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据山西某煤矿所处区域地质概况,详细分析了其井田地质、水文地质。包括地层分层的分析、含煤层的地质分析等,提出在开采煤矿的时候应注意环境保护的观点。
关键词:煤矿井田;地质分析;水文
1、煤矿区域地质概述
1.1区位分析
本井田位于宁武盆地东南部边缘处,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植被稀少,地形较为复杂,切割剧烈。井田内地形总体东南高,西北低,最高点位于井田东南部,标高为1574m,最低点位于井田西部牛泥沟,标高为1345m,相对高差229m。山势起伏不平,呈“V”字形沟谷。属中山区。
本区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内无地表水体,发育有大小沟谷,最大的沟谷为牛泥沟,位于井田中南部,成北西向贯穿整个井田,该沟谷平时干枯无水,仅雨季时有间歇性流水。
1.2区域地质分析
1.2.1区域地质
本区位于宁武盆地的东南部,区域总面积约500km2,区内基岩出露较少,大部分被新生代地层所覆盖,仅在山脊及大冲沟中零星出露,面积仅为20%~30%。区域内地层分布与该盆地形态相吻合,呈北北东―南南西向的狭长形环状出露。在近向斜南东翼的边缘地带为奥陶系地层分布区,断裂构造发育,且规模较大;而在向斜内部则以次级褶皱构造为主,断裂构造不发育。地层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同时受盆地形状所致,倾向由盆地边缘向内地倾斜,倾角随之由陡变缓,变化较大,一般为5°~45°。宁静向斜是宁武盆地最大的褶皱构造,为该区的主向斜。区内在近宁静向斜南东翼的边缘地带奥陶系地层分布区,断裂构造比较发育,规模较大者有两条,相互近于平行排列。
本区发育最大的河流为汾河,位于本井田西部。区域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受区域构造的控制,地下水在露头处接受大气降雨的补给,沿倾向向宁静向斜的轴部径流,在宁静向斜的轴部排泄。
1.2.2区域含煤特征
本区位于宁武煤田东南部,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据资料显示,本井田内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含煤层5层,编号为2、3、5上、5下、6号,其中5上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5下、6号煤层均为赋煤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2、3号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层,编号为1号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
2、矿井地质分析
2.1地层分层分析
本井田位于宁武煤田东南部,井田内大面积被黄土覆盖,基岩零星出露,现根据钻孔、井筒揭露情况对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2.1.1奥陶系中统上马家沟组
该组本井田未出露,岩性由灰、灰绿色、微红色角砾状灰岩、中厚层状石灰岩夹薄层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等组成,未见底。
2.1.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
平行不整合于奥陶系之上,下部为灰-灰白色铝土岩,碎屑状、粗糙状及致密块状铝土矿、紫红色铁铝岩,偶见赤色褐铁矿石、部分浅灰色粉砂岩,中细粒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为该区铝土矿的主要产出层位;中部为灰色、灰黑色泥岩夹薄层灰岩、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夹煤线;上部灰黑色泥岩、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1-2层石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近顶部局部夹炭质泥岩及煤线。
2.1.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为本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井田内零星出露。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建造,岩性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本组含2、3、5上、5下、6号煤层,其中5上、5下、6号煤层为井田内可采煤层,2、3号煤层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该组底部为灰白色粗粒石英砂岩,局部含砾、含煤屑,即本区S1标志层。地层中含有丰富的植物碎屑化石,与下伏本溪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2.1.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
井田内仅在牛泥沟内零星出露,与下伏太原组整合接触。属陆相碎屑岩沉积。主要由灰、灰白色粗、中、细粒砂岩,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夹薄煤层组成。1号煤层位于本组中部,为不可采煤层,底部为灰白色中-粗粒石英砂岩,局部为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含砾,即本区S2标志层。
2.1.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
本地层隐伏于井田西部,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关系。岩性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等组成。底部为灰白色含砾粗粒石英砂岩、含砾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及中-细粒石英砂岩,即本区S3标志层。砂岩具交错层,表面呈球状风化,局部含黄铁矿结核;上部为灰黄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黄绿色粉砂质泥岩为主,顶部为杂色或紫色泥岩。
2.1.6上第三系上新统静乐组
广泛出露于区内的各沟谷底部及两侧,其上被黄土覆盖,伏于基岩之上,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其特征为紫红色亚粘土,下部夹有3~5层固结砾石层,砾石成分多为灰岩,少量砂岩、泥岩,钙质―泥质轻度胶结,砾石磨圆度较好。
2.1.7第四系上更新统
广泛分布于大小山梁及沟谷两侧,岩性为浅黄色砂土,结构松散,大孔隙,垂直节理较发育。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2.1.8第四系全新统
为近代河床冲积、洪积而成的泥沙、砾石层及河谷两侧的残坡积物。
2.2含煤地层分析
井田范围内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山西组。这其地质情况分析如下所述。
2.2.1太原组
本组岩性主要由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煤层组成。按其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主要含煤段,由S1砂岩底至L1石灰岩顶,本段厚度为47.73~62.89m,平均厚57.60m。岩性以灰黑色泥岩为主,砂岩次之,含有5上、5下、6号煤层,其中5上号煤层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5下、6号煤层为井田内赋煤区较稳定大部可采煤层。上段由L1石灰岩顶至S2砂岩底,本段厚度为49.42~69.56m,平均厚58.80m。岩性以泥岩、砂岩为主,灰岩、砂质泥岩次之,并夹有2、3号不稳定不可采煤层。
2.2.2山西组
由S2砂岩底至S3砂岩底,主要由灰、灰白色粗、中、细粒砂岩,灰色、深灰色砂质泥岩夹薄煤层组成。1号煤层位于本组中部,为不稳定不可采煤层。
2.3井田构造
本井田总体为一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单斜构造,西北部较陡,东南部较缓,倾角为3°~16°,一般为7°。发育一组次一级的背向斜。背斜位于井田中部,在井田内延伸约2200m,轴向由北向南自北东向转为北北东向,两翼基本对称,倾角约4°。向斜位于S1背斜东部,在井田内延伸约1900m,轴向由北向南自北东向转为北北东向,两翼基本对称,地层倾角约5°。
3、矿井水文地质
3.1地表水
本区属黄河流域汾河水系。井田内无地表水体,发育有大小沟谷,最大的沟谷为牛泥沟,平时干枯无水,仅雨季时有间歇性流水,其流水汇入东碾河再向西流入汾河。
3.2含水层
根据本矿生产中积累的水文地质资料的综合分析,将井田含水层划为5个含水层:①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②石炭系碎屑岩夹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③山西组碎屑岩裂隙含水层,④下石盒子组砂岩裂隙含水层,⑤第四系松散层孔隙含水层。
3.3隔水层
本溪组隔水层一般厚度30m左右,由泥岩、铝质泥岩等组成,透水性差,在正常情况下阻隔了奥陶系岩溶水与上部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上第三系粘土隔水层岩性主要为上部枣红、鲜红色粘土夹数层连续的钙质结核层。
4、结语
采煤引起地下水疏排难以避免,为保护现有地表水体不被污染,保护现有水利工程设施,最大限度地降低采煤对水资源的破坏:首先要做好污水处理工作,严格执行排污标准;其次地表水体之下要留设保安煤柱,此外要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谈在煤矿生产中对以往早期地质资料的再认识.王月江.河南建材.2011
[2]羊渠河井田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王金喜;秦鹏;张天生.煤炭技术.2009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山西省静乐山浪煤矿井田地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