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生存法则】
不管你喜不喜欢,《三国演义》把正史变成了小说,把只有高级知识分子才能读懂的高文典册变成了家喻户晓的通俗话本,它对中国的巨大影响是否认不了的。这种影响从积极方面看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看出中国历史是怎样造成的。书中虽也夹杂了一些诸如关公显圣、诸葛禳星、借东风之类荒诞的描写,但从整体上看它展示了中国历史的真实游戏,将历史进程中最黑暗、虚伪的一面撕破给我们看。比如它写曹丕想篡汉自立,使计唆使华歆等人威逼汉献帝起草“退位诏”,献帝害怕性命不保,只得在“受禅坛”上交出皇权。禅让仪式一结束,曹丕就对大臣们说:“舜、禹之事,朕知之矣!”你看,这轻轻的一笔,就把儒生集团几千年来建构起来的神话消解得一干二净。但从消极的方面看,这又是一本老少不宜的“坏教科书”,它教给人的不是善良、同情、友爱等价值关怀,而是阴险、毒辣、狡诈等生存法则。它所宣扬的忠义实际上是依附,它所标榜的智慧实际上是权谋,它所讴歌的兄弟情义实际上是小集团内部的攻守同盟,类似于黑社会的利益死***。它是人心扭曲、道德败坏的巨大推手,因而民间早有“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的谚语。
在《三国》的世界里,人们不问是非,只问成败。成功了就是英雄,失败了就是懦夫,不存在“失败的英雄”一说。怎样才能成功呢?谁的脸最厚,心最黑,谁就能成功。可惜这种成功只是动物学意义上的,并不能给当下和后世增加任何文明的因子。杀伐掳掠的时候,当然要把天下苍生、仁义道德挂在嘴上,但那都是用来遮丑或当幌子用的。英雄们念兹在兹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消灭对手,然后将对方的人口、土地纳入自己帐下,将女人揽入自己怀中。
曹操率***攻打宛城,守将张绣见曹***势大,就率众归降。曹操进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张绣的婶娘邹氏取来共枕。曹丕随父攻破冀州,提剑进入袁绍府,见二妇相拥而哭。问之,知是袁绍的妻子和二儿媳,就拖袁熙之妻甄氏前来,以衫袖拭去脸上的污垢,见其有倾国之色,遂按剑坐于堂上,当场纳为己妻。刘备也一样,他赶走刘璋,占领益州后,法正奏曰,刘璋的哥哥刘瑁早死了,但留下一寡妇十分漂亮,大王何不纳为王妃?刘备开始还装模作样,说:刘瑁是我同宗兄弟,我怎么能乱来?但他手下人说,人家秦穆公的女儿怀嬴先嫁给晋怀公,后来又嫁给晋怀公的伯父都可以,你娶个兄弟媳妇算啥呢?刘备一听,就笑吟吟地接受了。
而这些正是狮子老虎惯常的做法。雄狮或雄虎要想称王,都是等体力增长到一定程度时,突然攻入对方群中,咬死当家的雄性和来不及逃走的幼崽,然后把先主留下的姬妾宠妃一并笑纳。唯一与人不同的是,狮子老虎咬死对手,占了它的地盘和女人,不会再讲仁义,而英雄们会。刘备攻下西川,占领益州,逼得同宗兄弟刘璋纳土归降。刘备大概也觉得此事做得不地道,因而看见刘璋捧着官印文书出城来了,就赶紧上前拉住他的手,痛哭流涕地说:“非吾不行仁义,奈势不得已也!”
【刘璋并非只有“昏庸暗弱”】
在这种兽化的游戏规则里,霸主枭雄们不论制度优劣,只比权术高低;都不叹仁义坠地,只恨兵少将微;全不念豺狼当道,黎民倒悬,只恨自己不能杀更多的人,占更多的地。简言之,在这种价值体系里,救人的不是英雄,杀人的倒成了英雄;教人活的不是英雄,教人死的反倒成了英雄。
刘备入川本来说好是为打张鲁的,一应***资粮草也全由刘璋供给,后来刘备以供应不足为借口,***倒算,窃取了西川。这其中的是非曲直虽三岁小儿亦可明了,但经此一役,抢人的刘备成了三分天下的英主,救人的刘璋却成了暗弱无能的庸才。刘璋救过人吗?当然。这一点即使在酱缸一样的《三国演义》里,也至少留下了两处令人动容的记录:
第一次是刘备大***攻陷雒城,从事郑度向刘璋献计说:“今刘备虽攻城夺地,然兵不甚多,士众未附,野谷是资,***无辎重。不如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尽皆烧除,深沟高垒,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虚击之,备可擒也。”但刘璋回答说:“不然。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备敌也。此言非保全之计。”郑的意思是将百姓集体移民到涪水以西,然后坚壁清野,刘备自然不战而退。如果从“成功”的角度看,郑度此计当然极为高妙,连孔明听后也大吃一惊,说:“若用此言,吾势危矣!”但刘璋的选择却出人意料:他宁愿让***队正面迎敌,也不愿让百姓拖家带口地搬迁。他认为***队的责任就是抵御外敌,保护百姓的生命和财产。现在***队不能保护百姓的生命、财产也就罢了,反而让百姓放弃家园、烧毁财产来保护***队的安全,这算什么道理!
第二次是刘备命马超率部攻成都,兵至城下对刘璋喊话,让他归降。刘璋虽气昏在地,但醒来后还是对众人说:“吾之不明,悔之何及!不若开门投降,以救满城百姓。”董和说:“城中尚有兵三万余人;钱帛粮草,可支一年:奈何便降?”刘璋回答:“吾父子在蜀二十余年,无恩德以加百姓;攻战三年,血肉捐于草野:皆我罪也。我心何安?不如投降以安百姓。”众人闻之,皆堕泪。
鲁迅曾感叹“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刘璋能不能算一个?
需要说明的是,儒家思想虽从整体上是反民主的,但还是有一些片段的言语流露出了可贵的民本思想,比如孟子就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为什么?因为国家和***府既然是人民为了保护自身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设立的,那么,国家就应当为了人民的幸福安全而存在,而不是相反。如果一个国家非但不能保护人民的幸福安全,它的存在反而有害于人民的幸福安全,当然应该弃国家而存人民。当时的益州有土地,有人民,有***的***队,可以视为一个国家。问题是这个国家现在面临强大的外敌,它根本无力保护它的人民,那么根据“民为贵,社稷次之”的原则,当然应该选择“亡国”。
国家和***府又是什么关系呢?国家在上,***府在下。国家是永久性的象征,***府是临时性的制度安排,***府是给国家打工的。当一个国家面临数倍于自己的强敌,***府又不能组织有效力量抵御时,***府***(君王)为免遭“亡国灭种”之险,率领文武百官(内阁)投降,有何不好?难道非要拼个精光,引起像“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那样的人间惨剧才算英雄吗?只不过历来的统治者都是鼓励“为国捐躯”的,因而我们的教科书对这类名为“为国”实则“为君”的英雄基本予以肯定,“为民”的刘璋反倒成了一个异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酱缸文化中的《三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