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霍姆林斯基说:“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是学校的立校之本、创新之源。我校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在校园文化的规划中瞄准了国学中“诗礼文化”这个点。学校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阶段评估、渐次深入的思路,充分发动师生共同参与,充分挖掘当地人文资源,立足本校实际,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一、以“诗礼文化”定位学校发展
根据我校发展的优势及不足,将学校发展定位为“诗书熏陶,礼乐育人”,简称“诗礼文化”,其核心是诗书礼乐。明确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后,我们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力现状出发,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设定了实施规划。
1. 确立“诗礼文化”研究的总体目标。
通过读诗、知书、习礼、学乐、练武(舞),陶冶学生的性情,提升文化底蕴,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会待人处世的基本礼仪,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养成知书识礼、厚德博学的君子风范。
学校办学理念:诗书熏陶,礼乐育人。
学校发展目标:文化厚重、人才辈出、质量优异、特色鲜明。
教师发展目标:师德高尚、观念先进、教艺精湛、气质高雅。
学生发展目标: 诗、 书、 礼、 乐。
2. 制定“诗礼文化”研究的具体目标。
我们以师生共同发展为本,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使每一个学生能够全面并具有个性地发展,确定“规范+特色”的管理方式和“全面+精英”的培养模式,具体如下:让每一个学生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在小学六年内能达到:(1)读诗――背诵诗歌100-300首,阅读经典美文100本,背诵对联50副、民间语言100条;(2)知书――阅读《尚书》或其他中华历史书;(3)习礼――学习《周礼》中的道德标准和礼节;(4)学乐――学会一种民族乐器;(5)练武(舞)――男孩子要学会长拳和太极,女孩子学会一种民族舞蹈。通过对“诗、书、礼、乐、武(舞)”的学习,使学生一生受到中国传统古典文化的熏陶,陶冶情操,修正思想,丰富底蕴,提升智慧,健全人格。
二、以环境润养师生气质
校园环境美的意义不只是停留在学校成员从环境这面“镜子”中,直观到了自己的“本质力量”,还在于其强大的美的熏陶和同化力。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风化雨,它潜移默化着人们的心灵,丰富着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丰富。
因此,我校除了使校园环境建设做到绿化、净化、美化以外,为了配合“诗礼文化”这一主题,在文化氛围的布置上力求给学生更多、更厚、更重的与“诗礼文化”接触的空间,我们作了规划,按部就班地整改,使校园文化从平面向立体向景观发展。如今,呈现眼前的诗礼文化的氛围是大气的、厚重的。学生一进校园就仿佛置身于诗词的海洋、诗人的世界。抬头就能与诗人面对面交流,低头则可跟诗词进行心灵交汇,侧耳可听朗朗的诵诗声。学生每时每刻都在浓浓的诗礼文化的氛围中感受美文、品味经典、书画心志。
三、以“课题研究”深化“诗礼文化”
1. 工作“课题化”。
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到底起多大作用?长期的实践得出这样的结论:教育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科学的引领和支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需要大力推进教育科研发展与创新。科研引领新课改是我校全面推进教育改革的一个富有科学性、创造性的独特工作策略,在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中日益发挥出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把校园文化建设提到科研高度,使两者紧密结合、相得益彰。近年来,我们推出的关于诗礼文化的几项课题获得了不同层次的立项。2007年“走进民间语言”课题获得国家十一五规划广东省立项,2009年“‘主题化’古诗词教学的研究”获部级立项,2011年“诗书熏陶 礼乐育人”获省立项,德育课题“熟习诗礼文化提升文明素养”获广州市十二五规划立项。几项课题的推出推动了我校诗礼文化建设各项计划的落实,培育学生人格与智慧的效果日益彰显。
2. 实施“活动化”。
(1)开展“每周一诗一联一弟子规”活动。每人手一份整学期要背的材料,每周电子屏中展示。每个班在每节课的预备铃响后诵读,由值日行***进行抽查、监督、反馈,每下一周升旗仪式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抽查检测。
(2)体育大课间练武术。2007年开始,我校就开始利用体育课及大课间教学生打长拳。时至今日,我校的所有学生都能把这套长拳打得虎虎生威。
(3)“快乐时光”里学习葫芦丝。我们与增城市新塘实验小学手拉手进行葫芦丝的培训,共有四百多学生参加,每学期举行一次汇报表演。
(4)每学期举行一次经典诵读抽测汇报会。抽查背诵10首古诗;每年12月份组织一次“诵读经典”汇报会。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以“诗礼文化”滋养学生的人格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