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影响最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长篇小说《红字》是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以北美殖民地新英格兰地区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名叫海斯特的女人的命运历程。小说以红字为中心线索,用象征手法和丰富的心理描写,塑造了海斯特,丁斯梅代尔,齐灵沃斯和珠儿四个人物形象,描写了在宗教压制下,小说人物的道德自新和道德堕落。深刻地表现了在当时的大背景下加尔文教的统治对人性的压抑。本文旨在从珠儿这一人物形象切入,探讨她被塑造为“一株生长在牢门旁边的野玫瑰”的象征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珠儿 红字 牢笼 野玫瑰 清教观
第一章从生长环境,性格特点,人性特征三个方面剖析珠儿这一人物的整体形象,以探讨霍桑用“一株生长在牢门旁边的野玫瑰”象征珠儿的三个方面。
一、生长在牢门旁--罪恶之花
从珠儿的身世来看,在当时的宗教森严的社会背景下,海斯特和牧师丁斯梅代尔违反了清教主义严格禁止的“通奸罪”,因而珠儿也成为了罪恶的产物,被当时社会定为“邪恶的小鬼,罪恶的象征和产儿”。由此可推,小说能给予珠儿的成长环境必定是“牢门旁”,这朵含苞的花朵也注定是“罪恶之花”。
二、野玫瑰--野性叛逆
野性叛逆是小说中珠儿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之一。“野玫瑰”中的一个“野”字,有三个方面:反叛,野性,生命力。作者用了大量细节描写,勾画了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小珠儿形象,让阴郁灰暗的成人世界获得一束光亮,或许那就是作何所希望看到的光亮。她就像一株野玫瑰,野性,叛逆,富有活力力又真真切切是自然的一部分。
三、美好圣洁
在四个主要人物中,只有珠儿是不管在相貌上还是人性道德上都是几近完美的。作者对美好的全部感受和认知都体现在了对珠儿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她的体型完美,精力旺盛”,”她有晶莹的皮肤一双大眼睛专注深沉又炯炯有神”,“她有一种天生的优雅”,“在那晦暗的茅屋地面上,简直像有圣洁的光环围绕着她。”不管周遭有多少罪恶和谎言,这个玫瑰一样美好圣洁的精灵始终优雅地散发缕缕清香。
作者用温柔的手笔刻画了这样一个与整体基调背离的形象,使之成为小说里最能牵动人心的人物。这朵野玫瑰时时刻刻提醒着背后牢门里的堕落和罪恶。以下,作者将从与小说中其他三个人物形象的对比中,分析珠儿这株“野玫瑰”的作用。
一、帮助海斯特走出罪恶的牢笼
珠儿是海斯特生活中活的红字,陪伴她从耻辱的牢笼中获得自新。她既是一种陪伴,也是道德标识,约束母亲海斯特以实现自我救赎。小说中很多细节都暗示了这一点。珠儿时时刻刻提醒着母亲犯下的罪孽,在海斯特灵魂净化过程中起着促进作用。之于海斯特,珠儿这朵野玫瑰就像活的红字见证并督促着海斯特获得自新,走出牢门的历程。
二、见证丁斯梅代尔用生命获得解脱
作为一名担任着净化别人灵魂的神圣使命虔诚的清教徒,丁斯梅代尔自己却极具讽刺性地违背了,与有妇之夫海斯特“通奸”,犯下了深重的罪孽。珠儿彻底剥去了丁斯梅代尔的虚伪,暴露了一个貌似高尚纯洁,实际上懦弱伪善,不负责任的牧师的真实心理。
三、见证齐灵渥斯坠入牢笼
相比前两位人物在赎罪后走出牢笼,小说中撒旦式的人物齐灵渥斯却是一步一步走进罪恶之门的。霍桑以珠儿的视角,表达对这个古怪老头的厌恶和鄙夷,“妈妈,妈妈,那个黑男人要抓住你了。可是说他抓不住小珠儿”。在珠儿天真无邪的反衬下,齐灵渥斯更显卑鄙。他秘密实施着龌蹉的报复计划,如何复仇成为他留在这片新英格兰土地上并同仇人朝夕相处的唯一理由,以至于把自己的命运也拴在了丁斯梅代尔的命运上。而当丁斯梅代尔最终以死亡解脱自己后,齐灵渥斯也失去了活着的意义,不到一年就萎缩死去。
可以说珠儿在贯穿小说故事发展情节,,在文中对其他人物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衬。同时,也是对当时社会大背景下宗教桎梏的反叛和冲击。在珠儿身上,我们不难窥见作者的宗教观念及思想。
一、原罪论和内在堕落的加尔文观念。
第一章“狱门”向我们展示了罪恶、死亡,以及力***对抗罪恶与死亡的灵魂对救赎的渴望和追求。文明社会的发明:监狱、墓地和教堂,暗示着人类构想的乌托邦无论怎样理想,也摆脱不了这实际的宿命:。霍桑思想中的基督教人性观:“凡人自有的义德, 哪怕最精彩的部分,亦是一文不值”在构造《红字》中各个人物的时候就有的体现。海斯特美丽善良,却堕落通奸,丁斯梅戴尔生得高尚,却堕落成了最虚伪的人,齐灵渥斯本无过错,却因恨走进了罪恶的牢笼。而小珠儿这朵罪恶之花,也在交错的人物关系中染上了原罪的色彩。
二、人生信条
在清教意识的影响下这种关于“原罪”、“内在堕落”的加尔文观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的创作倾向。因此在设计小说中人物命运的时候,珠儿成为表达这一思想的核心人物。海斯特勇敢地承受犯错的苦难,独自抚养珠儿,并通过善行赢得了世人的尊重。同样,在心理折磨这一无形的惩罚下,作者也把赎罪的机会留给了丁斯梅代尔,让他在告白后,用死亡获得了心灵的释放和灵魂的皈依。连齐灵渥斯最终也通过把遗产留给珠儿,得到了减轻罪恶的机会。作者通过这样隐蔽的方式表达了忠于原罪论的加尔文教思想之外自己的人生信条。
三、禁欲修身,负罪行善的清教观
小说故事因欲而起,以女主人公负罪行善为主要线索展开。实质表达了作者思想中禁欲修身,推崇负罪行善的清教观。在赎罪之路上,海斯特生活异常俭朴,慢慢丢掉了人性中本有的意念和欲望。即便是后来在森林中与丁斯梅代尔相会后之念重回,作者也还是通过珠儿的反抗不满裸表现了他骨子里对请教中禁欲主义至死不渝的坚持。在海斯特负罪行善的漫长修行中,作者利用珠儿这一活的红字,时时刻刻提醒海斯特身上的罪恶,“不让她向更深的罪恶里堕落”,在漫长的行善,忏悟中获得解脱。
参考文献:
[1] 霍桑. 胡允桓. 红字[M].
[2] 冯红丽, 王德利. 简析霍桑《红字》 中的珠儿[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9(3).
[3] 1991.陈了. 漆黑的土地 鲜红的A字――从《红字》 看霍桑的道德思想[J]. 咸 宁师专学报,2002,24(4).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珠儿,一朵绽放在《红字》中的野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