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少数民族文化的现代化问题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正确看待文化发展,以及如何面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是当前值得关注和思考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以云南省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自治县普米族民族文化发展为例,分析了当前存在的语言传承危机、文化资源流失和文化意识淡化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普米族文化;传承;保护
一、云南兰坪县普米族文化的特色与发展状况
普米族是我国的特种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的兰坪县和丽江市。该民族无文字,使用汉文,有着极为丰富的口头文化,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具鲜明特征的民族语言、服饰、歌舞、风俗习性。普米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属羌语支,另说属藏语支。古歌有《创世纪》、《人是怎样发展的》、《黎明调》、《天亮调》、《古典》、《聚谈调》等。英雄史诗有《金锦祖》、《巴扎贤赞》等。普米族的民间音乐,有着独特的风格、调式、调性、音律及音程关系。民歌又可分为山歌(含情歌)、老年调、出门调、猎歌、生活(生产)调、敬老歌、牧歌、儿歌等。流传于民间的器乐归纳为弹拨乐、吹管乐、丝弦乐、打击乐。
普米族又称“西番人”,为程吉思汗后裔,传统节日有吾昔节,儿童节、端午节。吾昔即新年之意,时间一般在腊月初六至初八之间选一天开始起算,按古规要过九天。节后,到春节时也随着过节,称“大过年”。过年前,翻盖房头板,打扫屋内外的环境卫生,在院中和路上铺撒青松毛,采腊梅枝插在房前。正月初一早晨鸡叫头遍时,举行祭三脚仪式,初二举行“驾牛”仪式,初三拂晓,举行祭三脚仪式,欢送祖先回故里。春节期间,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人们聚集在村内或野外,赛弩、打靶、荡秋千、转磨秋、摔跤、赛马、唱歌、跳舞。纵情狂欢,尽兴娱乐。二月初八,少年儿童穿上节日的盛装,背着装有猪脚等食物和炊具的竹篓,成群集队地到村外春游野炊。
二、普米族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民族文化包含一个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我们在传承中,如何去梳理这些内容,如何界定传承的范围,哪些文化可以注入时代元素使其走得更远,都是困扰我们的难题。在发展和传承普米族文化中,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民族语言传承的危机
每种语言都承载着一段长长的历史,厚厚的文化,都凝聚着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我国,如果不注意保护各种民族语言,它就必然会受到汉语的极大冲击,这是关系到民族语言存亡的大问题。普米族有语言无文字,其民俗的传承方式无论是口头还是行为传承都是靠记忆保存与传递的,这就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灵活性。普米族已经逐渐普及和推广汉语,在他们的汉语水平提高的同时,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功能很可能会衰退。经过几代人后,就会使大部分普米青年失去他们直接认识本族文化历史和传统的纽带。所以,在全球化、现代化的背景下,如何转变民族成员的观念,形成“文化自觉”,让民族语言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命题。
(二)民族文化资源的流失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正在面临着衰弱趋势。地域性的民族优秀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文化,在全球经济化、观念趋同化的大背景下逐渐被淡化,有的出现了濒危化的现象,甚至有些则正在或已经灭亡。很多民间技艺、少数民族语言、服饰甚至传统文化濒临灭绝,将在地球上永久的消失。曾经的辉煌,就这样静默地退场,留下我们慨然叹息。例如普米妇女服装颜色多以红、青、黄为主,裙子以白、黑、蓝三色为主,头饰以包头、帽子为主。但慎用着社会的发展,普米族服饰已慢慢退出生活走上舞台。保留着民族的最古老最纯粹的记忆和文化基因正在流失,并且变成一种标本。由于少数民族文化教育跟不上,阻断了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现在民间艺人的老化以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分布不均,民族文化人才出现断层。
三、传承与发展云南普米族文化的举措
兰坪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这里有着古老的传统布普米文化。在现代文明社会里,普米族文化也受到了外来文化的侵蚀以及人为的破坏。普米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是一项长久的事业,它不仅需要文化理念的成熟来巩固,还得有正确、合理、合情的文化操作等。
(一)科学传承,优化资源配置
要科学传承,更多传承它有价值、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面,合理优化各项资源配置。传承是民族文化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民族文化传承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在注重软环境建设同时,我们也积极建设硬件环境。将民族文化的开发利用与旅游业相结合,挖掘并提升文化含量,与教育培训相结合,开设各类专业培训班,造就一大批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充分发挥文联、专业协会、民间艺术研究会,建立县级民俗文化保护网站,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同,促进社会共享。
(二)充分运用大众传媒的传播力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对人们的生活观念、人生体验等诸多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随着大众传媒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日益明显。大众传媒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巨大冲击的同时,在传播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信息将前人所创造的文化传递给后代可以实现文化的延续,也为传承和发扬少数民族文化提供了契机和可能。大众传媒特别是广播电视可以通过各种信息、节目加强少数民族的民族辨识以修复民族文化,进而传承与发扬少数民族文化。大众传媒可以采用少数民族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来传承与发扬少数民族文化,在传播的内容和形式上凸显少数民族文化特色。
(三)将少数民族文化传统课程纳入学校教育
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机构,将少数民族文化课程纳入各级学校教育有助于普米族文化的深入传承。少数民族教育既要考虑和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环境、本民族的发展和需要,又要兼顾以汉族为主的统一多民族的发展和需要。在对语言本体对比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双语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教育课程设计要立足本民族重视地方课本开发。要大力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才,利用人才的传承作用促进民族文化的持续发展,这是保护传承的关键;要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建立投资融资机制,争取在更大的范围内投入更民族文化发展资金,以促进协调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普米自治县普米族文化传承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