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戏曲舞台二道幕的使用

在传统戏曲舞台演出时,我们经常会看到舞台上有一个不断开开合合的幕布。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二道幕”。“二道幕”在舞台上的不断开合成了戏曲舞台演出中一种不可缺少的固定的演出模式,它的产生由来已久,对此,观众们已经接受并习以为常了。但是,在对待“二道幕”存在的态度上,一直有着两种看法:1.有人认为,“二道幕”如此运用并不完美,而且经常会干扰对演出的欣赏。2.也有人认为,这是传统戏曲演出所特有的演出需要,缺此不可。其实这两种说法各自有其道理,但是,对实践者来说这也是长期困扰着我们的一个问题。到底是用好还是不用为好?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种根本的解决方法。比如,在我们国家京剧院传统戏的演出中就依然保持着两种不同的舞台换景的方法,即用“二道幕”及舞美人员检场的方法。我们在实践中也做过很多有意义的尝试,有些还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只能是根据不同剧目做具体的处理。在戏曲舞台上为什么会出现“二道幕”这种表现形式呢?我们做一点简单的了解。

一、二道幕概念与功能

首先我们要弄清的问题就是何为“二道幕”?“二道幕”的属性概念是:它是镜框式舞台上第二道可以开闭的幕。第一道开闭的幕被称为大幕。故此第二道开闭的幕就被称为“二道幕”。

二道幕的功能原本只是为镜框式舞台起装饰作用的。舞台上起装饰作用的幕布有:大幕、上檐幕、边幕、底幕(又称天幕)等,二道幕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二道幕一般用于会议装饰背景幕。在舞台演出时,二道幕的功能就是用于遮挡场景转换,布景与道具的迁移;再就是分割场与场之间的衔接与转换等。

二、传统戏曲舞台的舞台演出样式

其实,在过去的传统戏曲舞台上,是不用“二道幕”的。因为传统的戏曲舞台是三面面向观众,无遮无掩,连大幕也没有。正是这样的舞台结构,造就了传统戏曲的演剧方法。演出中,台上没有幕布遮挡,没有景物,只有一桌二椅等砌末道具,但只要演员一上台,马上便景随人移,气象万千。这便形成中国戏曲的演剧所特有的“写意”特性的演出样式。所以,即便是在皇宫与公侯府中的堂会戏台,也是如此。他是在舞台后面挂上刺绣帷幔,在其一左一右的下方,各有一个门帘,门帘上方分别写有“出将”“入相”,作为演出上下场口。因为保留古制,便称其为“守旧”。

中国戏曲这种舞台形式是经过了很漫长衍化过程的。中国戏曲表演场所在宋代才出现了规模较大的固定演出场所――“勾栏瓦舍”,这实际上已把表演台、乐棚、看棚综合化。这时的表演台称为“露台”,观众可以四面围观。后来又根据演出需要,变为三面围观,留出一面作为后台;前台与后台之间用帷幔、屏风或木板相隔,两端有可供演员出入的上下门,称作“鬼门道”。这种舞台的结构形式依据建立的场所不同,又有庙台(建于农村寺庙)、水台(建于水上或池中)、草台(农村演出时临时搭建)之称。三面敞开的戏曲舞台,使演员始终在观众包围中进行表演,缩短了演员与观众的距离,有利于表演与感情交流。

元代时,城市勾栏瓦舍依然存在,在乡村则出现大量固定的戏台。由于当时的戏曲表演大都与酬神祭祀有关,所以这些戏台大都与庙宇相连,故称“庙台”。这些戏台也已将前后台区分开,演员由上下场门出入。观众看戏在三面围观。

明、清时期,随着戏曲的发展与成熟,出现了大量临时的、固定的戏曲演出场所。在农村,多为临时戏台,称“草台”。有的搭建于陆上,有的搭建于水上,南方则有搭建于船上的,形成一个流动的戏班。明代,昆曲盛行时,江南官员富户蓄优成风,时称“家乐”或“家班”。戏曲演出多在这些官员富户的厅堂中铺的红地毯上进行,戏曲舞台又称“氍毹”即于此时得名。但也有很多固定戏曲舞台出现。典型的为宫廷大戏台,以其装饰豪华、规模巨大著称。明清时期在城市中也出现了很多表演戏曲的茶园酒肆,此为宋元瓦舍勾栏的延续。这些地方设有戏台,以戏曲表演为主,兼卖酒馔。与这些地方相类似的戏曲表演场所是各省的会馆,那里也建有戏台。

三、新型舞台的出现对戏曲演剧的影响

民国以后,新式剧场开始进驻城市。这些新式剧场同原来旧式的茶园相比,最大的变化,是将三面观舞台变为了镜框式舞台。

公元1618年在意大利的派尔玛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有固定镜框舞台的法尔尼斯剧场。它用镜框台口区分了表演区与观众席,增加了透视布景的幻觉,此后还出现了完整的侧幕体系与三面墙布景。镜框式舞台对写实主义布景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迄今为止,世界上拥有数量最多的表演场所就是镜框式舞台的剧场。

中国最早的新式剧场是1908年建于上海的“新舞台”,以后则渐渐风行全国。其建筑样式主要受西方剧场的影响。与原来的戏曲园子的区别主要在于由原来的三面观舞台变成了现在的镜框式舞台,镜框式舞台的出现改变了戏曲舞台的演剧方法,也推动了戏曲的改良及中国戏剧的发展。自辛亥***以来及“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以来,对中国的戏剧艺术产生了很重要影响,向西方学习的文化思潮,在文化界形成了改良传统戏曲的思潮,这一时期特别是在20―30年代阶段最为活跃,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镜框式舞台的出现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

四、二道幕的出现

由于新型镜框式舞台的出现,为中国戏曲舞台美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戏曲的舞台演出也开始使用布景与灯光了。其中有借鉴西方戏剧方法的“透视法布景”,有表现一般环境的“值班性布景”,后来演唱“连台本戏”,又时兴了“机关布景”,由于各种舞台布景道具在迁换时不能让观众看到,并且还不能中断演出,这时也不需要关闭大幕,于是,“二道幕”便应运而生了。

过去传统戏曲演出,搬移桌椅、布置道具,全由负责布场的“捡场”人员来完成。所谓“捡场”,就是演出中舞台上的工作人员。他们负责在演出中,搬置道具、撒放火彩,帮助演员更换服装、递给茶水、毛巾等等。后来,特别是建国以后,对传统戏曲进行了“戏改”,去除了旧戏曲中的许多糟粕的东西,为了“净化舞台”,不再让“捡场”人员再在舞台上出现。每次,当他们在搬移桌椅及道具时,都要闭起“二道幕”进行遮掩。于是在演出中,那“二道幕”就不断的开开闭闭。

传统戏曲演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呢?这要从传统戏曲的剧本结构与演出样式说起;传统戏曲的剧本结构样式特点是“条式结构”;传统戏曲的剧本结构是根据主题、人物性格来组织戏剧冲突和安排情节。它是戏剧创作的重要一环,既按照戏剧规律来结构剧本,这种剧本的结构的特点就是:按照生活本身的节奏和规律向前发展,反映在戏剧冲突上,它的结构样式必然形成一条由冲突动作所引起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亦即启承转合的情节链,而且是按时间顺序安排发展的。所以他的结构样式的表现形式就是分场式的,整个剧就是由一场一场的戏所组成的,若干场戏组合成全剧,而且每一场有一个小高潮,若干个小高潮形成大高潮。冲突对立两个方面贯穿经络的对立人物和一个中心事件。因此,它是纵向发展的。这与西方的戏剧剧本结构形式有着很大的区别。

由于传统戏曲的剧本结构样式是分场式的,所以在演出时每一次戏剧故事中人物的事件、地点、环境的每次转换,舞台上的二道幕就要开闭一次,戏剧中人物转换的地点,环境、事件过程越复杂,舞台上的二幕开闭的次数越多。每开闭一次二道幕,就表示“一场”戏的结束与另“一场”戏的开始,有时,在一部戏的演出中二道幕要开闭二三十次之多。所以二道幕在整个剧目演出中起到了推动戏剧发展的纽带式的必不可少的作用。

五、二道幕的是与非

二道幕的出现的确是戏曲发展史上的一次***,它在舞台上实现了使用布景的可能性,使舞台的艺术效果,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它的使用去除了在戏曲演出中因“捡场”人员的不断上下,而产生的在观看演出时对戏剧情绪的打乱,对戏剧审美过程的干扰,使演出舞台得到了很好的净化,使整个演出增加了观赏的连贯性、流畅性与戏剧演出效果的完整性。可以说二道幕的出现,推动了传统戏曲的改革与发展,它的作用与贡献在戏曲发展史上可以说是功不可磨。

但是,当我们反观今天的舞台演出时,还应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二道幕在演出时不断的开闭,使观众产生了一种烦躁心理。每一次为交待事件过程所发生的场景的转换,道具与桌椅的调换位置,每一次换场都要开闭二幕,有时为了解决迁换比较复杂景具和演员赶场换服装,无谓地增加一些过场戏,为此还要专门设计一些二幕前的过场戏。这些过场戏有的是交代性的,有的则是加一些调侃,有意拖延时间。过场戏演员表演完要,还必须要有人在后面撩起二幕才能下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使整个舞台看上去显得很“脏”,很“乱”,煞是难看。有时二幕开闭的时机和节奏掌握不好,(后面景没有换好,前面的乐队就要不断地缓锣)反而使戏剧演出的节奏被打乱。虽然观众对这样的舞台演出效果很反感,很不满意,但是现在这种已经被约定的演出样式依然还在继续延续着。

六、二道幕使用的多种尝试

作为从事舞台艺术职业的从业人员,一直对二道幕在演出中如何使用存在着困惑,是继续保留,还是索性去除,去除用何种方式替代,这种分场式戏剧结构的转场如何处理等等,对它的改革与探索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我们对此也做过多种样式的尝试。

首先广为使用的就是去掉二道幕的换景方法。例如:在很多剧目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就是切光换景。这种方法的好处就是观众在瞬间舞台变黑,短时间里眼睛瞳孔在不适应的情况下,根本看不清舞台上发生了什么,舞台的景具就发生了变化。确实给人一种神奇的感觉。但是,它的缺点就是会使舞台出现短暂的停顿。还有就是舞台瞬间变黑的情况下,观众不适应,换景人员同时也不适应,经常出现换景不到位和出现舞台错误,经常还会出现舞台事故。这些错误在演出中比比皆是。另外在有些剧目的演出中,这种换景的方法也不一定都适用。所以,用何种方式换景,就成了艺术创作者思考的问题,他们也尝试多种的二幕换景方式。下面我把几种不同形式使用情况介绍一下。

1.推拉式二道幕

就是用推拉方式完成二道幕在演出中的功效。我们知道二道幕在演出中一般是完成一场戏的结束,与下一场戏的开始,他起着场与场之间的分割与衔接作用。

推拉式二幕一般是用硬的景片或车台来完成,是一种变体式的二幕形式,比如,国家京剧院在京剧《***兰朵》中就运用了推拉车台式形式的二幕,此剧的舞美是由高广健设计的,车台做成浮雕九龙壁样式,左右两侧各有一个门,可以作为演员的上下场的通道,它是借鉴了传统戏台的出将入相的上下场的表现形式。车台浮雕墙高2.4米,浮雕墙颜色为红色,可以解释为皇宫的宫墙。上半部分在后面用黑布遮挡,可以在转场换景时后面不会穿帮。在演出中开闭节奏以戏剧的发展情绪为准,或快或慢,使场与场之间的衔接流畅,它既是开闭的二道幕,又是剧中的景物造型的一部分。与整场的设计形成一个整体。可以说这个二幕的设计是一个非常机智的方案。完成了二幕的功能化使用,又完成了对戏剧环境的解释。又是戏剧发展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非常经典的一个设计。

2.轨道式二道幕

轨道式二道幕,顾名思义就是运用吊轨来完成的二道幕的的使用,现在轨道式的二道幕使用比较普遍,它有多种形式的轨道形式,有对开式,多项组和分开式,折叠式轨道对开,有单轨式,双轨式,组合式等等。

对开式,就是与传统二幕形式一样,只是做成硬景形式,用轨道形式来体现。二道幕上的装饰花纹比较整齐美观,有时运用浮雕***案装饰,使二道幕看起来有一种厚重、庄重、华贵典雅的美感。

多片组合分开式,就是将二道幕做成多片的硬景,可以分成一片、两片、三片,这样在演出中开合比较灵活。有时为了多片景片的开合方便,就会使用双轨道。

横向纵向组合式,首先开合方式还是横向运动的,但有时我们也采用组合式用法,既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使用。这在国家京剧院演出的京剧《文成公主》就有很好的体现。这部戏的舞美设计李威在处理二道幕的形式上做了巧妙的处理,这个戏的二幕是双轨道形式。即一个是固定,一个是可以左右开合移动,整个二幕做成是宫墙与宫门的样式,有时是纵向上下切合,有的场次是横向左右开合,二幕使用起来灵活富有变化。我们知道,在一般的演出中,二道幕只有功能性作用,即完成场与场的划分与场景的转换,在整个戏的发展中没有实际的意义。但是今天的设计师们在处理二道幕的设计时,除了考虑到他的功能性的作用外,都把他的设计与戏剧的整体来考虑处理。即赋予了二道幕一定的语汇意义,使他参与到整个戏剧的解释中来,成为整个戏剧舞美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使过去只有自然属性的二道幕具有了一定的戏剧含义。《文成公主》的二道幕的设计正是体现了这点。

3.三块瓦式二道幕

三块瓦式的二道幕顾名思义,它是由三块幕布多种的切换来完成舞台场景转换。这种形式在不同的剧中,不同的戏里都有很好的体现。如:在福建省实验闽剧院演出的《贬官记》里,三块瓦式的二道幕运用的恰到好处,此剧演出第一次开幕,三块幕只有中间一块升起,露出舞台中间县衙大堂一部分,左右两块幕布不动。等告状女子艾春兰喊冤上场来到台中时,两侧不动的幕布正好形成了县衙大门口的感觉,等听到喊冤声音,王虚李实两个衙役由幕条后面探头出来看个究竟,这种感觉更为强烈。这时的幕条已经不仅仅是完成幕条的功能了,而已经参与到舞台环境的解释了,三块幕条把个县衙堂内堂外,门里门外表现得淋漓尽致。等听到“新任太爷到”时,两侧幕条再升起,县衙大堂才全部露出,俨然给人一种“新任太爷”到任升堂的感觉。这种二幕的使用设计独具匠心。像这种使用二幕的场景转化形式,在此剧演出中比比皆是。三块瓦式的二幕好处就是使用灵活多变,它可以把舞台分割成多种画面。给导演场面调度,演员上下场,场景的转换都提供了很多可能性。演出中完全是随戏剧的发展来设计的,可以说是二道幕运用的最机智的典范了。国家京剧院在复排京剧《奇双会》时,也使用了此种方法,使舞台演出场面非常灵活方便。即使是过场戏也给人很舒服的感觉,解决了拉帘式二道幕过场戏的弊病。

4.装饰纱幕和装饰幕式二道幕

装饰纱幕和装饰软幕的二道幕,虽然不像前面提到的二道幕的形式具有多变的灵活性,但是装饰性二道幕多半是提取了与戏剧内容有关的,既把能够代表戏剧风格和戏剧主题内涵意味的画面绘制在二道幕上。在不断的转换中,在不断的重复中使观众不断加强了对戏剧主题内涵的认识与理解。他既有二道幕所具有的完成场景的功能,又有对整个戏剧风格的把握与主内涵的理解。所以这种二幕的形式在戏曲舞台上也是经常使用的。

5.多种样式的二道幕

随着戏曲艺术的不断探索与发展,多种形式的二道幕层出不穷,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更给了从业人员创作和不断创新的空间和可能性。所以,新的多样式的二道幕形式也就应运而生了:卷帘式、百页窗式、折叠式、活动推车式、仿真植物式、投影式等等。

这里我要单提一下京剧《柳荫记》。《柳荫记》是一出传统剧目,《柳荫记》原名《双蝴蝶》,又名《梁山伯与祝英台》。元杂剧《祝英台死嫁梁山伯》、明传奇《同窗记》皆演此事。京剧《柳荫记》是马彦祥先生1953年根据川剧《柳荫记》改编的,由王瑶卿先生创腔,中国京剧院杜近芳、叶盛兰首演此剧。2007年国家京剧院复排此剧,由李胜素,江其虎担纲此剧。在复排的《柳荫记》的演出中,二幕处理就是使用了仿真植物柳树叶作为二道幕处理的。柳荫既是自然环境形象,又是心理环境形象,柳荫下既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相识、相恋的环境,又是他们相思、相怨、相别之地,所以柳荫就是这出戏的核心形象,这样用柳荫作为二幕处理正是恰如其分。这出戏的舞美设计董永茂同志就采用了仿真植物柳树叶制作成了柳荫的二道幕,在演出中用他作为场景转化的切割,仿真植物柳叶在此紧扣主题内涵,运用恰当合理,起到了很好的解释环境,烘托主题,渲染气氛的舞台艺术效果。

2001我在设计评剧《红岩诗魂》时,还曾经设计使用过浮雕墙式二道幕。浮雕墙分四块组合,演出中平台推移。与这部戏的整体舞台设计风格统一完整,视觉冲击效果强烈,给人感觉非常震撼。给戏的进展起到了很好的帮助效果。

七、结束语

镜框式舞台的出现,使传统戏曲的演出走进现代化的剧场。改变了传统戏曲在茶楼与戏园子等旧舞台上的演出形式。二道幕的出现,又改变了传统戏曲演出中转场与换景方式,使二道幕演变成戏曲演出中不可缺少的因素。二道幕的不断探索和变革,改变着传统戏曲演出的舞台样式和布景迁换的模式。当还在有人讨论二道幕是否“去”“留”的争论很难结果时,艺术家对他的探索可从来没有因此停止过。所以才会出现多样化的二道幕形式与演出样式。现在对待二道幕设计与使用已经不仅仅是完成功能性的要求了。很多情况下他已经是整个剧目设计风格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待他的设计有时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剧目的舞美设计风格和演出样式的走向。因此再次提醒设计师与导演应该重视对待二道幕在演出中的使用与舞台处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也给戏曲这一古老传统艺术提出了应该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发展的要求。虽然二道幕只是整个戏曲演出中一个小小的点,但是绝不是可有可无的部分,而是与戏曲的改革与发展息息相关。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二道幕的处理是决定一个戏的演出风格、演出样式关键所在。是舞台演出节奏控制与转折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关注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舞台演出效果,呈现出令人意料之外的舞台艺术的神奇功效。新的科技手段的介入,新型材料的运用,加上艺术家们的不懈的努力,一定会使未来的戏曲舞台,呈现出更为靓丽与斑斓的色彩。

(作者单位:国家京剧院)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也谈戏曲舞台二道幕的使用

学习

三农症结究竟何在

阅读(54)

本文为您介绍三农症结究竟何在,内容包括三农问题的缘由和成因,三农的症结。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才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三农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其实是内在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之中的;农民的破产、农业的凋敝、农

学习

建设学习小组的策略

阅读(23)

一、建设学习小组的意义学习中,学生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效率。有助于打造高效课堂,实现高效学习。小组学习作为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对形成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和创新等意识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二、组建原则1.“同组异质,异

学习

“东方神童”魏永康在神坛上毁灭,在平凡中重生

阅读(38)

关于魏永康的传说始于上世纪90年代,那时他是举世惊叹的“东方神童”:13岁考入大学,17岁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硕博连读。20岁时他的神话轰然倒塌,已在中科院入学3年,竟因生活无法自理被学校劝退,连硕士学位都没拿到。他的“高分低能”成为

学习

刘表及荆州学派

阅读(32)

本文为您介绍刘表及荆州学派,内容包括刘表在荆州什么地方,刘表荆州学派。刘表(142-208年),字景升,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是刘汉皇室的后裔。刘表是荆州学派的创建者,他不仅上课讲学,而且著书立说,《隋书・经籍志》载有:《周易章句》五卷《汉荆州

学习

浅析星巴克的体验营销及其策略

阅读(21)

本文为您介绍浅析星巴克的体验营销及其策略,内容包括星巴克的体验营销,星巴克体验营销体现在哪些方面。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从体验营销的定义和特征入手,分析星巴克的体验式营销及其策略,研究星巴克的体验营销同时结合体验营销的特点,指出

学习

《麦克白》的存在主义解读

阅读(29)

《麦克白》是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最后一部,描写了英雄麦克白从弑君篡位到残害无辜,一步步陷入罪恶的深渊,直至最后毁灭的故事。在他身上充分体现了萨特存在主义的三原则:“存在先于本质”、“自由选择”和“世界是荒诞的”思想内涵。关键词

学习

拒绝孤独作文350字

阅读(26)

本文为您介绍拒绝孤独作文350字,内容包括拒绝沉溺孤独作文,消除孤独感作文350字。为什么你时常会感觉到坠入深渊般的孤独呢?为什么要对这个充满美好的世界报以失望呢?很明显,你感到孤独是因为你没有展开你的胸怀面对世界,你在自我逃避。你嫌

学习

狂士不“狂”

阅读(32)

唐寅潇洒倜傥,放浪不驯,其狂士之名流芳其世,名垂千古。或评价其曰:“雅资疏朗,任逸不羁。”或曰:“为人放浪不羁,志甚奇,沾沾自喜。”或曰:“弱居痒序,漫负狂名”,或曰:“疏狂玩世。”或曰:“狂士标格,才子声名。”名符其实。唐寅狂放之

学习

麦记麦绿素医生也吃的保健食品

阅读(29)

本文为您介绍麦记麦绿素医生也吃的保健食品,内容包括麦记麦绿素食用方法,好保健品有麦记麦绿素吗。受访对象:杭州中医院史医生,50多岁记者:从麦记麦绿素创始人徐新月博士那儿得知,自1999年开始,5年来您一直义务向他人推荐麦记麦绿素。您为什

学习

陈年和传统服装老板谈一谈很必要

阅读(31)

本文为您介绍陈年和传统服装老板谈一谈很必要,内容包括旧衣服行业到底怎么做好,服装和时尚简史感悟。这个时代的集体性焦虑表现为人们拥有财富,拥有一切,唯独失去了美和优雅的能力。陈年用互联网、用“人民时尚”引爆了一轮潮流,这是服装业

学习

中学语文注释商榷两则

阅读(24)

内容提要:本文着重探讨《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好自相扶将”一句和《捕蛇者说》中的“向”一字正确的注释和教学。关键词:语文注释教学一、“好自相扶将”再析高中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并序》有一句:“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课本

学习

土家民俗多

阅读(33)

本文为您介绍土家民俗多,内容包括大字沟土家民俗,土家民俗有哪些。土家民俗硬是广说起就有几箩筐我用方言讲一讲给我来点巴巴掌先整几句土家话请你记住莫忘他土家族叫毕兹卡摆手舞叫跳舍巴旱上好早古迭岔晚上好兰期猜岔土家姑娘喊嘛麻自

学习

水溶性金属加工液日常管理的探讨

阅读(23)

本文为您介绍水溶性金属加工液日常管理的探讨,内容包括水溶性金属加工液的危害,西安水溶性环保金属切削液配方。文章主要探讨了影响水溶性金属加工液使用性能及寿命的因素,及对水溶性金属加工液日常维护和管理的项目及重要性进行讨论分析

学习

北京花园黄土岗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北京花园黄土岗,内容包括丰台黄土岗最新消息,北京黄土岗村范围。北京的春天美丽而短暂,爱花惜春的北京人又扎堆奔了黄土岗十几个花卉大棚买花淘花去了。明清以来,这里就是北京的鲜花胜地,遍布花卉传奇。现在,它的鲜切花供应

学习

浅谈中国历代戏曲中的关公形象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阅读(34)

本文为您介绍浅谈中国历代戏曲中的关公形象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内容包括关羽在戏曲中的形象,戏曲关羽形象。“关公”一词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一个特殊符号,关公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在中国戏剧文化中,无论是剧作者还是演员

学习

芝麻拍客:小DV开阔人生大舞台

阅读(32)

一只小DV,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开阔了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舞台。芝麻拍客说,生活没什么两样,只是高度和角度不同。芝麻拍客是一位平面设计师,和众多DV爱好者一样,五年前,他只是一位普通的DV发烧友,拍一些旅游风光片上传至网上。由于作品经常

学习

这里,是古希腊的舞台

阅读(22)

本文为您介绍这里,是古希腊的舞台,内容包括古希腊舞台是什么形状,古希腊舞台装置。在人类文化史上,古希腊戏剧、印度梵剧和起源于南宋时期的中国戏曲并称“世界三大古老戏剧”。虽说梵剧早在公元前8世纪就有了记载,但却没有任何作品留传下

学习

打击乐在戏曲乐队的作用

阅读(24)

本文为您介绍打击乐在戏曲乐队的作用,内容包括戏曲打击乐课件,有哪些打击乐用于戏曲伴奏。【摘要】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使得社会大众的艺术审美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戏曲艺术要想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创新为前提,尽可能满足各阶层观众变

学习

丁西林独幕剧舞台提示特征研究

阅读(27)

本文为您介绍丁西林独幕剧舞台提示特征研究,内容包括丁西林的独幕剧在线阅读,丁西林独幕戏剧的特色。本文主要研究丁西林独幕剧舞台提示的特征。丁西林独幕剧中舞台提示按其内容和作用的不同,可主要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剧中人物介绍,第

学习

元明戏曲中的“遥祭”“奠像”考

阅读(131)

元明戏曲中有大量的祭祀风俗描写。它们都由一个侧面折射着古典戏曲文化蕴涵的深厚与绵远。或因其不是戏曲学主流的缘故,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事实上,从这个角度入手,开掘元明清三代剧作中的古俗包蕴,观察作为戏曲载体中的中国习俗文化内

学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

阅读(25)

本文为您介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内容包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每个人的人生舞台在自己的心里。一名左眼失明、耳朵缺失、五官畸形的在校大学生,却用创意卖脐橙卖出了门道――他就是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08级学生王

学习

中国戏曲程式化表演研究

阅读(41)

本文为您介绍中国戏曲程式化表演研究,内容包括戏曲艺术中程式化的表现特征,戏曲表演的程式化来源于。程式化是艺术形式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而形成的固定的表演套路,我们定义为程式化。有戏曲程式化、芭蕾程式化等。艺术家将人们生活中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