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江南水乡,气候润明,泽国万流,经济发达,建筑风格独特、结构精巧,在中国古建筑史上独树一帜。而苏州作为江南水乡建筑风格的代表,呈现出江南公有的特色,同时也呈现出自身的特色。本文从水与传统建筑空间中领略传统建筑的意趣,分析了苏州园林水空间、传统民居水空间,进一步认识苏州传统建筑特点。
【关键词】水 苏州园林 苏州民居
中***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苏”字是草字头下一个“鱼”一个“禾”,苏州的鱼,苏州的水稻,无论哪样都离不开苏州的水。水是苏州的灵魂,以“小桥流水”为主的水文化是苏州文化的重要特征。具有水灵魂,水文化,才成就了苏州的鱼米之乡,丝茶之府,人间天堂。而居住在苏州的人们更加离不开水,择水而居、缘河而筑,基于原有的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在河流和街道两侧形成了苏州城的基本骨架。
1 苏州水系
苏州水系发达,河网密集。主要有面状水域和线状水系两大类,面状水域有阳澄湖、澄湖、三角咀、石湖、澹台湖、金鸡湖、独墅湖等,这些湖面位于城市的四角位置,形态上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线状水系有山塘河、上塘河、胥江水系、护城河及古城内河道等历史河道,自西北向东南贯穿苏州城的京杭大运河以及元和塘、西塘河、娄江、浒光河局部、吴淞江局部、河局部、清秋浦、老运河、江南运河等。正是这纵横交错的水网,星罗棋布的湖泊构成了苏州独特的自然景观,也孕育了苏州市丰富的水文化底蕴。
2 立足于水的城市规划
苏州城重湖环抱。城市结构以水为中心,八座水陆双城门、内外双护城河、河道与街巷平行相邻,纵横交织成双棋盘式的水城格局。水在古城中萦回贯穿,千姿百态地与居住街坊、街巷、民居、园林各类建筑相融合、相渗透,创造出水与城市浑然一体的空间,构成众多优美动人的水景观、水环境,使苏州成为玲珑秀丽的水城。
当代二十多年经过了从“假山假水,城中园”到“真山真水,园中城”再到“青山清水,新天堂”的城市空间发展,形成了新的水城格局。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三角咀分别从东北、东南和西北位置呈楔形切入苏州城,大型的湖泊网将苏州包围在水环境中,“四角山水”融入到城市内部空间,塑造了当代水城形象。
3 水与苏州园林的结合
苏州城内纵横交错的水道为园林的建设提供了非常优越的先决条件,加上经济、***治、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苏州的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的水源多来自大运河的城内水道,小部分来自苏州地下水。园林离不开山,更离不开水,如果说,山是园林之骨,那么,水就是园林之脉。
所以在苏州园林中,理水是至关重要的,理水的意境和手法也是源于自然界的水体,从大自然的山水之中汲取灵感,效仿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园林本是自然山水的缩影,也是造园家对自然和生命的感情。
而一般中小园林的布局几乎都将整个园以水池为中心,沿水池四周环列建筑,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使空间具有开朗,宽阔之感,如畅园,鹤园,网师园等。再加上水池和建筑之间留有的空间,见山花木,假山掩映,水面倒影依依,加大了空间的视觉,听觉范围,使空间更富有自然情趣。
4 水与苏州民居的结合
4.1苏州民居建筑群布局
苏州民居建筑空间布局以线性空间为主,节点空间为辅,随河流、道路蜿蜒曲折,形成一街一河、两街一河等平面布局形式。民居与街道空间,水空间相互渗透,线性街道百转千回,两侧民居毗邻相联,在不经意间的承启转合中出现井台、庭院、古树、池塘等节点空间。
4.2苏州民居建筑特征
“轻、秀、雅”的建筑造型以及“黑、白、灰”的颜色基调是苏州民居最主要的外在特征。苏州山水灵秀,孕育出温润的文化个性,无论是建筑整体和细部处理上都体现了苏州民居轻巧、秀美和雅致的风格。体量较小、屋顶陡峭、建筑四壁洞开等是苏州民居基本造型特征,与北方民居相比少了厚重多了轻盈,少了封闭多了通透,少了庄严多了活泼。
苏州典型的传统民居通常是占满一个长方形的基地,较窄的边面对街道或者小河。建筑主要面向南向,迎接夏季的主导风,但位于南北走向的街道两边的建筑则为东西朝向。在城市和乡村,街区或者建筑群通常由狭窄的巷子来划分。这些狭窄的巷子在夏季可以遮蔽阳光、加强空气流动,再通过开向巷子的窗为建筑提供更好的自然通风。
4.3苏州沿河民居的布局形式
苏州民居因多沿河而建,形成了它所特有的三种布局形式。
第一种称为面水民居,建筑在河滨的一侧,门正对水巷。即门前石街人履步,屋后河中舟楫行的前街后河格局。民居一般是深院大宅,面水沿路排列成线,四进五进或是七进八进不等,后河一般为厨房、柴房、储藏房等,与河道联系密切,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例如寒山寺附近,运河岸边的小区,前河后街的格局很明显,是一个典型的面水民居。
第二种称为临水民居,这类民居往往是造在河滨与街道平行的中间地带上。其布局特点是紧贴河道叠石,临河而建,进深浅占地少,布置紧凑因地制宜经济适用。平面和立面的处理均较为自由活泼。目前,这一类型的建筑较为普遍,步行在古城中,随处可见一幢幢老式茶馆、饭铺、商店,在狭窄的石子街两旁依次延伸,构成了一幅只有江南水乡城镇才能看见的朴素古老的画巷。
5 水与建筑,水与人的关系
苏州双棋盘式水城格局的总体到水路交融的居住街坊群体,再到民居建筑的单体,均以水为纽带,密切结合,构成苏州水城独特的城市肌理。这是一种整体的、综合的、系统的、具有创意的十分科学、合理的规划模式,也是中国城市中独具特色的居住街坊规划。苏州传统民居就植根于这一传统的“因水制宜”居住街坊格局中。形成了水与民居建筑、水与人的亲密关系,也成为苏州传统民居的重要特征。
苏州历来的规划和建设都体现了民居不只是居住,它还有个舒适、美观、环境问题,桥梁不仅是交通结拘,它也需要艺术造型; 河道不仅是运输的空间,它还有河型、栏杆、驳岸、踏步等造型艺术问题等等。 所以,凡构成城市的物质要家,只要是合适的,都能使文化艺术予以融合,既发挥功能作用,又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6 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统一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建筑,经过时代的变迁而没有被历史所淘汰,都有它一定的生存能力,它对于该地区、该民族的自然特点、生活习惯是最能适应的,往往也是别的任何一种建筑所不能完全代替的。
现代建筑既要充分体现混凝土、钢、玻璃等现代建材的特性,也要尽可能使用石材、青瓦、石灰等地方建筑材料,以点、线、面为主要构***原则,使造型更具现代感、人情味和乡土味,传承江南传统风格,体现村镇建筑的地域特征。但决不是照抄照搬追求形似,而是要追求神似。总之,在新农居建设中,要以呼唤居住者地域情结为目标,使建筑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凝聚精神力量的有效载体之一,更具地方性与亲和力。
传统民居,不但为保持文化传统,也为地方多样化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苏州传统建筑从选址规划到单体建筑的建造运行全部依托水来展开,很多建筑都存在与水体相适应的构造。而苏州传统建筑将大自然的水和绿化引入庭院,在有限的空间内,形成一种富于变化又具诗情画意的人工自然环境;重视建筑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有机结合,形成优良居住空间环境整体;传统建筑对于文化艺术给予高度的重视,文化艺术,融合于建筑的实体与空间之中,提高居住人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升华民居建筑的文化品位等等。
总结
当前建筑科学正进入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在和谐发展观的指引下,它已不单纯是技术与艺术的问题了, 建筑本身要和自然、环境、人有机的密切联系起来。我们要学会适应自然,去建造现代化的人类居室与城市,走向建筑乡土化,在规划与设计中,因地制宜的表达出人与自然、生态与建筑之间的协调统一,用最经济、最天然的手段达到抵御各种不利因素,并获得舒适生活空间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俞绳方. 论苏州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和继承发展[J].
[2] 袁柳,赵蒙旸. 乡土建筑,城市的“生活记忆”[D].
[3] 闫宝林,范文东. 谈浙江水乡街道建筑形式的空间关系[J].山西建筑,2006.6:11.
[4] 水乡建筑[B].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水环境下的苏州传统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