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岁末,中国发生了这一年度最重要的商业事件--联想斥资17.5亿美元收购了IBM PC业务。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传出,有人叫好,有人忧虑,有人大呼不值,甚至还有人幸灾乐祸,想看看联想将如何完成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依我看,联想收购IBM PC业务,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势在必行”之举。联想的发展以及手持4亿美元的现金说明了一个问题:联想的多元化战略遇到了阻碍,而手中的闲钱又不知如何投资。这些年,联想在多元化道路上几近艰辛,备受阻滞。被联想看好的程控机业务,放弃了;令联想目眩神迷的互联网,也有始无终;集成、咨询业务被杨元庆卖给了亚信;而进***激烈竞争的手机市场,备不住又是一个漂亮的陷阱……总而言之,联想每进入一个新的市场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挫折。而联想作为民族产业的代表,在90年代的IT大潮中发展壮大,屹立不倒,凭借的是什么?究其原因,还是几年来为公司创造主要利润的PC业务。可以说是转了一个大圈,又回到了原点!
有鉴于此,4月伊始,联想重新确定了自己的核心业务--PC个人电脑以及相关产品。这一决定标志着联想在走了多年弯路之后又重新回到了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于是才有了二、三季度亚洲地区个人电脑销量的领先和8月份经济型电脑的推出。联想的实力再次得以体现,这大大增强了联想的信心:联想的出路,在于轻车熟路地把PC业务做大做强。
虽说联想在国内电脑市场连续几年保持了龙头老大的地位,但未来发展的形势却并不容乐观。TCL、海尔这些国内家电巨头早已磨刀霍霍,越来越多的国际PC厂商也纷纷看好中国市场这块肥肉。联想在国内PC市场几近触到了“天花板”,而对国外市场的开拓多年来却无明显进展,对于巨大的全球市场,无论是品牌认知度还是销售情况都乏善可陈。在品牌知名度受限的国际市场,要想战胜其它电脑巨人,联想要么花大价钱铺天盖地的做广告,要么收购形象好的品牌,好像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选择了。
联想的目标已经确定:更超级的品质、更超越的技术、更超值的服务。新任董事长杨元庆踌躇满志:收购IBM的整合完毕之后,联想的目标不是第二、第三,而是第一。通过此次并购,联想得到了160个国家的IBM笔记本、台式机业务,IBM Think品牌及相关专利,全球品牌认知度与全球销售网络,以及IBM大批经验丰富的员工。我们看到,联想已经站在了IBM蓝色巨人的肩膀之上,具备了实施其国际化战略的基本条件。而此前联想全球换标、一举花费5400万美元成为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也可视为其志在必得的主动出击。问题是,势在必行能否志在必得?
17.5亿美元,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联想这艘巨轮能否顺利地驶向彼岸?笔者认为,关键是联想能否处理好以下三个问题:其一,战略重点的转移--即联想能否由内外并举,以内为主成功地转到内外并举,以外为主,突破增长的瓶颈,真正走出一条国际化的道路。其二,企业文化的整合――即联想能否成功地整合中西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建立起联想的共同愿景,并使全体员工共同为之奋斗。其三,管理和技术的提升――即联想能否在保持IBM高毛利和降低成本的同时,又不影响其品质和服务,将联想的低成本优势推向全球。所有这些,都是需要联想格外费心而又必须做好的地方。
文章的最后,我们不妨做个假想:几年以后一位欧美消费者在购买电脑时,看中了 IBM-Lenovo这个品牌,价格不贵,也确有IBM这一代表高性能产品的标识。经过询问得知,IBM的PC业务早在几年前就被中国的一家电脑公司收购了。感慨震动和购买使用之余,发现电脑的配置、材质、外型都不错,其性价比也可圈可点。由此,所有购买个人电脑的消费者都注意到了IBM、注意到了Think、也注意到了Lenovo--联想。联想今日之举,夫复何求?不就是这一天么?从势在必行走向志在必得,祝福联想,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