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秦有函谷,楚有方城,叶县是否有楚国修筑的长城,历来为史家所争论,本文以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会员,长城研究会会长成大林先生的实地考察,经作者翻阅大量资料,认为叶县境内的楚长城成于战国中晚期。
关键词:方城;楚长城;战国中晚期
秦有函谷,楚有方城,叶县是否有楚国修筑的长城历来为史家所争论。2007年4月中旬,中国文物学会常务理事、专家委员会委员、长城研究会会长成大林先生对叶县境内鸽子楼、闯王寨、歪头山周围做了实地考察。经过几天的徒步跋涉,行程50多华里。考察结束后,成先生说: “叶县确有楚长城。我本来是来否定叶县楚长城的,想不到叶县真有不晚于战国时期的楚长城。是否是春秋时期的,还要依据文献资料对楚长城进行发掘后确定。”
叶县境内的楚长城依次由东往西的走势:跨越叶县辛店、保安、夏李、常村四个乡镇,总长度达百公里。遗存较好的地段,都在山寨的顶部,老山寨、鹞山、闯王寨、红石寨、歪头山寨、青山寨,高度一般都在1—3米,歪头山顶部城墙高度达5米以上,墙体宽度在2米左右。在这些较大的楚长城山寨遗址上发现有房基几十处,歪头山顶有峰燧一处,老寨山、闯王寨、歪头山上均有城门、水井多处。从老寨山以西至西坡段大多在l米以上,小山寨至双鸭山之间的连接处都有明显的长城遗迹,当地老百姓叫“土龙”。
叶,夏、商时属豫州之域。西周属应国,春秋早期楚灭应建立叶邑,叶属楚。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二年),势力急剧膨胀起来的楚国,向北超过汉水, “过邓伐申”灭掉了南阳盆地的申国。文王十二年“复伐邓,灭之”,并继续北进,楚灭应后,征伐郑国,占据了滍水、汝水、颖水(三川之地),后把这片土地称为“方城之外”,叶邑成为楚国长期经营的对付诸夏的前沿阵地。 “楚适诸夏,路出方城”,方城具有关隘要冲之性质,故(公元前524年)封叶公沈诸梁镇抚焉。
l、方城的“内涵”
楚方城,古籍中虽没有记载,但其所指不同。屈完在回答齐恒公师时讲: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屈完拿方城和汉水对举,比照之中告诉人们,方城即为方城山。杜预也说: “方城山在南阳叶县”《后汉书?郡国志》: “叶有长山,日方城”。 “方”、“黄”二音相近,后世的黄城山可能是由当时的方城讹传而来。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 “方城”的称谓,应因方城山而得。之后,楚长城的修筑不但在其北境竖起了一道***事防御屏障,而且方城山一带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而成为长城上的一处边关要塞。进而发展成为对方城山、方城塞周围的一带地域的通称。
2、楚长城的分布
西面长城,《括地志?内乡县》:“故城在邓州内乡县东七十五里,南人穰县,北连翼望,无土之处,累石为固。”翼望山在今西峡、内乡、南召三县交界处。穰,即今邓州城外。东面,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之三卜一?滦水》“叶东界有故城(在今叶县南稍西三十里),始肇县东,至濒水,达比阳界,南北联络数百里,号为方城,一谓长城云”。楚长城北面于史籍无考,历代地理学家也没有详尽记载。《水经注?卷之三十一? 水》: “郦县有故城一面” 、“即北城西隅,其间相去六百里,若南北虽无基础,皆连山相接”。其后学者多从此说,认为长城为防御性***事设施,以阻断交通,屏藩御外为目的,自叶以西至翼望山,伏牛山脉的东端东西横亘,峰峦叠嶂,客观上起到了对南阳盆地的藩篱作用。楚人依山为城,于险设关,便在此设下了一道牢不可破的防御屏障。
3、楚方城的筑城年代
楚由西周初年的“土不过同”,发展到庄王时期的“观兵于周郊”,这与楚国历代统治者不安于现状,勇于黩武拓疆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周夷王时楚就开始了向周围地区的征伐,自称“蛮夷”,不与中国之号谥。楚武王时伐汉水东边大国随。楚王春秋之世不可能在其北部边境修筑防御性的长城用以自限。
战国时期,各诸侯之间修筑长城自守并不自楚始。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魏筑长城……。赵成侯六年(公元前369年) “中山筑长城”。中原诸代南侵,早在楚悼王时已开始。 (公元前391年),三晋伐楚败楚于大梁,榆关。 (公元前371年) “魏取我鲁阳”。 (公元前301年),秦与齐、韩、魏共攻楚,杀楚将***唐昧,取重丘而去。重丘在今泌阳东北。攻楚方城,取重丘,应是方城的争夺战,否则宛城就无法自守,也就不会有顷襄王七年“攻楚,取宛”之事。由此推测,楚长城的北面和东面应建于楚怀王六年(公元前323年)之后到公元前301年之前。楚长城西段应始筑于公元前298年,终匕于公元前292年。
综上所述,我认为,春秋之世,梦人扩张争霸中原,没有修筑长城内外部条件,方城仅具有关塞之形势,不具长城之规模。战国中期,各国之间征战频繁,弱肉强食,争霸天下,一些小国为弥补***事力量的不足,修长城巩固边防,成为当时的重点防御手段。楚怀王时,秦和韩、魏同时伐楚,直逼,在这种形势下,楚入连山为固,修筑长期,西以拒秦,北拒韩魏,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到楚怀王的儿子顷襄王之时“亡羊补牢”这句成语就出现了。因此,叶县境内的楚长城成于战国中晚期。
长城是我国古代的战略防御工程。由于特殊原因,我国的长城涉及***事、地理、文化等多个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因而1987年4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长城研究会会长成大林先生对叶县楚长城遗址的确认,必将对叶县的楚长城保护和开发利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将为叶县旅游事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董建磊(1973.5--),男, 汉族,工作单位:叶县文化局。职称:助理馆员。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文网 » 叶县楚长城考察与研究