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念奴娇.赤壁怀古》为我国千古传诵的名篇,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词人从历史到现实,借咏古以抒怀,既透露出作者的无限不得志,表现出不甘于"早生华发"的激愤之情,又透露出欣慕古人,渴望做一番事业的豪迈奋进思想。本文拟从词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词体结构以及词的表现手法诸方面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赏析 怀古 宋词 苏轼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怀古之作。写于神宗元丰五年(1082),那时作者已四十七岁,因反对新法被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县内)已经两年多了。
纵观 咏史、怀古一类的作品,其实大都是作者借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论和对古迹的观赏,来抒发自己的胸襟、情感、抱负。这首词也不例外,亦为作者对古代“风流人物”的功业无限向往,从而勾起了自己年过半百,“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的无限感慨而作。
词的上片,写的是古战场的景色。
开头一句,是词人登高眺远,面对长江的感受。江水浩渺,日月奔流,逝者如斯,古往今来的英雄豪杰们也已经为东流江水带走,随浪涛之东流而“尽”了。可是,他们所创建的丰功伟绩,所留下的历史遗产是不是也被“淘尽”了呢?那可不是的,英雄豪杰们的肉体虽已属于过去,但他们的事功却是不会磨灭的,他属于现在,也属于将来。这两句,江山人物合写,以咏叹式的句法写景又写情,境界阔大,气度豪迈,风格熊浑,江山、历史、人物逐一奔如眼底心头,引起“怀古”的思绪。
继而“故垒西北”一句写西边旧时的营垒。传说这里是三国时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的古战场。直点“赤壁”,又点人物和时代,写得概括而有气势,词人明知眼前赤壁并非“赤壁之战”故址,却又在词中写道:“三国周郎赤壁”,这是因为词人意在怀古抒情,并非为考证。为了避免混淆真假,故又用“人道是”这种疑似之词,表明是“人闻亦闻”而已,同时又借这种虚拟之言,把江边故垒和周郎赤壁联在一起。“故垒”照应上文“千古”,将读者带入历史兴废的怀古意境之中。在赤壁之前冠以“三国”,点明怀古的特定时代。“周郎”又冠于赤壁之前,是暗赞周瑜英名与千古赤壁共存,为下面专咏周瑜埋下伏笔。此处呼为“周郎”,是沿用吴中对周瑜的敬爱之称。人物尚未出场,就这样深致赞美,这也是先声夺人。这两句与起首一句在句式韵陆律上皆相同,但起句为抒情,抒情中夹叙述,这两句是叙事,叙事中夹抒情,写来又各自不同。
接着“乱石穿空”一句,按下周郎不表,先描绘赤壁景色。岩石壁立,怒涛汹涌,浪花千迭,这就是当年龙争虎斗的古战场,是周郎活动的典型环境,是他的用武之地,所以词人大笔浓抹,从江山两个方面,渲染古战场自然景色的雄奇,创造出一个雄奇险峻、惊心动魄的境界。“乱”与“穿”,写出了峭壁千仞,悬崖万丈的险要形势;“惊”与“拍”,写出了江水汹涌澎湃的巨大威力。词人以如椽大笔勾勒出了一幅雄伟壮丽、形势险要的长江天堑***,显示赤壁确是兵家必争之地,为“风流人物”的出场造成浓厚的坏境气氛。其实,词人正是以这些景物的雄奇来衬托历史上风流人物的业绩,以水石相博所卷起的浪花来衬托英雄人物在斗争中所激发的雄姿的,而在这些静物描写中有渗透着词人豪迈的感情,因而更加深了作品的感染力,这种以饱满的感情,准确的语言,抓住景物的特征以概括景物的全貌而寓意深刻的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赤壁的景色如此壮丽,如此奇险,然而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曾在这里大显身手的“风流人物”已与时俱逝,这就使词人不能发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的感慨了。上句承上,总括赤壁景物描写。“如画” ,是极言景物之美,上面描绘到的或没有描绘的,都包括在内,因此他能给人以驰骋想象的余地。下局启下,慨叹当年赤壁之战的豪杰,这豪杰既包括孙权、曹操、刘备,当然更包括少年英俊的周瑜。上片总结与开头两句一样,将江山人物合写,不过吧“千古”缩小到“一时”罢了。上片由地及人,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为下片歌咏周瑜作了极好的铺垫。
词的下片写周瑜所建立的功业及词人的感慨。
过片用“遥想” 二字承上启下,紧承上片“豪杰”以开启下片之“公瑾”。 “豪杰”是泛指,“公瑾”是其中出类拔萃的一个,是“赤壁怀古”必然要“怀”的主要人物。所以接下四句,词人以特写的笔法,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刻画周瑜。
“小乔”一句写其婚姻。周瑜婚姻如意,年少风流,英姿俊美,奋发有为。有美人作衬,显得英雄格外出色。“小乔初嫁了”一句。据《三国志周瑜传》载:汉献帝建安三年,周瑜二十四岁。建安五年孙策死。而在一二年内,孙策得乔玄女――大乔和小乔,策自纳大乔,把小乔嫁给周瑜。这样看来,小乔嫁给周瑜快十年了,为什么词人说是“初嫁”呢?詹安泰先生说:作者在这里用“初嫁了”,显然要增强这位“有资貌”又善“顾曲”的风流儒将的“雄姿英发”的气氛的,英雄美人,相得益彰,这样结合周瑜生平的个性来写,这个英气勃勃的少年英雄便跃然纸上了。
“羽扇”一句写其服饰与风度。虽然当大敌,仍从容不迫,风度闲雅,不着戎装,这里又从服饰的描写上突出周瑜的潇洒风度。正因为如此,所以在“谈笑间”,一把火把曹操的“舳舻干里,旌旗蔽空”的强大舰队,烧得“灰飞烟灭”。这二句不仅写出了他的辉煌战功,而且写出了他的胸有成竹,指挥若定,稳超胜坏墓人韬略。
有人认为“羽扇”一句是写诸葛亮,因为“羽扇纶巾”是诸葛亮生平最惯常的装束,而“谈笑”破敌,又是诸葛亮生平最惊人的事迹的表现,它已经成为诸葛亮形象不可分割的部分。因此不少人认定此句是写诸葛亮而不是写周瑜。其实,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因为自魏晋以来,以风流潇洒、举止雍容为美者不乏其人。在本词中,作者根据当时的风气,不论周瑜是否曾经作此装束,也不妨写他手持羽扇,头载纶巾,以形容其作为***中主帅亲临前线的从容镇定,风流儒雅。因此,词从“遥想”以下,直到“烟灭”,乃是一幅完整的画面,其心中形象就是“当年”的公瑾,不容横生枝节,又叉出一个诸葛亮来,何况这几句还与上片的“周郎赤壁”衔接。可见以上词句是从多方面刻画周瑜,写他少年得志,婚姻如意,写他雄姿英发,才智出众;写他指挥若定,风度潇洒。他统帅精兵三万一,一举击败老谋深算、转战中原向无敌手的号称率八十万众的曹操,使“周郎”少年英名与赤壁千古共存,寄寓了词人无限欣慕之情,向往之意。作者写战争一点不渲染金戈铁马的战争气氛,只着笔于统帅的从容潇洒,指挥若定,这写法更能突出他的风采和才能。何况这种激战场面,是从“遥想”中写出的,越想得热烈,越衬出羡慕之殷切,越反衬出自身之不得意。
“故国”一句,承上启下,前边讲的是别人的事,后边要讲自己的事了。从历史到现实,借咏古以抒怀。“故国神游”是“神游故国”的倒装。词人临“故国”,思“豪杰”,精神进入了想象中的境界,同时也自然地引起联想:周瑜年纪轻轻便建立了惊天动地的事业,而自己呢?年近半百,贬居边地,无所建树。“多情应笑我”是“应笑我多情”的倒文。神游于旧地的战场,古代英雄们应会讥笑我多情善感,以至头发花白。感叹白发早生,正与羡慕古人相对照,并表现出自身热爱生活,执着生命的心情。凭吊事迹,怀想英雄,两两映衬,古人当“笑”我,我自己也当“笑”我。“笑”我之一事 无成,“笑”我之空负怀抱。这“笑”实为悲慨之“”笑,愤怒之“笑”,也是嘲笑的“笑”。从中正揭示了词人无限不得志的心情;从中也正透露出欣慕古人,渴望做一番事业的心情;表现出不甘于“早生华发”的激愤之情。
江山依旧,人事沧桑,沦落无聊,徒伤老大,于是引起“人生如梦”的感慨。词人认为既然已经如此,那也无可奈何,只好邀请江边明月,以酒消愁了。“O”本是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的意思,这里指对月敬酒。借酒浇愁,反映了词人世界观的矛盾,也就是正视现实的“入世”思想和逃避现实的“出世”思想的矛盾。前面的壮丽江山,英雄业绩,激起他豪迈奋进的感情,同时也加深了他的这种矛盾。因此这首怀古词兼有感奋和感伤两种色彩,但篇末的消极情绪掩盖不了全词的豪迈气概。
纵观全词,一气呵成,脍炙人口,为我国千古传诵的名篇,被看作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在艺术风格上,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雄建之笔法,将写景、怀古、抒怀熔于一炉,不但词的气象境界凌厉无前,而且大声UU,需要铜琵琶,铁绰板来伴奏,对于原来只宜于红牙拍板、女儿歌唱的传统词坛来说,的确是重大的突破。在艺术结构上,全词以“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感叹直贯全篇,并与“人间如梦”、“ 一尊还O江月”相呼应,首尾盘旋,而中间夹以“江山如画”“遥想公瑾”、“故国神游”的描述,虚实互用,几经转折,一转一深,构成起落翻腾,跌宕变化的艺术结构。在艺术手法上,词人善于运用衬托:写景,用“大江”是泛写,以“赤壁”细写,把“赤壁”放在广阔的自然背景之下,更显出“赤壁”的雄奇险峻;写人物,“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是泛写,“周郎”是细写,以众多的英雄人物衬托着周郎这个少年英雄;同时,词中的景物又是人物的衬托,以雄奇之景,衬托非凡之人,足以见出作者独具的匠心。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