属性数据以分路段的方式和地理坐标联系起来,可以对路面质量、路况和路面维护进行管理,另外也可以对桥梁、隧道及其他各种道路管理设施如信号装置、可变情报板等进行测量和管理,从而保证各项设施正常运转,交通管理和控制措施得以顺利实施。
在基于GPS+GIS的车辆定位与导航技术及应用方面,比较有市场前景的有两个方面。一是终端设备提供;二是增值运营服务。这两者相辅相成,终端设备市场的规模形成,离不开增值运营网络的建成与内容服务的增加,而增值运营服务的提供,最终又需要通过终端设备传递给用户。
目前,在国内增值运营服务这个市场正在逐渐为产业界所关注,但是,从发展的角度来说,目前缺少的是内容提供,而内容提供的瓶颈在于数据收集的手段有限。
五、结论
智能交通系统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同时实践也证明,智能交通系统是缓解现代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智能交通系统将是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方向。
可以预见,智能交通系统的服务功能将更加完善,信息服务将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细化发展;技术水平也将越来越高,系统处理、处置水平智能化程度将更高;系统的运营方式也将日趋多样化,系统运营将更加高效经济。
总之,随着智能交通系统的整合速度逐渐加快,多出行方式相关的ITS整合速度也将加快;智能化交通设施将得到逐步的发展;交通信息提供将更倾向于智能化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赵晓春. 现代科学跨学科研究的模式探析[J ].中国科技论坛,2008(11).
[2]鲁兴启,王琴. 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形成机制研究[J ].系统辩证学学报,2004(4).
[3]文洪朝. 跨学科研究―当今科学发展的显著特征[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4]廖红卫.中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思考[D].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1).
智能交通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智能交通;应用;现状;分析
近半个世纪以来,交通拥挤、道路阻塞、交通事故频繁、空气污染严重等正制约着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发展,为了有效地解决交通运输问题,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曾试***通过直接修建道路来解决交通问题,但是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道路的里程数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交通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在有限的道路基础上,通过运用信息通讯技术与交通技术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起一种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智能交通系统。
一、国外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60年代末以来,随着科技应用领域的拓宽,西方国家开始研究运用计算机、通讯、信息及控制技术来改善交通状况。80年代中叶以来,这种研究得到飞速的发展。进入90年代以后,美国、欧洲、日本以及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对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开发给予了更高的重视。在1996年后,日本把智能交通系统提升到了作为组成未来社会的基本要素之一的高度,加大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研究以及应用的投入。其中的成果包括:(1)有利于驾驶员的导航系统。为了使驾驶员在驾驶中可以采用最佳行动,通过分散交通流等为驾驶员提供便利,将经由路线的堵塞信息、所需时间、交通管制信息、停车场的满空信息等提供给驾驶员。日本在全国重要城市的道路上实施了一种名为“汽车信息和通信系统(VICS)”能接收信息的最新技术。(2)公路自动收费系统。日本的收费公路超过了8000km,有必要开发出适合全日本收费公路的自动收费系统。为此日本安装了ETC,基于DSRC,通过交互通信将汽车和道路联系起来,IC卡与安装ETC 车道上的无线装置联系,记录收费信息。日本开发了基于汽车的标准电子支付框架,到2002年,全国收费站预计有60%的收费站安装ETC。(3)安全辅助驾驶。驾驶员如果能实时地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掌握道路周围车辆的情况以及其他驾驶环境信息,就能很好地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为此他们开发了这些项目,包括先进的安全汽车(ASV)、超级智能汽车系统( SSVS)、自动化公路系统(AHS)。(4)交通管理最优法。为了处理与大流量交通有关的问题,日本已经使用了交通控制系统。包括信号控制、车载设备获取的交通信息、公交优先、动态路线引导系统、商用车辆监控、绕行信息、减少交通污染的控制信号等。
二、国内智能交通发展现状
我国关于智能交通系统的基础研究很薄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开展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已具备了技术基础、国家***策倾斜和一定的市场需求。以下是我国在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的初步成果,为今后我国交通进入令人耳目一新的阶段打好了基础。这些技术方法包括:(1)城市信息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按三个阶段进行建设:第一阶段为城市GIS 数据库建设,第二个阶段为信息网络建设,第三个阶段为车辆管理信息建设。不仅为ITS 系统提供直接相关的动、静态信息,同时也为未来城市发展提供各项信息服务。(2)道路交通信息系统。这个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处理和信息的。采集信息包括交通拥挤、道路施工、以及停车泊位等。信息的处理就是将通过采集的信息在交通信息中心进行处理和分析。信息的是将经由交通信息中心处理和分析过后的实时和预测信息通过车载器、电子显示屏、无线通讯、因特网等信息渠道给驾驶员和出行者。(3)网络电子收费系统。这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大范围区域内不停车收费,该系统是车路间信息通信系统,通过微波通信技术实行收费路网“一卡通”。(4)多式联运管理服务系统。为了向客货运输提供联运服务、以及高效的运输服务和高水平管理,该系统将各交通方式的运费、管理、服务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了联网。
接下来浅谈智能交通在我国应用的一些特点:(1)为大型
的国际活动提供高效的服务。为奥运会提供服务的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不但实现了对大范围交通状况宏观的把握,而且做到了对车辆和人员的精细化管理,实现了对社会交通与奥运交通周密组织与协调。(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ETC系统形成产业。目前,我国已经开通了600多条不停车收费车道,用户达到60多万人,不停车收费已经初步形成产业,在节能减排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3)具有规模的车载导航仪。我国基于数字地***和GPS的静态导航已经得到了较大规模应用,基于动态交通信息的动态导航正在同步扩大应用。
参 考 文 献
[1]陆化普,史其信.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发展动向与启示[J].科技导报.1996(4)
智能交通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3G通信 智能交通 指挥系统
一、智能交通指挥系统
由于以前的交通管理指挥系统的交通指挥方式的局限性,结果导致在整个系统应急处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非同步性以及工作效率的低下,例如针对城市交通状况的收集,传动的指挥方式往往依靠“交警采点+采点结果汇报于指挥中心+给出解决措施”的方式来实现,此种解决方法属事后行为,因此对城市交通状况的改观非常不利;针对交通事故的处理,交通事故发生的不可预见性往往使事后取证出现较大难度,因此多数交通事故难以被及时处理,那么势必引起更大面积的堵塞。针对此类情况,本文介绍了一种以3G通信技术为基础技术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基于3 G通信技术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具体由若干监控远程、监控中心、3 G数据通信链路组成,另外,以 TCP/ IP协议的3 G通信技术被运用到***门,能够直接实现运行,此外前端摄像机的视频信号具体经网络视频服务器实现从网络向分节点的传输,随后经分节点直接传至网络,但若分节点存有矩阵,亦可把矩阵与 DVR连接起来,随后直接传至网络。监控中心要想对多个的设备硬件进行控制,那么需要具体把用户的需要、监控的现场情况进行周密结合。高速云台、数字解码器、画面分割器、远端监控主机、3G数据传输模块等设备是主要的远端监控使用器材;同时监控中心使用频率最高的设备主要包括3G无线路由器以及切换视频矩阵等。此类设备在实际配置过程中,主要是从用户实际需求的角度出发进行配置的。3G网络是该交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也即是该交通指挥系统主要通过3G网络传输交通路口的视频信息与相应的信号控制信息,借此实现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组网新的发展,此外网络管理用户能够实时浏览监控若干监控现场。
以3G通信技术为基础技术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在采集***像信号以及处理***像信号的过程中,往往以DSP高速处理仪为主要手段实现高效精确地处理,想要进性增强或复原***像,那么就应通过预处理的***像模块。而处理之后的***像则是通过颜色标准探测模块、运动目标检测模块等模块完成接收。对于运动的目标而言,主要以模糊跟踪控制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实现动态智能跟踪。想要以网页浏览***像或者回放、查询历史数据,则应通过多媒体科技、Web数据库科技技术;要想实现信号、语音、视频等数据的远程传输,则通过现场总线科技、无线通信科技与压缩***像解码技术,(见***1)。
基于3G通信技术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具有实时性、同步性与分布性是以3G通信技术为基础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的主要特征与优势,同时,该交通指挥系统在多道路交通实时情况的监测中,还具有级联的监控中心模式(如***2所示)以及多级监控模式等,此外该系统还可实现多级系统组合,最终可以扩大交通视频的监测面积,扩充监控系统的储存量。用户在需要浏览监控时,仅需服务器以及浏览器,就能够对道路交通的相关信息实施监控。
二、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的核心技术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在道路交通指导过程中,主要应用的关键技术包括TD- SCDMA3 G移动通信技术(如***3所示)以及移动通信技术、压缩解码技术、交通流量最佳的计算办法等。本章节着重介绍TD-SCDMA3G移动通信技术、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最佳交通流量预测算法。
(1)TD-SCDMA3G移动通信技术。TD-SCDMA3G的设计最好采用分布式软件体系结构,以便实现简化软件设计,降低软件模块间的耦合及改善软件编写、调试、维护的环境。TD- SCDMA3 G具体包括接口与通信、移动台模拟器、系统模拟器(见***3)三部分。其中,系统模拟器的突出作用在于实现基站仿真,该系统模拟器主要由几大功能模块构成:人机界面,信令程序编译、消息收发以及信令提取、信令解释等。而具有智能天线的TDD模式则是TD-SCDMA3G主要采用的模式,用户以智能天线为载体,进行距离与方位的定位,此时仅需借助接力切换方式,便可使基站与基站控制器结合用户的实际距离与方位信息对移动手机用户的异动情况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保证切换到相对应基站临近区域的及时性,促进接力切换到位,从而使切换过程中对临近区域基站信道资源的占用率得到全面降低,并大幅提升切换成功率。同时,TD-SCDMA系统在传送数据业务的过程中,如传送2Mb/s数据业务的过程中,通过码片速率为1.28Mb/s以及频带宽度为11Mb/s方式便可顺利完成数据业务传送。目前全球频谱资源均呈现出极度紧张的状态,若想找出完全符合要求的对称频段,实属难事。针对D-SCDMA系统,其仅需满足某个载彼的频段便可顺利使用,由此实现对现有频率资源的灵活利用。(2)CDMA2000移动通信技术。在CDMA技术中,CDMA2000是一种关键的技术,它以提供足够高的数据速率来满足 IMT-2000的性能要求为主要目标。此项技术特点如下:无线接口源自 ANSI TIA/ EIA-95、网络结构源自 ANSI TIA/ EIA-41、信道带宽 N* 1.25MHz(N取1、3、6、9、12)、扩频码片速率 N* 1.2288Mbit/s(N取1、3、6、9、12)、双工技术 FDD/ FDD等。功率控制技术以及具有较好的延时性能、选择效率与编码增益高等优势的高效信息编译码技术是CDMA2000中最为核心的技术。由此可见, CDMA2000具有诸多独特性,其一,大容量系统,相同的无线信道可以满足全面的 CDMA客户,所以,如果用户进行经验交流,那么信道内其他用户所受到的干扰势必大幅度降低,所以 CDMA系统对人类语言特点的充分利用能够使相互干扰程度大大降低,同时实际容量能够增大至原来的三倍左右,从理论上分析,模拟网络比 CDMA数字移动通信网的系统储存容量小近19倍左右,其实,增大的值比模拟大约9倍左右和较 G***增大4~5倍左右。二是CDMA系统通信性能更好。对于在硬切换过程中常常出现的掉话现象,可通过软切换技术对其解决,同时带宽与频率相同时 CDMA系统工作能够大幅度降低软切换技术的实现难度,从而促进通信质量的全面提升。由此可以看出,CDMA系统在获取声码器速率时,主要是综合运用自适应阀值技术以及误码纠错等多种技术实现的,通过这几种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够获取质量更高的数据。三是频带利用率超高。CDMA作为扩频通信技术,虽然占有部分频带带宽,但其允许系统区域内重复使用单一频率,进而使用户共享同一频带的同时,实现频带利用率的大幅度提高,此外若按各用户占用的频带进行计算,其结果也会使用户对频带使用效率全面提升。与此同时,CDMA系统能够结合差异的信号速率,并且在信道频道上自动调整为相对应的形式,最终可出现较高的频带的利用效率。(3)最佳交通流量预测算法解析。除上述两种关键技术以外,最佳交通流量预测算法亦属智能交通指挥系统的关键技术。人工神经网络的建模主要经数据的输出与输入来实现,计算模式属于并行,所以,该模型的特点是高速的计算能力、非线性的映射能力、自学能力与自适应的能力。目前人工神经网络呈现出多样性,其中误差逆传播网络的应用范围最广,目前该项技术已占据着前向网络的中心地位。实践证实,BP网络以及以高阶神经网络为代表的误差逆传播网络是许多神经网络模型中最常使用的形式。相较于传统误差逆传播网络而言,高阶神经网络具有其独特性,像智能神经元存在与高阶神经网络,思维能力是智能神经元的主要特点,另外内部的函数转移可以从分析外部的网络来实现自动调整,进而获取更佳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可见,当前的智能交通监测系统是多种先进技术综合应用与结合的成果,例如,3G通信技术、***像数字传输技术等,是保障道路交通的舒适性与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实践证实,基于3G通信技术的智能交通指挥系统能够实时采集到监控区域行人或车辆的流量及交通运行情况,并以所采集的信息数据为依据,方便交通指挥人员高速判断交堵塞情况等,从而做出及时决策,确保道路交流正常有序运行。
参 考 文 献
[1] 李玲,王婷. 基于GPS定位及3G通信客运车辆监控系统设计[J].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8):18-20
[2] 范泳文. 基于3G网络的智能交通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东华大学,2012
[3] 李艳***. 智能交通疏导系统中新型3G车载移动终端的研究及实现[D]. 南京邮电大学,2010
智能交通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交通指挥
中***分类号: C913 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是保证城市交通指挥的首要前提,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优劣不仅关系到城市交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活。
二、智能交通系统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 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相结合,运用于整个地面运输管理体系,建立起的能在大范围、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运输和管理系统。
现代社会的交通问题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能最有效率的提高交通运输能力,为人类提供最为便捷和安全的生活,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一直是社会与科学技术领域的焦点。同时,信息技术用于解决现代城市的交通问题,如道路的拥塞,定位,跟踪,收费与罚款等,也促进了 ITS 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所谓智能交通系统,就是在现有的交通状况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合理的交通需求分配和管理,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汽车自动引路系统、交通信息通信系统(VTCS)、视频监控和计算机管理等多种技术手段,将整个路网的通行能力迅速提高,实安全、快速、便捷运输目的的一种交通综合治理方案。也就是说,智能交通系统能将采集到的各种道路交通及服务信息经交通管理中心处理后,传输到公路运输系统的各个用户(驾驶员、居民、警察局、停车场、运输公司、医院、救护排障等部门),出行者可实时选择交通方式和交通路线;管理部门可随时掌握车辆的运行情况,进行合理调度,提高公路运输系统的机动性、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三、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设计及工作原理
1、系统组成
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控制系统主要由信号控制机、光端机或调制解调器、通信主机、监控主机等组成,具有单点固定时制控制、多时段控制、多方案选择控制、感应控制、无缆线控功能。它将多个信号控制机通过光端机或调制解调器连成通信信号控制网络。
2、基本功能
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控制系统可实现以下基本功能。可编程的16相位控制;可控硅输出,每路可控2个信号灯;路环型线圈车辆检测;相位冲突监视和控制,信号灯故障检测及报警;具有自动、手动、遥控及远程控制方式,具有强制、黄闪、四面红功能;具有固定时段、多时段(工作日/特殊节假日)、多方案(工作日多时段/星期多时段/特殊节假日多时段)、感应控制、无缆线控、有缆线控等多种控制方式;***修改配时参数,***显示各相位状态、故障状态;时段划分多达24个时段,可存储100种控制方案;提供三个RS-232接口、一个RS-485接口,可实现电话线、专线、光纤、无线等多种方式的通信;适合于单路口控制、主干道控制、区域控制,出现故障自动降级使用;时钟、日历***显示和修改;自动排风、加热功能;具有防雷、漏电保护功能;提供4路行人过街输入接口。
3、信号控制机工作原理
信号机采用单片机技术,通过串行通信取得初始化数据,并将初始化数据存放在内存中指定的区域。信号机根据串行通信取得的初始化数据自动运行,驱动交通信号设备正常运行。串行通信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通过笔记本电脑在信号机安装位置通过微处理器单元上的RS -232通讯端口通信,另一种通过光端机或调制解调器在当地交通指挥中心远程通信。前一种方式适合没有组网的城市,信号机进行单点控制,后一种适用于线控和区域控制。
信号机不但可以自动运行,还可以通过在信号机安装地点手动控制运行。在特殊情况下,使用人员可以通过信号机上的键盘或遥控器手柄对信号机的运行进行人为的干预,使它能够满足路口正常运行的需要。工作人员还可以在当地的指挥中心通过远程通信对信号机进行远程控制,使大范围的交通控制趋于合理。若路口埋没了车辆检测线圈,可以将信号机的工作方式设定在感应控制方式,信号机会根据路口的车流量自动调节各相位的绿灯时间。
四、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在城市交通指挥中的应用
1、交通指挥一体化
指挥人员通过智能交通控制系统能够全面掌握哪里发生交通警情和堵塞,事发现场周边有多少警力和交通管理设备,从而使指挥中心做到掌握全局、运筹帷幄。指挥人员点击交通警情***标可以查看警情内容和直接处理警情;选取信号控制、交通监控、交通诱导等设备***标,双击启动控制客户端可以直接操作控制该设备;将鼠标定位在GIS-T警车的***标上时,可浮动显示警车的基本信息,通过车载电话与警车上的执勤民警通话,还可通过警车定位终端的MDT!发送警情和指令,接收民警工作状态信息,实现交通指挥一体化,从而进一步完善了发现快、出警快、处警快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了交警指挥部门协调应变作用和信息功能。
2、交通决策可视化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正在着手建立交通决策支持系统,系统建成后可通过专题地***进行可视化的决策分析:基于对公安交通管理的各类数据和各种复杂现象进行趋势关联分析,通过建立***元或标注的专题地***,向各级决策人员直观反馈复杂的分析结果,从而使决策人员更高效率地作出准确判断,进一步提升交通管理决策水平。一定日期内的交通警情、交通流量及警力数据作叠加处理,形成点密度专题、二维专题等各种专题地***,帮助决策人员分析警力安排科学性,制定最优警力配置策略,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勤务跟着流量走 。
3、信息服务人性化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正在建设交通信息网站,通过网站专用的电子地***向广大出行者显示实时路况的电子地***、交通诱导信息、交通视频网上直播等形式多样的交通信息。
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在交通设施管理系统建立了地***维护更新工具,广州市交警部门可利用该工具,自行维护交通管理业务专用地理信息和交通设施地理信息。系统用户在交通设施管理系统进行日常交通设施维护,相应的地***数据同时也得到更新,保证了地***数据鲜活有效(由于基础地理信息的维护需要专业测绘,需委托专业部门维护)。鲜活有效的地理数据为车载导航、最优行车路线选择等高层交通信息服务提供了基础。
五、结束语
从实践出发对当前智能交通控制系统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措施等相关知识,进行了粗略的分析和研究。综上分析,智能交通控制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优化城市交通指挥中。
参考文献
[1]康维调查.我国智能交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展望.2008
[2]秦小虎。城市交通紧急事件处理与安全系统模型及应用研究:重庆大学,2005
[3]杨兆升.智能运输系统概论.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4]陆化普.智能运输系统.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智能交通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视频技术;智能交通系统
中***分类号:TN941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交通拥堵和违章驾驶等方面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在发生,所以,视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给交通提供了另一条新的道路。
二、关键技术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利用视觉技术获得三维信息。间接方法采用单幅***像根据摄像机的焦距来估算深度信息;直接方法采用立体视觉技术估算三维运动和结构参数。立体视觉的一个著名方案是从单目视频的长序列中采用特征匹配和光流技术估算三维参数,为此需要可靠地确定摄像机的运动。单目视频的三维运动和结构估算是不适定的,特别是物体距离摄像机相对比较远时。一些学者利用立体***像序列得到稳定的三维运动和结构估算。
1、***像采集技术
***像和视频的采集是视频技术应用的一个关键的前提。通常均采用“摄像机 + 视频采集卡”的方法实现实时***像序列采集。早先个别场合采用的“数码相机”方式, 具有对光线适应性强、***像质量相对较高的优点, 但因为无法高速实时处理大量的***像数据, 越来越不适合ITS系统要求。“摄像机+ 视频采集卡”的体系, 由于低照度、高灵敏度的摄像机的普遍采用, 已经占据了***像采集传感器的首选地位。采集卡方面, 目前比较先进的***像采集卡是支持多路、多卡的高分辨率实时采集卡, 其中集成了常用的视频压缩功能, 包括 JPEG、MPEG 及AVI 等。
2 城市交通智能监控
(1)智能录像传统的交通监控录像是指对监控区域进行持续的连续***像采集, 并将获取的数据以某种压缩格式( 如 JPEG 或 MPEG 等)保存下来。在这一过程中, 通常不对数据作任何分析和解剖, 这样带来的后果是数据量极大。即使是现有的海量存储器也满足不了长时间录像的需要。或者, 数据的保留必须循环覆盖, 难以长时间保留。另外, 由于数据没有经过分析, 无法方便地查询和检索关键帧。应用视频信号处理的“智能录像”技术可以较好地改善以上弊端。通过分析典型交通监控***像序列数据, 发现在 24h 的不间断监控中, 数据的复杂变化程度是非常不均匀的。一般情况,无论地段如何, 上下班高峰时间比其它时段繁忙; 白天比夜晚繁忙。关于交通监控的这种特点, 在经典的 MPEG 压缩标准中没有考虑。标准 MPEG 只考虑了帧内的空间相关性和较短时间内的的帧间相关性。而交通监控中的长时间帧间相关性并没有特别处理措施, 从而影响了压缩效率的提高。我们建立的智能监控系统通过判断活动画面的内容变化, 灵活处理数据压缩方法, 在极少行车的无内容画面时, 大幅度压缩无用数据, 或延长监控时间, 或提高画面分辨率, 从而减少存储设备成本。车辆闯红灯不仅是造成道路交通拥挤、堵塞的主要原因, 而且是产生交通事故的主要隐患。目前的“电子警察系统”是对路口闯红灯的违章车辆进行自动录像的新型专用设备。闯红灯违章处罚, 应该向被处罚司机出示下述清晰的“三要素”证据:
(1)红灯画面, 表明拍摄瞬间确系红灯信号;
(2)违章车辆的全景位置, 表明该车当时瞬间处在斑马线内违章位置;
(3)清晰的车牌号码, 表明确属该车违章。车牌号码是检索车主信息的重要线索。
严格意义上, 上述“三要素”应该在同一张画面上 , 以表明“三要素”确实发生在同一瞬间。由于目前计算机***像采集的分辨率限制 , 按照上述严格要求, 很难做到清晰分辨车牌号码。所以, 实用上将前两个要素用一个摄像头拍摄, 因此, 而第3个要素车牌号码用另外一个镜头拍摄。当然, 如果路口范围较窄, 用一个镜头可以清晰分辨“三要素”, 也可以不用特写镜头拍摄车牌。电子警察系统中, 用到视频***像处理的关键环节有以下3个方面:
①红绿灯检测。一般电子警察系统中红绿灯信号的获取是采用信号线的方式, 直接在路通信号机上取得红绿灯信号。这样做的缺陷是一旦红绿灯出现故障 , 将导致大量“冤假错案”。我们目前采用一个更加合理的思路来采集红绿灯信号, 即直接从视频***像上识别红绿灯状态。这样, 电子警察系统将以同司机完全类似的方式观察红绿灯状态。一旦判定是红灯, 便开始监测车辆的越线情况, 这样系统与红绿灯完全同步, 又保持了与司机的一致。更重要的是, 这种设计完全将电子警察系统与路口信号机隔离, 从而便于管理、维护和故障检修。
②车辆越线检测。红灯期间, 若有车辆越线, 即为违章。对于车辆越线的检测, 一直以来使用埋设地感线圈的方法。这种方法一方面施工麻烦, 另一方面地感线圈的寿命有限, 更新不便。我们采用视频序列分析及运动检测的方法可以令人满意地进行越线检测。系统在红灯期间对实时视频序列中的斑马线区域进行运动检测, 并估计物体的运动方向。行人因为体积及运动方向和车辆有较大差别, 从而很容易分辨。
③违章***像传输。上述检测到的闯红灯违章***像, 将以某种压缩格式 , 从路口传输到控制中心。目前多采用电话线通过 PSTN 网络传输。路口发送端和控制中心接收端各用一个 Modem 实现点对点拨号传输。数据既可以由控制中心随时主动请求传输, 也可以由路口发送端定时发送。条件允许时,可以采用光缆直接将路口视频信号传送到控制中心。这样, 电子警察的主要设备将有可能放置在控制中心的室内, 从而使调试和维护十分方便。
3、流量监测和交通诱导系统
交通流量信息是道路交通管理的重要依据。传统上, 某一路段的流量信息是通过人工统计的方法近似获得的。实际上流量信息会随着季节、上下班时段及城市交通发展等因素而发生长期、短期或瞬时的变化, 这种变化使人工统计的流量数据产生较大误差。鉴于此, 采用视频***像识别技术实时采集道路的流量信息就成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在路段的特定位置设置***像采集装置, 可以得到某一时段、镜头覆盖面积下的序列***像。采用计算机自动***像分析和识别的方法, 统计画面中不同车道的车辆数目, 可以精确地估计出实时的流量信息。这种流量信息比人工统计要及时准确得多。流量信息可以用来灵活控制红绿灯时间分配, 如*** 1, 从而在不增加道路面积的条件下, 增加道路通行能力。此外, 可以通过无线、广播、网络、实时信息显示牌等方式将流量信息向司机提前预告, 实施有效的交通诱导, 使司机避开拥塞路段, 间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实现车辆通行的优化选择。
***1利用流量信息进行交通诱导
三、视频分析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功能
1、侦测与分类
自摄像机所拍摄的视频中侦测动态物体,依动态特性辨认其人员、车辆……分类追踪以考察该第五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暨第六届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论坛优秀论文集人、车辆动态是否产生威胁与潜在危害。同时可以对人员、车辆进行数量统计。
2、警戒区域
针对人、车进入或离开特定管制区域的监控;其应用例:停机坪、码头、车站的作区域、营业场所等。用户可以自定义警戒区域在视频监控画面上的位置、边界轮廓。当有目标进入、离开、出现、消失、滞留,以及物品被遗留或拿走时,系统自动报警。
3、警戒线
针对人、车辆通过特定运动方向绊线的监控:其应用如:警戒线、单向闸门流向栅栏攀爬等。双警戒线过滤特定的动作特征;例如违规左转的车辆、超速等。用户可以自定义警戒线在视频监控画面上的位置、长度、方向性。
四、结束语
总之,针对视频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虽然视频技术在进步,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相信通过技术的进步,视频技术会越来越完善,肯能会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更多的方便,给社会做出巨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夏黎《智能交通视频监视技术研究与应用》 博士论文 2004年
[2]陈轶博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大连海事大学 2008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智能交通技术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