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1.作者情况
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汉族,当代著名作家。路遥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幼时生活贫苦。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1975―1985年巨大社会变革时期中国城乡各个阶层人们生活状况和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作品完成后不久,路遥因肝病早逝,年仅43岁。
2.成书过程
《平凡的世界》是作者路遥的呕心之作,从1982年开始构思,到1988年完稿,这部书一共花费了他六年时间。六年间路遥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成书后不久,路遥即因积劳成疾去世。正是他这种“用生命写作”的态度,使这本书成为一本思想、内容俱佳的巨著。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之后又荣获第一届国家***书奖提名奖,是这届唯一一部获此奖项的长篇小说。十几年来,该书和路遥的其他著作版本之多、销售量之大,在中国当代小说中独领。2003―2004年,在大陆7所高校“大学生信仰状况”问卷调查中,该书在“对你影响最大的书”一栏名列榜首。
3.历史背景
1975―1985年的10年间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时期:的结束、改革开放的开展、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整个中国从城市到乡村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历史巨变,也使黄土地上农民的生活状况、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所有这一切,深深激荡着路遥这位陕北黄土高原上农民的后代,促使他为这一方饱含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为这一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人们,为这一个壮丽辉煌的时代,写下这部史诗般的巨著。
4.主要内容
全书共分三部,每部各五十四章。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三家的命运为中心,以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的奋斗经历为主线,反映了从“”后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广阔的城乡社会面貌,而尤以反映乡村面貌为主。作者在近10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全方位地表现了他们的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的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第一部从1975年初孙少平在原西县高中读书开始,到1979年正月十五晚上双水村村民闹秧歌结束。写了孙少平求学期间贫困却自尊的生活,写了孙少安在家乡劳动和生活的状况,写了他们二人各自的爱情。表现了后期学生和农民带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貌。
第二部从1979年春省委书记乔伯年上任开始,到1982年秋孙少平送妹妹兰香上大学结束。写了孙少平外出闯荡的艰难拼搏及与青年田晓霞之间甜蜜的爱情;写了孙少安在家乡抓住时机,开办烧砖窑,成为农村“冒尖户”的经历。表现了改革开放之初守旧与创新两种观念在人们思想中的冲突,表现了农民渴望用勤劳和智慧改变生活的迫切愿望。
第三部从1982年秋孙少平到大牙湾煤矿参加招工开始,到1985年孙少平负伤后重回大牙湾煤矿结束。写了孙少平在大牙湾煤矿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煤矿工人的经历,写了他在恋人田晓霞为救灾牺牲后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写了孙少安在家乡建砖厂由失败到成功的经历。表现了改革开放后农村大地春潮涌动的火热局面。
5.现实意义
这本书至今仍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国当代一段重要的历史时期。该书写的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故事。作者用现实主义的笔法细致地勾勒出一幅宏大的社会画卷,全景式地表现了在特定时期各阶层人民的精神风貌,为我们了解、研究那段历史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2)书中的陕北劳动人民在一种近乎极限的生存状态下,仍以乐观的态度面对苦难,顽强拼搏,努力改变生活。这些都表现了中国劳动人民顽强坚韧、勇于拼搏的精神。
(3)该书激励人们自立、自强。书中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俩,面对困境艰苦奋斗,在困境中自强、自立、不屈不挠。通过他们,作者阐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努力生活的态度,给处在困境中的人们以激励。
(4)该书启示我们坚守善良的节操。在书中,孙家父子还有其他一些普通人面对苦难的生活,仍然保持着中国传统道德中的善良本性。他们本能地用中国传统道德中的仁和善对事待人而不自私自利。这种苦难中对善良的坚守,使这些人物身上迸发出了美好的人性光辉,也启示我们: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永葆本性中的善良。
二、拓展延伸
本书精彩语言辑录
困难打不倒的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男子汉主要应该是一种内在的品质,而不是靠“化妆”和表演就能显示的。
生活有着更广阔的意义,它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对于生活理想,应该像宗教徒对待宗教一样充满虔诚与热情。
死亡的只是躯壳,生命将涅,生生不息,并会以另一种形式永存。只要春天不死,生命就不死,就会有迎春的花朵年年岁岁开放。
把黑夜留给鬼魅吧,白天应该属于人的……
人就得闯世事,安安稳稳活一辈子,还不如痛痛快快摔打几下就死了。即使受点磨难,只要能多经一些世事,死了也不后悔。
职业的高贵与低贱,不能说明一个人生活的价值。历经千辛万苦而酿出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
三、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
1.孙少平
(1)人物简介。孙少平的一生体现了平凡人生的辉煌意义,他从一名高中毕业生成为一名煤矿工人,其间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人生历程。贯穿他思想主线的就是奋斗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无论面对何种挫折,他都能平静接受,并仍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在高中学习期间,物质上他是贫穷的,但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贫穷而自卑,相反,他把这看作自己的财富,从不鄙视自己的家庭出身。在高中毕业后他离开家乡到社会上去独自奋斗,奋斗过程中他坦然面对人生,将劳动看得高于一切。同时他又具有现代意识,时时不忘学习,能文能武,这也使他赢得了爱情。虽然他和田晓霞的爱情以悲剧结束了,但是他仍然能承受所有的一切,勇敢真诚地面对生活。
(2)性格特点。孙少平是《平凡的世界》中的主要人物,他敏感、自尊、顽强、坚韧、勇于进取、敢于追求。从他身上,读者深深体会到了在平凡的世界里一个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人生!
(3)主要事件。《平凡的世界》中与孙少平有关的故事有:艰难的求学时光。与郝红梅产生情愫。参加宣传队演出。参加集体劳动。救侯玉英。毕业。帮助郝红梅维护名声。回村教学。外出闯荡。在黄原艰难揽工。在曹书记家当小工。落户黄原阳沟。回家探亲。与田晓霞看书、交流。资助小翠回家。拒绝哥哥回乡要求。经过一系列波折当上煤矿工人。凭借劳动在工友中树立威信。与师傅王世才一家相处和谐。接到晓霞的信,对恋情产生绝望。照顾师傅的遗孀和孩子。教训安锁子。得知晓霞牺牲悲痛欲绝。当上班长。为救工友负伤毁容。婉拒金秀求爱。怀着对新生活的渴望,重回大牙湾煤矿。等等。
(4)精彩片段。
孙少安好不容易才找到揽工人住的一孔破窑洞。这些人告诉他,少平一个人住在正盖着的第二层楼房里。少安旋即返回来,对晓霞说:“他在前面的楼上住……你回去吧,实在麻烦你了!”
“我跟你一块去找他!我正想看看他住在什么地方哩!”晓霞说着便把车子推在一边,锁了起来。
少安只好和她一块到那座楼里去找少平。
从外面矗起的脚手架看,这是一座五层楼,现在正盖第四层。
少安和晓霞绊绊磕磕从一堆一摞的建筑材料中穿过,进了那座楼的门洞。
整个楼内像炸弹炸过一般零乱。到处是固定和拆卸下的木模和钢模。楼道的水泥还没有干,勉强能下脚。里面没有电灯,两个人只能借助外面投进来的模糊灯光,摸索着爬上了二楼。
二楼的楼道也和下面一样乱。所有的房间只有四堵墙的框架,没门没窗,没水没电。两个人在楼道里愣住了:这地方怎么可能住人呢?是不是那些工匠在捉弄他们?
正在纳闷之时,两个人几乎同时发现楼道尽头的一间“房子”里,似乎透出一线光亮。
他们很快摸索着走了过去。
他们来到门口,不由自主地呆住了。
孙少平正背对着他们,趴在麦秸杆上的一堆破烂被褥里,在一粒豆大的烛光下聚精会神地看书。那件肮脏的红线衣一直卷到肩头,暴露出了令人触目惊心的脊背――青紫黑淀,伤痕累累!
大概完全凭第六感觉,孙少平猛地回过头来。他在惊讶之中,下意识地两把将线衣扯下来,遮住了自己的脊背。他跳起来,喊了一声“哥”,就赶忙迎到门口。“你怎到这儿来了?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没等他哥回答,他又不自在地扭头对晓霞笑了笑,似乎为了解脱一种尴尬,说:“欢迎来寒舍作客,可惜我无法招待你。你看,连个坐的地方也没有!”
晓霞看来还没有从一种震惊中清醒。她面对此情此景,竟不知说什么是好。她原来就猜想少平的日子过得艰难,但她无法想象居然能到这样的地步!
少安的眼圈已经红了。他声音有些哽咽地说:“没想到你……”
少平看出了这两个人各自的心思。他知道,他们都在为他的处境而难过。
他自己心里也有点难过。他难过的倒不是自己的处境,而是自己的处境被这两个人看见了。他已经过惯了这种日子,觉得也没有什么;但这两个人显然为他的窘况而难过――还有什么能比得上亲近的人悲悯你而更使你自己难过呢?他只好掩饰着这种心境,说:“我都好着哩!本来下面有住处,我为了找个安静地方看书,才搬到这里来住的……咱家里没什么事吧?”他再一次问哥哥。
“没什么事……”少安说着,又向麦草中弟弟的那堆烂被褥瞥了一眼。这使他想起了歇息在破庙中的叫化子。“你住下了没?”少平问少安。
“住下了,在黄原宾馆。”
“黄原宾馆?”少平冲晓霞一笑,“我哥成了‘冒尖’户,耍上阔了!”
“走,你跟我到宾馆去,咱们好好拉拉话!”少安说。“那当然啦!”少平过去拿自己的挎包。
晓霞对这兄弟俩说:“你们把我的自行车骑上!”“那你呢?”少平问她。
“我就不回学校去。这儿离地委很近,我回家去住一晚上。”于是,少平带路,三个人一块从这个乱糟糟的楼里摸索着走出来。
三个人在柴油机厂大门口分了手。晓霞步行回了地委;少平用她的自行车带着哥哥去了北关。
到半路上的时候,少安看见一个卖吃喝的夜市,就让少平停住车。
两个人走过去,少安一下子买了八碗荞面合,兄弟俩一个四碗,不一会便吃得一干二净。店主就像遇见了梁山好汉,陪着笑脸送他们出来。
现在他们进了黄原宾馆少安包下的房间。弟兄俩都是第一次住这么高级的地方,不免又感叹地议论了一番。
两个人商量着先洗澡――晚上掏十八块房费,不洗个澡简直对不起这钱!
少安先躺进澡盆的热水里,舒服得嘴里着。少平光身子穿个裤头,为哥哥搓背。
他们一边洗澡,一边先拉谈家里和村里的各种事。主要是少平询问,少安给叙述。对于他们来说,亲爱的双水村一切都永远那么令人感兴趣,有说不完的话题。
通过少安的描述,少平才知道,在他离开的短短时间里,村子里又有了许多新变化。哥哥说到村里某个人或某件事,少平完全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他们在一片蒸气笼罩之中边说边笑,心情格外愉快。当然,他们更兴奋的是,想不到生活使他们在这样一个地方相会!
当说到他们的老祖母的时候,少安对少平叙述了刘麻子为奶奶捉“白狗精”的故事――这是母亲告诉了秀莲,秀莲又告诉了他的。弟兄俩同时为这出有趣的闹剧大笑了一番。少安从澡盆里出来后,那一盆水竟变得像墨汁一般黑,上面还漂浮着一层污垢,如同发洪水时的河柴沫子。少平拿蛇一般柔软的金属管喷头给哥哥冲洗净身子,又把盆中的黑汤换成了清水,自己随即泡了进去。就在他身子入热水的一刹那间,像被刀子捅了似的喊叫了一声。那是水刺激了他脊背上的创伤。
少安心一沉。那种愉快的情绪顿时消失了,他记起了他此次来黄原的使命――等弟弟洗完澡再说吧!
少平洗完澡后,弟兄俩像抽了筋似的,软绵绵地分别坐在了沙发上。
少安心想:现在应该谈那件事了。
他想了一下,便直截了当地说:“我这次来是寻你回家的。”
少平脸色陡然变了,惊骇地问:“是不是家里出事了?你为什么不早说呢?”
“家里确实没事。”少安说。
“那为什么你亲自跑来找我?”少平有点纳闷。“回去咱们一块办砖厂!”
噢,原来是这!
少平卷起一支烟,寻思着说:“我的户口已经迁到了黄原。再说……”
“户口好办!迁回去不就行了?”
少安说着,也卷了一支旱烟卷。
“这外面有个什么好处?受死受活,你能赚几个钱?回去咱们合伙办砖厂,用不了几年,要什么有什么!”
“钱当然很重要,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尝不为钱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觉得,人活这一辈子,还应该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对……”
“另外的什么?”
“我也一时说不清楚……”
“唉,都是因为书念得太多了!”
“也许是……”
“我不愿意看着你在外面过这种流浪汉日子……”“不知为什么,我又情愿这样……”
一阵长时间的沉默。弟兄俩鼻子口里喷云吐雾,各想各的心事;也想对方的心事。生活使他们相聚在一块,但他们又说不到一块。两个人现在挨得这么近,想法却又相距十万八千里……
“那这样说,我这趟黄原算是白跑了?”少安问。“哥,你的一片好心我全能理解哩!可是我求你,让我闯荡一段时间再……”
“那又会有什么结果?”
“说不定能找到个什么出路……”
“出路?”少安不由淡然一笑,“咱们农民的后代,出路只能在咱们的土地上。公家那碗饭咱们不好吃!”“我倒不是梦想入公家门。”
“那又是为什么?”
“唉,我还是给你说不清楚呀!”
少安长叹了一口气。
过了一会,他又问少平:“你月月给兰香寄钱吗?”“不多。一月寄十块。”
“可我给她钱,她却不要。这叫我心里难过……”“你不要难过,哥。兰香现在有我哩。咱们分了家,不要叫我嫂子不高兴……”
“兰香这么说!你也这么说!”
“你要理解我们的心情哩!”
“我……”
孙少安突然用一只手捂住两只眼睛,当着弟弟的面哭了。少平慌忙起来给他冲了一杯茶水,端到他面前,劝慰说:“哥,不要哭。男子汉,哭什么哩!咱们一家人现在不都好好的?” 少安抹去脸上的泪水,说:“可我就是难过!日子过不下去难过,日子过好了还难过!你想想,我为一家人操心了十几年,现在却把老人和你们撇在一边管不上……”“不要这样说!无论是父母,还是我和兰香,都会永远感激你的!你已经尽到了你的责任。分家前,在东拉河边,我就对你说过这些话。哥,你对我们问心无愧。真正有愧的是我们,现在应该是我们为你着想的时候了。爸爸姐姐也是这个意思。我们都希望你能过几天畅快日子!”
“至于我和兰香,我们都大了,不应该再连累你。我们怎能常让哥哥关照呢?哥,你更不要担心我!咱们是一根蔓上的瓜,尽管各走各的路,但心是连在一起的。不过,还是我过去的想法,咱们为什么一定要一辈子在一个锅里搅稠稀呢?”
“那说来说去,你是不准备回去了?”
“我真的不想回去。我不想就此罢休……”
“唉……”
孙少安看来很难再说服孙少平了。
兄弟俩于是又沉默起来。
后来,他们只好转了话题,开始讨论了许多家庭实际问题。
(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四十五章)
【点拨】以上文字讲述了孙少平在外出闯荡期间艰辛的生活。表现了恶劣的居住环境以及高强度的劳动对他肉体上的折磨。这些都是通过田晓霞和哥哥孙少安的观察侧面表现的。但是在这种近乎严酷的环境中,孙少平仍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求,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他没有答应哥哥要他回乡的要求(回乡后无疑要比在外闯荡安逸得多)。他要留下来追求自己的理想,尽管这理想朦胧而不确切。这段故事,突出表现了孙少平吃苦耐劳、爱学习、为理想执著追求的性格特征。
2.孙少安
(1)人物简介。小说里孙少平的哥哥。本书中,孙少安是背负最沉重包袱的人,6岁开始干农活,13岁辍学帮助父亲支撑起风雨飘摇的家,18岁凭借着“精明强悍和可怕的吃苦精神”被推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庇护下,弟弟和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姐姐一家才能够勉强度日。而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放心到外面“闯世事”,前提也是有哥哥在,他的“后方”就平安无事。
孙少安不仅要同与生俱来的贫苦搏斗,还要处处提防来自村书记田福堂的算计。他就是在这样来自家庭和***治的“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另外,孙少安品行中的“仁”“恕”也是书中表现的重点。无论家庭多么“烂包”,他从未显露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嫌弃,他对全家老少所表现出来的责任感令人起敬,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将对家庭之爱扩展到对全村村民的爱。孙少安是作者极力塑造的“仁者”典型。
(2)性格特点。孙少安是本书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他具有精明、强悍、能吃苦、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宽容、博爱、目光远大、顽强拼博等个性特点。
(3)主要事件。《平凡的世界》中与孙少安有关的故事有:与润叶交往。因扩大自留地受批判。到山西相亲。结婚。搞联产承包被阻。拉砖挣钱。开砖窑。建新家。分家。被公社评为“冒尖户”。教训姐夫。到原西县城销砖,看望妹妹。到黄原劝少平回家。扩大砖场规模,帮扶贫困户。破产。外出贷款碰壁。在朋友和亲人帮助下重开砖场。承包乡砖瓦厂。接受少平规劝放弃拿钱买虚名。出资建校。等等。
(4)精彩片段。
但是,使少安感到不安的是,秀莲对他好得也许有点太过分了。每次吃饭的时候,她都给少安碗里捞稠的。家大口多,七老八小,一锅饭里汤多粮少,能有多少稠的呢?要是他碗里稠了,那家里其他人碗中就稀了。这太不像话!父母亲年纪那么大,妹妹年龄小,一天到石圪节上学还要往返跑路,而老祖母又半瘫在炕上,他怎么能在锅里捞稠的吃呢?
他曾含蓄地提醒妻子,以后再不能这样。他们年轻,吃饭应该先敬老后让小!
但秀莲蛮有理由,说他一天出力最重,应该吃稠一些。他看一时不能说服秀莲,以后就不让她给他盛饭,吃饭时自己盛。他知道,秀莲的这些举动,父母亲、妹妹都看在眼里了,但他们又都装着没看见。这不是说,他们对秀莲这种行为没看法。少安为此而感到很痛苦。 他心疼家里的老人和妹妹,可他又不能过分指责秀莲――她也是心疼他啊!
的确是这样。
对于秀莲来说,宁愿她自己饿肚子,也不愿让少安吃不饱。
在没结婚之前,她来这家时,根本没认真注意这家的实际情况。反正她爱少安,觉得一切都无所谓。结婚以后,她才知道,这家正如少安说的,已经穷到了骨头上。一年分不了几颗粮食,还供养两个上学的。顿顿饭基本都是黑豆高粱稀汤。过一两天,才蒸一锅高粱面馍――这就算改善生活。能在喝稀饭的时候吃两个黑面馍,简直就是奢侈。
这样的吃食,别说是在山里挣命劳动一天的庄稼人,就是一天什么活也不干,都受不了。 但一切又无法改变。她从小到大,还没受过这样的罪。正是因为她和丈夫火热的爱情生活,她才忍受着如此的饥饿和贫穷。她仍然一如既往地觉得,只要跟了少安这样的男人,就是讨吃要饭也心满意足。是的,他那男子汉的体魄,他在村里庄稼人中间的威望和婆姨女子对她羡慕和妒忌的目光,都使秀莲内心充满了幸福和骄傲。
唉,饿就饿吧!只要她和亲爱的人在一起,饿肚子心里也是畅快的!
本来,她娘家光景不错,也可以从山西拿点粮食来。可这么大一家人在一块过光景,那点粮食添进去连个影子也寻不见。
秀莲心里也这样想过;要是她和少安两个单另过光景,那他们就会成为村里的上等家户。他们两个劳力,再点上她娘家的补贴,日子会过得红红火火!
可她心里也清楚,要是他们分了家,那家里其他人当下就活不下去了。光老公公一个人怎么可能养活那七老八小一大群人呢?
秀莲知道少安会坚决不同意分家的,因此也就不敢提念这方面的一个字。真的,她非常清楚,少安宁愿和她离婚,也不会抛下家里这么一大群人的。
唉,看来只好就这个样子了!
但是,就在眼下这状况中,她也总想千方百计照顾她的丈夫。于是,她就借盛饭之机,每顿都从盆底上给少安碗里捞一些稠的。她心想:我男人撑扶着这个家,他的活最苦也最重,难道不能让他稠些吃一碗吗?
可是,少安又坚决不让她这样做,现在,他连饭也不让她盛了,开始自己动手给自己盛。每次盛的时候,她见他都用勺子在盆里搅半天,搅匀了,才把饭往碗里盛。每当看见这情况,她常背转家里人,忍不住眼泪都掉在了饭碗里……孙少安完全能体谅亲爱的人儿对自己的一片好心!但他决不能允许妻子为他搞“特殊化”。他宁愿不吃饭,也不愿意他吃稠的让家里人喝汤――他怎能咽下去呢?
好在,他的秀莲是开通的,她一定能理解他的心情。为了不使她情不自禁地再犯这错误,以后他就干脆自己给自己盛饭了……
阳历年底前的一天,他丈人贺耀宗突然托顺车给他们捎来二斗小米。这点粮食顿时使一家人高兴万分。这样,在他们那黑豆高粱稀饭里,又能加一点小米了。对农民来说,小米就是最好的粮食;小米煮饭好,又经得住吃,一斤米能顶二斤面。同时,家里也就能腾出更多一些高粱喂那口肥猪。
阳历年的最后一天,农村没有显出什么节日的气氛。农民不过这个“洋”年。他们过年就是过春节。
吃晚饭的时候,少安端一碗放了调料的黑面蒸土豆丝和两个高粱面馍,在院子里一边吃饭,一边照料着喂猪。天气冷了,让家里人在窑里吃饭暖和一些;他外面干一天活,习惯了,不怕冷。
他一边吃饭,一边往槽里给猪倒食。由于加了粮食,猪已经开始上膘,毛色也变得油光黑亮。这口猪对他们来说太宝贵了。春节前后卖上一百多块钱,就可以还一半他结婚时欠下的帐债。剩下几十块,除过明年的油盐酱醋外,还要供念书的。少安高兴地想到,他弟弟少平下个月就高中毕业了。虽然兰香明年后半年又要到原西城上高中,但他们三个男劳力供一个小妹妹上学,就要松宽多了。
少安一边喂猪,一边这样想的时候,见秀莲从窑里出来,端着个饭碗向他这里走过来。他心想:这家伙像只绵羊,我走到哪里她撵到哪里;这一阵功夫不见面,这就又撵出来了。秀莲走到他跟前,突然从自己的碗里拿出一个白面馍,放在他的碗里,也不说什么,向他莞尔一笑,转过身又回窑里去了。
少安一下子生气了!秀莲怎么把奶奶吃的白面馍给他拿来了呢?
这真是太不像话了!
他们一年夏季分那么几斗麦子,除过几个重要节令,一家人谁也不吃,都是留给老祖母的。祖母年老多病,牙口又不好,她根本不能像其他人一样吃这又粗又黑的东西。再说,老人家受了一辈子苦,儿孙们应该尽量照顾好她的晚年。这是人之常情!
其实,奶奶一顿也吃不了多少;每一顿饭,母亲给她老人家做一小碗细面条,她都吃不完。另外,有时候在他们蒸黑面馍的锅上,捎带着给她蒸几个白面馍,每顿饭她掰着吃一块。今天母亲又给奶奶蒸了五个白面馍,秀莲竟然给他拿出来一个!他们家还从来没有一个人吃过奶奶的白面馍;就连猫蛋和狗蛋,也不能这样随随便便吃他老外婆的干粮!
秀莲太过分了!先前给他碗里捞稠饭,现在又把奶奶的白面馍拿来让他吃,这简直不能再让人容忍!
少安匆忙地把自己饭碗里的黑面馍吃完,又把吃饱的猪吆到圈里拦好,就端着那个白面馍回到窑里。
他脸阴沉沉地把那个白面馍又放回到馍篮里,一句话也没说,转身就往门外走。本来他还没吃饱,但连稀饭黑面馍也不想再吃了。这件令他难堪而痛心的事,已使他无法继续在窑里呆下去。
在他出门的时候,母亲拿起那个白面馍追出来,粗声缓气地说:“死小子!这是妈让秀莲给你拿的!”
少安头也不回地只管往出走。他知道,母亲这样做,是为了让秀莲好下台。
他出了院子的时候,听见窑里传来秀莲的痛哭声。哭就哭吧!谁让你把事情做得这样令人失望!
少安第一次没有和妻子一块相跟着回饲养院他们的家。
他心烦意乱地一个人回到田家圪崂这面,进了自己住的窑洞,连鞋也没脱,就倒在了土炕的铺盖卷上。
少安的额头像感冒一般发热。他第一次感到了成家后的烦恼。
是的,这是一个征兆。随着秀莲进了家门,矛盾已经开始露了头。他多少年和父母弟妹生死与共,秀莲即使是因为爱他而伤害了家里的人他也不能原谅。他是一个成熟的庄稼人,绝对不会像农村的有些年轻人,如俗话说的“娶了媳妇忘了娘”。不!牺牲自己而全力支撑这个穷家,这是他多年来的一贯信念,已经成了他的生活哲学。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没有从无数艰难与困苦之中垮下来,甚至因而感到自己活得还有点意思……天很晚的时候,秀莲才一个人进了家门。少安知道她回来了,也没睁开眼看她。
他感觉熟悉的、温热的手在他腿上轻轻碰了一下――不是无意,而是专意碰的。
他睁开眼睛。
血立刻呼然地再一次涌到了他的头上!
他看见,秀莲立在他面前,竟然在手帕里包了两个白面馍,给他递过来,正等着他坐起来接呢!
他气愤地一闪身坐起来,大声说:“你怎么能这样不懂事呢?”
秀莲看来也生气了,说:“这是妈让我给你拿的!”
她说的当然是实话。在他甩手一走,秀莲难为情地哭了以后,婆婆、公公和兰香劝说了她半天。公公还怒气冲冲地准备到饲养院来教训儿子,被兰香硬拉住了。
她临起身回来的时候,婆婆为了掩盖这个难堪的局面,硬让她把两个白面馍给少安带来,以便解脱儿媳妇。贤惠的婆婆原谅秀莲,虽然事情做得有失体统,但这不是儿媳妇自己贪嘴,而是她心疼他们的儿子哩!
但孙少安完全忍受不住了,他竟然一下子失去了理智,冲动地跳起来,在秀莲的肩膀上捣了一拳头!
秀莲完全想不到亲爱的丈夫会动手打她。在少安生硬的庄稼人的拳头落在她肩膀上的时候,手里的两个馍就滚在了前炕席上;她自己也一个趔趄,跌倒在了脚地上!
(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四十一章,有删节)
【点拨】以上部分文字主要讲述了孙少安在家庭生活中委屈自己、体恤家人的事。在家里,孙少安干着最重的活,吃饭时他却不愿多吃点稠的,甚至在妻子给他拿了奶奶吃的白面馍时竟毫不留情地打了妻子一拳头。这段故事突出表现了孙少安爱护家人、甘于自我牺牲、尊老爱幼、具有强烈的家庭责任感的性格特征。
3.田晓霞
(1)人物简介。田晓霞出身于一个干部家庭,殷实的家境使她不必像男主人公孙少平那样为温饱所困,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的熏陶下,她的思想境界和内在品质都远胜于同龄人。田晓霞在高中时期已有***思考的能力,“看问题往往和社会一般的看法不一样,甚至完全相反”,此时的孙少平“每次和她交谈,都能使自己的头脑多开一扇窗户”。田晓霞于师专毕业后当了记者,在一次抗洪救灾中英勇牺牲。
(2)性格特点。热情、大方、活泼、开朗、眼界开阔、热爱生活、纯洁、善良。
(3)主要事件。《平凡的世界》中以田晓霞为主要人物的故事有:与孙少平读书、交流。让孙少平看《天安门诗抄》。毕业时鼓励少平不要做一个普通农民。黄原遇孙少平。与少安同找少平,看到少平艰难生活而难过。给孙少平换新被褥。毕业到省报当记者。向少平表白爱情。到煤矿采访,与少平甜蜜相处。到大学看兰香。给少平写信,引起少平巨大失落。在洪灾中因救小女孩牺牲。等等。
(4)精彩片段。
吴仲平正在焦急之时,见旁边一个房间的门开了,走出一位披着衫子的女同志。仲平认出这是田晓霞。她是高朗的朋友,他们三个曾在“黑天鹅”饭店有过一次聚餐。
“高朗出差去了。你这时候找他有啥事?”晓霞问他。吴仲平丧气极了。
他于是简短地向田晓霞说明了情况。
不料,田晓霞马上说:“我去!你带车了没有?”“带了。”吴仲平说。他没想到一个姑娘要去冒这种险。他并不知道,这个姑娘的冒险精神闻名全报社。
田晓霞在说话之间便冲进自己的房子,不到两分钟就穿好衣服,肩上挂了个黄书包走出来,抓起楼道的电话,给值夜班的副总编打了招呼,就旋风一般跟吴仲平下了楼梯。她一边气喘吁吁往大门外跑,一边对吴仲平说:“谢谢你给了我一个机会!”勇敢的女记者情绪异常激动。他们此时还不知道双方都热恋着同一个家庭的兄妹俩。
小汽车在夜晚的风雨中驶过省城空无人迹的大街,在西郊转了一个急弯,箭似的冲进了飞机场。
省委书记乔伯年等人都已经在候机室的大厅里。没有人坐,他们站着等待最后一个人――副省长万国帮,他正最后一次和兰州空***部队联系。
停机坪上,一架直升飞机隆隆地响着,红色的信号灯在雨夜里一明一灭。
田晓霞奔进候机大厅,直接对省上几个主要领导说:“我是省报记者。请允许我和你们一同前往灾区……”
省上的领导都非常惊讶:她怎么知道他们要搭机去南部灾区?
“飞机上没座位了!”省委常务副秘书长张生民不客气地说。
“报道这次特大洪水是我们的职责。如果误了事,你怕负不了这责任!”田晓霞语气强硬地对副秘书长说。在场的领导没有人知道她是田福***的女儿,但她的记者风度使所有的领导都注意到了这个姑娘。
“挤出一个位置,让她去!”乔伯年对张生民说。生民无话可说了,但他显然很不满意。在秘书长看来,这么大的事,记者去能解决个屁问题!
副省长万国帮一到,田晓霞就跟着省上的领导们钻进了已经发动起来的直升飞机机舱中。
飞机轰鸣着升上天空,在漆黑的雨夜向南部飞去。
黎明时分,飞机位临被水淹没的城市上空。从舷窗望下去,满眼黄水茫茫。城市的房屋半淹半露,一片极其悲惨的景象。所有的领导都不由紧捏着双拳;省委书记的眼里闪烁着泪花。
一个高地升起了一堆大火。这是地面上要求飞机降落的地方。
直升机掠过浪涛翻滚的水面,降落在地区师专的大操场上。
成千上万的人包围了飞机。省上的领导在一片恸哭声中走下来。地市领导像一群孤儿找到了爹娘,流着硒惶的泪水和上级领导紧紧握手。
于是,一个强有力的指挥中心在师专迅速建立起来。
本地邮电局的载波室被洪水吞没,城市和外界的联系已经隔绝了几个小时。随机来的无线电报员立刻按动了电键,把乔伯年口授的内容向省上、大***区、***和中央***报发了出去。与此同时,三级领导分头奔向各处,紧张地指挥抢险――主要是抢救生命!
谁也不知道,现在已经被洪水卷走了多少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还有许多人处于严重的危险之中。仅被洪水围困在楼顶上的人就不计其数;而已经落水的群众到处都在呼喊救命……这个城市除过自救之外,焦急地等待着外援,等待着北京的关怀;它为自己的生存充满焦渴的希冀!
接到中央***命令的兰州和武汉空***部队的飞机穿云破雾来到城市上空,救生器材、食物、医药品纷纷空投下来。总后的一支部队已经赶到了现场,在银行、商店、仓库周围布岗立哨,并立刻投入营救群众的紧张战斗中。不到二十分钟,该部队就有三十多人为抢救群众的生命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另外几支部队正奉命以强行***速度向这里赶来……田晓霞走下直升飞机后,豁开大哭小叫的人群,走出师专,单***匹马向洪水淹没的城内跑去。她把黄挎包背在身上,衣服很快被瓢泼雨浇得透湿。茫茫的洪水带着可怕的喧吼在眼前汹涌而过。在黎明的微光中,看见水面上漂浮着各种各样的东西。
江面上,死尸和绝望的活人顺水而下。牛、羊、猪、狗、鸡、鸟,有的随主人移到了安全处,有的则在屋脊上和人一块待援;大部分却被水吞没,不免一死。人,昆虫,飞禽,走兽,各从其类,相依为命,有生有灭。树木皆以生存环境及机遇存亡不等。有的老树不幸连根拔起,却在水中作楫作桥,赐恩于难中之人,成为伟大的“诺亚方舟”……未被水淹的地方,到处都是溃乱不堪的人群。成群的老鼠和吐着信子的蛇夹随在人群中奔蹿逃命。
田晓霞在慌乱的人群中,在洪水的边沿上奔跑而行,胸膛和嗓子眼里似乎有火在燃烧。她不知道她要跑向哪里,该做些什么;但她知道她有许多事可干!
她不知道自己已跑到了东堤上。现在,她浑身糊满泥浆,一只鞋帮绽开,指头露在了外边。
因为水还没到这里,城内的大混乱此处人并不知情。尽管民警和***人竭力催促,三千多名居民仍然滞留在堤外,不听从劝告。
敬老院的人还在打扑克消遣,其中有倚老卖老者说民国,道清朝,明明水就要到来了,还在举例论证不会发水。
田晓霞一到这里,便很快弄清了情况。她找到了气得快要发疯的市公安局副局长,从怀里掏出记者证,像足球裁判亮黄牌一样,在副局长面前一晃,说:“我是记者,请你命令民警端起***,上起刺刀,强迫群众撤离!”
公安局副局长如梦初醒,听从了这个小女孩的指挥,立刻命令民警端起上了刺刀的***,强迫这些恋家如命而又顽固不化的市民撤退。三千人在刺刀的逼赶下,嚎哭着、咒骂着撤退了。
半小时后这地方就变为一片,但除过一个疯子,这里所有的人都幸免遇难。公安局副局长对这位女记者佩服得五体投地,求她跟着他们一块做疏散群众的工作。田晓霞欣然答应,立刻成了副局长的“高级参谋”,指挥警察四处奔忙着救人。她利用空隙,在屋檐下写成了她的第一条消息,交给副局长,让他过一会儿打发人送到师专,设法让指挥部发回报社。田晓霞刚把用塑料袋装好的稿子交到副局长手里,突然发现不远处洪水中有一个小女孩抱着一根被水淹了一半的电线杆,在风雨水啸中发出微弱的哭声,眼看就要被洪水吞没了。
她几乎什么也没想就跳进水中,身边只传来公安局副局长发出的一声惊叫。晓霞在学校时游泳不错,但那是在游泳池里。
她在洪水中很快觉得她失去了控制自己的力量。不过,她在漂浮物中抓住一块木板,勉强推到那个小女孩手边。当她看见那女孩抓住木板的时候,一个浪峰便向她头上盖下来。
在最后一瞬间,她眼前只闪过孙少平的身影,并伸出一只手,似乎抓住她亲爱人的手,接着就在洪水中消失了……当省委书记乔伯年和省上的其他领导人知道跟随他们来的女记者牺牲后不久,又弄清了这就是田福***的女儿,所有的人都在指挥部既难受又大惊失色。
第二天凌晨,乔伯年指示回省城组织支援的吴斌,尽快把这消息告诉福***同志。于是,吴斌坐直升飞机返回省城后,就在飞机场向田福***打了那个如同五雷轰顶般的电话……
(选自《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三十一章)
【点拨】以上部分文字主要讲述了田晓霞在洪灾来临时不畏艰险,自告奋勇上前线采访,在采访中帮助公安局长疏散灾民直至为救小女孩牺牲的经过。以上故事突出表现了田晓霞英勇果敢、机智超群、临危不乱、有大将风度、舍己救人的性格特征。
四、实战演练
1.下列对名著欣赏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在《骆驼祥子》中精心刻画了祥子和虎妞两个勤劳、朴实、憨厚的下层劳动者形象。
B.《西游记》中孙悟空曾被封为齐天大圣,猪八戒原是天蓬元帅,沙僧做过卷帘大将,但后来他们都做了唐僧的徒弟,随唐僧西天取经。
C.《卖火柴的小女孩》寄寓了安徒生对孤苦无助的孩子无限的关爱和同情。
D.《平凡的世界》用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平凡人的形象。
2.阅读下面名著文段填空。
秋田里的大忙乱一结束,他就拖着两条疲惫不堪的腿四处跑开了。经过一番艰难机巧的讨价还价,他把原来那台小型制砖机卖给了石圪节新开张的砖瓦厂。
上面文段节选自当代文学名著《 》,该名著曾获 文学奖。文段中的他指的是 (人物),请再写一个与他相关的故事情节 。
3.孙少平当煤矿工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请你概述其故事情节,字数150字左右。(提示:要有起因、经过、结果等)
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一天之内,所有帮孙少安干活的本村人,都咒骂着别人也咒骂着自己,灰心丧气地各回了各家。一些人走时留下话:你孙少安小子无论如何得给我们开工资,要不,马上种麦子,我们拿什么买化肥呢?
上文描写的是在孙少安的砖场发生的一幕,在这一幕之前发生了什么事?后来孙少安是怎样解决众人的工资的?请你简要概述。
5.在《平凡的世界》中,一个叫田五的人善说“链子嘴”,他常即兴把村里的一些人、事编成顺口溜,如下面这个顺口溜:
孙少安,走河南,
买回个东西不简单,
嘴里吞下泥疙瘩,
屁股后面就***砖!
(1)这个顺口溜编的是啥事?
(2)这个顺口溜表达了众乡亲对孙少安此举的什么看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平凡的世界》阅读导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