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园区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经历了躁动期――狂热期――冷静期。从最初对文化产业、文化产业园区的概念讨论与纷争,到各地兴起园区热,再到目前的反思冷静期,勾勒出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轨迹。近期,文化部对部级文化产业园区进行了一些梳理,这些数字大体勾勒出了中国部级园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态势。
一、中国文化产业园区(部级)行业分布情况
从行业分布来看,137家部级园区中,演艺业、艺术品和工艺美术业、文化旅游业占据三甲,其比例分别为25%、25%和21%。这三类示范基地的数量,占示范基地总数的71%。
***表说明:“其他”包括文化产业投资、文化产业群等不能明确划分行业的示范基地,及几家乐器生产企业。对于混业经营的示范基地,由于没有详尽的收入明细,对其所涉及的主要行业各分配0.5个名额。
(一)国内分布情况
1.按省级行***区分布情况
广东(13家)、北京(11家)、四川(11家)、上海(9家)、辽宁(8家)的示范基地数量居全国前5位。另外江苏和浙江分别有7家示范基地。除四川外,其他6省均属于东部地区。而海南、、***、宁夏四省区,都只有1个示范基地。(详见表1-2)
(二)按照行业收入(2008年)
2008年,由于地震灾害、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西部地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甘肃、青海等省市的示范基地发展受到的了明显的影响。游客人数下降对示范基地的经济收入有直接的影响,部分投资项目也面临投资不能到位的情况。也有个别示范基地体现了文化产业的“口红效应”,逆市增长。
1.收入总额。按照各示范基地自检报告的不完全统计,2008年各示范基地收入总额为282.1932亿元(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华侨城集团虽然2008年收入达到207亿元人民币,由于不能明确区分其房地产收入和文化产业收入,没有将该企业收入计入收入总额)。
2.示范基地单体收入及所属行业分析(由于部分示范基地没有汇报其收入情况,本文中对于收入的统计均为不完全统计)。在提供了收入数据的94家示范园区中,收入额超过100亿元的有1家,收入额在1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的7家,收入额在5亿元到10亿元之间的有4家。(详见表1-3)
二、中国园区前进道路上遇到的问题
尽管在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特别是部级园区的建设上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前进路上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金扶持不足,需要向市场上寻求投融资机会
文化产业园区在中国的发展如火如荼,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目前,文化产业园区特别是中小园区面临的重要问题就是缺乏资金。尽管国家设立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扶持资金,但是由于产业发展的迅速和园区数量的庞大,因此出现了“粥少僧多”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动漫”“新媒体”这种高投入的新兴文化产业业态,如何拓展投资渠道成为园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同时,如何有效地预防风险争取更多的风险投资也是目前相关产业园区及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目前,国家也在积极的出台***策,鼓励民间资本、外国资本进入市场进入园区建设中。
2.资源分散,难以形成规模经济
目前,由于***策性鼓励和市场对文化产业利润的追求,文化产业园区数量过多,从而导致资源分散严重,无法形成规模经济。由于不同的产业园区有不同的建设主体,有的是***府,有的是企业风险投资,有的则因老厂、旧城改造而成,总之,涉及复杂的利益主体,所以,大多园区之间是分离而自成体系的,既缺乏科学的布局,相互之间也难以建立必要的分工与合作,都没有较为清晰的产业上下游关联性。
同时,园区内企业设计的门类广泛,难以产生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园区的集聚效应并不明显。文化产业很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产业之间关联形态密切并且多样化,不同的产业形态之间的相互耦合将有效的整合资源,园区的本质之一恰恰是提供一个物理整合空间,进而再通过产业形态之间的要素整合,达到统一,就能够使文化产业园区散发出巨大的集群活力。
目前,文化部已经开始着手在部级园区中进行整合。
3.急需高端创意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是“头脑产业”,原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没有创意人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也就将成为无源之水。在美国、英国及日本等文化创意产业发达的国家,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例都超过12个百分点。对比来看,中国文化产业在人才结构不合理,每年有大量的文化产业相关学科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但是市场上依然存在人才荒的现象,重要原因就在于具备“A+B+C”(A=Art,代表艺术;B=Business,代表商业;C=Computer,代表计算机技术)能力特质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尤其缺乏。
4. 软环境建设尚需加强
在中国,文化产业园区大多由***府主导或者经***府批准后由企业运营,大多数园区尚带有半***的色彩。因此,其管委会不可避免地带有行***管理的色彩,而不是一个纯粹的为文化产业企业和人才服务的组织。
因此,在文化产业软环境建设中,园区应该致力于提供专业化和多元化的服务――给创业企业提供研发、生产、经营的场地,办公、通讯与网络等共享设施,系统的培训和咨询服务,提供***策、融资、法律和企业管理等中介服务;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帮助创业者把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提供综合服务;为社会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等等,而不是单纯地出租场地聚合企业这么简单。
三、文化产业园区发展升级的思考
在创新才能发展的当下,园区形态融汇了更多的信息与资源,将成为新商业思路及商业文化的集散地,加之积极融汇促进园区的文化氛围,这一聚集形态将成为一个通过智慧聚集、文化碰撞而形成的多元企业文化融合的新型经济文化区。
1.关联视角是起点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有赖于创意企业间协作,***府***策与企业资本之间的协调,管委会与入园个体之间的协调,因此,要构建和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就必须从产业关联性的角度去考虑,发挥产业集聚和规模效应,形成以拳头产品生产为基础,创意产业为核心,互动经济为内容的园区式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文化产业链条为纽带,融合并提升二、三产业的附加值,用园区模式打造文化集散地,促进区域经济升级。
2.创意环境是关键
集群的生命力就是持续创新。之所以产生聚集效应,除了能够使不同的创意群体更好地营造创新环境,培植创意氛围外,更重要的是鼓励创新。在后白炽阶段的文化产业园区中,地理空间已经退居次要位置,而创新平台的培育和创新成果的孵化则成为了关键,如果在创意企业集群内出现创新停滞或者观念滞后,企业集群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衰亡。而创新平台的关键又在于创新动态的可持续性。因此,为文化产业园区不断地注入创新理念,即依托于内在人才的互动和思想碰撞所产生的创新火花,鼓励文化产业园区内不同人才的流动,促使园区内生产要素的超流动机制的形成;又依托于引进人才,通过园区所提供的行业内部和不同行业之间整合的温床,保持创新的温度。
3.对接消费市场是命脉
风险投资纷纷介入园区模式,在全球经济变革的推土机中,由于技术创新的深入,世界逐渐被推平,在数字化语境中,文化产业所涵盖的不同行业的产业链重新分割的浪潮中,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必然。产业链的不断细分,拆解、重构、融合,甚至与其他行业交织、渗透对原有商业模式提出了创新的要求。因此主动调整和设计全新商业模式的企业,才可能在新经济条件下成功。
然而更重要的是对接消费市场,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创意的生产。这时,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和风险投资机制也成为大多数企业面临市场的时候开始面对选择,加上近年来国家大力扶持中小创意企业的多元资金介入方式,提供无形贷款抵押机制等扶持办法,因此建立相应的风险投资管理公司和担保公司、科技银行等机构,对园区走向市场,接受市场的选择是十分有益的。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现状及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