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张艺谋首部执导的战争史诗电影《金陵十三钗》是根据作家严歌苓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作品以磅礴恢宏的残酷战争场面、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强烈对比的色彩、富有魅力的配乐、深入人性的主题将中国现代史中的重大事件表现得惨烈悲壮,让观众不禁对中华民族曾经的苦难感到痛楚,也深切感悟到电影背后导演为我们带来的人性与责任的思考。本文对电影《金陵十三钗》的艺术魅力与音乐价值研究,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这部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 张艺谋;《金陵十三钗》;配乐;艺术魅力;人性;责任
电影《金陵十三钗》是以1937年日***侵占南京之后的血腥屠城事件为背景所展开的故事,主要描述了在一座天主教堂中,一个冒充神父的美国人,一群躲在教堂之中的女学生,14个为了逃避战火的与拼死抵抗的***人伤兵。这些人面对生与死,开始了人性的较量。与传统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作品不同,这部作品并没有将重点放到战争上,张艺谋很少去拍摄一些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也不会过于详细描绘南京大屠杀中惨绝人寰的画面,甚至没有用大手笔去重现侵华日***的多种暴行,而是在相对安全的教堂内展现出一段饱含屈辱、虐杀的真实历史,体现出在抗日战争中,上到***人、下到风尘女子多类人群的人性价值。可以说这部作品给予看惯南京大屠杀题材影片的观众新鲜视听感受,电影用全新的形式诠释了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从事不同职业的人们,在国难当头之时所迸发出的最纯净的人性之美。
一、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独特艺术魅力
(一)荡气回肠的浴血牺牲
影片给予观众的巨大震撼就是一支本来可以顺利出城的中国***队,为了去保护女学生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浴血奋战,甚至几乎全部牺牲,最后只剩下了李教官与遍体鳞伤的士兵王蒲生,本来李教官能够悄悄逃离,但是他并没有离开,而是选择了坚守阵地,最终将女学生从日***侵略者兽行中救下,而自己也在这场战争中失去了生命。
张艺谋着重塑造出一群为了国家甘于舍弃生命、英勇奋战的***人形象,而这些形象毫无疑问是伟大的,在这些充满暴行的侵略者面前,这些***人的牺牲精神让人钦佩与震撼。他们甘愿放弃自己的生命而与日***奋勇拼搏,只为了去保护女学生,这让我们看到中国***人骨子里的英勇气概:为了去炸掉日***坦克,十几名***人不惜用身体做盾牌阻挡,最终牺牲了年轻的生命;为了从日***残忍蹂躏中救出女学生,李教官挺身而出。这些***人单纯、勇敢、忠贞,用生命捍卫了中国***队的尊严,让看过电影的观众感动、感叹。
(二)身份转变后的人性升华
电影中的约翰并不是真的神职人员,在教堂中只是为了去挣神父的安葬费。在知道教堂并没有钱后,他断然拒绝了陈乔治的请求,并且在教堂中不断翻找值钱的东西。当玉墨等人来到教堂之后,他浪荡不堪地用污秽的语言与她们调情。当日***来到教堂的时候,他只是胆小地躲进了衣柜中,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最开始,约翰只不过是一个为了一己私欲而生存的小混混。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贪婪虚伪的人,在听到女学生呼救之时,他的良知告诉自己不能这样袖手旁观,因此迅速穿上了神父的袍子,手举着红十字旗帜,高声呐喊“住手!这里是神圣的地方”的时候,他曾经封闭黑暗的内心开始变化,人性的光辉开始散发出来。假如说这一次的挺身而出是出于一种良心的觉醒,那么在与玉墨谈话之后决定留在教堂中是约翰真正实现了身份的转变。之后,在去寻找豆蔻与香兰的路途中,约翰碰到了美国同伴,同伴说服他赶紧逃生,但是约翰在内心挣扎一番之后毅然放弃了逃生的机会,而是选择留下来去帮助学生与们,这时候约翰完成了人性的救赎与身份转变过程。从一个曾经只知道捞钱的骗子,到后来人道主义英雄形象。
要说到电影中实现身份转变与人性升华,我们就不得不提起以玉墨为代表的群体。在我们的印象中,从古至今都是被人看不起的特殊群体,她们的生命让旁人会觉得十分廉价,在多数的电影与文学作品中也得到了否定性评价。《金陵十三钗》中,这些风尘女子刚出场给予观众一种轻浮猖狂的印象,她们谈吐露骨、行为放荡不羁、衣冠不整,在教堂中喝酒、抽烟,与外国人调情,似乎国家遭受的危难与她们无关。这样嚣张跋扈、浪荡不羁的群体,一定会与本质纯朴的女学生产生巨大的矛盾冲突,但是在国难当头、亲人朋友被害的无尽痛苦面前,这些冲突早已显得过于渺小。看到曾经救过自己的女学生将要经历自己原来遭受的不幸时,这些勇敢地站了出来,在约翰过人的化妆技术下,她们装扮成了一个个清纯的女学生模样,随身带着刀子与将要来临的灾难赴约。这些秦淮尽管曾经误入风尘,但是却能够在危难之中感悟到什么才是人性的高贵与丑陋;尽管出身下贱,但是内心的良知依旧存留。刚到教堂的时候,这些女人无尽地撒泼猖狂,但是在紧要关头,显露出来的人性光辉完全遮盖住丑陋往事,其实她们也害怕日***,就像小蚊子在上车前大声哭喊道:“我不是女学生,我不去……”其实这些女人也想继续活在这个混乱的社会中,也正是因为这样,塑造出来的形象才更为真实。尽管身处社会底层,遭受了无尽的把玩戏弄,难以脱离从古至今背负的骂名,但是面对生死关头,却能够用纯净的心灵救赎别人。这些女人心中经历了从昏昏沉睡到唤醒良知的过程,十三钗们散发着人性光芒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但是也走向了人性的光明出口。
二、电影《金陵十三钗》的音乐韵味
(一)贯穿于电影始终的民族元素――琵琶
我们在看整部影片时候,都能听到悦耳的琵琶弹奏声,尤其是在影片最后“十三钗”在玉墨独自弹奏琵琶时演唱的江苏民间小调《秦淮景》。这首小曲是电影音乐总监根据江苏民间小调《无锡景》改编而来的。这首歌曲曾经在、歌女群体中流传很广,如今电影创作者们根据影片内容与角色设定改编成了适合《金陵十三钗》中的歌曲,并且获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将要替代女学生参加庆功会的时候,“十三钗”弹奏琵琶演唱这首小曲,契合了歌曲与秦淮女之间的微妙关系,而音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再一次出现,凸显出了电影主题,并且这首小调也代表了秦淮女的身份认同。秦淮女对《秦淮景》的演唱,能够完美契合故事情节,体现出文化内涵中的归属感,然而这时候出现的歌曲并不单单具有身份认同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借助歌曲来对秦淮女们悲惨命运的展现与感叹。歌曲的出现,让我们看到秦淮女人生的悲壮,古人云“商女不知亡国恨”,但是在此时我们必须对这些女人感知国恨并勇于奋战的行为肃然起敬。这时候电影中响起的琵琶旋律是符合人物与情境的,假如换做是交响乐,尽管也能够对电影画面作为补充,但是对于凸显主题的作用却是不够的,也难以有效衬托出情境效果。有些人觉得这些秦淮女行为虽然果敢,但是并不能改变她们的形象,然而笔者想说,在歌曲旋律出现的时候,所有观众都为之震撼与感动,透过跳跃的音符,我们看到了“十三钗”对日***坚决斗争的勇气与信念,而这些信念是借助乐曲与她们看似娇柔实则坚毅的身姿表现出来的。所以,在电影中安排推动故事情节、衬托人物形象的音乐是十分重要的,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升华主题。
(二)中西方音乐元素的搭配使用
这部电影的音乐配乐,为观众们奉上了一场视听盛宴。在中西方音乐交叉展现过程中,不断推进了故事情节发展,用电影配乐自身具有的细腻张力来塑造出经典人物形象,能够烘托展现剧中人物心灵深处人性的真、善、美,并在旋律中得到升华。《金陵十三钗》的中西元素配乐能够被称为中西方音乐元素融合运用的典范。
《金陵十三钗》在开头部分就使用了多种音乐元素的重叠使用,首先听到的音乐就是由英国蒙特威尔第合唱团演唱的格里高利圣咏,之后出现了中国弦乐器二胡的独奏背景音乐,这时候还出现了电影配乐主要乐器琵琶的声音。温婉悲凉的旋律似乎诉说着自己所看到的残酷景象,人性怎能被摧残到一文不值。尤其是在李教官牺牲、豆蔻、香兰被害场景中,出现的只是优美的歌声,映衬着角色去世的悲壮。电影中几次出现了中国弦乐器二胡与西洋乐器小提琴音乐旋律不间断的交叉演奏,对应的故事情节是秦淮女玉墨哭着对神父约翰诉说着自己的不幸遭遇;中西方合唱团一起演唱的歌曲出现在电影1小时23分左右,这时候对应的情节是豆蔻想为王蒲生演奏琵琶,当与香兰回到翠禧楼寻找琵琶琴弦的时候被日本兵发现并追杀,并且被他们致死,与此同时,中西合唱团的和声出现,丑陋的日***暴行与天籁般的合唱声音相比,能够更为突出日本士兵的残暴行为;而最能够体现出中西方音乐元素精髓的片段是在故事最后,神父约翰开车去救教堂女学生时候,响起了前文所说的曲子《秦淮景》,并且配合女子评弹民歌合唱团齐唱、二胡独奏、蒙特威尔第合唱团咏唱格里高利圣咏、171中学金帆合唱团、女高音咏唱,在最后运用大小提琴来结束,在这段高潮迭起的音乐旋律中,将电影气氛烘托到巅峰,尽管电影随之结束,仍能够让观众沉浸在电影情节之中。可以说音乐在电影中所扮演的角色比任何一个角色都要重要,它不会直接为我们展现出战争的残酷悲惨,却能够让观众们为其动容,这些电影中死去的魂魄在音乐旋律中得到了人性的升华――仇恨战争的音乐,是只属于那些英灵的。
三、结 语
《金陵十三钗》让我们看到南京大屠杀这场悲惨事件中的残酷血腥,并在这种残酷中看到渗透的人性美丽。电影中没有阶级、没有***治、没有任何长官的命令,展现出来更多的是人性原本的纯净。所有角色都是普通人,甚至是“下等人”,但是每个人心中都孕育着人性的光芒,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被唤醒并迸发出来。我们透过张艺谋所展现的这部作品的画面、音乐魅力,能够看到这些银幕上的人物在生死抉择中人性的升华,尽管会污秽地死去,但是在我们心中却永远纯净地活着。
[参考文献]
[1] 陈国华.张艺谋电影的美学内蕴探析[J].电影文学,2008(19).
[2] 张勇.文学呈现与电影表达的地域差异――以小说《妻妾成群》与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05).
[3] 张斌.社会性别视阈下陈其钢的两部管弦乐作品《五行》《蝶恋花》的比较分析[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2.
[4] 朱依依.笑在灯火阑珊处――漫议陈其钢《三笑》[J].艺海,2009(07).
[5] 乌黎.论《金陵十三钗》的电影音乐[J].电影文学,2013(01).
[6] 张宁.配乐在影片中的“题眼”作用――以《金陵十三钗》中的《秦淮景》为例[J].视听界,2012(03).
[作者简介] 冯晔(1980― ),女,河南洛阳人,硕士,洛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钢琴艺术研究。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解读《金陵十三钗》的艺术魅力及音乐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