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唱法是没有界限的,作品的风格决定你所需要的演唱方法,无论用什么唱法它都是为歌曲内容情感服务的,没有技术的演唱是苍白的没有表现力的,但是没有情感的歌唱是空洞的没有灵魂的。灵活地运用合适的唱法,使之融入到情感和内容中去以达到吸引人感动人的目的,是歌唱中重要的环节。歌唱者应该先把科学的发声方法掌握好,掌握了共性再去寻找适合自己的个性。我们应该本着歌曲的内容风格,怎么样演唱最能够表现作品,我们就怎么样去运用唱法,而不是刻板地拘泥于一种唱法,走进“千人一腔”的死胡同。艺术需要包容,更需要多元化的吸收和借鉴。只有在不断演变不断拓展的过程中,艺术之树才会长青,才会永恒,才能走向世界。
【关键词】美声唱法;通俗唱法;联系
一、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起源
(一)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乐出版社.1984)认为:美声唱法起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意大利文中称美声唱法为Bel canto。以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为其特点。这种演唱风格对全世界有很大影响。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二)张蕾《歌唱的钥匙》(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认为:通俗唱法,又称流行唱法。流行演唱发展至今,虽然早已烙上了都市化的印记,但是它的源头却来自一种极为原始的黑人民间演唱形式――布鲁斯(Blues),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布鲁斯那粗声粗气的演唱为流行演唱提供了样板之后,以后的一百多年中,流行演唱好似音乐的旷野中一匹脱缰的野马,四处狂奔,所到之处无不留下它的痕迹。通俗唱法的特点是声音自然,近似说话,中声区使用真声,高声区一般使用假声。很少使用共鸣,故音量较小。演唱时必须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
二、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特点和演唱风格
(一)王如湘《跟我学唱歌――美声唱法卷》(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书中认为:美声唱法坚持声部分类、声区统一、声音连贯、母音统一、吐字清晰,以及良好的呼吸支持、充分打开的喉咙、面罩共鸣等原则。
(二)徐竞存《跟我学唱歌――通俗唱法卷》(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书中认为:通俗唱法起源于美国黑人的蓝调音乐,形成于电声化高度发展的时代,有着自己的审美标准。演唱要求质朴动人,以“歌为心声”,具有天然去雕饰的本色。唱法上力求有意识地把下意识的东西找到,保持一种最放松、最自然的状态和人的最本质的东西,摆脱歌唱以外的一切束缚。
(三)张重辉《声乐基础通用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书中认为:美声唱法应该为平易朴素的演唱风格。
(四)潘乃宪《圆你歌星梦――现代通俗歌曲唱法探秘》(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书中认为:通俗唱法的演唱风格为说唱风格、音乐剧风格、民谣风格、中国民族流行风格、爵士风格、乡村风格等等。
三、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个性与共性
(一)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77)认为: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主要区别在于情感表现方式的不同,形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有水土的原因,有语言的原因,也有民族历史的原因。
(二)尤静波 《流行歌手成功指南》(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认为:流行歌曲声音进行的线路不管是中音区、低音区或是高音区,唱出的歌声要保持相对的统一。
(三)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认为:美声唱法强调共鸣与音质,演唱偏于唱“声”,注重发声的科学性。通俗唱法住重直与平,发声自然,崇尚口语化,对声音考究偏于“情”。这两种唱法的相似之处在于要求歌者有良好的乐感和表达能力。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人们对精神文明的追求日益增加,观众审美需求多元化,对声乐艺术也更加挑剔。由于人们的审美情趣不尽相同,有人喜欢美声,有人喜欢民族,还有很多人喜欢通俗,然而艺术的生命力在于能够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和传扬,在“***思想”的呼声中,人们的思维不再是单一的模式,对音乐艺术的追求也更加广泛了,单一的唱法使人疲倦,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很难迎合时代的步伐,那么就需要创新了。在这种背景下,唱法跨界现象应运而生。歌唱家马子岳说:“现在不是有种提法,叫通俗歌曲艺术化,美声唱法通俗化,民通唱法的出现就是这种提法的一个实现,或许观众接受起来更容易,我觉得这是好事。”由此看来,唱法跨界的流行已经悄悄兴起,而且正以蓬勃的姿态发展着。“美声唱法”在以后传入我国,近百年来,“美声唱法”直接导致了我国现代声乐艺术体系的形成。“美声唱法”的歌唱技巧及其发声方法的科学性受到了现代社会的广泛认同。而“通俗唱法”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长久地受到冷落,乃至于一度被禁锢,但是其发展之快另人咋舌,短短几十年便与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形成了中国声乐“三足鼎立”之势。类比之下,通俗音乐在我国的传播时间相对较晚,而且至今为止它没有自己完善的理论体系作为支撑,同时从事通俗音乐教学的专业老师少之又少,但这些瓶颈并没有阻挡住通俗音乐的星火燎原之势。青少年对通俗音乐的痴迷,对通俗歌星的追捧何止“痴狂”二字能够承载?据此,笔者尝试通过研究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融合,看能否通过它们之间的融合,通过这一委婉的方式促使“美声唱法”能在我国被更多人所接受,所学习,所喜欢;而使“通俗唱法”在被我国这么多人喜爱的同时,变的更加的规范和科学。这将有利于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华乐出版社.1984.
[2]张蕾《歌唱的钥匙》M.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3]王如湘《跟我学唱歌――美声唱法卷》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
[4]徐竞存《跟我学唱歌――通俗唱法卷》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5]张重辉《声乐基础通用教程》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6]潘乃宪《圆你歌星梦――现代通俗歌曲唱法探秘》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7]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77.
[8]尤静波《流行歌手成功指南》M.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9]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浅谈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