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齐东路,著名作家刘白羽曾这样写道:“伏龙山、信号山间的一条街道,有着曲折上升的深巷伸向山巅,路左边是向下倾斜的陡坡,窄窄的小巷带着一磴磴石阶弯曲而下,引向深谷。望着那一道道小巷摇曳着各式各样的楼影、树影、花影、人影,在烟雨的迷离朦胧中,这山城是何等的美呵!我一任雨雾淋湿了,只凝望着想:这多像重庆市!这多像鼓浪屿!”
就在齐东路与龙山路、伏龙路合围的三角形地带——齐东路2号,坐落着“十大鲁商”之一丛良弼的故居,他创办了振业火柴厂。丛良弼长子丛超杰,从事民族工业。次子丛贯一,曾任青岛万字会会长,***后是山东省***协委员。三子丛树立曾任青岛农业研究所所长。丛贯一有三子三女,其次子丛兆桓先生是昆曲艺术家,丛兆桓的二女儿即电影演员丛珊。
据考证,丛良弼公馆建设时间应在1925年至1928年之间,***后,公馆被充公,被中国医药公司使用。2004年被一邵姓女士购为私有后进行了改造,现经营为商务酒店。
热血青年“点亮”实业救国路
丛良弼,山东蓬莱人,年轻时去日本大阪经商,任天津东顺德驻大阪公号经理,后在烟台自开东顺泰商号,并设分号于天津、青岛和大阪,主要经营火柴生意。1913年,丛良弼在大阪集资20万元,在济南开办了一家火柴厂,定名为振业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意为“振兴中华,实业救国”,成为山东火柴工业的创始人。
相关的文献记载,青岛的火柴生产起步于1916年。此前,市民所用火柴部分来自外省,部分来自国外。1916年,日本大阪磷寸株式会社首先在青岛创办山东火柴公司。1917年,日商又建起明石磷寸工场。1924年,华祥磷寸株式会社也投入生产。1916到1924年,日商在青岛开办的这些规模不大的火柴企业,基本上垄断了青岛的火柴市场。
1925年,已获成功的丛良弼再度投资30万元,在青岛曹县路29号开始筹建振业火柴厂分厂,1928年投产。当时这间民族资本的私营企业有职工千余人,拥有排梗机25台,其主要机器都由济南总厂承做,不依赖进口,日产量可达80大箱(合576000小盒),每大箱卖42元,一跃成为青岛规模最大,产量最高的火柴厂。振业火柴厂青岛厂区还设置了仓库、宿舍、医务室和澡堂。难能可贵的是,开工伊始,振业火柴厂便摒弃含有巨毒能致人非命的黄磷火柴,专门生产无毒的硫化磷火柴。同时,为了提高火柴质量,坚持用热胶粘连火柴头,以克服日商用冷胶粘连火柴头造成表面粗糙、易吸潮脱落较难发火的缺陷,虽然成本略高,但火柴头表面光滑,不易受潮,发火有力的优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青睐。
随着产量的增加,青岛振业火柴厂“三光”、“蜘蛛”商标***案的火柴,很快进入寻常百姓家,不但满足供应,而且还远销外省,声名鹊起,给日商以沉重打击。青岛市民终于用上了青岛民族工业生产的,物美价廉的火柴。
1930年,济南、济宁、青岛三厂组成振业火柴股份公司,董事会设在青岛,丛良弼任董事长,丛贯一任总经理。1932年,振业公司又在曹县路33号设梗片厂。
1931年后,青岛开展抵制日货运动,日商在青岛开办的火柴制造业受到打击,不仅振业和华北两个厂产量销售有所增加,且又有信昌、明华、振东、鲁东等厂相继投产。到1934年,青岛已有火柴厂13个,成为全国重要的火柴生产基地。1945年时,丛良弼去世,三年后的1948年,青岛的新老火柴厂已增加到了37个。
一张报告表背后的时代影像
从档案馆提供的一张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振业火柴青岛分公司的厂务报告表”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经理为臧恒甫。据丛兆桓回忆,臧恒甫是诗人臧云远的父亲,他们和丛良弼是蓬莱同乡,早就相识。臧云远早期就读于青岛胶东中学(崇德中学),曾请闻一多指教新诗写作,结识了臧克家。抗日战争胜利后,臧云远同徐中玉、王统照一样,重回青岛,三人经常聚会,臧云远经常在振华火柴厂中宴请,成就一段佳话。
1946年的振业火柴青岛分公司共有职员92人,机器增加到49台,其中理梗机4台,排梗机29台,卸梗机12台,熬头机1台,选梗机3台,所用原料包括氯酸钾、硫化磷、铅粉、油腊、松香、梗子、金料。备注中显示,抗战胜利后,工厂于1946年8月复工,但因经济条件制约、原材料缺乏等原因,只复工了一小部分,希望***府予以大量工业贷款,用以购买主要原材料、添用工人、增加生产,扩充销路,从而“解除商厂困难而裨益社会,民生亦匪浅鲜矣。”
当年,实际就是4个月,共生产火柴1271箱,盈利7827多万法币(法币是1935年11月4日由国民***府发行的货币)。根据时年沪市汇率,大约相当于11569美元。***前那几年,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到了恶性的地步。这笔钱若是放到1947年12月,将贬值为525美元,若放到1948年8月19日金圆券发行后,就只值7美元了。1948年,一盒火柴50万,一个馒头100万。当年济南路有家商号去银行存款,居然用大车拉了7麻袋法币,雇佣了3个苦力搬运才把这21亿元法币存到银行,折合187美元,因此社会上出了“装卸法币业务”这个新鲜奇特的行业。1949年6月,人民***府宣布停止金圆券流通,以金圆券10万元兑换人民币1元的比率,收回后销毁。
新中国成立后,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振业火柴厂与青岛几个民族工业火柴厂几经联合,成立了“公私合营振华火柴厂”,生产“先进”、“崂山”、“火车”等商标的火柴。1958年,又并入“青岛实业火柴厂”,组建起了位于利津路20号的“青岛火柴厂”,2006年解体为劳动力市场、加油站和利津路小商品市场。火柴这种曾经的生活必需品,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丛良弼,他让“洋火”变“国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